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重溫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發現它是一部經得起琢磨的經典好劇。第一次看的時候,許多地方都沒有注意到,現在看來,它是被低估的。
許多觀眾支持女一盛明蘭和男二齊衡這對CP,因為他們郎才女貌,兩情相悅。但我從一開始就站官配CP,我覺得明蘭和顧廷燁是天作之合,註定是要在一起的。
劇中,女主角盛明蘭的人物設定是:年幼喪母,經歷過人生重大挫折,為求自保,在勾心鬥角的內宅謹小慎微地活著。母親被人害死,這一沉重打擊使她早慧、心有城府;而生存環境的危險性,又讓她始終帶著平庸、軟弱的偽裝。
明蘭和顧廷燁的結合,看似是明蘭中了顧廷燁下的「套」,為了家族的名聲而嫁,但這只是表層原因。明蘭是個「拎得清」的姑娘,她不會傻到為了家族利益,捨棄自己的終身幸福。從她不嫁賀弘文這件事上就看得出,她在婚姻大事上絕不將就。
顧廷燁、盛明蘭大婚
嫁給顧廷燁,絕對是明蘭深思熟慮、內心對他「考核通過」之後的結果。她的擇偶觀,值得當代女性學習借鑑。下面我將從人品、能力、情感認同三方面分析明蘭選擇顧廷燁的深層原因。
許多女孩都在網絡上討論過一個問題:「嫁人,是要嫁條件好的,還是愛我的?」其實,這兩方面都不是擇偶的首要問題,因為條件會變,感情也會變。
「富不過三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嫁給一個有錢人,如果將來他家道中落,你確定能由奢入儉,和他有難同當嗎?
至於「愛你的人」呢,恕我直言,「嫁給愛情」固然美好,但大多數人所謂的「愛情」,都稱不上心理學上嚴格意義的「愛」。要麼是一種荷爾蒙作祟的短暫激情,要麼是一種投射——借用對方彌補原生家庭造成的缺愛。這兩種「愛情」,會隨時間而減退,除非兩個人在相處中摸索出了正確的經營之道,否則總有一天要消失殆盡。到時,如果對方能坦誠相待,好聚好散,固然是好;但如果對方德行有虧,開始出軌、家暴、賭博、酗酒、變成控制狂……你將陷入更加漫長的痛苦。
明蘭堂姐淑蘭,夫婿人品堪憂,婚姻不幸
《知否》的時代背景是古代,男權社會中,女子婚嫁更是一輩子的事,因為「好聚好散」是很難的。劇中明蘭曾說過:「看人要看最低處」,這個「最低處」,指的就是人品。看一個人,不要看他最好的時候,要看他最壞能壞到什麼程度,若你能接受他最壞的樣子,才算是真正接受了這個人。
對明蘭來說,顧廷燁的人品是合格的。
婚後的暫且不論,婚前,顧廷燁共救過明蘭5次。
明蘭8歲時,母親被奸詐的林小娘設計,胎大難產,明蘭跑出去請郎中,顧廷燁曾助一臂之力;明蘭長大後,隨祖母回宥陽老家,路遇水匪,被逼跳船,是顧廷燁從水裡把她撈出來;明蘭在老家參加喪禮,被賊寇追殺,顧廷燁救她於生死關頭;返程路上,明蘭一加被流寇盯上,是顧廷燁一路暗中護送;反賊殺入皇城,明蘭受太監委託逃到宮外報信,被反賊追殺,又被顧廷燁及時救下。
可以說,明蘭的命都是顧廷燁給的,但顧廷燁從未「恃恩挾報」,可見其人品高尚。明蘭對他,是感激、敬佩的,這一點,在顧廷燁一開始求娶明蘭閨蜜嫣然,明蘭幫他說好話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來。
幼年明蘭、少年顧廷燁
相似的人更容易互相吸引,「物以類聚」這個詞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想知道一個人人品如何,一個不錯的方法就是:看他交往的朋友怎麼樣。
