-
什麼才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正的救贖?
救贖,指用行動抵消、彌補罪過,使其脫離災難或危險。所以救贖有三個基本要素:有罪——付出代價——解脫。救贖的第一層本意,結合電影,相當於我們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當然是反諷。但電影所討論的「有罪」,遠不至於此。在影片的開頭,安迪對瑞德說自己是被冤枉的,瑞德不無諷刺地說:「肖申克」這個地方,除了我之外,都是無罪的。
-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稱之為救贖?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
,當他們飛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把他們關起來是種罪惡,但是,他們不在了你會感到寂寞……」在沒看電影前我以為肖申克是一個人,萬萬沒想到它是一座監獄,一座關押了太多靈魂的監獄。主人公含冤入獄,等待它的就是肖申克這座監獄。安迪明明知道自己就是被冤枉的,他是如此愛自己的妻子,怎麼忍心殺害?可當他向眾人解釋時,眾人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在肖申克這所監獄裡,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那麼這所關押靈魂的監獄就是最大的罪惡。主人公就是一個典型。他深知自己不能在這所監獄裡消耗一輩子,於是開始了他長達19年的越獄計劃。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今天跟大家一起重溫的就是電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贖》: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第一,評分9.7分!
-
肖申克的救贖》方向和努力,才是你我的救贖之道
《肖申克的救贖》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畢竟安迪在開始他的挖洞計劃時,並沒有想到他會一挖就20多年。平心而論,他做了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後乏來者的事情——這是一個壯舉。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故事的脈絡吧: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殺而被法院誤判終身監禁,在腐敗罪惡的肖申克監獄,他經歷了身體和靈魂的雙重折磨。
-
《肖申克的救贖》方向和努力,才是你我的救贖之道
相信許多電影愛好者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作為豆瓣評分9.7分得高分影片,這部電影多年來經久不衰,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讓他們可以從中汲取一些精神,吸收一些人生養分。許多人之所以看好這部電影,不光是電影情節的跌宕起伏、是非善惡終有報,更為重要的是當面臨困境之時,當沉落谷底之後,我們是「選擇生」,還是「選擇死」? 在這裡,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
經典中的經典---《肖申克的救贖》
銀行家安迪因為被指控謀殺妻子及其情人而含冤入獄,被迫在肖申克監獄在那裡他認識了瑞德-肖申克監獄裡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就有辦法搞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而安迪卻請他幫忙搞來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鶴嘴鋤。在以後的二十年間,安迪一邊幫助典獄長洗黑錢,為獄友爭取福利,一邊用鋤頭進行越獄。
-
肖申克的救贖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我第一次聽到這電影的名字時,曾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但事實上它是一所監獄的名字。說它是人間地獄,不僅那裡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它還侵蝕著人的心靈。生命在漫漫無期的等待中消逝,似乎只有那些行屍走肉般放棄了所有的人才能夠活下去。這就是故事的開始。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逃出牢獄時候的情景。大雨滂沱之中他伸出手臂似乎在迎接新鮮空氣和自由。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不同人物的毀滅與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杜佛蘭因被指控槍殺妻子及情人而被判處無期徒刑,監禁在肖申克監獄,為了不被肖申克這座高牆徹底改造,始終堅信希望,最終擺脫監獄長的魔抓,逃離了肖申克,重獲自由,完成了對自身的救贖。
-
重溫經典入住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根據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改變而成。安迪解釋想用它來雕刻一些小東西,類似象棋什麼的。有一次在天台安迪和幾個犯友勞動時,聽到獄警在說稅收的事。安迪自告奮勇的說可以幫獄警省去稅金並以請牢友喝啤酒作為交換。兩天後,他們坐在夕陽下的屋頂,喝著啤酒,瑞德說多年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
《肖申克的救贖》,在自由與希望面前,被救贖的靈魂更顯可悲
