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火熱激情裡》
授權「浩說東瀛」連載
心血管外科醫生
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
天野 篤
Amano Atsushi
作者 天野 篤 (Amano Atsushi)
發行人 澤田浩
發行公司 株式會社7andi出版社
中文翻譯 侯軍/張儉
中文印刷 株式會社曉印刷
中文印刷時間 2020年8月
* 本書日文版2014年2月第1次印刷發行,2014年4月第8次印刷發行
如果對本書籍中文翻譯內容等有任何意見、建議,請聯繫擔任此次翻譯並從事赴日醫療等服務的合同會社小江戸倶楽部ヘルスツーリズム(中文∶合同會社小江戸俱樂部健康旅遊公司)。
本書的著作權(版權)屬於天野篤醫生個人,非經同意,他人不得出版或作更改,不得複製和轉載等。特別授權「浩說東瀛」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載本書全部內容。
註:末尾附本書目錄
天野醫生的工作照
第一章
3.報恩最低要為社會工作二十年
「不能容許醫生有所不知道。當醫生是件如履薄冰的可怕事情」。
我把寫著這段話的新聞剪報貼在辦公室裡。不管是坐在辦公桌後面,還是躺在沙發上休息,都可以看得到它貼在那裡。
這是金澤大學名譽教授河崎一夫先生投稿的文字,發表在2002年4月16日《朝日新聞》的《我的視點》專欄上面。現在每次看到,都會引發自己陷入嚴肅的沉思。
河崎一夫先生直到當年3月都還是金澤大學附屬醫院長,他是著名的眼科教授。投稿的標題叫《給選擇學醫的醫學生的提問》,他寫到,自己發現要當醫生其實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請允許我把其中部分內容介紹一下。
「——請問諸君。能夠在眾人面前堂堂正正講述選擇學醫的理由嗎?萬一想不出似乎將來經濟上社會地位上會比較優渥之外的真實理由的話,那你必須好好讀讀但丁(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1321)的《神曲》這本書。如果做不到這點,最好儘早轉學其他專業」。
「進而再問。你有沒有奉獻和犧牲的精神?醫生的工作不像電視劇裡的那樣好看。
因為重症患者而連夜不歸住在醫院,或者是因為急診而突然取消節假日的預定,這些對於醫生來說都屬於家常便飯。面對因絕症而痛哭的患者,你能夠感同身受地理解和陪伴嗎?」
「強烈要求諸君。不能容許醫生知識不足。知識不足就當醫生的話,會使無辜的患者死亡。不知道病名就不可能做出診斷,不能做出診斷就不可能治療。並且,這種人還要大言不慚∶『已經竭盡全力了,遺憾沒有辦法』,沒有半點自責的姿態」。
如果不想成為這樣的醫生,就不能允許「好好學,好好玩」這種想法。醫學部的學生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必須做好這個思想準備。
不能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的人在哪所學校都有。本來是應該所有人都能通過的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往往都會有10%,20%不及格的學生出現,他們完全就是因為對醫生這份職業所具有的責任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認識。當你本人和你最愛的人患上重病時,你能夠把命運交給一個學習不足的醫生嗎?不能容許醫生有所不知道,當醫生是件如履薄冰的可怕事情。
「最後祈願諸君。醫生的喜悅有兩種∶一種是那些由自己的治療恢復了健康的患者的喜悅,他們的喜悅就是醫生的喜悅;另一種是鑽研探求到了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醫學發現而得到的喜悅」。(中略)
「作為醫生來說,第一種喜悅無疑誰都能想到。但我希望不要僅僅滿足於此,還要培養遠大志向,讓自己儘可能地去體驗一下第二種喜悅。給心靈帶來真正平和,不是財富,不是名聲,也不是地位,而是認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做了有益的事的時候」。
