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權連載《生活在火熱激情裡》3:日本天野醫生詮釋「醫道」

2020-10-03 浩說東瀛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

授權「浩說東瀛」連載

心血管外科醫生

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

天野 篤

Amano Atsushi


作者 天野 篤 (Amano Atsushi)

發行人 澤田浩

發行公司 株式會社7andi出版社

中文翻譯 侯軍/張儉

中文印刷 株式會社曉印刷

中文印刷時間 2020年8月

* 本書日文版2014年2月第1次印刷發行,2014年4月第8次印刷發行

如果對本書籍中文翻譯內容等有任何意見、建議,請聯繫擔任此次翻譯並從事赴日醫療等服務的合同會社小江戸倶楽部ヘルスツーリズム(中文∶合同會社小江戸俱樂部健康旅遊公司)。

本書的著作權(版權)屬於天野篤醫生個人,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不得複製和轉載等。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

註:末尾附本書目錄

天野醫生的工作照

第一章

3.報恩最低要為社會工作二十年

「不能容許醫生有所不知道。當醫生是件如履薄冰的可怕事情」。

我把寫著這段話的新聞剪報貼在辦公室裡。不管是坐在辦公桌後面,還是躺在沙發上休息,都可以看得到它貼在那裡。

這是金澤大學名譽教授河崎一夫先生投稿的文字,發表在2002年4月16日《朝日新聞》的《我的視點》專欄上面。現在每次看到,都會引發自己陷入嚴肅的沉思。

河崎一夫先生直到當年3月都還是金澤大學附屬醫院長,他是著名的眼科教授。投稿的標題叫《給選擇學醫的醫學生的提問》,他寫到,自己發現要當醫生其實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請允許我把其中部分內容介紹一下。

「——請問諸君。能夠在眾人面前堂堂正正講述選擇學醫的理由嗎?萬一想不出似乎將來經濟上社會地位上會比較優渥之外的真實理由的話,那你必須好好讀讀但丁(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1321)的《神曲》這本書。如果做不到這點,最好儘早轉學其他專業」。

「進而再問。你有沒有奉獻和犧牲的精神?醫生的工作不像電視劇裡的那樣好看。

因為重症患者而連夜不歸住在醫院,或者是因為急診而突然取消節假日的預定,這些對於醫生來說都屬於家常便飯。面對因絕症而痛哭的患者,你能夠感同身受地理解和陪伴嗎?」

「強烈要求諸君。不能容許醫生知識不足。知識不足就當醫生的話,會使無辜的患者死亡。不知道病名就不可能做出診斷,不能做出診斷就不可能治療。並且,這種人還要大言不慚∶『已經竭盡全力了,遺憾沒有辦法』,沒有半點自責的姿態」。

如果不想成為這樣的醫生,就不能允許「好好學,好好玩」這種想法。醫學部的學生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必須做好這個思想準備。

不能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的人在哪所學校都有。本來是應該所有人都能通過的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往往都會有10%,20%不及格的學生出現,他們完全就是因為對醫生這份職業所具有的責任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認識。當你本人和你最愛的人患上重病時,你能夠把命運交給一個學習不足的醫生嗎?不能容許醫生有所不知道,當醫生是件如履薄冰的可怕事情。

「最後祈願諸君。醫生的喜悅有兩種∶一種是那些由自己的治療恢復了健康的患者的喜悅,他們的喜悅就是醫生的喜悅;另一種是鑽研探求到了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醫學發現而得到的喜悅」。(中略)

「作為醫生來說,第一種喜悅無疑誰都能想到。但我希望不要僅僅滿足於此,還要培養遠大志向,讓自己儘可能地去體驗一下第二種喜悅。給心靈帶來真正平和,不是財富,不是名聲,也不是地位,而是認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做了有益的事的時候」。

作為給有志於成為醫生的年輕人所寫的文章,我沒有看到比它更嚴正的內容,受到了非常大的震動。

事實上,我的想法也完全相同。

為什麼呢?醫生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就能當上的。國立大學自不用說,私立大學的醫學部也從國家那裡獲得了相當多的補助,也就是說,醫生實際上是被國家投入了稅收培養出來的職業。

