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誰人定正邪?誰言善或惡?正派少門主終究救了他的天下

2020-08-10 吳婉絢

高聳近天的落雲峰上有處瀑布,常年飛流不絕,蕩起的層層水霧與浮雲交織在一起,讓落雲峰染了一絲人間仙境的味道。在這瀑布旁有一門派,自號水雲門,取的就是此情此景。水雲門傳至今日已是第四代門主,全門上下百來號人,個個以懲惡揚善為己任,頗有名門正派風範。門主膝有一子,是為少門主,年十八。

水雲派長居於與世隔絕的落雲峰上,尤其少門主涉世不深,徒有一腔熱血和一身門主親傳的武藝。是以,在傳位之前,門主決定讓少門主先下山歷練一番:「下山之後就是江湖,切記不可輕易動武。」

少門主鄭重地點了點頭,但旋即又想起了另一個問題:「那如果遇到魔教呢?」

武林人士都知道江湖向來分兩派:魔教與正教。一派以天下為己任,另一派則偏重私情私慾,高下立判。經年累月地區分下來,自認正教的那些小輩們就只將魔教視為魔人,壞人,卻不知內情。 所以,少門主就有此疑問。

「行走江湖,不僅靠耳聽,眼看,還要用心。不可輕易動武,但是若要動手,我們水雲門也是不怕的。」門主捋了捋自己稀疏的鬍子,面上高深莫測,說出來的話卻也極有魄力。

未免少門主貪圖玩樂,門主還特地交代了下了任務:需救下一位好人的性命,拿到他們的謝帖方可交差,回到水雲門繼任門主。於是少門主接了任務就懵懵懂懂地下山去了。

下山前,少門主對山下的江湖格外嚮往,滿身幹勁,趕起山路來自是如腳下有風。無奈落雲峰太高太偏,等他下到山腳就已興致寥寥。又過幾日,待到他走過幾處小城,卻不見任何不得了的武林大事,渾身武藝無處施展就更是覺得無趣了,只一心想趕緊做完任務,充一回英雄,然後回水雲派過他的神仙日子去。

是日,在途經一處小河邊時,少門主恰見一孩童於河邊戲水,他登時就兩眼放光,只盼著那孩子趕緊落水,他才好出頭救下。於是他就坐在附近的草垛上,盯著那孩子,從日上三竿盯到日薄西山,可那孩子遲遲未有踏空落水的跡象。好不容易盼到了孩子自己躍入水中,還沒等少門主跑去將其撈起,那孩子就已然自己遊上了岸,手裡還握著一尾河魚。

備受打擊的少門主就如洩了氣的皮球,癱在草堆裡,望天嘆氣。就在這時,突然有一柔軟的物件將少門主撲了個滿懷。少門主尚未反應過來,嘴就被死死捂住了。再定睛一看,這哪是什麼物件,這分明是個活生生的女子。

女子秀眉微皺,水汪汪的眼睛裡滿是祈求,她壓低了聲音對少門主說:「救救我。」少門主聞言心中一喜,莫是救人性命的好時機了。他微微點頭,對方這才鬆開了捂著他嘴的手。

再一會,果然有人趕來,不過天色昏暗,又有草垛掩護,來人並未發現他倆蹤跡,只胡亂用劍颳了一刮周邊的草,粗略地尋了一下就離開了。好幾次那劍離他二人就差那麼幾毫,嚇得他們面無血色,連呼吸都停滯了。好不容易熬到來人走了,少門主與那女子就徹底軟在地上,各自大口大口喘著粗氣。

「你這是惹的什麼仇家?我看那人是江湖中人,難道你也是?」少門主一面按著自己狂跳不止的心,一面好奇地問,但還不等對方回答,少門主又自顧自地說了下去,「我救了你一命,你呢,要寫一封謝帖交予我。這是家父給我的任務,需救一人。」

女子理了理自己的雲鬢,端正地對少門主行了個禮:「小女乃秋月教少主,在此多謝少俠相救。莫說謝帖,登門道謝也是應該的。」

少門主一聽這話,兩眼一抹黑,差點暈了過去。如他沒記錯,秋月教乃四大魔教之首,這下可倒好,救人反倒救了個妖女。他連連擺手:「那就不必了,我們江湖再會吧!告辭告辭!」孰知,那女子卻偏偏纏上了他,說要隨他回去交差。

