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的牡丹江印象(三)

2020-09-18 大碗258

(上一回說得在領導的指示下,8點多鐘被迫就寢)

大約早晨四點(這個時間在我們那裡應該叫做凌晨)老頭(不,領導)就起床了,在衛生間裡西裡譁啦的折騰,然後「唰」地一聲拉開窗簾,矗立在窗前做沉思狀,一縷陽光照在我的臉上,不過我還是不想起床,只好繼續假寐。
  五點,老頭領導終於忍不住了,「起來吧!吃飯去。一會該出發了。」
  其實要七點才出發,沒辦法,我只好爬起來,並讓他先去吃。
  七點整,我和老頭領導率先到達大堂。等了好一會兒,周圍才聚集起一些不三不四的國家幹部形象的人,他們穿著質地可疑的「老人頭」、「夢特嬌」等名牌T恤,手挽著西裝,腰上掛一大串鑰匙,抽著煙,跟後來的同夥熱情地握手,不時哈哈大笑,好象他們都過的很幸福。
  這時,一個年輕的齊耳短髮高個子女同志在大門口高叫著:「鏡泊湖開會的上車了!」
  酒店門口停著一輛應該是按人頭配備的9座金杯車。
  我一上車,就發現有幾個人尤其是女人已經用手緊緊按住身邊的座位向我們無聲而堅定地宣布:「這裡有人」。其實,我一直都不是前排愛好者,一般上車都坐最後,當年是年輕,得讓著老同志,現在是習慣,好處是可以觀察和窺視前排乘客。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麼,領導們總愛坐前排,而且處理此事還很嚴謹,每次坐車級別高點的總是很清醒地在前排就坐,不過我們單位的曾有兩個級別一致的為了前排那個座位曾把關係弄的很醬,原因是一個年齡大資格老,另一個自恃少壯派而且上面有人,於是產生了到底誰該坐前排的疑問。
  當然,最後上車的自然是「東北幫」的頭目,那女同志終於鬆開了緊按著的的坐位手。頭目精神頭不錯,心情也不錯,開始略帶威脅的口氣和導遊交涉了:「昨天我可告訴你了,就我們幾個人,今天你整這老多,擠的夠戧,回頭那出境的事我得重新考慮啊!」
  … …
  一路照例又是「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不提。

在路上,參加會議的同志們相互之間都有了些了解,除了我和山東老頭領導,另外兩撥人分別來自東北和山西。「東北幫」裡那個矮胖的挑三揀四的傢伙其實並不是他們單位的頭目,而是被我們的同行以「開會」的名義請出來遊玩的主管撥款的「財神爺」,怪不得到處顯得洋洋自得飛揚跋扈,每當我看到他們就想起我們那裡管錢單位哪些嘴臉,真是同一類單位同一個嘴臉啊。「山西幫」則是分別來自山西省同一個地市四個不同縣的同行,操我基本聽不懂的山西方言,我記得我對山西話的印象應該早到當年華主席那兒了。
鏡泊湖距離牡丹江市區大約一百公裡,路況一般,我們乘的那輛車跑了將近兩個小時。
在景區大門口,一車人忙著在刻有鮮紅的「鏡泊湖」三個大字的門前輪番照相,其中一個東北的同志對我的孤單還表示出了莫大的同情,多次主動要求幫我照相。由於只有山東老頭和我是單列的,所以我們自然混在了一起,尤其是老頭需要留影的時候。
剛往裡面走了一段,我忽然感到內急,為找廁所問了幾個人回答都是「不知道」。我和老頭決定到路邊的飯館上廁所,不料,飯館老闆開口就要一塊錢,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尿一次高價尿,由於老頭對一塊錢一泡的尿無法接受,我還「慷慨」地請客,可老頭還是不肯,憋著要另找地方。我的一塊錢快「譁」完了。
和老闆結帳時,我不免發了發牢騷,引來了老闆對我的教育:「其實鏡泊湖也不是沒有公共廁所,但我不能告訴你,也沒人告訴你,要不我們吃啥?」
「是啊!靠山吃山嘛!」我說,可心裡想:「這明顯是靠尿吃尿嘛!」
「如果你在我這吃飯,那就另當別論了,隨便你尿,尿多少都行,我一分錢不收。我們東北人不象你們南方人滑頭,那麼不講情面,撒泡尿必須得先給錢,不給錢憋死你都不讓你進去,那兒象我們呀,我們都是等客人出來再收錢,而且明說多少錢,不會坑人。」
……
我十分佩服這個開飯館卻用廁所賺錢的老闆。

