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二爺當生產隊長那些年的事

2020-08-08 一壺老酒煮古今

二爺大名叫劉愛國,是村裡年紀最大的一個老人。據說他八十五歲那年,眼不花耳不聾,一頓飯還能吃三個饅頭一碗紅燒肉,讓比他小十來歲的人都羨慕不已。

二爺身子骨一直都梆硬,一輩子沒得過什麼大病,偶爾有點感冒發燒啥的小毛病,他也從不去抓藥,都是靠著身子骨壯實硬抗好的。

用二爺自己的話說就是買藥花那冤枉錢幹嘛,還不如省下來買塊肉吃呢,同樣是吃,肉可比藥片好吃多了。

本來二爺計劃活到一百歲再走,按他的健康狀況活到一百歲也不是瞎說,完全有可能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二爺在九十六歲那年,晚上睡覺到了中午還沒有醒來,兒孫們過去一瞅,人早沒了。

二爺在村裡威望極高,那可是一言九鼎的人物。所以二爺一走,全村幾百口子人,老老少少都來參加二爺的葬禮了,那個場面,不知道的還以為去世的是個啥大人物呢。

不過,二爺雖然當了一輩子農民,最大的官也才當了個生產隊長,可在村裡來說,他的話比公社書記還管用。

二爺在農村土地包產到戶以前,在生產隊幹了十六年的隊長。那時候村裡有十個生產小隊,二爺擔任的是九隊的隊長。

不過剛開始二爺並沒有當隊長,也是九隊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九隊的隊長是那時大隊書記的本家兄弟,俗話說「朝裡有人好做官」,所以他就被任命為九隊隊長。

可惜,隊長雖然上面有人支持,可他幹農活卻不咋滴,隊裡的莊稼遠遠不如其他小隊的,年底分的口糧也比別的隊差好多,因此,他這個隊長很不得民心。

由於九隊村民心裡有怨言,就對隊長的分工派活很是牴觸,人人都不願意幹髒活累活,隊長好說歹說也沒有多大作用。

後來,考慮到隊裡的實際情況,大隊書記不得不撤換了他的親戚,重新安排二爺當了隊長。

那時候二爺正是壯年,做地裡的農活那是一把好手,鼓搗啥莊稼長得都是出奇的好。整個九生產隊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的。

因此,二爺當這個隊長,大夥都雙手贊成,全票通過。就這樣,二爺這個沒有官癮的人,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隊長生涯。

當上生產隊長不久,二爺的雷厲風行作風就顯現出來了。當時隊裡出工,要靠隊長敲鐘來集合社員。

以前隊裡敲鐘,總是那麼有氣無力,鐺、鐺、鐺……一連敲響九下,整個過程就要好幾分鐘。社員們等鐘聲響過老半天,才慢騰騰從各家各戶出來到大鐘下面來集合,等候隊長分工派活。

而這個過程,就要耽誤大半個小時甚至一小時的時間。二爺當了隊長後,立馬把敲鐘的聲音改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這樣的鐘聲,給人一種強勁有力的感覺。

九隊社員們一聽,頓時來了精神,誰也不再拖拉,都準時出現在集合點。若有懶散一點的,二爺會毫不留情當面一頓訓斥,也不管你是大輩兒還是小輩兒,絲毫不留情面。然後派活也要給你派那些最不好幹的活作為懲罰。

如此一來,只要二爺的鐘聲一響,九隊的全體社員都準時準點到達現場,對二爺安排的各項生產任務都按質按量完成,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隊裡的莊稼也很爭氣,產量一年比一年創新高。

隊裡富裕了,社員的口糧也就明顯多了,年底分的糧食破天荒地躍居大隊首位。社員們眉開眼笑的同時,也對二爺這個隊長愈發地尊重。

就這樣,二爺在九隊一直當了十年隊長,當然了,既然是當官,哪怕是芝麻大的官,也難免得罪人。即使二爺一心為公,也有一些小人在背後偷偷詆毀二爺的名聲。

一來二去,這話就傳到了公社書記耳朵裡。什麼二爺獨斷專行了,什麼作風粗暴了,什麼罵娘爆粗口了等等。書記很生氣,就當場免了二爺隊長的職務,同時任命了隊上有名的老好人田濤當新一任生產隊隊長。

