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隱秘的角落》中反思「孩童的惡」,該拿什麼挽回「孩子的善」

2020-10-17 巫小姐的信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言

荀子曾經得出結論:人性向惡。

那麼,在孩子的心性裡,是善還是惡呢?

通過本文,你將可以收穫到:

1、孩童的惡與善。

2、是什麼導致了孩子的惡?

3、如何引導孩子向善?

正文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的惡:朱朝陽,本是一名除成績外一切都再普通不過的初中生,但是在捲入一次殺人事件後的他,被徹底黑化了,帶入了無盡的深淵。

他更多的是在被逼迫和引導下的犯罪,他的犯罪,或許不直接,或許不嚴重,也不用負法律責任,但是他的犯罪無不顯示著他赤裸裸的人心的惡。

他只是一個孩子,但是他的內心已經早已不是一個孩子了。

他在種種危險和背叛之中逐漸產生了惡,他開始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開始會想借刀殺人除掉自己不喜歡的人,甚至學會了怎麼打法律擦邊球,這並不是一個孩子應該呈現的惡。

一、 孩童的惡與善

1、 孩童的本性是透明的

人之初,性本善。

這句話其實是一個有待商榷的觀點,任何孩子剛出生的人性都是透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

孩子剛出生,自己的腦海裡完全是一種無意識地處於對世界探索的狀態下,此時他們尚不能形成自己的判斷,任何外界因素都有可能促成其獨特的善惡觀。

如果他從小就生長在醜惡的環境下,那麼他的善惡裡的惡很可能就會佔主導地位,反之亦然。

2、 孩童的善需要後天教育

孩子的善怎麼來呢?後天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沒有天生的好人,也沒有天生的壞人,主要還是取決於孩子後天接受的東西。

而教育,是一個孩子會普遍接受的東西。

這裡的教育,不單單是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朋友教育等,孩子的善,如果在良好的後天教育下,在後天其成長周邊的人品性都良好的情況下,很可能就會居於善惡裡面的主導地位。

3、 孩童的惡會在一定情況下自然生成

沒有無緣無故的惡人,惡人和他們的生活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電視劇的朱朝陽,他的本性並不是一個惡人,在他遇到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欺負時,他沒有想到報復而是忍讓,他看到父親組建了幸福的家庭,他沒有嫉妒,反而是和母親繼續相依為命。

但是,直到他遇見了嚴良和普普,這兩個善惡觀早已一團漿糊的人,說他們兩個善只是相對于欣欣的善,但是他們的惡是對於其他所有人的惡,他們做的一切,敲詐勒索,拉朱朝陽下水,全部都是為了救一個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是自私的惡。

朱朝陽的惡之旅,可以毫無疑問地說,就是這兩個孩子開啟的。

二、 是什麼導致了孩子的惡

1、 朋友的社交不慎

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友對於一個人來說實在是太關鍵了。

我們再來看看朱朝陽的例子,他的惡之旅,就是從他給自己小時候的朋友嚴良開門的時候開啟的,他不知道嚴良有著相當邪惡的一面。

但是,在之後的交往中,他時刻記著舊時的情感,一直站在嚴良那一邊,跟著他們兩個一起做那些不道德的違法之事,甚至在他們的影響下,自己逐漸變成了"犯罪團夥"的主導人,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一個好的真心朋友,勝過一百個酒肉朋友,勝過一千個假情假意的朋友。

2、 家庭情感的缺失或畸形

據美國上世紀末的謀殺案數據顯示,有超過51%的謀殺犯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他們自幼就遭遇了家庭的各種不幸,比如親人的去世或者父母的離異。

家庭的情感缺失或者畸形對於孩子來說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這樣的情感挫折對於很多孩子都是無法接受的,他們在家庭裡感不到溫暖,就會在以後的成長路上把這樣的痛苦有意識地轉移到別人的身上,甚至這樣的家庭不幸會滋生他們的報復心理,自己的家庭不好,他們也不希望別的家庭幸福。

這也是惡的源頭之一。

3、 社會上不公平的對待

世界上的惡,是人性的本惡還是社會熔爐的結果?