作為給有志於成為醫生的年輕人所寫的文章,我沒有看到比它更嚴正的內容,受到了非常大的震動。
事實上,我的想法也完全相同。
為什麼呢?醫生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就能當上的。國立大學自不用說,私立大學的醫學部也從國家那裡獲得了相當多的補助,也就是說,醫生實際上是被國家投入了稅收培養出來的職業。
而能夠回報這一培育之恩,首先要花費20年時間。因此,為了回報接受到的恩惠,為社會至少工作20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按照電視劇裡那句「加倍奉還」的臺詞來做遠遠不夠,必須「二十倍奉還」。
4.不能原諒那些有能力卻不幹活的人
作為待人接物的態度,我一貫持有的看法就是∶「有能力的人不去工作,這是無論如何不能夠容忍的事情」。
雖然你們從偏差值很高的大學畢業,但我能做的事情你們卻做不來。這種想法其實也不正確。手術屬於一種技術活——它需要有經驗的積累,並不因為偏差值高的人說不會做,就表示自己有什麼值得誇耀、可以說三道四的地方。
只是涉及到專業知識,如果從偏差值60或者70的大學畢業的人說「不知道」的話,這就不得不說是一種懈怠了,假若連我這種偏差值50的人都知道的話,那就更說不過去了。有能力的人更應該為社會為他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就像前面金澤大學名譽教授河崎一夫先生指出的一樣,「不能容忍醫生知識不足」。因為在這句話背後,存在著明明有能力卻不去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的傢伙。這樣的人只有在考試的時候才去學習,為考試才認真學習,可以說他們只是掌握了應付考試的知識而已。
社會上往往尤其看重學歷。
正因為如此,自己平時才特別反覆對國立大學醫學部畢業的人說∶「無知在醫學上很可怕」,教導他們真正領會「理解專業知識的人固然優秀,能夠理解和掌握的人更優秀」的含義。相反,對像我本人這樣的私立大學醫學部畢業的人,則告誡他們∶「人笨再無知的話,那才是最差勁的笨蛋」。
換句話說,哪怕是偏差值70以上的精英人物,作為醫生如果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話,都會被放到具備相應知識的人下面。既然從事的是「如履薄冰般可怕」的醫療工作,這一點可以認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畢竟關係到人的生死。
有一種「20-80」的說法。指的是組織機構運行有20%的人工作就足夠了,剩下的80%實際上屬於「附帶品」性質。
不過,醫學部的世界稍微有所不同。假設在考試中達到全國最高水平的有100人。然而,一般來說,在這群人中,真正優秀的有15人,中間水平的有70人,剩下的15人屬於低下水準,這就是所謂的「15-70-15」法則。
據說頂部的15人看到低端的15人,會不屑地想∶「怎麼會和這些傢伙放在一起?」在高偏差值的醫學部也總會有不少人感到和其他人一起在同一個地方學習不可思議。所以,雖然同樣都是國立大學的學生,但卻不可能100%地全部都能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
中間水平的這70%的人,大都會儘可能利用國立大學醫學部畢業的招牌和評價謀個不錯的營生。但是,如果從事臨床醫學的話,希望他們不要拿大學的名聲做敲門磚,而是能展現出比起名聲來更多的實力,做一個患者出自心底覺得「可以委託生命」的醫生。作為對「有能力的人」的一種期待,這應該說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要求吧。
(未完待續)
我是 金京浩,歡迎關注、交流。
序言 你能用「為社會,為他人」做為生活目標嗎? 9
◉ 第一章
磨練心智——為社會,為他人而生活
1.不適合當醫生的人 16
2.把受到的恩惠回報社會——這是火熱激情的源泉 19
3.報恩最低要為社會工作二十年 22
4.不能原諒那些有能力卻不幹活的人 25
5.今天的一切靠他人——這一點不能忘記 28
6.沒有志向還能接受天職嗎? 30
7.不願犧牲,就不會被信任 34
8.察覺到「不對」,立刻思索改正 36
9.為了明天敢於「急流勇退」 38
