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愧對祖宗」的白萌堂,為何臨死前對兒媳婦叫好

2020-09-09 花欲燃吖

文丨花欲燃吖

白家老爺子白萌堂是個有點自傲帶著骨氣的人。

這一生光明磊落,為朝廷盡忠職守,沒賣過假藥,沒昧過良心,凡事只爭一口氣那就是白家的百年清譽。

這樣的一個傲骨的老爺子,白家卻險些栽在他手裡,一切也皆因他要「爭這一口氣」,同詹王府的恩恩怨怨因他一時不平而起,最後惹出了白家後來的許多亂事,他這個人就大事不糊塗,唯獨小事上拎不清。

為了和詹王府置氣,害得百年基業百草堂被查封,白家瀕臨破產,舉步維艱,大兒子秋後問斬,大兒媳上吊自殺,白家風雨飄搖即將毀於一旦。

他臨終前耿耿於懷,當年二奶奶極力勸說他退一步,他不肯,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白萌堂覺得自己實在愧對白家的列祖列宗,心裡這口氣一直咽不下去。

白萌堂在臨終前將兒媳二奶奶獨留在屋內,正式將白家的藥方交到她手裡,連連喊了幾聲好才撒手人寰,這幾聲好有三點含義:

一、為自己叫好

白萌堂這一生功過唯有一點最值得人敬佩,便是為人處世的精明

第一精明是看人準,白家落魄之際,他瞧出了這一大家子將來都要指著二奶奶。老大即將問斬,白家的好手藝要絕了後沒了指望,老二性子軟弱,挺大個老爺們能讓詹王府氣哭了,可見多窩囊,人太老實不堪重用。老三更別提了,是個無賴,這一生到死也就做過一件正確的事,把白家交到他手裡還不如直接破產。

其他的幾個女人家都婦人之見,唯有二奶奶殺伐果斷,城府深,懂得隱忍,知進退,竟比白萌堂當家更謹慎。

臨終前,二奶奶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忍這一口氣,將來等我緩過來我一口一口咬死他們」,白萌堂十分驚喜,他這一聲好為自己叫,把白家託付給二奶奶實在明智之舉。

第二精明是懂得放權,二奶奶挪了公堂銀子給常公公買了一處外宅和兩個媳婦,白三爺不肯罷休,一直鬧得老爺子臥床不起。如此大陣仗,他說我既然把家給了二奶奶,就相信她會為了白家好。

給足了二奶奶的面子,這招叫用人不疑,疑人勿用。

事後他了解到二奶奶這招押寶是為了將來贖回百草堂,原本白萌堂已經不抱希望了,所有人都覺得二奶奶在說夢話,老爺子聽了這番布局,驚訝她的謀略,越發覺得她當家自己可以死而瞑目。

二、為二奶奶叫好

老爺子在新年的這天迴光返照命不久矣,白家世代行醫,都看得出來已無回天之力,為了讓老爺子安息,二奶奶悄悄地將白大爺的事告知了白萌堂。

當年,白大爺被詹王府接出了大獄,二奶奶和朱順用了一招偷梁換柱將白大爺換了出來,從此隱姓埋名的在江湖上生活。

因此事極為隱秘,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否則不僅害了白家也害了朱順等人,於是二奶奶守口如瓶多年。

白大爺是白萌堂的一塊心病,人生大苦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老年喪子之痛,何況這苦還由他自己所做。白大爺之死實在是替父贖罪背鍋,白萌堂耿耿於懷,是他害的老大家破人亡。