二爺黑著臉,一句話也沒說。

田濤當了隊長後,把敲鐘又改回了連續的九聲「鐺」,這下隊裡上工集合前可熱鬧了。人們慢悠悠先後來到九隊鐘下,大姑娘小媳婦一堆老娘們更是嘰嘰喳喳,東家長李家短的說個沒完沒了,全然不管田濤這個隊長在那大聲叫停。

等到田濤面紅耳赤喊了老半天,社員們總算安靜下來,等著隊長派活。可是,田濤的任務安排總是不那麼順利,不是這個不滿意,就是那個嫌活累,嘰嘰歪歪老半天也不下地。

把田濤忙得給這個說好話,給那個講道理,好話說盡才勉強把勞動任務派出去。而這時太陽都老高了,人們才懶洋洋下了地做工。

半個月後,田濤說什麼也不想當這個隊長了,他實在駕馭不了九隊這幫社員,同時因為九隊生產效率低下還挨了上面點名批評。

一天晚上,田濤拎著兩瓶酒來到了二爺家,他想請二爺再度出山,繼續擔任九隊的隊長,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只有讓賢了。

二爺不拒絕也不點頭,自顧自就著花生米喝著田濤帶來的小酒,那叫一個香。後來田濤差點給二爺跪下了,還說這都是大隊書記的意思。二爺吃飽喝足後,看著可憐巴巴的田濤,總算是答應出山了。

第二天,二爺走馬上任隊長後,又敲響了那大夥熟悉的「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的九聲鐘聲。

說也奇怪,昨天還拖拖沓沓來上工的社員,聽到這個集合鐘聲後,很快就都到齊了,一個拖後腿的都沒有。

二爺看看九隊幾十口子人,幹蹦利索脆地分配了每個人的任務,然後黑著臉大吼一聲「都他娘的幹活去!」

再看這幫人,昨天還一個個為了各自的安排推三撿四,如今卻都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地上工去了。

