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軒雅 圖/網絡
甄嬛有一句經典臺詞:當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一切從開始就錯了。
其實甄嬛選秀的時候見過皇帝,但是在後花園相遇時,皇帝說自己是果郡王時,甄嬛選擇了相信,也可以說甄嬛知道皇帝在演戲,所以陪著他演戲。
甄嬛和果郡王第一次見面時,她和流朱在園子裡戲水,果郡王看到了她光著的腳,在古代看光腳的女子是非常不禮貌的,可果郡王不僅不迴避,還言語輕浮,那表情寫滿了得意。
他明知道眼前的女人是皇兄的妃子,但他卻肆無忌憚,後面也是屢次賣弄才情,忘乎所以。
甄嬛離宮前往凌雲峰的時候,果郡王跟甄嬛有了男女私情,在清涼臺甄嬛發燒病重,他躺在雪地裡涼透身子為甄嬛降溫那一幕感動了很多人,都覺得果郡王對甄嬛用情至深。
多年後回看,才發現果郡王表面上不爭不搶,風流高雅的樣子看著確實與權力扯不上關係,就連生性多疑的皇上對他多次試探也試探不出什麼毛病來。
在甘露寺的時候,甄嬛是真的想跟他雙宿雙飛,隱世恩愛,無奈甄嬛又一次錯付了感情。
因為懷著雙生子,肚子比正常的懷孕月份要大,很多人因此懷疑孩子不是皇上的,甄嬛為保萬無一失,只能避免跟果郡王一切有關的東西。
但還是沒能逃過葉瀾依的眼睛。
葉瀾依把甄嬛騙到假山下,逼問她為什麼要放棄對她那麼深情的果郡王?但看到甄嬛手腕上的珠串後,就問了一句話:這是哪裡來的?他從不輕易示人。
既然從不輕易示人,為什麼葉瀾依知道?說明她和果郡王的關係非同一般,甚至暗中跟她私定了終身。
所以才會導致葉瀾依即便進宮做了妃子,也果斷喝下避子湯,不想生下皇上的孩子,果郡王死後,她也為他殉情了。
由此可見,果郡王所謂的痴情,不過是一場誤會而已。
果郡王第一次看到甄嬛的時候,就知道皇上為什麼選中她,因為她長得像純元,純元是他皇兄的軟肋,所以他一步步撩撥甄嬛。
果郡王能在經歷「九王奪嫡」後活下來,自然不是簡單的人物,而且雍正忌妒他們的父皇康熙最喜歡果郡王,還有意把皇位傳給他。
即便自己登下皇位後,始終還是忌憚他的,要說果郡王對皇位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他並不像表面那樣不看重權力,只是掩飾得很好,在凌雲峰對甄嬛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就讓甄嬛懷孕,等她決定了回宮時,又突然出現,這到底是一場巧合還是他有意為之,為的是不是讓甄嬛懷著他的孩子回宮,搶奪皇位呢?
回看甄嬛和果郡王的那段感情中,甄嬛都是在飽受痛苦。
難產生下孩子的時候,果郡王光明正大送去一束百合花,百合花的花語是送給最愛的人,這不是告訴所有人甄嬛跟他有私情嗎?
果郡王不是聖人,自己的皇位被搶走,還要被懷疑,在宮裡過得小心翼翼,他心裡不會有疙瘩嗎?既然皇位是搶不回來了,那就搶走他的女人,也是一種取勝吧。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每撩一個皇上的妃子,都能讓其對他忠貞不二,還順利讓甄嬛懷了他的孩子。
果郡王不僅渣還自私,他因小像一事,被迫娶了浣碧後,每次寫回來的家信都要附上一句:問熹貴妃安。這不就是告訴皇上臣弟愛上了你的妃子。
實在太膽大妄為了,愛他的女人個個都想保全他,而他卻不顧甄嬛的死活。
只是他沒有想到,他跟皇上比起來還是差了一截,最終因得意忘形被皇上識破,逼著甄嬛給他喝下毒酒身亡。
甄嬛和果郡王這場愛情終究是一場錯愛,各自都帶著各自的目的,果郡王比不上溫實初對甄嬛毫無功利的愛,也比不上皇帝。
雖然開始把她當替身,但也確實給了甄嬛至高無上的榮譽,讓她坐上了女人最高的位置。
而果郡王呢?他對甄嬛除了自私地佔有,就是將她一次次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所幸她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作為皇上的弟弟,他應該明白自己的皇兄是個敏感多疑的君王,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他都應該有所收斂。
但他完全沒有那樣做。
真的愛一個人,就會事事為她著想,而不是如果郡王那樣不管不顧,他眼裡的愛情大過天,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當一個男人承擔不起責任的時候,他就沒有資格去談愛情,甄嬛不管在宮中還是宮外的時候,果郡王都沒有為她考慮過,只圖自己快活。
也許從他的皇位被雍正奪去之後,他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了吧,他不斷招惹皇兄的妃子,為的就是羞辱皇上,至於妃子的性命對他來說,根本無足輕重。
所以他才敢那麼肆無忌憚,大家贊同嗎?歡迎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閱讀。我是關注我一起看世事人情,體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