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吟》裡知黛玉

2020-10-21 水鄉醉客


在「金陵十二釵」中最難懂的女子是誰,估計你會說是薛寶釵,她善於偽裝,藏奸守絀,而且非常理性,她的做人原則是「事不關已莫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這樣的女人實然太理性了,成熟得讓人痛惜。在整部紅樓中,這個女孩子讓人有霧裡看花,似懂非懂的感覺。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在目下之中國,我們讀《紅樓夢》最難懂的應該不會是寶釵,而是黛玉。

因為,現代社會,是一種複雜的社會,人性離自然的天性越來越遠,在一個功利的社會中,人越來越虛偽,越來越偽裝,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道貌岸然,卻是滿腹的奸詐。這已不是奇怪的事了,因此,當前社會中,女孩子更多的是薜寶釵那樣的滿腹心機的女孩,而像林黛玉那樣的任著性子活的女孩已無立足之地了,所以,我接觸的男女青年們,他們能原諒寶釵的偽裝虛假甚至奸詐,但不理解黛玉的任性,率直和敏感。

寶釵更符合現代人的理念,所以人們可以理解寶釵,而黛玉卻是走不上現代舞臺的仙女,無法理解,被人冷落。我相信,你假如讓現在的男孩子去選擇女朋友,他們大多數會選擇寶釵,而非黛玉。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是啊,林黛玉只合天上,而不適合人間!

但是,黛玉卻是寶玉的最愛,是否寶玉是傻瓜,愛上了一個冷僻孤傲的女孩?不是,林黛玉同樣是曹雪芹的最愛,是他化足了心血塑造的一個值得一個男人用一生去呵護去愛戀的女子,這不在黛玉有多麼漂亮,這個弱不禁風,有點像病西施的女孩,她有讓男人傾心的力量,這是因為她有高貴的氣質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讀完紅樓,我不敢去評說林黛玉這個女孩,因為在整部作品中,作者從未正面描繪過黛玉是怎樣一個女孩。黛玉初進大賈府: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這是眾人眼裡的林黛玉。而賈寶玉眼裡卻另有一番風味: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施勝三分。這是《紅樓夢》裡對黛玉的最全面的人物面貌特寫。

這裡沒有特別的表明黛玉有多美,有多麼的女性魅力。她只是一個病西施一樣的柔柔的女子。

因此,我們要知道黛玉究竟是怎樣一個女孩,她有何能何德能讓賈寶玉這樣一個天然花心的男生始終如一地,堅定不移地喜歡她,愛她呢,在表面上或許不好理解,欲知其中原因必得解剖黛玉這個女孩子,窺視她內心深處的隱秘。

這個病態的,冷僻的,尖酸的,敏感的,自卑的女孩,她有什麼獨特的內心世界呢,曹雪芹先生是告訴了我們,不過不是直接的描述,而是通過她的詩來告訴我們,林黛玉的詩最多,也最優秀。詩言志,黛玉是一生心血凝成字,通過這些詩她傾訴了她的愁,她的愛,還有她難於讓人理解的人生志向。所以,要理解這個性情孤僻的女子,我們必須要仔細地去讀她的詩。


黛玉最主要的詩有《葬花詞》《秋窗風雨夕》《桃花行》《問菊》《菊夢》《題帕三首》等等,每一首都是情真意切,發自肺腑之言,動乎心田之音,讓人迴腸盪氣,淚溼衣襟。我喜歡黛玉的每一首詩,領略她的情懷,理解她的愁苦,這個遠離故土,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女孩,我知道她有多麼苦。問君能有幾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她像一隻刺蝟一樣地保護著自己心靈深處的那一點極其敏感的尊嚴,不容別人來踐踏。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鄉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 手把花鋤出鄉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掉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的葬花吟是花的的讚嘆也是對自己生命的吟留。

而我認為,最能體現黛玉心志的不是上面這些詩,她的《五美吟》才是最集中,最深刻的內心世界的表白,要理解林黛玉的思想行為最好就是去分析解剖這五首小詩。

這五首詩是七言絕句,是詠人物詩。它們分別是:

五美吟,《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所敘述的文字,是指黛玉自謂「曾見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終身遭際令人可欣、可羨、可悲、可嘆者甚多,……胡亂湊幾首詩,以寄感慨」。這是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寄慨之作,所寫的人事其實並非都據史實。後被寶玉翻見,將其題為《五美吟》。

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 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 頭白西邊上浣紗。

虞姬 腸斷烏騅夜嘯風, 虞兮幽恨對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飲劍何如楚帳中?