而能夠回報這一培育之恩,首先要花費20年時間。因此,為了回報接受到的恩惠,為社會至少工作20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按照電視劇裡那句「加倍奉還」的臺詞來做遠遠不夠,必須「二十倍奉還」。


4.不能原諒那些有能力卻不幹活的人

作為待人接物的態度,我一貫持有的看法就是∶「有能力的人不去工作,這是無論如何不能夠容忍的事情」。

雖然你們從偏差值很高的大學畢業,但我能做的事情你們卻做不來。這種想法其實也不正確。手術屬於一種技術活——它需要有經驗的積累,並不因為偏差值高的人說不會做,就表示自己有什麼值得誇耀、可以說三道四的地方。

只是涉及到專業知識,如果從偏差值60或者70的大學畢業的人說「不知道」的話,這就不得不說是一種懈怠了,假若連我這種偏差值50的人都知道的話,那就更說不過去了。有能力的人更應該為社會為他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就像前面金澤大學名譽教授河崎一夫先生指出的一樣,「不能容忍醫生知識不足」。因為在這句話背後,存在著明明有能力卻不去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的傢伙。這樣的人只有在考試的時候才去學習,為考試才認真學習,可以說他們只是掌握了應付考試的知識而已。

社會上往往尤其看重學歷。

正因為如此,自己平時才特別反覆對國立大學醫學部畢業的人說∶「無知在醫學上很可怕」,教導他們真正領會「理解專業知識的人固然優秀,能夠理解和掌握的人更優秀」的含義。相反,對像我本人這樣的私立大學醫學部畢業的人,則告誡他們∶「人笨再無知的話,那才是最差勁的笨蛋」。

換句話說,哪怕是偏差值70以上的精英人物,作為醫生如果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話,都會被放到具備相應知識的人下面。既然從事的是「如履薄冰般可怕」的醫療工作,這一點可以認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畢竟關係到人的生死。

有一種「20-80」的說法。指的是組織機構運行有20%的人工作就足夠了,剩下的80%實際上屬於「附帶品」性質。

不過,醫學部的世界稍微有所不同。假設在考試中達到全國最高水平的有100人。然而,一般來說,在這群人中,真正優秀的有15人,中間水平的有70人,剩下的15人屬於低下水準,這就是所謂的「15-70-15」法則。

據說頂部的15人看到低端的15人,會不屑地想∶「怎麼會和這些傢伙放在一起?」在高偏差值的醫學部也總會有不少人感到和其他人一起在同一個地方學習不可思議。所以,雖然同樣都是國立大學的學生,但卻不可能100%地全部都能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

中間水平的這70%的人,大都會儘可能利用國立大學醫學部畢業的招牌和評價謀個不錯的營生。但是,如果從事臨床醫學的話,希望他們不要拿大學的名聲做敲門磚,而是能展現出比起名聲來更多的實力,做一個患者出自心底覺得「可以委託生命」的醫生。作為對「有能力的人」的一種期待,這應該說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要求吧。

(未完待續)