這個社會上,確實存在著種種的惡,而且這些惡甚至不可能觸犯法律。

這就是不公平,這個世界上是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的,只要有人,只要有群體,就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不公平的現象。

有種族歧視,有貧富仇恨,有地域歧視,也有出身歧視,太多的不犯法的惡,正在加劇孩子們心頭潛在的惡。

三、 如何引導孩子向善?

1、 不要吝惜你的讚美誇獎

當孩子得到肯定的時候,他們心中的負能量才會越來越少,越不容易滋生惡。

當父母的,對於孩子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揚,碰到孩子做的不錯的地方,甚至是還可以的地方都要給予表揚和讚賞,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得到肯定感。

得到表揚的孩子,會覺得這個世界都是美好的,那麼自己有什麼理由去作惡呢?

2、 教導孩子的"原則意識"

善惡往往也在一念之間,關鍵在於底線。

家長要教導孩子樹立自己的原則,決不能突破自己的原則。

有一種向善的普遍基本原則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3、 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感恩是向善的一大標誌,正是有了感恩的心,世界才充滿了善意和美好。

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們,一切別人對自己的好都不是自己應得的,而是自己的福分,為了報答別人,也讓我們自己心安理得,我們也需要對別人好,在不傷害別人的基礎上去用我們的愛去讓別人感受到溫暖,幫助別人於危難間。