少門主被纏得沒辦法,只得哭喪著臉與之約法三章:「先說好,我還得再救一個人。」妖女聞言頗為詫異:「你原先不是說救一人,為何現在又要救多一人?」

少門主支支吾吾:「你……你……你是魔教中人,是妖女。」

妖女登即氣得瞪大了雙眸,她叉著腰虎著臉道:「你是說,我們魔教中人就不是人了?妖女就不是人了?」

少門主哪曾見過女子生氣,嚇得連連解釋:「沒有,沒有,我是心懷天下!以救人為樂!」

如此一來,少門主帶著滿心委屈,而妖女帶著將信將疑,二人結成了伴上路。不過少門主心中時常鬱郁,恐與魔教中人牽扯過深惹人誤會。好在後續的幾日相處下來,兩兩都放下了戒心,又恰好年紀相仿,相處起來也算愉快。

也是從那時起,少門主心中存了一個疑惑:何為正道?何為魔教?他明明看到這妖女但見不平必會相助,若見弱小也都全力幫扶,哪裡似傳言中惡貫滿盈的魔頭?分明是一個活潑伶俐,天性善良的魔教少主。倒是他自己,只盼著別人落入陷阱,他好救人交差。實在汗顏。

一晃一年已過,少門主漸漸不再如從前一般顧著尋找那些命懸一線的人,反倒越發與妖女志同道合,今日捐包子給沿路的小乞丐,明日扶了一把差點跌倒的老太太,後日……所行之事雖非大善,但亦為小善。也不知何時起,少門主嘴上也掛上了妖女常說的那句「大善自小善起」,每每脫口而出,二人總是相視一笑。

想來也巧,就在一處客棧裡,妖女遇上了仇家。說是仇家,其實並什麼大的無冤讎,只是對方總愛咬著魔教不放,尤其將秋月教少主視為大奸大惡之人,幾欲除之而後快。就在妖女無力抵禦的電光火石之際,少門主拔劍擋在了妖女面前。

來人見了頗為不忿,直落落一刀砍在了少門主的劍上,「鏘」地一聲爆了出了火花,他恨聲道:「少年郎,你是要為這妖女出頭嗎?」

「難道這位大俠竟只顧以名取人?行善事的魔教與正教有何差別?行惡事的正教與魔教又有何差別?」少門主暗暗將內力注入腕上,逼得對方的大刀無法再下壓一釐,還大有反壓之勢。

「如此一來你是想要與天下武林為敵?」那人見無法借武藝取勝,便轉而改口要挾。

「我乃雲水門少門主,你可仔細看看我的劍,劍刃上暗紋雲水門,可認得?我今日勢必要將此女子帶回雲水門。你還阻攔麼?」少門主並未退讓,還故意壓低了聲音,乍一聽倒是威勢。

雲水門常年不入世,但在江湖上卻頗有雅名,各門各派無不敬他三分。聽了少門主的話,又見少門主的劍上的確有「雲水門」暗紋,那人這才恨恨罷手,只留了一句:「少門主好威風。」