明妃(王昭君)

絕豔驚人出漢宮,

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

予奪權何畀畫工?

綠 珠 瓦礫明珠一例拋, 何曾石尉重嬌嬈? 都緣頑福前生緣, 更有同歸慰寂寥。

紅 拂 長劍雄談態自殊, 美人巨眼識窮途。 屍居餘氣楊公幕, 豈得羈縻女丈夫?

這五首詩詠的是五個在歷史傳說中幾乎是婦孺皆知的五個女子。西施,虞姬,明妃,綠珠和紅拂,每個人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而且對這五個女子歷史上引起了許多人的評論,著眼不同,各有觀點。而林黛玉卻通過對這五個美女的吟詠,表達了自己對她們的各自生命模式的評判,她吟詠的是五美女,而真正表達的是自己的不同凡人的心志。

《五美吟》中,每一首詩都是兩種生命狀態的相互對比。

西施的曇花一現的生命和平凡地浣紗溪澗白頭到老的東施的對比;虞姬的飲劍軍帳和黥布,彭越苟且偷生,自取其辱的對比;明妃的出嫁匈奴和賄賂畫師取得寵信的對比;綠珠的生與死的取捨;還有紅拂的去與留的選擇。五個生命五種狀態,每一種生命狀態的選擇卻決定了一個人的結局的完全不同。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會有多種生命狀態,有時在關鍵處需要我們去艱難地選擇,是取是舍,是進是退,是生是死。"魚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這樣的取捨簡單明了,然而面對"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這樣的生死決斷時能夠毅然赴死,捨生取義的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黛玉在這裡是有明確的個人觀點的,在違背個人意願,轟轟烈烈,似浪花一現的生命與按平凡恬淡,自然一生之間她的傾向是後者;而在捨身殉情與苟且偷生之間她同情前者鄙薄後者。同樣,她讚嘆明妃的任性,不屈服於權貴,不向現實低頭,寧願以絕豔之身慷慨嫁匈奴也不屈尊求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綠珠的縱身一跳顯示的是她生命的光華,儘管石崇不是她最值得殉情的男人,但還是義無反顧!紅拂女的選擇更值得稱讚,一個慧眼識英雄,而且敢於衝破束縛,敢作敢為的女人是多麼的了不起,她的生命的光芒在這一瞬間的選擇中達到了智慧的極點,為她以後的人生奠定了基礎。

黛玉的人生是面臨著選擇的,而且可能是非常艱難的選擇。她愛寶玉,儘管她已十分明白寶玉對她的愛情,但是她的孤苦無依,寄人籬下的處境,她的傲骨不群的性格以及那多病多愁之身卻阻礙著她的愛情夢想。因此黛玉的性格表現是極度自尊和自卑而敏感的糾結。自尊和自卑是一對矛盾的結合體,只有自卑敏感的心靈才會產生自我保護的極度自尊。所以黛玉的內在性格與外表性格是一對矛盾體。她是個善良,多情,溫柔的女孩,卻要讓自己渾身長滿刺,她需要這些刺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要正確地認識林黛玉就應該要探尋她的內心世界。

