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學長強推:這個關於女孩的故事,我看了好多遍,太喜歡了。

2020-08-28 學長LEO


「有一部屬於每個女孩兒的電影,

一個不負愛與自由的故事,

笑中帶淚看完。」

這個故事,就是在今年榮獲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六項提名的《小婦人》,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186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它講述了四個吵吵鬧鬧又親密無間的姐妹,在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成年後所面臨的生活困境。

在此之前,以《小婦人》為故事藍本的電影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至少擁有了十幾個版本。

不僅好萊塢將這部小說改編了數次,日本、韓國乃至中國香港等東亞地區也有以此改編的電影作品陸續問世。

但是,目前看來,最好看的還是今年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的這部最新版本,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8%,被《時代周刊》評選為2019年度十佳電影。

今天,跟大家一起來分享這個流傳了100多年、鼓舞了無數女性的故事,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面臨愛與自由的選擇,心靈與財富的探索中找到答案......


01

「我要以自己的頭腦作武器,

在這艱難的塵世中

闖出一條路來。」


《小婦人》這部小說出版於1868年,原著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生於19世紀30年代,她的父母共有四個女兒,她排行老二。

她的父親布郎遜·奧爾科特是麻薩諸塞州康科德一位自學成才的哲學家、學校改革家和烏託邦主義者,一生沉迷於對理想的追求,以至無力負擔家庭開支。

維持生計的擔子先是落到他的妻子身上,後又落到他那富有進取精神的二女兒路易莎·梅的身上。

她很早就嘗試做裁縫、家庭教師等各種工作補貼家用。在內戰期間,她還當過一段時間的護士,卻不幸染上了傷寒,差點因此殞命。

在父親演講、寫作,跟聲名顯赫的愛默生、霍桑、梭羅等朋友一起交談時,路易莎就到學校教書,當女裁縫、護士,做洗熨活。

一直以來,她靠著微薄的收入,來解決家庭生活的燃眉之急。

但熱愛寫作的她一直堅持文學創作,雖然在最開始寫作時,她曾寫過一些關於間諜、復仇等一切有意奪人眼球的故事,但最終她放棄了那些並不出於真心的創作,而把自己家庭和童年的記憶書寫成了一部溫暖、有力的小說,也就是給她帶來巨大聲譽的這部《小婦人》。

在小說出版至今的150多年裡,《小婦人》的故事影響了無數女性。

從波伏娃、蘇珊·桑塔格到J.K.羅琳,甚至連《老友記》中的瑞秋都是《小婦人》的忠實粉絲,《我的天才女友》中,莉拉和萊農一遍遍地朗讀過這本書,甚至讀到書脊脫落......

只有永恆的經典,才會讓每個讀者都能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甚至連大名鼎鼎的作家海明威在讀過這本書之後,都不禁稱讚道:溫情脈脈,充盈著光明與甜蜜。

在書裡,她寫道:「我要以自己的頭腦作武器,在這艱難的塵世中闖出一條路來。」

小說強調了個人尊嚴與自立自律的觀念,這個內容平實細膩的故事具有一種教化人心的力量。

這也是它能暢銷百年的基礎。


02

「就算我死後,

也沒有人會忘記我。」

《小婦人》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期間。

故事中馬奇家四姐妹的父親遠在戰場,家裡沒有主要經濟來源,母親靠著微薄家產,辛苦持家。女兒們跟母親相守在家中,圍著爐火做女紅、讀故事,也會因為瑣事互相置氣、吵吵鬧鬧,日子雖苦,一家人也總能自得其樂。

姐姐梅格希望成為演員,二妹喬希望成為作家,三妹貝絲擅長彈鋼琴,四妹艾米畫得一手好畫。

馬奇家不遠處是勞裡家的大宅,那裡住著為富且仁的爺孫二人。

家境拮据的奇趣少女遇到鄰家富有的春風少年,可惜,這不是一個《傲慢與偏見》的故事。

當時社會環境中,女性並沒有發言權,她們從小就被告知:作為一個女人,必須要嫁一個好人家。

「如果你想把自己寫的故事賣出去,那么女主角在結尾一定要結婚,死了也行。女主角是個老處女的故事沒有人會買的。」

女性故事的結果就是要麼嫁,要麼死。

在書籍出版商的眼裡,沒有人會對女孩子們的成長和追夢故事感興趣,就算是小說,女孩也必須完成戀愛結婚生娃的任務,因為她們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此。改變了這個結局,書就賣不出去。

在2019版電影《小婦人》的開頭,女主角喬去出版社投稿時被這樣告知。

但喬偏偏不是這樣逆來順受的女生,她的性格堅毅,像個男孩,早已不滿社會給女孩的重重枷鎖。

這種嫁入豪門相夫教子的期待讓她異常反感,她不願意用婚姻定義自己一生的價值。

即便面對青梅竹馬的同伴勞裡的求婚,喬也倔強地說: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結婚,我為自己活著而感到快樂,我熱愛自由,不想這麼倉促就放棄它。