那人走後,妖女悄悄扯了扯少門主的衣角:「你要帶我回去?可你不是還要心懷天下,以救人為樂?」

「我已然救了天下,現在要回去交差了。」少門主扭頭笑了笑,不動聲色拉上了妖女的手。

相關焦點

  • 故事:正派少門主偶遇魔教小妖女,誰說正邪不兩立?誰人又定我正或邪?
    水雲門傳至今日已是第四代門主,全門上下百來號人,個個以懲惡揚善為己任,頗有名門正派風範。門主膝有一子,是為少門主,年十八。水雲派長居於與世隔絕的落雲峰上,尤其少門主涉世不深,徒有一腔熱血和一身門主親傳的武藝。是以,在傳位之前,門主決定讓少門主先下山歷練一番:「下山之後就是江湖,切記不可輕易動武。」
  • 善與惡,誰才是人性的主題?
    夢中,他和父母去一家酒樓吃飯,並偶遇他初中時的混混同學-小伍。期間,小伍用一種近乎命令而又非常不善的語氣找他借錢買單。這種囂張的作派引起了同事父親老狄的反感,但仍保持基本的克制。小伍似乎察覺到了老狄的怒火,指著他罵了一句:「瞪什麼瞪,有你什麼事,老傢伙!」老狄把拳頭砸在桌子上,喉嚨發出類似猛虎的低吼聲。
  • 傳奇故事:善與惡最後的結局
    二掌柜看到這個情景,他知道了這個康老頭是個善良的人。他說道:「咱們去西頭吧!」 來到石成金家大門口,哈呀,好氣派的大門樓子,朱紅的大門堪比皇家大門。二掌柜走到門口,伸手推了一下門,門是虛掩著,輕輕推開了個門縫,一條兇猛的大黑狗汪的一聲向他撲了過來,二掌柜趕緊把門拉上。 他想到了一句民言:強悍人家養惡犬。對著兄弟們說:「就這家了,咱們回吧!」
  • 到底是社會的惡摧殘了人的善,還是人的惡滅絕了社會的善
    到底是社會的惡摧殘了人的善,還是人的惡滅絕了社會的善?要知,人的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中間只隔著一扇羅生門。1.「這是一個人還不如狗的世界,誰要不自顧就活不成。」書中說由於各種自然災害,京城已經一片凋零。有人竟把佛像佛具劈了當柴燒,其實這就暗示著此時人心中已無信仰。
  • 中原俠客一起追趕惡僧,正義與邪惡如果持續鬥爭,就會逐漸群體化
    剛才若不是瞧在他救了水福性命的份上,早就殺了他。原來他……他竟這麼壞。」「我也覺得奇怪。雖說這些惡僧在長江兩岸做了不少天理難容的大案,傷了十幾條人命,公人奈何他們不得,可是兩湖豪傑又何必這等大驚小怪?瞧這小和尚的武功,他的師父、師兄們也高明不到哪裡去。」
  • 鬼故事告訴你,人死後留在身上的是善?是惡?
    每個人都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善,一部分是惡。簡單地把人分為善於惡、好人和壞人,實際上是非常籠統和膚淺的認識。我們的年齡越大,生活閱歷越多,對於人的複雜性理解得就越深入。用哲學的眼光看,人的兩重性具有普遍意義,每個個體生命中的隱含的許多東西,對現在的人而言,仍然有許多難以理解的、不可知的奧秘。如果換一個視角,也可能給人帶來新的靈感。
  • 《陳情令》中的是非對錯,善噁心定,做人在己
    縱觀金光瑤的一切所為,他終究不過只是想要要回屬於自己的一份自尊,想為自己,為母親討一個公道而已。金光瑤終究是讓人心疼的,他有謀有才,知曉人心,易懂人性,在聶氏為客卿,其實於他而言不失為一個更好的人生方向,但他最終還是沒能忍受住心中的那份記恨,在他的人生中也始終留下了一個殘害同門的標籤。
  • 《琉璃》:正派行惡,反派行善,兩極分化,三觀何在?
    這是一部仙俠劇,一直以來,仙俠劇都會圍繞著修仙門派、兒女情長、妖魔邪道的題材來展開,我們所理解的正派,向來都是心繫天下蒼生,大公無私的;而所謂的反派當然就是為了一己之欲,陷蒼生地不管不顧,雖然因為某些要求沒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走,就報復天下無辜百姓的妖魔邪道,既然是妖魔邪道,當然就是人人得而誅之的。
  • 《琉璃》烏童與鍾敏言,誰是玲瓏的良配
    褚玲瓏,少陽派高傲張揚的大小姐,一生中有逃避不開的兩個男人,烏童與鍾敏言,到底誰是她心底特別的那一個?鍾敏言對於鍾敏言,很多人並不喜歡,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才是最真實、最接近生活的樣子。雖然很多人對鍾敏言做的事情,頗有微詞,比如當司鳳被懷疑是妖的時候,他並沒有很相信司鳳,當正派攻打離澤宮的時候,他也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但是這一切,都是基於他的認知能力基礎上的,他並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又在少陽派的教導下,他所形成的行為準則就是這樣的。
  • 《琅琊榜》梅長蘇對得起天下所有人,最對不起的人是誰?