賈寶玉是一個細膩到了極點的男人,正因為他的細緻才發現了林黛玉精神世界裡的閃光點,他喜歡她,愛護她的正是這些光芒。

《五美吟》是寶玉看見了的,他高度稱讚這些詩,同時也應該更明白了黛玉與眾不同的生命觀念。他更憐愛她,更覺有責任去保護她。

透過這幾首小詩,我們也痛心地發現了林黛玉的人生走向毀滅的軌跡。因為這裡一邊是黛玉無法成為寶玉夫人的殘酷現實,另一邊卻是黛玉寧為玉碎的堅定決心。中國人最崇尚的一句警語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儒家思想的精華是圓滑,遊刃有佘。嚴酷的封建禮教擺在面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黛玉是個聰明的女孩,她讀過《西廂記》懂得杜麗娘。她更懂得賈府嫁娶的原則,她不可能不知道她的婚姻理想實現的渺茫,以及這種愛情的危險。但是她卻義無反顧,任憑這種感情的瘋漲,這是因為她有瓦礫明珠一例拋的準備,她是在強權林立的封建社會裡玩個性!因此她的悲劇的命運是必然的。黛玉是一個距今三百多年的人物形象,即使在今天我們也能感觸到她強烈的叛逆個性的衝擊。

人們總喜歡把寶釵和黛玉放在一個平臺上比較,寶釵是理性的,物質的,肉感的,而黛玉卻是個性的,精神的,骨感的。在中國的主流意識中,寶釵是完美的,可以稱讚的,可以接受的;而黛玉卻是病態的,離經叛道的,被世人鄙薄的。

而我認為,一個不能容納黛玉一樣的女性的社會是可恥的社會,一個接受不了黛玉一般的女子的男人是可悲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一個社會中的人全部是理性的,物質的,肉感的,那麼這將是一個固步自封的社會,一個惡俗的人間。推動社會進步的往往不是理性,物慾橫流中人們嚮往的更多是精神的享受。人是有個性的,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喜歡寶釵而厭棄黛玉,一個物質的,理性的男人和同樣物質的理性的女人在一起,即使他們子孫滿堂,金玉滿屋,雖說是舉眉齊案,然終難平!

