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詩和倪妮主演的電視劇《流金歲月》放出了片花,感覺是很難得的雙女主現代劇,而且預告中也是兩位女性相互扶持的鏡頭多,暫且沒有什麼「小時代」的氛圍。
在原著小說中,蔣南孫和朱鎖鎖是一對摯友,兩人從年少走到各自婚姻。蔣南孫是不受奶奶待見的孫女,但衣食無憂,父母好客且隨意。朱鎖鎖是住在舅母家寄人籬下的外人,雖不曾被苛待,但也過得戰戰兢兢。但好在兩個小女孩的友誼,讓她們歡樂的度過了年少時光,朱鎖鎖時常借住在蔣家,懂得察言觀色的她給腐朽的蔣家帶來一些歡笑,蔣南孫也總是陪著朱鎖鎖,無論是生活、學業,還是少女那點懵懂的感情。
故事說到這,就很有《七月與安生》的味道了。
如果再出現一個男人,兩個女孩子都喜歡的男人,那就真的太無趣了。好在,作者沒有這麼惡趣味。只是兩個女孩各自的生活都多多少少有了些波瀾。
朱鎖鎖沒有追求學業,算是高中畢業後就投入社會,她在紅塵中起伏,憑著才智和相貌很快積累起第一筆財富,而蔣南孫則按部就班的學習、戀愛、工作。
如果不是家庭的變故,蔣南孫的生活可能會一眼就望到頭,而家道中落的蔣南孫和祖母,開始半依靠朱鎖鎖生活,當年的「客人」,終歸是帶來了好運。
可是命運無常,歲月無情,生活總是不能一帆風順,她們遍嘗了生活的箇中滋味,起伏不定。
但無論生活怎樣變化,她們二人始終是患難與共的摯友。
1987年,40歲的亦舒駕輕就熟的寫了這篇小說《流金歲月》。
故事中,兩位主角的年齡跨度從少年青蔥到不過而立,作者在寫她們的同時,也在寫著自己的經歷。
(不像現在很多的作品,作者自己都還未曾經歷,就大談特談婚姻育兒婆媳生活,整個文字都漂浮著。)
而且,30年前的小說,亦舒已經在推崇如何做一個堅強、獨立、擁有獨立人格的女性,放在當時或者當下,都是對「傻白甜」的一種突破。
此次這篇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其實不是第一次了。1988年,由張曼玉、鍾楚紅主演的電影《流金歲月》在香港上映。
不過電影進行了最不如人意的魔改——二女爭一男,電影中的蔣南孫和朱鎖鎖同時遇到了宋家明,電影中的蔣南孫嫉妒朱鎖鎖,還衝朱鎖鎖發脾氣,而朱鎖鎖也不再是那個拎得清敢愛敢恨的女孩,在婚姻中和宋家明糾纏不清。
雖然最後的最後,兩人不曾為這個男子而削弱友情,但在看客眼中總是多餘。
而時過30年後的今天,蔣南孫和朱鎖鎖,會更好嘛?
她們會不會又要為了同一個男人大打出手?
又或者最後的美好歸宿會不會又是相夫教子?
朱鎖鎖會不會為了孩子和謝宏祖將就?
又或者謝宏祖會老套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然後一家大團圓?
畢竟,30年前的內容要翻拍成如今的都市女郎,並非說內容過時,而是擔心變成了美慘強的瑪麗蘇。
而且這次《流金歲月》的編導團隊是《我的前半生》原班人馬,所以對比劉詩詩和倪妮演的怎麼樣,我更期盼的是導演和編劇能夠好好讀一讀原著。
時間變了、生活變了都可以改,但是人物本身的那點乾貨就別魔改了,生活並非不扯幾下頭花、不搶男友就不成活。
不過亦舒也難以逃脫時代的束縛,她的小說中呈現了當時女性的生存狀態,但沒有為女性指明新的出路。
又或許,今時今日也並不比當時好到哪裡去,所以無論是職場片還是愛情片,最後女性依然要「依託男性」或者以擁有美好的婚姻為結局,再也走不出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