    他對得起赤焰軍和林家,不曾辜負林家的名聲,明明洗刷冤屈的道路非常困難,但他從來不曾想過退縮,準備了十一年的謀劃,只為一昔讓赤焰軍正名。梅長蘇復仇的道路上,總有人是在默默支持他,他也有對不起的人,那麼究竟都有誰呢?
  • 《姜子牙》最讓人疑惑不解的是斬殺九尾,斬的並不是惡,而是善?
    然狐妖拼死反抗,以宿命鎖共生靈魂破姜子牙執念,終竊一線生機,逃亡下界,以待捲土重來,傾覆天下,報仇雪恨。是救一人而置億萬生靈不顧?還是救億萬生靈而棄一人不顧?問道本心,若一人不救,則何以救天下人?萬物平等姜子牙所求,無非是盡己之力救下能救之人
  • 他與白蛇誰是惡誰是善?
    在《新白娘子傳奇》中,法海對於妖怪有著刻骨的仇恨,全不分善惡,定要將白素貞打殺。然而在《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故事中,法海卻是一個心懷仁慈,一心度化眾生的好和尚。在「白蛇傳」最初的人物設定中,許仙就是一個凡俗之人,他心地仁善,耳根子極軟,在看到妖怪時會嚇得半死,在見到美女時會神魂顛倒,就算有人一而再,再而三提醒他:白素貞就是妖怪。
  • 琉璃前44集之所謂正派
    發現璇璣是戰神,就綁架她要她帶領正派圍攻離澤宮。璇璣不願意,就各種跪,不答應就不起來,還讓璇璣老爹去跪求,用孝道和正義去綁架璇璣對付司鳳。怎麼不想想,司鳳屢次救璇璣,算是璇璣的救命恩人,就算拋開救命之恩不談,那璇璣和司鳳也是有情義在的,在司鳳沒有殺人放火作惡的情況下,讓璇璣對付司鳳,難道不是忘恩負義,無情無義?這樣一個人還怎麼匡扶正義?
  • 9.6純愛《穿越後我成了魔宗少主》合歡宗少主他清新脫俗
    《穿越後我成了魔宗少主[穿書]》作者:吃漢來採菊作為一個經受過社會毒打的大機靈鬼兒,蘇宸左思右想,覺得他可以憑藉自己清新天然不做作的魅力,威猛先生般震懾人心的王霸之氣,將男主給neng死!然後,他要走出屬於自己的通天之路!並且他鋼管直男、寧折不彎的氣概是不會被宗門內的歪風邪氣給扭曲的,他就是這麼個清新脫俗的合歡宗少主!咳咳……話說,那個被龍傲天男主陷害到宗門內的陽光正派大弟子貌似挺可愛的?真香!
  •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在《聊齋志異·考城隍》一篇中,有一名考生名叫宋君,有一晚做夢,夢見有人拉著他去趕考。宋燾很奇怪,他記得現在還不是趕考的時候,但是最後依然去了。到了地方之後,他發現只有他一個考生,但是旁邊坐著很多考官,比如赤面長鬚的關公。考試的試題云:「一人二人,有心無心。」
  • 《陳情令》金光瑤即使十惡不赦,對藍曦臣也有他的真情
    害人無數的他最終命喪觀音廟,結束了他「悲慘」的一生。在世人眼裡,他最終留下的是一個惡人形象,但是他又真的喪盡天良、十惡不赦嗎?對於所謂的「惡」,我一直相信的是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絕對的惡,因為在那些「惡人」心中也有自己想要珍惜的人,可以說這也算是他們藏起來的善。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藏在每個人心中最深處的東西。
  • 俠客島沉之後,誰人再來賞善罰惡?
    俠客島沉之後,誰人再來賞善罰惡?《俠客行》一書結局是這樣的:石破天自是更加一片迷茫:「我爹爹是誰?我媽媽是誰?我自己又是誰?」梅芳姑既然自盡,這許許多多疑問,那是誰也無法回答了。眾人在聽聞賞善罰惡二使的心情是這樣的:摩崖居士謝煙客聞言劇震,長樂幫眾人心急火燎的想要找回幫主,普通武林中人人為這是一場江湖浩劫。有心存僥倖的,有人道:「咱們鐵叉會又沒得罪俠客島,賞善罰惡二使未必便找到咱們頭上來。」
  • 《羅生門》:人性的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
    這部影片以一宗案件為故事背景,描寫了人性中醜惡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賴和不可知性,但是故事的結尾發生了轉折,將原有的對整個世界的絕望一改成為最終強調人是可信的,讚揚人道主義的勝利和道德的復興。小說的作者芥川龍之介,他是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短篇小說為主,多為歷史題材。
  • 從《隱秘的角落》中反思「孩童的惡」,該拿什麼挽回「孩子的善」
    ,但是他的犯罪無不顯示著他赤裸裸的人心的惡。他只是一個孩子,但是他的內心已經早已不是一個孩子了。他在種種危險和背叛之中逐漸產生了惡,他開始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開始會想借刀殺人除掉自己不喜歡的人,甚至學會了怎麼打法律擦邊球,這並不是一個孩子應該呈現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