彌留之際,二奶奶將實情如實相告,解了他的心病,得知兒子在世,不由得為二奶奶叫了一聲好。

此等大事,二奶奶能夠守口如瓶,將來白家的秘方交到她手上也必將得以保全,一個女人能如此沉得住氣,實在值得人稱讚叫好。

三、為白家叫好

白家如今的田地,日落西山,人嫌狗棄,誰都能來踩上一腳。

對外,詹王府和關家結了死仇躍躍欲試的要將白家置於死地,對內,他心裡也清楚,只要一死白三爺那個混帳兒子勢必要分家。

白家老太太是個糊塗人,看不明白事也不管事兒,老三混不吝起來,管你婦女兒童,抬手就打張口就罵,天王老子都不服的人。

他這一生兩個心願,臨死都惦記著白家能不能東山再起,一是白家的秘方不可外傳,能不能守住,二是白家不要分家,家在人心齊,人心齊才能撐著白家一直走下去。

他曾說過:「白家每進一步經歷了多少難關,不能退」

二奶奶一直憋著一口氣,就是百草堂早晚是要在重新回到白家人手裡。她白養著藥鋪的老工人,一是為將來重奪百草堂做準備,有人在就什麼都有,這樣輕車熟路的老夥計是一個鋪子的無價寶。

這就好比現在好多企業用人,不惜高薪留人才,一個企業的核心運作力是人,留不住人才的企業註定是走不長久的,二奶奶深知這個道理。

她省吃儉用的省出錢財去鋪墊關係,事實證明她押寶押對了,後來常公公確實在百草堂收回上幫了大忙。為了拉攏常公公她忍氣吞聲受盡白眼和冷落,是一個能屈能伸的女子大丈夫。

她對白萌堂解釋,現在百草堂是暫時的,一年,兩年,就不信三年我還拿不回這百草堂。

白萌堂從二奶奶身上看到了白家振興的希望,白家有她在,天塌不下來。

於是他又喊了一聲好,替白家叫好,白家能有二奶奶,東山再起指日可待。

《大宅門》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中國百年老字號「百草廳」藥鋪的興衰史以及醫藥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命運,無論是姑奶奶的婚姻還是三個白家後人的興衰,到二奶奶的獨斷專行,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永遠不敗的事。