我們有足夠的空間既可容納寶釵的理性,物質,肉惑,也能容納黛玉的個性,精神和骨感。

相關焦點

  • 黛玉有格局,寶釵挺聰慧,做人當如林黛玉還是薛寶釵,選誰?
    先從黛玉的生存背景講起。眾所周知,黛玉是投奔賈府來的,賈府裡的人雖說是表面上相敬如賓、一團和氣。可是大家族就是個小社會,勾心鬥角、拜高踩低總是有的。別人挑剩下的宮花才給了黛玉,周瑞家的明擺著就是拿黛玉不當主子,有些欺負人了。周瑞家的若是一向做事不過腦子也罷了,但她並不是這樣的人設。
  • 《紅樓夢》裡《葬花詞》背後,暗示林黛玉死亡方式,她是自縊!
    《紅樓夢》裡《葬花詞》的背後,暗示著林黛玉死亡的方式,她是自縊身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曹雪芹寫《紅樓夢》的時候眼淚是流幹了的。因此,他在判詞裡寫林黛玉的結局寫得非常之隱晦。這就與寫秦可卿的判詞形成鮮明的對比。秦可卿是直接畫著她上吊自盡,而林黛玉則是畫著一圈玉帶懸在樹上。
  • 《紅樓夢》之林黛玉:改善自己的命運,從覺醒和改變開始
    於我而言,黛玉是很特別的存在,我欣賞她,從打小我就對她另眼相看,每次想到她,我都會有一種道不明的深深的疼惜,後來,當我終於讀懂了她,方才明白我之所以對她產生那些情愫,是因為我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她身上那些不被世人所認同的毛病,同樣也曾讓我在生活裡倍受打擊,得不到認同,於是,我對她產生心理投射,我心疼她愛惜她,就像關愛和撫慰現實中的自己。
  • 原來我們都被病怏怏的林黛玉騙了
    病怏怏、哭哭啼啼的她,其實是個知書達禮、懂得察言觀色、善於學習的人。學習黛玉的這些處事原則,能夠指導我們從容地面對人。生的風雨。見面問好行禮才有好人緣,懂得察言觀色才有好智慧,善於學習才能不斷突破自己。年歲尚小的黛玉只在初進賈府這件事中就給我們做出了教科書式的樣板。一起來看看她是怎麼做的吧。
  • 寶釵與黛玉 : 我們可以心向黛玉,但現實中我們卻是寶釵(原創)
    而當史湘雲點明林黛玉像戲子時,林黛玉惱了。史湘雲要把衣包收拾回去,賈寶玉因向史湘雲使眼色遭林黛玉的數落。史湘雲曾說林黛玉,只允許她打趣別人,就不允許別人打趣她。也就是在史湘雲看來,她們之間是可以互相打趣的,然而林黛玉卻把這樣的打趣變成單向的了,只有她自己有權利去打趣別人。
  • 黛玉的明媚與哀愁
    黛玉的天性,其實很活潑跳脫:聽到寶玉胡謅「林子洞」裡的耗子變香芋來打趣自己,便笑著要撕寶玉的嘴;學湘雲的咬舌,笑她「二哥哥」和「愛哥哥」不分;見寶玉、襲人和晴雯鬧彆扭,她來一句:難道是爭粽子吃不成?她的具體裝扮,書中也是極少描畫,只有「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寫黛玉「穿著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著大紅羽紗面白狐狸裡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戴了雪帽」,竟是如此的明豔俏麗。大觀園裡的女兒,個個都如神明般美麗聰慧,寶玉每每在她們面前低下頭來,心悅誠服,自慚形穢。毫無疑問,黛玉是其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 賈母不死,黛玉必嫁!秘密藏在林黛玉貼身丫環的一句話裡
    因為林黛玉此時年紀還小,大約六歲,不易出遠門;林黛玉一身之病不能離家,癩頭和尚明確說過:「若要好時,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林黛玉年少體質又弱,確實不易出行。但是賈府家大業大,賈母輩分又高,林如海縱然安排好了林黛玉的生活,但仍只能服從賈母的安排。所以,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屬於被賈母強行接進去的。
  • 紅樓夢裡的死亡形式有多少,曹雪芹會怎麼給林黛玉選死法?
    ,即不知生,只知死。從林黛玉上京以後,紅樓夢裡再也沒有新生兒,只有死亡,當然這樣寫也明確的告訴讀者,百年望族的賈府後繼無人,衰亡是不可避免的歷史進程。所以紅樓夢裡寫了大量的死亡,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開始,「死亡」就成了紅樓夢的主旋律。那麼紅樓夢裡的死亡形式有多少種呢?
  • 讀完《紅樓夢》,我喜歡黛玉,也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
    還記得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黛玉道:&34;寶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34;黛玉道:&34; 寶玉道:&34;黛玉道:&34;寶玉道:&34;黛玉道:&34;寶玉道:"有如三寶.「黛玉低頭不語」。其實看到這裡的時候,二人的感情線已然明朗了。
  • 黛玉葬花意為葬己,卻沒想到愛情的悄然的到來
    在「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一回中,林如海這樣對黛玉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這裡可以看出來,黛玉在年幼僅7歲的時候,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離開自己的家的。去尋姥姥同住,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 新編黛玉之死
