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大名叫劉愛國,是村裡年紀最大的一個老人。據說他八十五歲那年,眼不花耳不聾,一頓飯還能吃三個饅頭一碗紅燒肉,讓比他小十來歲的人都羨慕不已。
二爺身子骨一直都梆硬,一輩子沒得過什麼大病,偶爾有點感冒發燒啥的小毛病,他也從不去抓藥,都是靠著身子骨壯實硬抗好的。
用二爺自己的話說就是買藥花那冤枉錢幹嘛,還不如省下來買塊肉吃呢,同樣是吃,肉可比藥片好吃多了。
本來二爺計劃活到一百歲再走,按他的健康狀況活到一百歲也不是瞎說,完全有可能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二爺在九十六歲那年,晚上睡覺到了中午還沒有醒來,兒孫們過去一瞅,人早沒了。
二爺在村裡威望極高,那可是一言九鼎的人物。所以二爺一走,全村幾百口子人,老老少少都來參加二爺的葬禮了,那個場面,不知道的還以為去世的是個啥大人物呢。
不過,二爺雖然當了一輩子農民,最大的官也才當了個生產隊長,可在村裡來說,他的話比公社書記還管用。
二爺在農村土地包產到戶以前,在生產隊幹了十六年的隊長。那時候村裡有十個生產小隊,二爺擔任的是九隊的隊長。
不過剛開始二爺並沒有當隊長,也是九隊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九隊的隊長是那時大隊書記的本家兄弟,俗話說「朝裡有人好做官」,所以他就被任命為九隊隊長。
可惜,隊長雖然上面有人支持,可他幹農活卻不咋滴,隊裡的莊稼遠遠不如其他小隊的,年底分的口糧也比別的隊差好多,因此,他這個隊長很不得民心。
由於九隊村民心裡有怨言,就對隊長的分工派活很是牴觸,人人都不願意幹髒活累活,隊長好說歹說也沒有多大作用。
後來,考慮到隊裡的實際情況,大隊書記不得不撤換了他的親戚,重新安排二爺當了隊長。
那時候二爺正是壯年,做地裡的農活那是一把好手,鼓搗啥莊稼長得都是出奇的好。整個九生產隊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的。
因此,二爺當這個隊長,大夥都雙手贊成,全票通過。就這樣,二爺這個沒有官癮的人,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隊長生涯。
當上生產隊長不久,二爺的雷厲風行作風就顯現出來了。當時隊裡出工,要靠隊長敲鐘來集合社員。
以前隊裡敲鐘,總是那麼有氣無力,鐺、鐺、鐺……一連敲響九下,整個過程就要好幾分鐘。社員們等鐘聲響過老半天,才慢騰騰從各家各戶出來到大鐘下面來集合,等候隊長分工派活。
而這個過程,就要耽誤大半個小時甚至一小時的時間。二爺當了隊長後,立馬把敲鐘的聲音改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這樣的鐘聲,給人一種強勁有力的感覺。
九隊社員們一聽,頓時來了精神,誰也不再拖拉,都準時出現在集合點。若有懶散一點的,二爺會毫不留情當面一頓訓斥,也不管你是大輩兒還是小輩兒,絲毫不留情面。然後派活也要給你派那些最不好幹的活作為懲罰。
如此一來,只要二爺的鐘聲一響,九隊的全體社員都準時準點到達現場,對二爺安排的各項生產任務都按質按量完成,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隊裡的莊稼也很爭氣,產量一年比一年創新高。
隊裡富裕了,社員的口糧也就明顯多了,年底分的糧食破天荒地躍居大隊首位。社員們眉開眼笑的同時,也對二爺這個隊長愈發地尊重。
就這樣,二爺在九隊一直當了十年隊長,當然了,既然是當官,哪怕是芝麻大的官,也難免得罪人。即使二爺一心為公,也有一些小人在背後偷偷詆毀二爺的名聲。
一來二去,這話就傳到了公社書記耳朵裡。什麼二爺獨斷專行了,什麼作風粗暴了,什麼罵娘爆粗口了等等。書記很生氣,就當場免了二爺隊長的職務,同時任命了隊上有名的老好人田濤當新一任生產隊隊長。
二爺黑著臉,一句話也沒說。
田濤當了隊長後,把敲鐘又改回了連續的九聲「鐺」,這下隊裡上工集合前可熱鬧了。人們慢悠悠先後來到九隊鐘下,大姑娘小媳婦一堆老娘們更是嘰嘰喳喳,東家長李家短的說個沒完沒了,全然不管田濤這個隊長在那大聲叫停。
等到田濤面紅耳赤喊了老半天,社員們總算安靜下來,等著隊長派活。可是,田濤的任務安排總是不那麼順利,不是這個不滿意,就是那個嫌活累,嘰嘰歪歪老半天也不下地。
把田濤忙得給這個說好話,給那個講道理,好話說盡才勉強把勞動任務派出去。而這時太陽都老高了,人們才懶洋洋下了地做工。
半個月後,田濤說什麼也不想當這個隊長了,他實在駕馭不了九隊這幫社員,同時因為九隊生產效率低下還挨了上面點名批評。
一天晚上,田濤拎著兩瓶酒來到了二爺家,他想請二爺再度出山,繼續擔任九隊的隊長,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只有讓賢了。
二爺不拒絕也不點頭,自顧自就著花生米喝著田濤帶來的小酒,那叫一個香。後來田濤差點給二爺跪下了,還說這都是大隊書記的意思。二爺吃飽喝足後,看著可憐巴巴的田濤,總算是答應出山了。
第二天,二爺走馬上任隊長後,又敲響了那大夥熟悉的「鐺鐺鐺、鐺鐺鐺、鐺鐺鐺」的九聲鐘聲。
說也奇怪,昨天還拖拖沓沓來上工的社員,聽到這個集合鐘聲後,很快就都到齊了,一個拖後腿的都沒有。
二爺看看九隊幾十口子人,幹蹦利索脆地分配了每個人的任務,然後黑著臉大吼一聲「都他娘的幹活去!」
再看這幫人,昨天還一個個為了各自的安排推三撿四,如今卻都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地上工去了。
田濤對二爺佩服的,那叫一個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