於是她離開家鄉,獨自遠赴紐約打拼,白天給別人做家傭,晚上在簡陋昏暗的房間裡堅持創作,用可憐的收入貼補家庭的開銷。

喬不喜歡眼淚,不喜歡煽情,在舞會門廳外的黑暗走廊上不顧形象地瘋狂大笑和放肆起舞,毫不掩飾地宣告著自己對女性困境的不滿:做一個女孩太讓人失望了。

當家裡好不容易收到父親的來信時,其他幾個姐妹都簇擁到媽媽身邊讀信,只有喬背靠著椅子,看起來冷靜又不動聲色。

但是當母親要籌集路費去看望受傷的父親時,她毅然決然地賣掉了自己的頭髮。

雖然,看上去喬面對人情世故時是十分笨拙的,但她卻在文學創作的世界裡保持著對廣袤宇宙的好奇心。

她渴望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被認可,想要用寫作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少女時期的她就能獨立寫作劇本,組織姐妹們一起在閣樓排練,在聖誕夜為鄰居和朋友表演話劇;長大後的她更是沉迷寫作,有時專注到連壁爐把裙子燒著了都沒有察覺。

她希望成為一名為人們所記住的作家。

「就算我死後,也沒有人會忘記喬·馬奇。」

在電影中,最後給了喬一個開放式結局,沒人知道她最終是不是重新選擇了追求愛情,還是繼續寫書,堅持獨身主義——無論是哪個結果,都並不重要了。

因為她都是聽從了內心的聲音,跟著自己的選擇,活成了自己想要成為的最好的模樣。


03

女孩子不是千篇一律的

這樣人格獨立的意識,放在今天看仍不過時。

有人說,《小婦人》為女孩編織出一個屬於她們的聖誕限定故事。除了喬身上的獨立、堅毅、活出自我的精神讓人覺得非常勵志以外,《小婦人》裡其他的幾個性格迥異的姐妹,不僅僅代表了當時社會中不同的女性命運,也是現代多元社會下,不同類型女生的一面鏡子。

與率性灑脫、獨身主義的喬不同,最為美貌,溫柔賢淑的大姐梅格是個擁有舞臺夢想的女孩,但她堅定勇敢地追求著自己的真愛,和貧窮的家庭教師約翰結為夫妻,投身家庭,並把家庭當作自己的事業。

喬曾經對姐姐步入婚姻殿堂的選擇十分不解,因為在她眼中,「自由價更高」,婚姻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婚後的生活註定會走向無趣和平庸。

所以,直到梅格婚禮的當天,喬還在勸她逃婚:「你本來可以做一個演員,在舞臺上大放光彩,為什麼非要選擇結婚?」

但是,梅格卻十分堅定,她認為,「婚姻是我的願望和選擇,雖然我的願望和你不一樣,但它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在「嫁入豪門」和「嫁給愛情」之間,梅格選擇了愛情,並大聲宣告自己願意為了家庭工作和奮鬥。她放棄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和約翰一起住在破敗的屋子裡,打掃家務照顧孩子,過著精打細算的日子。

也許她不是典型的「時代先鋒女性」,但不同的夢想和追求從來沒有高下之分。

「約翰·布魯克是我的丈夫,我是他的妻子」 ,這是屬於梅格的人生宣言,她認定了這種生活,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獨立。

溫柔又害羞的三女兒貝絲則是家中的小天使,性格內向,喜歡音樂,彈得一手好鋼琴。

充滿愛心的她堅定強大,永遠默默付出,用行動支持著身邊每一個人。雖然最後因為幫助貧困的鄰居而不幸感染了猩紅熱,不治身亡。

但她身上那種善解人意,溫和柔軟的性格,也是女性身上的可貴品質。

在其他姐妹嬉笑打鬧時,貝絲永遠坐在一旁默默地彈奏著鋼琴;大姐嫁人,二姐遠赴紐約,小妹週遊世界時,也是貝絲留在家中,陪著媽媽,守護著她們最初的家。甚至姐妹們都已成年,分隔四地,最後也是因為她的去世再次回到故鄉團聚。

在整個故事中,貝絲就像連接家庭溫情的紐帶,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家中,總有一盞燈永遠亮著,等待著漂泊的家人,隨時都有歸來的溫暖。

而小妹艾米,雖然在家中年紀最小,但卻是最現實最成熟的一個。

她性格坦誠率真,對自己的想法毫不掩飾;有繪畫的夢想和野心,憑藉自己的努力前往歐洲進修學習。

她很能代表這個時代具有野心的女性形象。在女性沒有自主的財產權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婚姻改變自己的命運。