相關焦點

  • 牡丹江中院短視頻作品在全國第五屆平安中國「三微」比賽中獲獎!
    12月15日,由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主辦的全國第五屆平安中國「三微經過激烈角逐,由牡丹江中院幹警田兆強拍攝製作的短視頻《這就是司法警察》該作品是本屆比賽中全省法院系統唯一一部獲獎作品,這也是牡丹江中院在該類賽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 違背族規、父母被燒,被罌姑投入江河的嬰兒被仙鶴護送到牡丹江
    於是她飛也似的跑到後院,抱著小雍順來到穆丹河(今牡丹江上遊)邊。可是急切之間,到哪裡去找船呢?情急之中,罌姑突然發現,從上遊那邊漂來一根樹樁,樹樁的中間還有一個很大的樹洞,像是一艘天然形成的小船兒。 罌姑把孩子放進樹洞,那孩子居然一點兒沒哭,而且還咯咯地笑起來。罌姑心裡一酸,險些掉下淚來 :「苦命的孩子!你還樂呢!你的父母遭此大難,你在此已經性命不保。
  • 不知是花開,還是花落(一個十五歲女中學生輟學寫小說)
    (一)我見到那個叫小夏的孩子,是春日的午後,校園裡周遭的一圈紫丁香,剛剛綻開了蓓蕾,還沒有香氣。小夏本是一個很多年前朋友的女兒,十五歲,讀初三,因病休學一年。遠遠地看她走來,高挑的個子,齊眉的劉海兒,十年不見,孩子如今已出落得像個大姑娘了。走近,依然是幼年羞澀的笑,潔淨的牙齒,與略粉的唇,嫋嫋婷婷,長睫毛下的黑亮眼睛,神情略漠然,單單少了一份孩子的活潑。她是隨父親一起來的,我也多少得知久已失去聯繫的朋友的一點訊息,為此我不置可否。
  • 那年十五我十六(一)(散文.原創)
    這是恁大伯,以後就是你的師父,師徒如父子,招(知道)不招(知道)?」不知什麼時候,爹和他們那一幫子大隊幹部也來湊熱鬧了。爹這人,好朋好友,老跟人稱兄道弟。你看,他一來,我又多一個大伯。馬師傅笑了,說:「這孩子,聰明。你咋知道我叫驢師傅啊?」「瞎矇唄。長得也像啊!」「小傢伙,真叫你蒙對了,我姓馬,名驢,叫馬驢兒。叫我馬師傅也中,驢師傅也中。」我嘀嘀笑了,說:「這名兒鮮亮,好記。」
  • 心存感恩苦也樂,走過來的都是路(183)
    從邢臺火車站抵達路小妮家約有一個半小時的自駕車程,正直青紗帳起,起伏跌宕的山巒煞是好看,遺憾的是我心裡滿滿都擁擠著趙剛魁的身影,總感覺他就是25年前推著我自行車的無形三老中的其中之一。當年,我曾經不理解自己突然間就擁有了的超常能力,想要去問問那位杜軍醫。
  • 過年(三)
    過 年 文/寧靜(接二) 1995年,為了生活上的方便,我給市教育局申請,把愛人由老家學校調到了和我一個學區工作(沙河市橋西學區),當時二女兒也兩周歲了,兩個女兒隨同我們一塊住到了學校。還好,那時我工作的學校(沙河市趙泗水學校)校外有兩排磚瓦房,那還是原沙河市教師進修學校用房,後來進修學校搬遷到市區裡面了,這兩排房子調換給了趙泗水村。村裡也沒啥用,也就轉給學校使用了。這樣,原來在學校居住的老師,結了婚的,帶家屬的就都搬到這些瓦房住了。位置就在學校西邊,離學校也就四五十米遠,老師上班也十分方便,對外稱教師家屬院。這與周邊學校相比,就顯得很有優勢。
  • 神奇的"鬼"故事(「三個」系列之十五)
    神奇的&34;故事(「三個」系列之十五)也許是從小聽《聊齋》和《西遊記》故事多的緣故吧,我覺得冥冥之中鬼神是存在的,要不怎麼就有&34;,&34;,&34;等說法呢?按我對《易經》的理解:人,生即死,死即生;人,一半按肉體活,一半以靈魂存,肉體消亡後,靈魂依然活著。如果太沉迷於此是迷信,冷靜思考則可能是一門玄學,一門神秘的令人難解的學問。
  • 心存感恩苦也樂,走過來的都是路(148)
    本文作者:阿信看見(阿信看見的新體神話小說,純屬文學創作,若有雷同,實屬巧合。)得知我和徒兒阿偉在長春下榻,家住吉林市的阿輝開車專程攜夫人趕過來看我。早在我和徒兒阿偉動身前,阿輝就一再嚷嚷著要來牡丹江市找我,而在牡丹江,我是不在家裡接待任何人。阿輝長得有些五大三粗,性格很直率,阿輝說:「我曾經是最不相信有什麼神仙菩薩佛的。20年前,我弟弟家立堂口,我就堅決反對過,我弟弟不服,還嘟嚕嘟嚕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