田濤對二爺佩服的,那叫一個五體投地。

相關焦點

  • 生產隊長的那些事情
    ——村裡有一個「酒鬼」隊長,是一位七十年代的生產隊隊長。只要有酒,騙他十裡路,是沒問題的。——那一年夏天的某日,我們村的「酒鬼」隊長應他朋友,鄰村的一個也是生產隊長的邀請,叫他晚上收工後去他家喝酒。——事有湊巧,鄰村的一個年輕人路過這裡;見池塘裡有人不知在摸什麼東西,已經是晚上的九點左右了,沒有月光。星光下,看得見,但又看不清。而且這些池塘,各所在的生產隊都是放養了魚的,以備過年時可分發給各戶社員們。年輕人在邊上觀察了一會兒,不象是在摸魚,而且池塘裡的那個人,看來年紀也已不小了。年輕人開口了,問道:「大伯,你這麼晚了,在摸什麼東西啊?」
  • 鄉村人物之三:生產隊長
    隊長情緒壞的時候,不僅要罵人,菸袋鍋子在秤桿子上咣咣咣地磕幾下,看一看排隊的孩子,如果排隊的第一名孩子年紀又小,父母又好欺負,隊長就罵第一名的那個孩子:「龜兒子,勞動的時候,一家子人抵不住人家一個人,分東西時你倒積極。」那孩子就好象做錯了什麼事一樣,忙低下頭不說話,其他孩子就跟著笑。
  • 祭奠老家二爺
    今天早上正睡覺被電話吵醒,是母親來的電話,怪我昨天晚上不看微信,老家二爺昨天晚上九點多去世了,你回不去也沒給小叔打個電話說說!我心裡有所準備但還是感覺突然!前天母親微信說二爺還能吃點飯,沒想走的這麼快。這邊疫情期間不讓出城,這麼大的事回不去!非常遺憾!我是我們這輩的老大,最應該回去的,非常慚愧,沒做出表率!沒個大哥樣子!
  • 二爺當年在戰場上誤傷了一個八路軍,但在我心裡他依然是個英雄
    二爺死了。二爺大名叫段德貴,在我們村裡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真名,只有我和老支書我們兩個人清楚。二爺不是我們村的人,四十多年前,還正是年富力強的二爺流浪到了我們這裡,那一年老支書還是生產隊長,看到二爺雖然落魄不堪,但是人精神頭十足,也是正當壯年,於是就和村裡商量了一下,正式收留了他。那一年二爺四十八歲。
  • 說說那些年那些事06
    終於在大三畢業前把欠款還完了,把那些家當賣一下還剩兩千塊左右。大三上學期好像沒啥事,就是玩遊戲,睡覺。有一個女孩,是高中同學,也在那個城市讀書,挺矮的,高中她就交好幾個男朋友,其中有一個跟我比較好,她們在一起一兩個月分手的,聽說分手的原因是她懷過孕後來打胎,我qq跟她有聯繫,後來有一次我們高中班主任來我們所在的城市,具體他什麼事忘記了。
  • 鄉土情話之一——表叔那些尷尬事
    我小時候對他印象挺好,那個時候應當是八十年代吧,我印象中他是我們生產隊隊長,經常去我們家玩,和我爸喝酒,喜歡逗我們。他的故事也就是從做生產隊長開始的。那個時候我們前莊,住著一戶人家,算是外姓人,不過和我們家也有親戚,我們叫他家男人大春哥,女人大春嫂。自然表叔比他們家大了一輩,表叔當時年齡不到四十,表哥表嫂當時結婚不久,二十多歲吧。
  • 說說那些年那些事04
    我一臉懵逼以為出什麼事了說 我是。然後就這麼認識了,她挺照顧我的,會告訴我老師老師的內容讓我不掛科,但是我不爭氣 哈哈哈。記得大一下學期我就隔三差五不上課了,周末去電腦城賺點錢,除了玩遊戲就是吃飯睡覺,我自己都覺得這樣不行,但是日夜顛倒改不過來,就這樣渾渾噩噩地混著。
  • 二爺在河裡張網捕魚,一個老人來勸說,二爺不聽惹來禍事
    二爺有三件寶貝,而正是這三件寶貝卻差點要了他的命。二爺的第一件寶貝是一頭耕牛,在那個沒有機械的年代,這頭耕牛是二爺從幾百公裡外買到,牽著走回來的,村裡沒有一家的牛能比得過這頭的;二爺的第二件寶貝是一張「絕戶網」,之所以叫「絕戶網」,是因為無論大小的魚,只要進到網裡就再難逃命;二爺的第三件寶貝是一把戰刀,相傳是打小鬼子時候,鬼子留下的,被二爺撿到,一有時間二爺就認真的擦拭,刀面鋥光瓦亮,冒著寒氣。
  • 「謊二爺」的謊言
    謊二爺本姓張,家住南山後坡張村,已經三十多歲了還沒對象,整日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尤其愛說謊。那些年月,物質匱乏,經濟落後,文化活動少,於是人們相互調侃,就連說謊也成為一種逗人開心的樂趣。所以,對於謊二爺的撒謊也成為了一種本事,人們不但不厭煩他說謊,反而當樂子聽。謊二爺說謊的本事不是一般的高,平常很難識別他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在說謊,一般當場很難被識破。
  • 鄉村小小說:二爺趕集