我是 金京浩,歡迎關注、交流。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目錄

序言 你能用「為社會,為他人」做為生活目標嗎? 9

◉ 第一章

磨練心智——為社會,為他人而生活

1.不適合當醫生的人 16

2.把受到的恩惠回報社會——這是火熱激情的源泉 19

3.報恩最低要為社會工作二十年 22

4.不能原諒那些有能力卻不幹活的人 25

5.今天的一切靠他人——這一點不能忘記 28

6.沒有志向還能接受天職嗎? 30

7.不願犧牲,就不會被信任 34

8.察覺到「不對」,立刻思索改正 36

9.為了明天敢於「急流勇退」 38

10.切實做好現在——想要的結果就會出現 44

11.患者戰勝疾病的啟示 48

12.哪裡是分水嶺——體會並把握機會 50

13.向無輸血手術挑戰——滿足患者是醫生使命 52

14.「背上的擔子」決定命運 57

15.轉化失敗的力量——面對自我的時間 60

16.為夢想付出三倍努力理所當然 66

◉ 第二章

與眾不同——偏差值50的奮鬥方法

1.抱負小易滿足,滿足了會停步 70

2.不要否定玩遊戲的天賦 74

3.應試的學習不能發揮才能 77

4.無論多聰明,不努力成績就下降 79

5.沉迷麻將和深夜廣播,在學校睡覺的高中時期 81

6.「擰發條的時間」是將來發力的準備 84

7.偏差值不到50,但自信最後能自摸 87

8.學校不是第一志願,同樣恩重如山 90

9.落考過的人比直接上醫學部更懂社會 92

10.鍛鍊體力,注意力和團隊凝聚力 94

11.不為應付考試而學習,要學將來有用的東西 96

12.在私大醫學部學習是件不合身分的事 98

◉ 第三章

精神準備——堅守自己的底線

1.對決傳染病——相信並敢用瑕疵下屬才是「負責任」 102

2.患者期望的術後生活是手術的優先選項 107

3.不回家是為了更好工作還是想放開睡大覺 112

4.收入高的人必須比其他人多幹活 114

5.逼自己走上不可後退的荊棘之路 117

6.人怕改變就難以去新天地搏擊 119

7.總有人單憑想法和熱情無法接近,這就是現實 122

8.專業就是不僅要有專業知識,還要擁有堅強信念 124

9.重複前輩沒有意義,新路才能超車 128

10.不能寬容無用的人事 133

11.比起來找保險的,還有更該優先的人 136

12.「以死相逼」的手術最卑劣 139

13.不能面面俱到,那就俯視局部好了 142

14.厭倦工作源自不堅持、半途而廢 146

15.煩惱猶豫不如馬上行動,做對周圍有用的事 150

◉ 第四章

讀解先手——關注新時代

1.誰都能接受比天皇手術更先進的治療 156

2.沒有隨便的成功,背後都有拼搏的人生 161

3.學習要大膽,採用需謹慎 165

4.醫師的年薪應該有合乎常識的上限 168

5.大學教授也要做手術的時代 173

6.現在90多歲老人也可以做手術 176

7.手術首先看心理準備、覺悟,最後是技能 179

8.外科醫生是「瀕危物種」,學生志願減少有理由 182

9.55歲後做手術依然得心應手 186

10.與宮本武藏一樣生活 189

11.手術本質就是決鬥,直到勝利或失敗 193

◉ 第五章

質疑設問——持有疑問,修正行動

1.拿手術刀和不拿的外科醫生切磋合作的時代 198

2.算命內容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契機 203

3.由訃告「死因」想到的問題 206

4.傾聽他人聲音,不懂常識無法貼近患者 209

5.真正的工作不僅要治病,更要治人 212

6.問候很重要,醫院沒有電視行業做得好 214

7.手術記錄必須自己寫,不能拖到第二天 217

8.手術團隊增加藥劑師,立即改革不說「NO」 221

9.外科醫生降低風險就要「進三步退兩步」 226

10.「夢想」自己創造,擁有一份投入 230

11.強中更有強中手,要當跨領域通才 233

◉ 第六章

志存高遠——探求自己應該走的「路」

1.一旦成為醫生,就必須「一切為了患者」 236

2.思考醫師道,改變自身的攻擊性 239

3.名醫做手術會考慮到十歲少女的未來 241

4.好醫生善於折衷,追求極致才是名醫 245

5.醫師道具備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高超魄力和能力 249

6.通過患者康復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252

7.醫生治病救人必須全力以赴 255

8.遵守規則,立志改革 257

9.同伴間粗語也是外科的文化 259

10.求道無止境,身退有期許 261

11.外科醫生的道路有限,但它會一直進化延伸 264

12.最後的報恩就是培養年輕人成為社會棟梁 267

後記 271

天野篤 年譜 276

心臟功能和結構 280

心臟病和治療 282

天野篤醫生著書一覽(部分) 286

中文翻譯者簡介 侯軍/張儉 287

相關焦點

  • 授權連載《生活在火熱激情裡》6 日本天野醫生詮釋「醫道」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授權「浩說東瀛」連載心血管外科醫生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天野 篤本書的著作權(版權)屬於天野篤醫生個人,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不得複製和轉載等。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