顧廷燁最好的朋友,是明蘭的二哥盛長柏。長柏為人公道正派,幫理不幫親;又勤奮好學,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入了翰林院,有報國之志。明蘭與二哥從小比較親近,深知他的為人。
這樣的忠直君子,肯與顧廷燁交好多年,說明顧廷燁人品差不了。所以,哪怕顧廷燁被族親陷害,京城裡傳遍了他眠花宿柳、不求上進的說法,明蘭也堅信他是個好人。
顧廷燁好友、明蘭二哥——盛長柏
顧廷燁在宥陽救下明蘭之後,沒有直接護送她回家,而是給她暗器,讓她獨自走回去,自己在暗中保護。因為他擔心,他們孤男寡女獨處這麼久,傳出去影響明蘭的名聲。要知道在古代,女子名節大於天,一旦名聲受損,可能一輩子嫁不出去。
早前顧廷燁並沒有喜歡上明蘭,卻時刻為她的名節著想,保持著有禮有節的距離。這一點,他比明蘭的初戀齊小公爺做的好很多。
齊衡雖然真心喜歡明蘭,但他的所作所為,卻處處把明蘭置於風口浪尖:馬球會與明蘭組隊,引得京城官眷議論紛紛,明蘭被父親罰跪;闖入佛堂對明蘭表白,讓明蘭不知所措,急道「你這是辱我名節」;侯府宴會,讓貼身小廝不為約明蘭私會,導致不為被自己母親活活打死……不得不說,生活環境單純、社會閱歷單薄的他,雖然本性純良,但在分寸感這方面,輸給了年長些的顧廷燁。
明蘭和顧廷燁,從小相識,知根知底,是過命的交情。明蘭嫁給他,絕不是簡單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基於對他人品的信任,敢於託付終身。當代女性擇偶,也應該把人品擺在第一位。
我媽的一個同事,年輕時失戀了,為了氣前男友,答應了家裡安排的相親,也沒怎麼了解相親對象,兩三個月就匆匆嫁了,婚後才發現男方沉迷賭博。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她苟延殘喘地堅持了10年,最終忍受不了,還是離婚了。結婚10年,男方成天在外面賭博,回家的次數不超30次。
所以呀,女人結婚前一定要擦亮眼睛,給自己一些時間,多多了解對方的人品,否則遇人不淑,悔之晚矣!
很多男性在網上抱怨,自己沒錢、沒本事,找不到女朋友,於是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女人都拜金。
其實準確地說,女人並不是「拜金」,而是「慕強」。她在乎的不是你有沒有很多錢,而是你有沒有賺錢的能力。如果連基本的賺錢能力也不具備,就算你是富二代,也只能坐吃山空。婚姻沒有物質基礎,又怎麼能長久?
除了物質方面,女人往往也希望,伴侶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自己說了算,不做「媽寶男」;承受能力強,能扛得起事,否則家中有什麼大事,女人將會孤立無依。
很多觀眾不支持官配CP的原因是,顧廷燁太老了,比明蘭大太多,還和別的女人在一起生過孩子,不完美。但我覺得,恰恰是這些經歷,讓他成為心智成熟、可堪託付的,真正的成年人。明蘭嫁給他,才能在物質上不受罪,精神上不被欺負。
「護妻狂魔」顧廷燁
顧廷燁雖然科舉落榜,但那是因為得罪了皇帝,被取消了錄用資格,其實他學習能力很強,短短六七年間,就一路過關斬將,考到「未及殿試」的程度,天資聰穎,可見一斑。
另外,他出身武家,身強力壯,打起架來以一敵多不在話下,八歲時就在皇帝面前耍槍,獲得賞賜。父親死後,他被陷害趕出家門,也能投軍,以武衛生。
除了這些,他還繼承了外祖父家的田地、鋪子,雖然劇中對於他如何經商著墨不多,但可以看出這些鋪子收入可觀,可見他經營有道。
能文能武能從商,顧廷燁雖是「官二代」,但也具備一個「富一代」的生存能力,明蘭跟著他,生活是有保障的。
顧廷燁和皇帝賞賜給他的長槍