我想那是,如此的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美得讓你心痛。我告訴你,那聲音飛翔,比在這個灰暗地方的任何一個人夢想的都要高遠,像一隻美麗的小鳥,飛進了我們這灰色的鳥籠,讓這些圍牆消失了。在那一此,每個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的是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
最近呢,計劃以後每個星期都要觀看一部英文電影,而《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我開始的這個星期的選擇的電影。我覺得我很慶幸生活在當代二十一世紀,或許世界還不是完全的光明,但比從前也好上太多了。安迪從原本光鮮亮麗的銀行副總裁變成了階下囚,只不過是因為一時的糊塗和酒精的麻痺而替別人承擔了那麼多年的牢獄之災。
-
十多年後才看懂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作品名肖申克是監獄的名字(我曾把肖申克誤記為男主的名字~),這個詞原本起源於《舊約·以賽亞書》的救贖一詞,象徵著黑暗與惡。根據基督教神學論,人生而有罪,人性本惡,人生就是贖罪的過程。基督教用撒旦的七個惡魔的形象來代表七種罪惡(the seven deadlysins):傲慢(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懶惰(Sloth)、貪婪(Greed)、貪食(Gluttony)、色慾(Lust)。
-
肖申克的救贖次要人物篇
人生需有意義[救贖之道 就在其中]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影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 影片以第三人稱瑞德的口吻,講述了一段肖申克監獄的故事,講述了一段救贖的故事。
-
二刷《肖申克的救贖》:希望是個好東西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電影之一,而且絕對是1994年最好的電影。01 這是一部關於友誼和希望的電影簡單來說,這是一個關於一個人雖然失去了一切,卻仍然樂觀生存尋找自由和救贖的故事。一位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涉嫌謀殺自己的妻子和情人而被判處終身監禁,他被送去了一所叫做肖申克的監獄。在那裡,安迪通過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了囚犯和看守的信任,並逐漸和裡面的囚犯成為朋友。
-
《肖申克的救贖》:自由如風
—《肖申克的救贖》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時,還太年輕,還不懂什麼叫「三姐妹」,還不理解什麼叫《肖申克的救贖》最大的反派不是典獄長,而是「體制化」。瑞德在假釋出獄後,有一段情節,他每次上廁所前,都要跟主管打報告。在主管看來這是匪夷所思的,但對於瑞德來說,不打報告,他連一滴也尿不出來。長年的監獄生活讓瑞德即使出獄了,也是個囚犯。這樣的人,即使越獄,也是用囚犯的身份,穿著囚犯的衣服。但是安迪不一樣。他從始至終,都在跟體制化作鬥爭。
-
《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關於希望與救贖、信仰和自由的小說。作者史蒂芬·金是美國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擅長創作恐怖小說。他的作品已被譯為三十多國文字,讀者超過3億5千萬,在全世界擁有無數金粉。《肖申克的救贖》是史蒂芬·金的代表小說之一,創作於1982年。
-
影壇奇蹟之作:肖申克的救贖
今天小編又刷了一遍 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小編前前後後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他選擇了自我救贖的道路——越獄,在一個電閃雷鳴的深夜,他爬過那個用小鐵錘挖了十九年之久的隧道,奔向自由。最後典獄長的罪行被安迪揭露,畏罪自殺。安迪也等到瑞德的假釋,兩人在太平洋小島的陽光沙灘上重逢。
-
《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好故事的完美範式
時間成就了《肖申克的救贖》,而它也有著一個好故事的內核,一個可以完美適用於電影語言來展現的好故事。在疑惑中,反轉才來的更加強烈。尤其是命運與希望兩個龐大的命題,讓《肖申克的救贖》足夠普世,仿佛在拷問著我們:你是否放棄希望?你是否放棄了自我選擇命運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影片用一種叫做「奇蹟」的手法展現了命運。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與《肖申克的救贖》7項提名0項獲獎不同,《阿甘正傳》13項提名6項獲獎,且最受矚目的幾個奧斯卡獎項如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都花落它家,《肖申克的救贖》成為當年奧斯卡的最強最慘陪跑。《肖申克的救贖》的獲獎情況最後只有第1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1996)的最佳外語片獎與第20屆報知映畫賞 (1995)海外作品獎這兩個獎項。
-
《肖申克的救贖》:生命中的奧秘:是該體制化,還是該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自1994年9月23日在美國上映以來,它以跌宕起伏的情節,生動形象的人物刻畫,意義深刻的人生啟示,在當時風靡一時,並穩居時代經典的寶座。 但是,它卻因為一些不可知的原因與奧斯卡獎失之交臂,鎩羽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