10.切實做好現在——想要的結果就會出現 44
11.患者戰勝疾病的啟示 48
12.哪裡是分水嶺——體會並把握機會 50
13.向無輸血手術挑戰——滿足患者是醫生使命 52
14.「背上的擔子」決定命運 57
15.轉化失敗的力量——面對自我的時間 60
16.為夢想付出三倍努力理所當然 66
◉ 第二章
與眾不同——偏差值50的奮鬥方法
1.抱負小易滿足,滿足了會停步 70
2.不要否定玩遊戲的天賦 74
3.應試的學習不能發揮才能 77
4.無論多聰明,不努力成績就下降 79
5.沉迷麻將和深夜廣播,在學校睡覺的高中時期 81
6.「擰發條的時間」是將來發力的準備 84
7.偏差值不到50,但自信最後能自摸 87
8.學校不是第一志願,同樣恩重如山 90
9.落考過的人比直接上醫學部更懂社會 92
10.鍛鍊體力,注意力和團隊凝聚力 94
11.不為應付考試而學習,要學將來有用的東西 96
12.在私大醫學部學習是件不合身分的事 98
◉ 第三章
精神準備——堅守自己的底線
1.對決傳染病——相信並敢用瑕疵下屬才是「負責任」 102
2.患者期望的術後生活是手術的優先選項 107
3.不回家是為了更好工作還是想放開睡大覺 112
4.收入高的人必須比其他人多幹活 114
5.逼自己走上不可後退的荊棘之路 117
6.人怕改變就難以去新天地搏擊 119
7.總有人單憑想法和熱情無法接近,這就是現實 122
8.專業就是不僅要有專業知識,還要擁有堅強信念 124
9.重複前輩沒有意義,新路才能超車 128
10.不能寬容無用的人事 133
11.比起來找保險的,還有更該優先的人 136
12.「以死相逼」的手術最卑劣 139
13.不能面面俱到,那就俯視局部好了 142
14.厭倦工作源自不堅持、半途而廢 146
15.煩惱猶豫不如馬上行動,做對周圍有用的事 150
◉ 第四章
讀解先手——關注新時代
1.誰都能接受比天皇手術更先進的治療 156
2.沒有隨便的成功,背後都有拼搏的人生 161
3.學習要大膽,採用需謹慎 165
4.醫師的年薪應該有合乎常識的上限 168
5.大學教授也要做手術的時代 173
6.現在90多歲老人也可以做手術 176
7.手術首先看心理準備、覺悟,最後是技能 179
8.外科醫生是「瀕危物種」,學生志願減少有理由 182
9.55歲後做手術依然得心應手 186
10.與宮本武藏一樣生活 189
11.手術本質就是決鬥,直到勝利或失敗 193
◉ 第五章
質疑設問——持有疑問,修正行動
1.拿手術刀和不拿的外科醫生切磋合作的時代 198
2.算命內容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契機 203
3.由訃告「死因」想到的問題 206
4.傾聽他人聲音,不懂常識無法貼近患者 209
5.真正的工作不僅要治病,更要治人 212
6.問候很重要,醫院沒有電視行業做得好 214
7.手術記錄必須自己寫,不能拖到第二天 217
8.手術團隊增加藥劑師,立即改革不說「NO」 221
9.外科醫生降低風險就要「進三步退兩步」 226
10.「夢想」自己創造,擁有一份投入 230
11.強中更有強中手,要當跨領域通才 233
◉ 第六章
志存高遠——探求自己應該走的「路」
1.一旦成為醫生,就必須「一切為了患者」 236
2.思考醫師道,改變自身的攻擊性 239
3.名醫做手術會考慮到十歲少女的未來 241
4.好醫生善於折衷,追求極致才是名醫 245
5.醫師道具備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高超魄力和能力 249
6.通過患者康復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252
7.醫生治病救人必須全力以赴 255
8.遵守規則,立志改革 257
9.同伴間粗語也是外科的文化 259
10.求道無止境,身退有期許 261
11.外科醫生的道路有限,但它會一直進化延伸 264
12.最後的報恩就是培養年輕人成為社會棟梁 267
後記 271
天野篤 年譜 276
心臟功能和結構 280
心臟病和治療 282
天野篤醫生著書一覽(部分) 286
中文翻譯者簡介 侯軍/張儉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