一開始,我就不看好明蘭與齊衡這一對。雖然他們的感情很美好,但總給人一種高中生早戀的感覺。
明蘭是很早熟的,她的心理年齡大於實際年齡,但齊衡的心理是相對幼稚的,還沒有自主選擇結婚對象、人生走向的能力。劇中,齊衡兩次提到自己對母親的「順從」:第一次是他求母親平寧郡主幫他到盛家提親,他說,母親,我從小就什麼都聽您的,這次就讓我自己做回主吧;第二次是他向明蘭承諾非她不娶時,說「我絕對是東京城裡最聽話孝順的子弟了」,他以為,一直以來的順從,就能換來婚嫁上的自由,但事實上,這只會讓他更加難以掙脫母親的控制。
而顧廷燁恰恰相反,由於家庭原因,他叛逆,倔強,有主見,從不受父親和繼母的擺布,他想要什麼,就要想盡辦法得到。這一點,從他精心設計,求娶明蘭一事就能看出來。
明蘭一開始不願嫁顧廷燁,是顧慮他繼母當家,家庭複雜,顧廷燁馬上承諾分府別住,並說到做到。這一點,換成齊衡就很難做到,就算明蘭能嫁入齊家,恐怕也免不了受婆婆的刁難。
顧二叔的「土味情話」
顧廷燁的成熟,是從識破外室朱曼娘的真面目開始的。
一開始,顧廷燁其實是不夠成熟的,他直來直往,缺乏心機,不適合在勾心鬥角的深宅大院生存。因此,他被哥哥、繼母多次陷害,與父親感情淡薄,又被朱曼娘這樣居心叵測的人所利用,還天真地以為遇到了知己。
直到父親去世,他先後識破了繼母、曼娘的虛偽嘴臉,才開始迅速成長。他先是浪跡江湖,逃避現實,後來被明蘭一番話點醒,才開始考慮兒女、家庭的未來,承擔責任,奮發圖強,建功立業。
同時,他收斂了直來直去的性子,變得有謀算、有城府,懂得自保。他本就聰明,褪去稚氣之後,智商又重新佔領高地,求娶明蘭、智鬥繼母、幫助新皇奪權……他做事的成功率越來越高,人生越來越自由。
顧廷燁外室——朱曼娘
明蘭與齊衡,是年少的悸動,是身不由己的遺憾;明蘭與顧廷燁,才是兩個成年人的結合。從青春懵懂時,我們就懂得愛,但只有心智成熟,才有能力護愛長久。
雖然我國《婚姻法》規定,最低結婚年齡是男22歲,女20歲,但當代這個年齡的男女,心智真的達到成年人標準了嗎?不一定吧。
女人,當你愛上一個人,不要急著嫁給他。不妨問問自己:他經濟獨立嗎?需要父母接濟嗎?他人格獨立嗎?還是凡事聽爸媽的?他懂得自律嗎?還是沉迷遊戲、菸酒?他具備面對重大挫折的能力嗎?當大事發生,他會與我共同面對,還是讓我獨自扛起?
如果他不能滿足這些,你,又是否願意等他長大呢?
網上有句經典的話,是這樣說的:「最好的關係,是我懂你的不容易。」這句話適用於朋友,也同樣適用於夫妻。
如果說,明蘭和齊衡是「兩情相悅」的情侶,那明蘭和顧廷燁,就是「兩心相知」的知音。
上文中已經提到,齊衡的愛,多次將明蘭置於險境。他並非故意,而是因為他作為國公府獨子,不能真正理解明蘭作為五品官庶女的處境,他作為男子,也不能真正體會明蘭身為女子的無奈。齊衡愛明蘭,但不懂她,他看不穿明蘭的偽裝——明蘭是不敢愛他,他一開始卻誤以為她看不上他。
而顧廷燁不同。金明池馬球會上,顧廷燁的紅顏知己魏行首誇讚明蘭:「那個小姑娘,活得像太陽」,顧廷燁接話道:「你不知道她,她日子過得很艱難」。彼時顧廷燁還沒有愛上明蘭,但他是懂她的。
顧廷燁與魏行首
顧廷燁與明蘭的原生家庭,是十分類似的。
顧廷燁年幼喪母,明蘭也在8歲那年失去親娘,連原因也驚人相似——難產而死。他們兩人的母親,生前在家族中都是不受重視的,是委屈而死的,他們心中,都是為母親不平的。
顧廷燁有個工於心計的哥哥、虛偽的繼母,間接害死了他的生母,又離間了他和父親的感情;明蘭也有個善於裝委屈、扮嬌弱的庶母,她設計害死明蘭生母,她的女兒又在父親面前佔盡風光,明蘭成為沒娘的孩子,又不得父親寵愛,只能一味做小伏低。