  • 姨媽家的那點事兒(十五)
    那我爸媽要去參加葬禮的咯,姨媽大老遠看到我爸媽就開始各種罵,還要罵到我們和我叔叔家有矛盾(關於我叔叔家,後面我會寫另外一個故事)。我爸媽是不搭理她的,就當沒聽見,旁邊的人聽不下去了,直接懟她:人家來參加葬禮,你罵這些是放不上檯面的,人家夫家的事情,輪得到你說三到四麼!姨父另外搞了個場子罵,旁邊的人直接走開了。我爸媽回來說:搞得像去她家參加葬禮一樣!
  • 被誤解的羅琳新書,向各色刻板印象開炮
    夜騏按:北京時間9月17日上午九點二十分,距離羅琳化名寫的「科莫蘭·斯特萊克」(Strike)犯罪推理系列最新作《Troubled Blood》正式發行才過了2天。注意:以下內容涉及非常輕微的劇透(不影響看書體驗那種!),如果介意的話請謹慎閱讀。
  • 十五年前,爸爸離開了我和媽媽,十五年後,我娶了爸爸的繼女
    在瑤瑤再三追問之下,媽媽說楊林是爸爸的親生兒子,十五年前,楊林爸爸跟媽媽離婚了,後來她跟楊林爸爸結婚,結婚後,楊林爸爸沒再管過他們母子,平時也不往來。現在兩人要結婚,以後瑤瑤媽跟楊林的母親怎麼相處?而且她不敢想,楊林是真心喜歡瑤瑤還是另有原因?但瑤瑤鐵了心要嫁楊林。瑤瑤去問爸爸意見,出乎意料的是,爸爸同意了,還答應做瑤瑤媽的思想。
  • 《我等你到三十五歲》未完無續
    我等你到三十五歲,可惜我永遠也到不了三十五歲,所以,我會永遠等你​哎!那時我還是自私的給他發了一句:「我等你到三十五歲,如果那時你還沒有來,我就去找別人了,我不無辜,但我也沒有罪。我只不過是喜歡著一個人。​「我比這世上任何一個人都更加熱切地盼望你能幸福,只是想起這幸福沒有我的份,還是會非常的難過。」你們看,這個人嘴裡說喜歡我,卻我這麼難過。
  • 31年前的成都和重慶
    說是影視部,但我們的業務從廣告、演出、自行車拉力賽到盤條(我至今也不知盤條為何物)、馬口鐵、南方柑橘,無所不包。顯然,幹我們這行的,需要全國各地不停地跑,黃二的軍挎裡(從小到大現在到老,他隨身只背這一款包)揣著公章、空白合同、空白介紹信,等等,那年頭,這些東西有時還真管用。1989年的秋天,我和黃二原去了成都和重慶,現在,完全想不起來是幹什麼去了。
  • 記憶裡的老家(三)
    (三) 在我的印象中,家中常走動的親戚不多。原來在本村,只有大爺(爸爸遺書中提到的張義大爺)家和老姨家(老姨劉素芳從甘橋嫁到楊風泉老姨夫家)常走動。再就是甘橋姥姥家了。 拜年,這兩家是必去的。 大爺個頭不矮,拄拐杖,留著很長的花白鬍子。記得去拜年時,他坐在太師椅上,拐杖放在扶手旁,說起話來,慈祥的臉上滿是笑容。
  • 心存感恩苦也樂,走過來的都是路(170)
    本文作者:阿信看見(阿信看見的新體神話小說,純屬文學創作,若有雷同,實屬巧合。本文作者:阿信看見(阿信看見的新體神話小說,純屬文學創作,若有雷同,實屬巧合。)當年,牡丹江圓通講寺還沒有破土動工,釋融光大和尚帶領幾位出家師父們住在一處很簡陋的民居裡。當年,我已經從部隊上轉業進了電視臺,屬於兩袖清風的窮布衣,只能經常引領一些有錢人,前去為開創佛教寺院的大和尚們做些貢獻。初次見到釋無生大和尚時我就滿心歡喜,和大和尚談得也很投機。慢慢的,牡丹江圓通講寺就有了個大體輪廓。
  • (三)三部曲之我的姨媽
    說巧不巧,我媽媽的姐(我應該叫大姨)也是她們家的老大。和爸爸的姐一樣。大姨父也是軍人,後在棉花收購站工作。下面介紹一下大姨。我寫了媽媽輩三個女人,最主要是以資紀念,感念她們的好,別無其他。大姨今年89歲,身體倒還硬朗,不過自去年摔了一跤,股骨頭骨折,術後養了一年有所好轉,但時不時會疼痛。想來家族中老人陸續摔傷,或輕或重。
  • 那個時候(集一)
    (「那」字在川南發nài音。 ) 22:00左右, 從 「人大附中」附近接兒子回家。不知如何就說到了過去和過去的故事,他坐後座,難得靜靜地聽我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毫無條理地瞎侃,偶爾發問。下車後,兒子用期盼的眼神看著我說,「爸,你把小時候的事寫出來吧,我都想像不出你們以前生活的場景。」 沒想過有一天會得到這樣的請求。我蠻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