國之興亡匹夫有責,家族的興衰禍福相依榮辱與共,誰也不能獨善其身。


原創不易,寫文艱辛,點個關注再走吧~

相關焦點

  • 《大宅門》中,為什麼英明一世的二老太太堅決不接納楊九紅?
    雖為女子,卻比男子更精明、更深明大義,可謂一世英名,但她一輩子裡最沒看開的就是,她其中一個兒媳婦——楊九紅!因為如果走了,這片子就不叫「大宅門」,該叫「百草廳傳奇」了......大宅門,宅門裡有恩怨,有愛恨,也有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是非。有傳奇,如白文氏,白景琦,有悲劇,如黃春,楊九紅。
  • 《大宅門》:白家三代,同是為人父親,為何育兒結果卻不同?
    但是因為教育理念與方法的不同,每一段父子關系所帶來的結果有大相逕庭,就像是《大宅門白萌堂,白家百年家業的掌門人,無論是藝術還是人品,白萌堂都堪稱一流。在他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商人的狡詐,又能領會醫者仁心之善意,但是他也有著自己缺點"過於固執」。
  • 《大宅門》為何白家姑奶奶們不是嫁不出去,就是嫁出去也不幸?
    在電視劇《大宅門》這部電視劇之中,京城醫藥世家白家,原本只是搖鈴串巷的江湖遊醫,但是經過多代人的傳承和努力,到了白萌堂這裡的時候,已然成了名門望族了,百草廳不僅有宮廷供奉,還有在御前供職的御醫,百草廳的名號也遠近聞名婦孺皆知。
  • 之前同情楊九紅,看了開頭才明白楊九紅註定根本進不了大宅門
    如果不是出身窯姐這個致命性缺點,大宅門還是能接受這樣一位女子的,她也能發揮更多的才能。其實,這句話往深處再想一層,退一萬步講,即便楊九紅進了大宅門安分守己,但也免不了旁人會藉機滋事、生惹是非。那樣的話,即便楊九紅她自己不攪和,大宅門也得非亂不可!所以,二太太自始至終就咬定一個理兒:楊九紅無論如何都不能進白家大宅門。
  • 《大宅門》這些人的死,竟然都和二奶奶有關?
    反過來看,白萌堂才真是二奶奶的貴人,被她耍了,反而看到她的長處,誇她精明,百分之百信任她當家,白萌堂寬宏大量,慧眼識人。老太太沒去西安前還好好的,精精神神地吃著點心呢,一到西安就直接變成「多則半個月,少則三五天」了,因為一路勞累,又受了驚嚇。既然是逃難,分成幾路不是更安全嗎?比如一些可以去濟南玉芬那裡,二奶奶偏偏全部帶走。老太太是活活被折騰死的,臨死前見到大兒子又如何?連吃一口點心,看一眼兒子的力氣都沒有,徒增悲傷。二奶奶總是這樣自以為是,好心辦壞事,不放過任何一個樹立當家人形象的機會。
  • 《大宅門》:為何白家的姑奶奶大多得不到幸福
    電視劇《大宅門白雅萍是大宅門裡的第一代姑奶奶。她是白萌堂最小的女兒,上面三個哥哥。而她嫁的是翰林院編修關家,就家世而言,兩家可謂是門當戶對。而她本身沒有一點大家閨秀該有的知書達理,甚至沒有普通家庭女性該有的明白事理。她任性自我,一切言行都是按照自己的喜惡進行。在那個講究「三從四德」的時代,這個性格為她不幸的婚姻和下半生埋下了伏筆,至此她的一生也走不出娘家的庇佑。
  • 《大宅門》:老太太為何喜歡偷奸耍滑的老三,不喜歡實誠的白穎園
    《大宅門》老大白穎園一生正派善良,一輩子踏踏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但是命太苦了,老婆自殺,自己被冤,孩子一輩子不能相見,唯獨只有二奶奶知道他的情況。父親去世不能去看最後一面,母親卻不能吃上他的一口點心,就走了。
  • 大宅門:大格格產下武貝勒之子,詹王府因為這,愣不敢處置武貝勒
    各位觀看《大宅門》的時候,想必應該注意到了其中的一個配角。他與白家有很多瓜葛,跟白三爺是狗肉朋友;兩人還一起開過藥店;白景琦被綁架,有他的參與;董大興承辦百草廳,也是他找詹王府詹瑜商議背後牽頭。他還是詹王府詹王爺的外甥,想必大家已經知道小編今天要說的是哪位了,對,就是武貝勒。
  • 大宅門:二老太太臨終前真的沒為香秀打算?
    在電視劇《大宅門》裡,香秀是僅次於二奶奶的一位重要人物,她是白景琦的第二任妻子,是陪伴白景琦後半生的重要女人,她與白景琦志同道合,性情相投,她嫁給比自己大30多歲的男人是因為佩服他的英雄氣概,香秀的氣魄不輸二奶奶!
  • 《大宅門》魏大人:真心實意幫白家,不是為貪財撈好處
