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一是管別人,一是管自己。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人性的弱點》是戴爾·卡耐基的經典之作,我在10年前就看過了。現在捧在手上的是標題一樣,但內容卻不同的一本書。仔細辨析,原來這是修訂終結版,或許我以前看的才是原版。
這本書的作者非常著名,當年看這本書,就是衝著它的名氣去看的,看了這本書後,我知道戴爾·卡耐基是個成功學的奠基人。也因此,去看了陳安之的一些成功學著作。總的,我覺得陳安之是將西方的成功學中國化的一個人,讀他寫的書,書中的觀點更容易接受。而類似《人性的弱點》這類西方著作,讀起來,或許是因為表述的方式的不同,或是所舉的例子都是西方的,因此,總是讀得不太帶勁。
現在又將《人性的弱點》拜讀再三,覺得這本書已經與時俱進了,所舉的例子大都是今天網絡時代的例子了,讀罷這本書,我可以判斷,這本書根本就不是作者本人所著,封面上所標示的著者不可能是原作者。可見戴爾·卡耐基的精神不死,是因為美國卡耐基機構將其的思想現代化了。
成功學面向的讀者大多數是經商人士,因為我是教書的,我讀的目的是為了擴展自己的知識。所以,我對這本書一直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更不要說去實踐了。
現在拿起這本書後,覺得讀這種類型的書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書的每一部分前都會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列出卡耐基的法則,會在每章的標題中列出文章的要旨。因此,你如果覺得書中的例子讀來很煩,那你就看看「法則」吧,也就是如何做人處事的金玉良言。
盡信書不如不讀書。我奉行讀書如採花釀蜜,才能不斷地增加自己人生的寬度與厚度,才能讓自己在處事時,能有正確的判斷、抉擇的眼光。
《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出現的卡耐基的法則不多,我將其摘錄如下:
在第一部分:人際交往的關鍵中出現的法則:
1. 不要批評、譴責和抱怨。
2. 用真誠的心讚賞和肯定他人的優點。
3. 重視他人的心中渴望。
第二部分:創造永久印象的六種方法中出現的法則有:
1. 對別人真正的感 興趣,關心他人的利益。
2. 經常微笑,能給你的表情加分。
3. 名字是任何語言中最甜美、最重要的聲音。
4. 學會傾聽,鼓勵他人多談他們自己的事情。
5. 與他人談論他們感興趣的事情。
6. 通過細節善待他人。
第三部分:如何獲取和保持對方的信任中出現的法則:
1. 你不能從辯論中獲勝。
2. 不要指責他人的錯誤,避免下面的衝突。
3. 對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三個字可以改變一切:「對不起」。
4. 贏得朋友始於友好和善。
5. 儘可能在最開始就展現出吸引力和親和力。
6. 互惠互得,放棄即是得到。
7.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8. 欣賞自己的高中品質也讚美對方的內在品質。
9. 當你的經歷成為大家的經歷時,我們將會一起關注它的成敗。
10. 鼓舞人心和富有說服力的挑戰令人獲得更高的起點。
第四部分:如何改變他人而不引起反對中呈現的有:
1. 只有積極的心態才能讓相互間的交流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2. 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更容易與他人之間建立信任關係。
3. 糾正錯誤的最好方式並不是公開懲罰。
4. 用問問題來取代直接提要求。
5. 照顧到他人的自尊心。
6. 讚賞別人的進步,你會挖掘他人的最大潛能。
7. 給別人一個願意全力追求的美譽。
8. 與他人保持相同的立場。
9. 這本書的所有法則都已經列出。
這本書共四個部分,為人們提供了18條法則。我覺得這些法則都非常實用,與在校讀《心理學》時學到的法則是相通的,值得嘗試。第一部分我歸納最重要的一條法則就是重視他人的心中渴望。第二部分最重要的一條是通過細節善待他人。第三部分的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第四部分的是只有積極的心態才能讓相互間的交流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如果將這些法則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那就是真誠。真誠是真正的待人之道。我們工作中,要與領導、與同事、與學生、與家長打交道,沒有真誠的態度是不可能與人交流、溝通的,也是做不好工作的。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成功指的是將事情能夠辦成辦好,要做好事情就要學會管理,因為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出效率,能夠極大地提高我們的生活、工作質量。
方法再好,如果辦事的效率沒有提高,而是增加負擔,那這種方式就不是好方法。沒有因為靠「勤」,靠「苦」來提高工作效率的。
提高效率,我認為能做到這三點,就能獲得不小的收益:
第一,搞好整潔。這是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教的,這非常管用。要提高效率就必須搞好整潔。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辦公室亂糟糟,骯裡骯髒的,讓人一看就煩。我想,一個連辦公室都整治不好的管理者,想管理好部門的工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道理很簡單,整潔,能讓人心情愉悅,做事自然效率高;辦公桌亂糟糟的,做起事來,想要找的東西,東找西找,有時還找了個老半天,找得大汗淋漓,這就是沒有整理,便沒有條理,自然影響心情,影響效率。所以每天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要整理好辦公室桌,將不同的文件、物品歸類好,將不用的文件或物品剔除掉。無論你是一位管理者,還是一名教師,都應該這樣去做。管理上有個很著名的6S理論,說的就是整理出效益。
第二,隨身帶本記事本。隨時記下今天所看到的,所發現的事情。現在人人都有手機,手機上的便箋功能就非常方便使用,完全可以取代紙質的記事本。我們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記憶,記憶猶如天上的雲彩,容易風吹就散,是靠不住的。隨時、隨手記下自己認為要記下的事,一個星期再翻閱一遍,做個周末小結。一學期下來,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工作的情況,找出一些工作的規律及技巧來。寫工作日誌是學會管理的基礎性工作,要讓它成為自己工作習慣。這樣做了,便於找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便於研究問題,最後解決問題,這也是行動研究法的具體運用,這樣做了就會幫助我們找到一些工作的規律。比如管理者第一節課前去巡視教室,才能發現學生遲到的現象的多和少,如果第二節去巡視,基本上不可能發現遲到的學生,這就是規律。其他的事也可以這樣類推。這方面要從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中汲取養分,指導我們能夠用「流水線」解決的問題,就儘量地用,以提高效率,減少浪費,節省精力、物力。
第三,有數量意識。特別是自己還沒有形成習慣的東西,要求自己要給出一定的數量要求。比如說,寫日誌一天最少要動一次筆,一星期至少要閱讀一次自己的日誌,並進行小結。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又比如要搞好一個班級的工作,一天要給自己規定,找三位以上的學生談話,一個學期下來,這個班級的班風學風就一定會有個較大的變化。
管理,一是管別人,一是管自己。管自己最重要的是能做到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以身作則,才能管理好別人。管好自己的辦法就是去行動,行遠自邇,從小處著手,積少成多,逐漸形成習慣。管別人的方法,可以學習卡耐基,待人以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始終用積極的心態去工作,才能與人交往、溝通、合作,老師也是管理者,學一些不同行的知識,能夠讓我們獲益良多;開卷有益,我們終身都需要學習。
謝謝您的關注 您的閱讀與留言是我前行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