  • 授權連載《生活在火熱激情裡》4 日本天野醫生詮釋「醫道」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本書的著作權(版權)屬於天野篤醫生個人,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不得複製和轉載等。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所以,希望每一個人在心中作為追求能擁有這樣的志向,只是偶爾衝動的激情在醫生的世界裡沒有市場,給人添麻煩的對象也不屬於日常工作的範疇。另外,即使哪位醫生做出了對人類有巨大貢獻的醫學發現,也無法想像他就能因此成為大富翁。
  • 授權連載《生活在火熱激情裡》1:「日本」天野醫生詮釋「醫道」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本書的著作權(版權)屬於天野篤醫生個人,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不得複製和轉載等。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註:末尾附本書目錄序言你能用「為社會,為他人」做為生活目標嗎?
  • 授權連載《生活在火熱激情裡》(1):天野醫生詮釋日本「醫道」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本書的著作權(版權)屬於天野篤醫生個人,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不得複製和轉載等。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註:末尾附本書目錄序言你能用「為社會,為他人」做為生活目標嗎?
  • 授權連載《生活在火熱激情裡》5 日本天野醫生詮釋「醫道」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授權「浩說東瀛」連載心血管外科醫生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天野 篤本書的著作權(版權)屬於天野篤醫生個人,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不得複製和轉載等。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
  • 授權連載《生活在火熱激情裡》3:「日本」天野醫生詮釋「醫道」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授權「浩說東瀛」連載心血管外科醫生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天野 篤本書的著作權(版權)屬於天野篤醫生個人,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不得複製和轉載等。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
  • 授權連載《生活在火熱激情裡》8 日本天野醫生詮釋「醫道」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授權「浩說東瀛」連載心血管外科醫生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天野 篤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生活在火熱激情裡9◉ 第一章磨練心智——為社會,為他人而生活1.不適合當醫生的人 162.把受到的恩惠回報社會——這是火熱激情的源泉 19
  • 授權連載《生活在火熱激情裡》7 日本天野醫生詮釋「醫道」
    《生活在火熱激情裡》授權「浩說東瀛」連載心血管外科醫生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天野 篤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生活在火熱激情裡9◉ 第一章磨練心智——為社會,為他人而生活1.不適合當醫生的人 162.把受到的恩惠回報社會——這是火熱激情的源泉 19
  • 《我的馬來往事》連載26:日本的臺灣軍到訪
    經作者林子儀先生家人授權,在今日頭條「雲圖雅集」頭條號上進行網絡連載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簡介:林子儀,1932年出生於馬來西亞霹靂州太平市大直弄村,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回到中國參加祖國建設。畢業於福建師範學院數學系。
  • 在日本生活的故事4
