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鈴音琴心,點擊「關注」,讀情感故事,品人間百味。
1
我覺得《親愛的自己》這部劇很真實,很值得看。
有網友評論一針見血:「這部劇,甜裡有刀,爽中帶淚。」
相比《三十而已》中,動輒有上千資產的完美人妻顧佳,這部劇中的男女主人公,沒有什麼強大的背景。
女主李思雨是公司裡普通的銷售經理,先是被老總的命令趕鴨子上架跟師傅競爭銷售總監的位置,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卻與師傅反目成仇。只知道拼命工作,毫無心計的她最後犧牲於公司的股權利益之爭。男主陳一鳴第一集就失業了,找工作找了十幾集,最終還是因為關係才進了一家公司做回老本行。
這一切像極了同為社畜的我們。
最扎心的,莫過於劇情推進了一大半,男女主分手了。
2
都說分手時見人品。其實,我覺得,分手不僅見人品,還能看清兩個人是否相愛。
李思雨邀約陳一鳴辦產權過戶,正式把他們買的婚房過戶到陳一鳴一個人的名下。
陳一鳴遞上八十萬的欠條,裡面有五十萬是當初買房時李思雨付的,而另外的三十萬算是房子的升值補償。他說,他暫時沒有能力拿出這麼多錢,但兩年內一定付清。
李思雨撕了欠條,淚流滿面,明明已經走遠,又折回頭來,擁抱了陳一鳴:「我是真心愛你。」
那一幕,我看到了真正相愛的兩個人。
真正相愛的人,分手時不是想著財產怎麼分,怎麼樣才不吃虧。他們之間的那份信任,不需要用一張字條來維持。
還記得《三十而已》中的陳養魚陳嶼嗎?離婚那天,當民政局的辦事員詢問離婚後財產如何分割時,陳嶼毫不猶豫地說房子和存款一人一半。房子是婚前財產,鍾曉芹根本沒打算要,但陳嶼堅定地說這房子理應有她的一半。
李思雨缺錢,陳嶼也不富裕,但是,他們都愛另一半,所以,錢才沒那麼重要。
3
李思雨和陳一鳴在一起五年了,卻總是陳一鳴追著李思雨要結婚,反而,李思雨一直猶豫不決。
媽媽在李思雨小的時候因病去世,幾個月後,她的爸爸帶著她組建了新的家庭。新家庭的和睦、幸福,的確給了李思雨健康的生活,但是,爸爸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忘記媽媽再娶,也讓她從小就不相信男人:男人對女人的真心,都是靠不住的。
當初堂妹張芝芝也是歡天喜地的嫁了一個老實男人,依舊婚姻不幸。丈夫不僅出軌,還為了小三當眾掌摑她。李思雨發出感慨:「每個男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渣男。」
可顧曉菱有一句說得很對:「以後的事情誰說得準呀!」
李思雨有理由恐婚,卻不應該困在原地。
一個人不應該為了未知的未來而放棄眼前的幸福。
4
相比對待感情猶猶豫豫的李思雨,很多人會偏袒陳一鳴。
不可否認,他是一個暖男,細心周到,為人正直,帥氣又專情。
可我覺得陳一鳴也有問題。
首先,他的正直在為人處世上是優點,但在感情裡,卻讓他與愛人的溝通一板一眼,容易產生隔閡。
還記得,李思雨在是否幫袁姐澄清遭人陷害那件事上糾結時,陳一鳴的第一反應就是告訴她,必須要說出真相。他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卻沒有考慮李思雨的感受。李思雨當然也知道是非對錯,她糾結的是袁姐曾經陷害她,傷害她,她內心有委屈和不甘,需要被理解和認同。
如果,陳一鳴可以先理解李思雨的感受,給她心理上的支持,再建議她怎麼做,我想他們之間的溝通會順暢許多。
印象中,李思雨和陳一鳴之間類似的問題太多了。以至於陳一鳴覺得自己是一心為李思雨著想,卻總是被誤會成自私自利。
沒有任何人的感情能經得起這樣的消耗。
第二,陳一鳴一直按自己的想法想改變李思雨。
陳一鳴跟李思雨說,他曾反覆設想他們的未來:溫馨小屋,一個能夠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妻子,工作不工作無所謂,只需安穩過日子,做他的後盾。
可是,這不是李思雨想要的未來。
陳一鳴總是對李思雨說:「我是為你好。」
李思雨說:「這個世界上最自私的話,就是我為你好。別人覺得好那不叫好,只有我自己覺得好那才是真的好。」
五年的時間,人都是會變的。
李思雨從普通的銷售員成長為銷售總監,眼界和思想都發生了變化,她在事業中找到了自我,享受打拼的樂趣。
其實,陳一鳴也一樣,他也不是那個初出牛犢的大學生了。從意氣風發的策劃總監到頹廢的事業青年,再到氣宇軒昂的陳總,他也離不開工作帶給他的經濟、地位以及那份被人認可的尊重。
可是,陳一鳴對李思雨的認識還停留在當初,或者說他並不想接受現在看到的這個真實的李思雨。
難道愛一個人,不是因為她是只是她嗎?
5
分手後,李思雨刪掉了陳一鳴的微信。
她能忘記他嗎?
那天,李思雨走在路上打著電話談生意,忽得抬頭瞥見兩人曾經約會的「老地方」,淚溼眼眶。
有些人,有些事,刪除了不是因為狠心,而是怕想起會痛,痛不欲生,卻無能為力。
李思雨縱有千般任性、固執,但她單純、真實,好過王子茹心機深成。孰不知王子茹那樣的女人才真讓人害怕。
我覺得李思雨和陳一鳴分開挺可惜的。
有時候,兩個人能否修成正果,除了相愛、理解,還需要加上點堅持。
期待他們分手後都有所領悟,有所改變。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李思雨和陳一鳴分手?歡迎留言討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