他們兩人,命運相似,哪怕來往不多,也自有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之感,因為他們都知道對方的不容易。顧廷燁被逐出家門後,大病一場,明蘭還通過二哥長柏為他送了一碗羹湯,一為報恩,二是因為「懂得」。
明蘭痛失生母
顧廷燁曾經被外室朱曼娘利用,欺騙感情,明蘭提醒他,曼娘不是好人,但他當時被蒙蔽心智,沒有相信。後來,他識破了曼娘的真面目,向明蘭承認「你說得對」,明蘭沒有笑話他,反而勸他,為了他和曼娘的女兒蓉姐兒的未來,振作起來,不要自暴自棄。
明蘭和齊衡的感情,顧廷燁始終看在眼裡。兩人門第懸殊,顧廷燁作為旁觀者,自然明白這段感情前途渺茫,他提醒明蘭,明蘭同樣不信。他盡己所能,給了他們二人一些幫助,但還是沒能促成這段姻緣。他也沒有看明蘭的笑話,反而更加心疼她。
他們二人,都了解彼此的過去,並且都能包容,在信任這一關上,他們是通過的。
顧廷燁勸說齊衡不要放棄明蘭
明蘭和顧廷燁,雖然原生家庭相似,卻養成了相反的性格。
明蘭外柔內剛。人前是一副謹小慎微、軟弱可欺的樣子,其實內心非常要強、有主意,為了自己心中重要的人,可以豁出名聲,甚至生命,比如祖母、閨蜜嫣然、堂姐淑蘭。這樣的她,雖然可以躲避許多災禍,平安活著,但活得不暢快——戴著面具生存,誰能不累呢?
顧廷燁外剛內柔。在人前,他叛逆、倔強、不在意他人眼光,被父親打得傷痕累累,也一聲不吭,面對哥哥和繼母的陷害,他直來直去、硬碰硬,得不到好結果。其實他內心非常渴望關愛,他對父親和明蘭都說過「你疼疼我吧」,眼中含淚的神情,令人心酸。這樣的他,看似瀟灑肆意,其實內心很缺愛。如果不是因為太缺愛,也不至於被曼娘那樣的女子所蒙蔽。
早在婚前,明蘭和顧廷燁就已經在互相影響,互相成就了。明蘭在顧廷燁面前,總是很放得開,說一些平日不敢說的「大逆不道」的話;顧廷燁受明蘭影響,開始懂得迂迴的待人之道,不再硬碰硬,在軍營裡進步越來越順暢。
婚後,明蘭更是在顧廷燁的寵愛下,活出了天性,變得自由自在,和在娘家唯唯諾諾的那個她判若兩人;顧廷燁也學得越來越聰明,智鬥繼母、仕途升遷,家裡家外都處理得很好,再也不受委屈了。
他們的互相成就,建立在互相懂得基礎上。夫妻之間,如果不夠懂得,一味要求對方進步,只會令對方覺得你嫌棄ta,對ta不夠滿意。
婚後的明蘭,被顧廷燁寵成公主
嫁給一個不懂你的人,是什麼體驗?
我的朋友珠珠,幼年喪父,母親很快再嫁,對她不夠關心,讓她養成了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的性子。她曾經交過一個男朋友,卻在談婚論嫁時發現對方腳踩兩隻船,這讓她更加害怕被欺騙,被拋棄。婚後,她丈夫總嫌她太粘人,疑心太重,為了讓丈夫更了解自己,珠珠把這些經歷寫成一篇文章給他看,丈夫看後,只說了一句:「感覺好壓抑」。珠珠跟我說:「我真的對他,對這段婚姻心灰意冷了……」
和一個不懂你的人在一起,就好像兩個人朝夕相對,卻始終不在一個頻道,會讓人感到無盡的孤獨。餘生,一定要和懂你的人在一起!
明蘭選擇顧廷燁,不是因為愛情。他們的結合併不完美,卻足夠靠譜。因為顧廷燁人品過硬、能力夠強,又懂明蘭的心,能夠滿足明蘭的生存需求、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
明蘭與顧廷燁,註定會產生愛情。一個男人,人品好,能力強,扛得起事兒,護得了妻,他感同身受地懂你、專心一意地愛你,與你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還允許你在他面前做真實的自己……這樣的男人,換成是誰,也早晚會愛上吧!
明蘭的擇偶觀,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