    預約了面試時間,應該是11月中旬了吧.因為和之前打工的地方在一處.駕輕就熟的騎著自行車就去了.面試時,填了填資料,負責招聘的中國人,叫了那個部門的系長出來.領我去車間看了下.裡面很冷,大概應該稍低於零度.裡面做的工作是拆肉.就是把冷凍在箱子裡的肉,用刀打開.放到筐裡.可能再給別處加工.簡單轉了一圈,裡面還挺繞的,分樓上樓下.走一次還真的很難記住路.
  • 最美逆行者就是溫瑞安俠義精神的最佳詮釋
    談到「俠義精神」,有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和金庸、古龍、梁羽生並稱為「新武俠四大宗師」的溫瑞安,他曾創作出了《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俠》系列、《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刀叢裡的詩一如疫情下的「最美逆行者」,他們就是溫瑞安「俠義精神」的最佳詮釋。因為,很多的醫生、護士,我們平時不會把他們視為英雄、「大俠」,但當疫情發生以後,他們不懼被感染的風險,前往感染病例最多的城市救死扶傷,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俠義精神」的精髓之所在!
  • 在日本生活的故事3(卸磨殺驢)
    再一個就是日本的宣傳,你如果經常看日本新聞就知道,中國只要有負面新聞,日本會黃金時間段無限播報.打個比方,之前上海搶購那個衣服店那個畫面,早晨門剛打開,人瘋一樣衝進去...日本很會抓住這樣新聞無限播報,雖然事件也是真的.但這個不代表全部的中國人.所以在這樣新聞薰陶下,很多日本人在所難免的對中國人有異樣心裡.而且日本人素質都高嗎?
  • 在日本生活的故事1
    好似彈指一揮間,時間很快.那就講講我一個普通人在日本這三年的經歷吧。在中國我的印象裡,這種情況雖然不會都讓座,但是總會遇到好心人把自己座位讓出來給她坐.但是當時我看了下周圍,所以都低著頭,有的看著手機,有的微微閉著眼睛.所有人給我感覺就是那種很面無表情的冷漠... 下午終於滿頭大汗的到了學校,不過學校很小。
  • 在日本的生活故事2
    正巧和其中一位室友同班,早晨就跟他一起來上課了.日本時間是九點開始上課,不一會陸陸續續同學就來了。班級裡有中國人、越南人、蒙古人.我們班級就這三個國家人.其他班級還有很多尼泊爾人、菲律賓人、印度尼西亞等吧.其實還是蠻新奇的,以前在國內從沒接觸過蒙古人和越南人.
  • 在日本生活的故事13
    在日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所以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就一年了。夏天的時候很熱,而且下雨天也特別多.但是周二到周五的工作,我基本上還是每天都堅持騎著自行車去上班.雖然平時的生活中我對於吃的方面並不節省,但是其它方面花錢還是比較仔細的.那時候每天中午都要騎半個小時到那,也是當作鍛鍊了,但是並沒有瘦下去.可能因為每天下班都想喝兩罐啤酒.因為喝啤酒,所以晚上到家也總要買點吃的.其實我在國內時候也是比較喜歡喝啤酒的,尤其夏天的時候,喝著冰涼好的啤酒,吃點烤肉.那日子想想都幸福.
  • 全科門診記:「黑心」的心血管介入醫生 | 醫學連載微小說
    本書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也有風趣的醫生故事,希望大家在百忙之中,休閒閱讀,放鬆身心,若能對您的專業技能和日常生活有所啟發,更是善莫大焉。來源:醫脈通作者:望嶽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趙大爺是心血管科的一位患者,行冠脈造影,發現前降支中段和右冠狀動脈起始段狹窄超過90%,心血管科醫生給他一共植入了3個支架。做完手術,趙大爺一直搞不清楚,為什麼兩個地方狹窄,卻植入了3個支架。
  • 在日本生活的故事5(日本式的自殺和謀殺)
    在電視裡看到他,一臉平靜.不像殺人的人.很溫和的樣子.就像你平日見到的日本人那樣.謙和有禮.事實也證明:在詢問他身邊工作的人和鄰居.大家都表示,平日他看起來非常的謙和有禮.絕不像能殺人的人.但是人心中的惡魔,又怎會露於表面呢。那些女孩中,最大的好像也不到30歲,最小的只有10幾歲.都是很好的年紀.
  • 一個留學生在日本九年生活實錄(七)
    那時候我們一個寢室的3個人都考上了不同的學校,要再住一起也不太現實了,於是搬家的事就提上了日程。在朋友的幫助下開始自己找房子,找來找去找到了一處位於某山腳的富人區,房東是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大概她也不靠這點房租吧,總之房租很便宜。立馬決定就住這裡了。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本來也行李不多的我很快就搬好了家,從此開始獨居生活。
  • 激情燃燒的新兵生活
    在那個激情亢奮、風雲激蕩的年代,參軍入伍對一個青年絕對是高尚的選擇。隨之而來就是三個月的新兵生活,這裡面既緊張又別開生面,充滿了各種趣聞,令人感到心潮澎湃。過了兩個星期後,炊事班又給新兵改善生活蒸包子,結果都蒸不上趟,新兵們一般都能吃五個大包子,有的甚至能吃八個大包子,喝了兩大碗稀飯。驚得連排長們告誡新兵們可別撐壞了身體。雖然新兵們飯量那麼大,但在新兵連裡沒有一個人因吃飯撐壞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