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邊城》應該是上小學的時候。
那時候,學校常會組織去電影院看電影,那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一件事。只不過,那時候看《邊城》看不懂,更不明白翠翠的等待。
在這部電影裡,畫面比較深刻的是那條渡河的船,船上坐著的人,還有端午看龍舟的畫面。小時候,鄉鎮上的河裡也有龍舟賽,也我像翠翠一般,跟著家裡人去河邊看賽龍舟。只是,我沒有遇到二佬那樣的人,也沒有遇到大佬那樣的人。
一座山,一個古老的小鎮 ,一座塔,一條河,一隻船,一個渡河的人。爺爺在渡別人的時候,好像忘記了渡一渡自己,也忘了渡一渡孫女翠翠。
一個豆蔻年華的女子,在那年端午遇上了二佬,從此開始了等待的歲月。他們都說,她從青山綠水等到了白髮蒼蒼。不能回來的人,再也回不來。能回來的人,也不會再回來。沒來及表達出來的愛,從此爛在了心底,無論是破釜沉舟也好,獨飲鴆酒也罷,翠翠都沒得選擇。
看過很多遍《邊城》之後,小時候看不懂的那些情節,似乎在年歲的增長裡漸漸都懂了。
是二佬先遇上翠翠的,雖然二人在初見時,只有簡單的幾句話,但二佬從此在翠翠的心裡烙下了印了。於是,她才會等待第二年端午節的到來,她覺得,當端午節再到來的時候,她就可以見到那個人。
然而,一場雨,似乎改變了翠翠的命運。
如果沒有那場雨,沒有去躲雨,翠翠可能不會那麼早見到大佬,更不會讓大佬對她一見鍾情。
兩個男孩同時喜歡上一個女孩,便註定了有一個人會傷心。但是,我沒有想到,這兩個人都會傷心。
大佬選擇了車路,找了人去翠翠家提親,而二佬選了馬路,去翠翠家對面唱歌。顯然,後者贏得了翠翠的心,這似乎也在向觀眾表明,自由戀愛更得人心。然而,當爺爺問翠翠喜歡誰時,翠翠明明心裡有二佬,卻一直含糊不清,以至於最後爺爺撒手而去。
原本可以得到幸福的姑娘,因為生在那個時代,既純樸又害羞,羞於表達自己真實的感情,而錯過了真正的幸福。最終讓一個本來應該美好的故事變成了悲劇。
大佬因為得不到翠翠傷心,而意外沉江,似乎在轉瞬間把悲劇的氛圍渲染。二佬因為大佬的死,覺得心中有愧,遠走他鄉。翠翠什麼都沒有做,就把兩個喜歡她的男孩逼向了一條不歸路。
猜不到透的愛,渡不過的河,最後只剩下翠翠獨自一人守在渡船上,一遍又一遍地念叨: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等待,成為了她這輩子唯一可以做的事。
看到結局的時候,你會覺得心頭壓了一塊大石頭,怎麼都搬不開。回想故事裡的每一個人物,他們誰都沒有做錯,但好像誰都做錯了一樣。一個女子的一生,就這樣流離在渡船上,最美好的人生,還沒有來得及開始,便已經結束。
不禁,讓人唏噓。
即使是現在再看《邊城》,我仍舊覺得,當年壓在心上的那塊石頭,一直都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