    《大宅門》第一部,小編今天已經看到了二奶奶重新收回百草廳。從白家蒙難到成功翻身,除了二奶奶過人的膽識和謀略,還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的幫助,他就是魏大人(夏德生飾)。白家從朱順口中得知白穎園被判斬監候,魏大人也匆匆趕來白家,抱怨白萌堂魯莽舉動,太過較真,惹怒了老佛爺,使白穎園成為了替罪羊。
  • 大宅門:白景琦有四房女人,為何對香秀最為倚重?
    要說《大宅門》中的女人誰最睿智?那無疑是斯琴高娃老師飾演的白家二奶奶,白家如果沒有二奶奶,恐怕早就倒下了,就沒有後來白家的風光了。白家二奶奶在經營家業上有一套,在識人看人方面也非常老道。說實話這兩個女人都不是二奶奶看好的女人,之後二奶奶去世之前把自己的貼身丫環給了白景琦,二奶奶生前最寵愛的抱狗丫頭香秀最後也嫁給了白景琦,並且成了白景琦的太太,雖說香秀不是二奶奶欽定的兒媳婦人選,但也算是間接選定的吧。
  • 《大宅門》二奶奶,為何不認楊九紅?其實她一早就看透了
    二奶奶臨終前一句「不許楊九紅戴孝」,並非突然,二奶奶很早之前就說明了原因。並且她走以後,楊九紅的種種行為,均證明二奶奶高瞻遠矚!二奶奶這個角色,融合了白家三代女性的智慧,同時,封建思想更加頑固,她不僅反對楊九紅進大宅門,更是維護祖宗規矩和宅門顏面。
  • 《甄嬛傳》果郡王臨死前,甄嬛為何要去更衣?
    那麼為何在果郡王臨死之前,甄嬛要去更衣呢?甄嬛在自己心愛男人臨死之前,居然想要先去更衣,這個行為看似莫名其妙,可背後有著極深的謀略。在當年甄嬛與果郡王凌雲峰相廝相守的時候,兩人曾約定好,在甄嬛服用完假死藥後,共赴江湖,永永遠遠的在一起。可惜,一切想像都不及命運作怪,甄嬛到底回到了皇宮之中,而那顆假死藥則保全下來。
  • 《大宅門》:槐花到最後也不知道,為什麼楊九紅不敢欺負黃春
    《大宅門》裡面的楊九紅,是個讓人又愛又恨又憐的人物,尤其是她後來對槐花的各種欺凌,不禁讓人唏噓。尤其是白家這樣的大宅門,規矩大過天。更何況,黃春心底善良,待人真誠,大宅門裡上上下下都對她心服口服,作為她在大宅門最大的後臺,二奶奶和白景琦,都是站在黃春這邊的,所以楊九紅根本不敢在黃春面前造次。
  • 臨死前,他說出了真相
    臨死前,他說出了真相!《亮劍》這部劇大家都很熟悉吧,這是一部抗日戰爭的影視劇,劇中主角李雲龍的性格特色刻畫的極其鮮明,他大字不識幾個,動不動口中便會曝出髒話,不過為人極其豪邁真誠,擅長指揮作戰,他的戰爭藝術可以說是令人不禁嘆為觀止啊!
  • 甄嬛傳:誰看懂了,安陵容臨死前,為何劃破才繡好的鴛鴦?
    甄嬛傳:誰看懂了,安陵容臨死前,為何劃破才繡好的鴛鴦?
  • 《大宅門》裡,為什麼白二奶奶至死都不肯接納楊九紅?
    看完全劇,大宅門中就數二奶奶初期強硬不答應,結果黃春在白家已經臨盆,無可奈何之下,也就認了曾經仇人家的女兒為兒媳婦。既如此,二奶奶能夠忍下仇人家的女兒,為何卻對楊九紅至死都不肯鬆口?白二奶奶的高瞻遠矚,讓她臨死前說了這句遺言,不是她有多恨楊九紅,而是楊九紅生活的環境造就了她的心機重、格局小、氣度小的性格,讓白二奶奶不得不提前提防。
  • 《大宅門》:二奶奶瞧不起楊九紅,你錯了,那是「害怕」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讓人稱頌的二奶奶,卻偏偏容不下兒子白景琦的妾室楊九紅,活著不讓她進大宅門,死了還不讓她戴孝。所以我認為二奶奶不讓楊九紅進入大宅門,一方面是因為她的出身,另一方面是忌憚她的能力,怕她&34;。
  • 《甄嬛傳》:皇上的結局,就藏在太后臨死前留下的八字詛咒裡
    但在太后臨死前她本來是康熙爺身邊的侍女,不知為何,卻偏偏入了皇帝的青眼,臨幸後成為後宮三千佳麗之一。太后臨死前,也終於良心發現,知道自己對不起皇上,對不起枉死的那些皇孫。但太后臨死前,不但沒有袒露出對老四的愧疚,反而記掛的全是旁人。
  • 婆婆病重想吃肉,兒媳婦「買」來肉給婆婆吃,婆婆氣不打一處來
    後來婆婆生了病,躺在床上行動都要人伺候,小霞伺候端湯熬藥,遞水遞飯,梳頭洗臉,就像伺候嬰兒那樣照顧婆婆,毫無抱怨之心,兩個妯娌只是床前陪著聊天說話,再幫點小忙罷了。一連伺候了兩三個月,婆婆的病情漸漸沉重,小霞各處求醫問藥也沒有用處,婆婆覺得自己好不了了,就跟兒媳婦們說:「我恐怕是不行了,臨死之前,我別的都不想,就想吃口肉,喝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