    二爺八十多歲了,終身未娶。老姐姐在世的那些年,逢年過節二爺總是一個人騎著三輪車去看老姐姐,好在三五裡的道,二爺把祖傳大黃銅菸袋鍋裡摁滿了菸葉點著。一邊抽一邊騎,煙沒抽完就到了。老姐姐膝下就一個寶貝兒子叫狗剩,那個時候連二爺這當舅的都稀罕的不得了。多會去看老姐姐的時候總得捎些外甥愛吃的。自從老姐姐下世,三四年了狗剩一步也沒有來過,二爺這個氣呀。
  • 野路子(2)二爺
    但凡能被人叫做爺的,不管他是二爺還是五六七八九爺,年紀都不會很年輕。 南林村的二爺,他卻是個例外,二爺並不老,渾身上下都看不出有一絲老的地方。 這並不奇怪,沒有人能從一個二十多歲的人的身上能找出老的地方。 所以二十多歲的二爺當然沒老。他不但是村裡最年輕的二爺,而且是南林村建村歷史以來最年輕的二爺!
  • 那個舉報二爺的人
    我來舉報,二爺沒了,要偷偷埋了!2002年,奶奶過世時正好盛行火化。奶奶在彌留之際,強烈要求火化,並不是奶奶覺悟多麼高,而是害怕土埋後遭人舉報,再扒出來重新火化。村裡有個二爺,一輩子老實本分,年輕時身強力壯,無論誰家蓋房打坯挖井刨樹,一叫就到,自家活加班幹也要給人家幫忙。村裡有名的大好人,人人敬重。奶奶走後的一個多月,76歲的二爺半夜兩點來鍾突發「」冒病「」,走了。身體硬朗的二爺沒用人伺候過一天,說沒就沒了,孩子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再去火化,於是一致決定:偷偷掩埋。
  • 生產隊裡的那些人和事,你還記得多少?
    再回首,那些年,果腹就是所有人最大的夢想——那時候,每個生產隊的隊長都是上了年齡、且在生產隊裡有威望的人,對社員們的一些小把戲也明白得很。社員在幹活,隊長在觀察社員,你說還有多少貓膩能瞞過隊長的那雙「火眼金睛」啊!所以,為了防止社員來挖生產隊的牆角,每到莊稼快成熟的時候,生產隊裡都會派人去大田裡守著。這些晚上看莊稼的社員,生產隊會加給一定的「工分」。
  • 吳二爺報仇
    吳二爺衣錦還鄉,買下了東街的五味居酒樓。過了半個多月,這天打烊後,吳二爺突然把酒樓後廚10多人叫到大廳。「我小時候也住東街,買下這酒樓,因為念舊,才留下你們這些老夥計,可是,你們中卻有人對不起我!」吳二爺把桌子拍得邦邦響,嚇得眾人不敢吱聲,都低著頭。「老李,你說,咋日剩下的半盆豬油哪去了?是不是偷拿了?」吳二爺指著李火夫說。
  • 良種隊長的故事(八)
    懶漢是怎樣變勤的網上很多網友喜歡說大集體時代養懶漢,磨洋工,生產搞不好,造成了餓肚子,吃不飽。這是現實問題,如何處理好這些問題,是領導們很傷腦筋的問題。可隊長有辦法。山上種的紅薯因種得早,而且大豐收,六斤家收的紅薯全部被公社運去救災,他一家的紅薯就裝滿了三卡車,二萬多斤,加上各戶的,以五比一換回的糧食,抵扣了59年全部該上交的糧食還差點把60年的公購糧都完成了。不僅如此,還是公社幹部領著很多人來幫助收穫的,為我們省下了很多力氣。
  • 說說鬥彩雞缸杯那些事(之四)
    朋友挨"宰"記——說說鬥彩之缸杯那些事之四 弦 慈 兩年多前,我一朋友到市區內一家古玩城趕集。那日也是如此,好不容易才擠到一個賣所謂古董的攤位前,正待俯身看那些賣品,旁邊有人一擠,他打個趔趄,咣的一聲脆響,一腳踩破了地上的一隻山寨鬥彩雞缸杯。這下可好,攤主立馬像踩著彈簧似地蹦了起來,出手如風揪住他的胸襟,大喝一聲:賠!此時,攤主旁邊的其他幾人(估計是其同夥或叫"鄉黨"準確點吧)也圍攏了過來,大喊:踩碎了,踩碎了,趕緊賠吧! 看這陣勢,我朋友一時也懞了,啜嚅道,該賠多少呢?
  • 真實故事臺 | 苦難一生的二爺
    二爺是家裡的老三,前面還有我爺爺和姑婆,他排行老三。在舊社會,生小孩的醫療水平遠沒有今天高超,二爺出生,我祖母因難產過世。每天從集市回來,祖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當天預留的零錢,放在家中的一個罐子裡,一個月積攢到頭,勉強能湊齊奶媽下個月的工錢,讓二爺不至於餓死。 奶媽也是窮苦人家,家裡的男人以走街串巷賣當地一種名為「頂糕」的小吃為生。他每次出工的扁擔,一頭擔的是做頂糕用的米粉和紅糖,一頭是蒸頂糕用的爐子。那時的小孩子們,遠遠的聽到他「賣頂糕咯」的吆喝聲,就會纏著家裡的大人要吃的。
  • 那些年,馬事
    但唱戲的事是不能讓他的閨女們知道的,知道了會不依他,覺得男人扮女人,連她們都跟著丟人,所以唱的時候也很少。 我吃完飯一般不下炕不出去玩,就在這雲山霧罩裡倒頭躺下就睡,枕著剛才吃飯時墊到屁股底下的枕頭。不很困的時候也能聽上一耳朵兩耳朵,無非是生產隊的事和舅舅在北京的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