綜上,朋友,家庭,社會等因素是孩子滋生惡的原因。我們要引導孩子向善,給予他們鼓勵,告訴他們原則以及感恩的意識。

結語

孩子本無善惡,關鍵在於後天的接觸環境。希望每個人都能盡一份力量,為孩子們的環境多貢獻一點善。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情感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如何縮短孩子與惡的距離
    2020年6月,網劇《隱秘的角落》爆火,豆瓣評分高居9.0分,可以說是近年現象級的高口碑網劇。該劇改編自推理小說家紫金陳的原著《壞小孩》。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朱朝陽、嚴良、普普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起謀殺。由此他們的命運跟殺人兇手張東升牽扯糾纏在一起。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人格、命運與他們背後的家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一步步邁向深淵。
  • 《隱秘的角落》:缺席的父愛、窒息的母愛,是孩子變「惡」的源頭
    2020年6月,一部網劇《隱秘的角落》悄然開播,成為這個夏天最出乎意料的黑馬。很多人對這部由《壞小孩》這本推理小說改編而來的社會懸疑題材的網劇心水不已,因此不得不好奇,劇中的主角朱朝陽為何會從「標準的模範生」走入彎路、墮進深淵,成為會收別人保護費的壞孩子。
  • 隱秘的角落丨少年的惡,都該怪父母嗎?
    慶幸的是,近幾年「青少年犯罪」題材的影片越來越多,從《過青春》到《少年的你》,再到《隱秘的角落》,這些劇的大爆開始讓「青少年犯罪」作為不太願意被人們提起和承認的隱秘角落,逐步開始獲得了社會的關注。該怪父母嗎?
  • 追劇一時爽,但該不該給孩子看《隱秘的角落》?
    在上映時,書中很多重口味的情節已被刪去,但依然真實地展露了心思複雜的「壞小孩」們內心「隱秘的角落」。故事背景中涉及到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和教育問題,並不牽強出戲。最後開放性的結尾,更是引發了網友熱議。很多成年人看完此劇,都大呼過癮,可是很多家長卻心生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推薦給孩子看這部劇。家長們其實擔心的是,看了《隱秘的角落》,孩子會不會變成「壞小孩」?
  • 淺析《隱秘的角落》到底拍了什麼讓15萬人打出9.0高分
    熱播劇《隱秘的角落》相對於紫金陳的原著《壞小孩》來說基本上重寫了一個故事,只是借用了原著中一些設置還不錯的故事橋段,比如開始無意拍到殺人視頻,敲詐勒索引出一連串事件等。另外,從名字看,《隱秘的角落》和《壞小孩》立意也完全不同。兩個名字點的都很明確,《壞小孩》主要寫看似純真的孩子身上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惡,而《隱秘的角落》要表達的是藏在人性深處那些不能見光的黑暗面,它在孩童時期就深藏於每個人身上。
  • 請把惡藏在隱秘的角落,不要讓它出來
    善與惡在川流中是混雜的。但是,每個人都在他的生活過程中改造自己的血液。 ——羅曼·羅蘭 熱播網劇《隱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陽相信給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個中學生竟然有這樣縝密的思維和恐怖的心理,我們不禁會感到害怕,表面上是一個品德兼優的學生,而內心卻是一個陰暗的布局高手,讓其他人一步步走入他的局中。 是什麼原因造成朱朝陽變成這樣一個恐怖的人呢?
  • 《隱秘的角落》引發的思考
    最近一部關於人性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受到很多人的追捧,這部由《壞小孩》改編的電視劇。引起了我們對人性的思考,以及對小孩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至於劇情就不再討論了,很多讀者比我看得多,也比我看得通透。談到人性,人性是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孟子提出了性善論,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之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現,人之不為善,是違背其本性的。
  • 《隱秘的角落》:想得到愛卻換來了惡
    《隱秘的角落》在這個夏季給我們帶來了絲絲寒意。這部劇是根據網絡小說《壞小孩》改編的。據書評來看,在書中,主演的三個小孩,比劇中要壞。三字經裡說「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相信,人生來就是惡的。而我覺得,善與惡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後天形成的。朱朝陽為什麼就成了一個壞小孩。跟他的家庭和朋友有很大的關係。他身在一個單親家庭之中,父母離異後,母親帶著她獨自生活。朱朝陽很爭氣,他一直是班裡的第一名,是個學霸,母親也因此覺得很有面子.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的故事,惡不是起點
    「殺人犯,你好」《隱秘的角落》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三個孩子商議後決定給兇手寫一封信——「殺人犯,你好,你做過的事情,我們都看到了。希望你改邪歸正,不再害人……」這封信的目的在於警告,但讀起來卻感受不到多少威懾性。預想中緊張的善惡博弈還帶著些天真的孩子氣,對比起成年罪犯片頭行兇時的冷靜和收到信件時的縝密,誰強誰弱高下立見。
  • 從魔童哪吒到隱秘角落裡的朱朝陽,拿什麼來拯救我們的孩子