    說也奇怪,自打寶釵走後,黛玉的病竟然奇蹟一般的好了,不但不再咳漱,而且面色紅潤,甚至還胖了一些。每日的飯食也增添了不少,所謂「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情爽志以資氣血」,因此,黛玉不再像以前纖弱多病,弱不禁風的樣子,精神上也好了許多。府裡上下提起來也都甚感驚奇,認為黛玉否極泰來,從此開始轉運時來,福星高照了。尤其賈母聽說了,更是高興地燒香磕頭。
  • 真假林黛玉—妙玉才是林如海女兒,林黛玉是賈黛玉、妙玉是甄黛玉
    《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問:「常服何藥,如何不急為療治?」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杜鵑可能暗指紫鵑,那麼其中青燈兩個字很特別,青燈指寺廟裡的燈,在賈惜春的判詞中有「獨臥青燈古佛旁」,妙玉的曲子中有「青燈古殿人將老」, 「青燈照壁人初睡」的意思是說青燈照在牆壁上,黛玉剛剛睡去。我們知道,黛玉住的是瀟湘館,而不是什麼佛廟,瀟湘館是不會有青燈的,這首詩描繪妙玉還差不多。
  • 黛玉若是嫁給了寶玉,命運是否會更改?
    高鶚後40回續書裡寫到"黛玉焚稿"後她就死了。而根據曹雪芹金陵十二釵的判詞:"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林黛玉應該是上吊而死。然由於原稿的迷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真相"!
  • 黛玉的病為什麼久治不愈,是王夫人在她的藥裡做手腳了嗎?
    林如海病重,黛玉在賈璉陪同下回家服侍父親這都說明,黛玉雖然先天不足,身子嬌弱,可是並沒有了不得的大病。然而,後來她的病好像越來越重了。因為王夫人不喜歡黛玉,不願意黛玉做自己的兒媳婦,很多人就懷疑,是不是王夫人對黛玉每日必吃的藥動了手腳?畢竟,黛玉吃的人參養榮丸裡面要用到人參,而這個人參歸王夫人管理。
  • 紫鵑是黛玉的好閨蜜,指路明燈,還很勇敢
    黛玉原來身邊的雪雁應該還是黛玉比較喜歡的丫鬟,因為照顧黛玉不是一項很輕鬆的工作,因為黛玉從吃飯就知道吃藥是從來沒有間斷的,所以對黛玉要吃什麼藥,成分是些什麼應該是了如指掌的。所以說有人說後來有的人要在黛玉藥裡做手腳應該不會是事實,因為這逃不過天天都和黛玉的藥打交道的雪雁,還包括後來來的紫鵑,因為紫鵑時間一長同樣會掌握黛玉的所有藥的成分,如果很細心的話可以從藥的氣味和成色就知道藥裡有哪些成分和質量的好壞。
  • 黛玉面對寶玉的感情為何總沒有安全感?看這三點就明白了
    眾人見黛玉年貌顯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問:「常服何藥,如何不急為治療?」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
  • 有兩個人總是暗地裡對黛玉使壞,只有她會明著懟黛玉
    林黛玉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刀子嘴,她說話尖酸刻薄,經常懟的人無地自容,很多人是敢怒不敢言,私下裡對她意見很大,雖然不敢明著攻擊她,但暗地裡都對她使過壞。薛寶釵在滴翠亭撲蝶,剛欲回來,只聽滴翠亭裡邊嘁嘁喳喳有人說話,便煞住腳往裡細聽,若不是小紅她們警醒,薛寶釵還不知道要聽多久。當她發現自己要暴露的時候,脫口而出:「顰兒,我看你往那裡藏」,一面說,一面故意往前趕。薛寶釵為脫身,情急之下需要找人頂包,她立馬想到的人就是黛玉。可見她心裡對黛玉早就不滿,遇此危機事件,她最想推給的人就是黛玉,讓黛玉落一個偷聽的名聲,讓下人記恨。
  • 香菱:一枚憨玉,勝寶釵之仙姿,黛玉之靈竅
    鳳尾森森,有軟煙羅侍婢的瀟湘館裡,黛玉研墨寫《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她是揚州孤女,靠外祖母的疼寄居京都,她是這樣地不放心,無父母,外祖母隨時要流逝,有一個情不情的情人……飄泊,亦如人薄命!
  • 為了在寶玉前爭寵,背地裡對黛玉潑了三次髒水
    襲人是寶玉房裡的四大丫環之首,在丫環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她有賢良的一面,也有心機的一面,賢良時為照顧寶玉操碎了心,心機時為了爭寵不擇手段。襲人一生最飽受世人詬病的,莫過於初試雲雨事件。雖然她是寶玉的貼身丫環,卻還沒有經過開臉儀式( 女子出嫁時去淨臉和脖子上的汗毛,標誌著做姑娘的時代已結束),沒有資格做寶玉的房裡人。
  • 林黛玉是一個知世故卻不世故的女孩
    原著裡說,當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養身,雲飯後務待飯粒咽盡,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裡許多事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 一改過來,因而接了茶。然後就是賈寶玉出場,寶玉走到黛玉身邊,問:「妹妹可曾讀書?」 黛玉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黛玉前後兩次對於自己的讀書情況的回答是不一樣的,可見黛玉從賈母的話裡,聽出賈母對於女子讀書的態度,所以,為了不使自己過於張揚,於是就對寶玉說不曾讀過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