    關於暗黑系,在影視劇裡面,上一次引發大家廣泛討論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黑眼圈熊孩子哪吒,而這一次是迷霧劇場的熱播劇《隱秘的角落》裡的學霸朱朝陽。如果你仔細對比,會發現這兩個孩子的心路歷程極其相似。比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父母答應給他過生日,喪喪的哪吒立刻就跳起來,歡呼雀躍地寫信邀請唯一的小夥伴敖丙來參加生日宴。比如,在《隱秘的角落》裡,為了討好周春紅,朱朝陽按著她的要求,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關注學習,次次考試拿第一;而且,一開始朱朝陽十分珍惜和嚴良、普普之間的友誼,也真心實意要幫助這兩個小夥伴。
  • 華夏熱點:現實版《隱秘的角落》上演,切莫低估惡的距離
    近日,網上都在傳播一條視頻,並帶上了「現實版《隱秘的角落》」字眼,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究竟是什麼樣的事情,讓家長直呼可怕?到底是真的壞小孩,還是成人的過分解讀呢?視頻在網絡傳播後,引起熱議,被網友稱為是現實版隱秘的角落!
  • 有「善」的孩子自帶光芒,看《隱秘的角落》裡的嚴良你就知道了
    有很多人說,普普的笑容在《隱秘的角落》中是最純淨、最甜美的,我卻不以為然,因為這個女孩太過於早熟但即便生存環境如此惡劣,嚴良還是在「善」與「惡」之間選擇了善良的本心。雖然嚴良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他叛逆、出逃、行竊、打架、敲詐、同殺人犯做交易,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孤苦、求生存、為朋友兩肋插刀的需求,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害誰,相反,他待人真誠、珍惜友誼,講義氣並充滿正義!
  • 隱秘的角落—值得億萬家長觀看,但劇中的白月光卻告訴你另一件事
    原本,看這部劇的初衷只是對電視劇名產生了好奇,「隱秘的角落」裡究竟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從不關心他們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在《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是次次考試都能取得第一名的超級學霸。試問,孩子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怎麼會有好的心理狀態呢?三、父母掩耳盜鈴的縱容,絕對是對孩子最直接的傷害父母永遠是這樣,哪怕他們再不負責任,再沒有時間,再不想管教孩子。但是,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犯了不可挽回的錯,他們仍然會去包庇和縱容孩子的惡。
  • 隱秘的角落:不要再譴責朱朝陽之惡,壞小孩都是父母的忽視造成的
    《隱秘的角落》原著中朱朝陽的本惡,早就隱藏在他的心間。然而電視劇表現出的惡,給我們傳達的並不是讓我們去譴責他的惡,而是讓我們思考惡之土壤,惡的根本,惡的由來。我們從劇情和原著的差別來逐步分析此劇的亮點,引出朱朝陽之惡的由來:01.
  • 《隱秘的角落》:惡的不是孩子,是壞透了的父母
    要說今年最牛的國產劇,當屬《隱秘的角落》了。口碑和實力不用多說。而內心那個隱秘的角落,卻在想著拼命逃離。這是三殺。你看,惡的從來不是孩子,是「壞」透了的父母。四川一家長在牌桌上輸了錢回到家看見孩子看動畫片當場砸了電視說這就是孩子學不好的原因;女孩是單親家庭爸爸的出軌讓媽媽變得醜男反對她和任何男生交往否則就拿生命要挾;17歲少年在學校和同學有了矛盾媽媽不分青紅皂白吵罵孩子
  • 《隱秘的角落》:小孩子的惡到底從哪來?
    文 | 有料的文史*autumn前段時間,即使你沒有看過《隱秘的角落》這部劇,一定也被「一起去爬山」的梗刷過屏。這部短短十二集的戲引發了網友各種解讀、引申以及討論。到底是中年人張東升更壞,還是初中生朱朝陽更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想原作者紫金陳大概率會選擇後者,所以才會把書名定為赤裸裸的《壞小孩》。
  • 細思極恐的神劇:在隱秘的角落裡,有些孩子是惡魔
    國產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徹底火了。孩子內心不為人知的「惡」,成了光照不進的隱秘的角落他是回回成績拿第一,事事不用父母操心的「別人家的孩子」。成年人的善是複雜的善,孩子的惡才是純粹的惡。孩子向善向惡,全看父母的引導。在看不見的角落,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和關注。別讓孩子們成為魔鬼!
  • 朝陽東升是否能照亮隱秘角落?
    大結局當晚,《隱秘的角落》就霸佔了微博熱搜,豆瓣評分也高居9.0分,可說是近年現象級的高口碑網劇。該劇改編自推理小說家紫金陳的原著《壞小孩》。 這不僅是一部推理劇,也是一部探討人性的片子,從劇名就可以感受到,這部劇表達的是那些隱藏在人們心中的善與惡,無法宣洩出口的便是隱秘。
  • 由《隱秘的角落》淺析校園多重安防建設之必要
    《隱秘的角落》,今年上半年受網友讚譽最高的國產懸疑網劇之一。即便是你沒看過這部劇,但「一起爬山嗎」這個梗或是表情包,相信你一定有印象。,該如何防範潛在的危險。朱朝陽表面柔弱內心陰暗,邊與殺人犯鬥智鬥勇,一邊考試拿第一;他的髮小兒嚴良的暴戾、小女孩普普的心計,都讓我們看到不為人知的角落中,犯罪的種子如何在這幼小的軀體裡生根發芽。
  • 比《隱秘的角落》更暗黑的《壞小孩》,小惡會變大惡,最後成巨惡
    用了幾天時間看完熱門網劇《隱秘的角落》的原著《壞小孩》,相對於網劇的含蓄、冷酷中還有一絲絲溫情,原著則是直接、除了冷酷還是冷酷。用一句話來總結《壞小孩》的故事,就是:人性中的小惡是如何變成大惡的?大惡又是如何變成巨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