當她被質問為何要嫁給自己不愛的富商弗雷德時,艾米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出身境遇和社會現狀:

「我無法自己賺錢養活自己,而婚姻對於我來說與愛情無關,而是一個經濟問題。我選擇嫁入豪門來解決這個經濟問題,為什麼要為此感到羞恥?」

她喜歡金錢,但她並不認為金錢是用來炫耀和揮霍的,錢也不是碌碌無為的藉口。

回顧她成長的過程,艾米一直是個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女孩,為了成為畫家,她遠赴法國刻苦學習;為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不斷努力提高自己。

最關鍵的是,她認可自己作為女性的價值。在喬幾近放棄寫書的時候,是艾米告訴她:女孩子的故事並非不重要,你需要寫出來,讓女孩們的故事變得重要。

四姐妹各有獨特性格,但卻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她們生動、有趣、身上有靈動的魅力,讓每一位看過書的女孩,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影子。


04

每個時代都需要《小婦人》

面對這部經典的作品,很多女生可能都有一樣的感受:

小時候讀它,羨慕四姐妹一家的溫馨友愛;青春期再讀,對喬和勞裡的bad ending意難平;等年長一些,書中那些珍貴而高尚的情操才真正令人動容:善良、忠誠、無私、慷慨、尊嚴、寬容、堅韌、勇敢……

其實,生活中的每個人,無論是男孩或者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很多過來人,告訴我們學業、事業、財富、愛情、婚姻、家庭是什麼樣的,你應該要如何如何。

就像《小婦人》故事裡,四姐妹的富婆阿姨馬奇在大姐梅格的婚禮上很不客氣地說:「你將會發現寒舍裡的愛情是一種失敗。」

那些長輩,那些自詡經驗豐富的人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對年輕人評價指點,可是有時候,真正的自由是需要我們自己堅定地做出選擇,用每一個腳印去踐行的。

畢竟人生不只有一種選擇,這也是為什麼每個時代都需要重新審視《小婦人》。

願看過這部作品的每一個人都能保持真正的獨立,永遠擁有不可替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我也喜歡你,很早很早之前就喜歡學長了
    《因為喜歡》文轉載自梓零今天吃雞腿了嗎,圖源網絡,侵刪。楊燁發現,自從那天沒等到發小把學長帶回家吃了頓飯之後,事情的走向變得奇奇怪怪。首先是他的母上大人,每次吃飯的時候都狀似無意的問:「怎麼這麼久沒見你把之前那個來家裡吃飯的學長帶回家了?」楊燁哭笑不得:「學長那天只是陪我等俞洲等太久了,我哪好意思讓他陪我白等,乾脆讓他來我們家吃飯而已。」
  • 故事:微小說:學長,除夕夜陪我過,阿姨和叔叔將來要是不喜歡我怎麼辦
    「要我說,這事不怪顏晚,要怪就怪你太優秀,怕是整個A大的女生都覺得只有神仙妹妹才配得上你,人家只是鬆開你的手,你至於生這麼大氣,有本事在她面前生個氣試試。」估計沒本事,好不容易追到手的媳婦,有氣也得憋著。
  • 故事:微小說:學長,你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努力再久都不會喜歡上的那種
    「但你這樣對紀學長,是不是不太好?」「沒有什麼不好的,錢對我來說才是最有安全感的。」秦子陽雙手搭在桌上,歪著頭看打了個招呼之後就埋頭吃東西的洛棲,朝她招了招手:「洛學妹,不介意我們拼個桌吧?」洛棲放下手裡已經吃完的串,淡笑著道:「不介意,那個,嬌嬌,我吃好了,先去藥店給你買點消食片,吃完你給我電話,我下樓接你。」
  • 《風雨哈佛路》:貧民女孩逆襲哈佛,即使身處溝壑也要仰望星空
    《風雨哈佛路》就是熱血沸騰的一部電影。3對父母的愛,藏在血液裡,一輩子 站到哈佛大學演講臺的她,當臺下有人問:麗絲麗絲,你是怎麼做到的?她自信地告訴別人:我的父母教會了我可能,如果可能改變的話,希望能把一切都還回去,如果她的家庭能復原的話。
  • 我不喜歡這世界,我只喜歡你,這部劇我太喜歡了
    我不記得這部電視劇我看了幾遍了。每次都覺著很甜很溫暖,可能我沒有遇見這樣的愛情吧。女主喬一不同於其他愛情劇的人設,她就是成績平平凡凡的有點自卑的普通人,自身喜歡吳倩,感覺她很適合這部劇,把喬一自卑的表現的很好。這部劇好看的原因在於它太像我們普通人的青春,沒有早戀,沒有墮胎,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事跡,就是這樣平凡。你小心翼翼地喜歡一個人,只是一瓶可樂,一張小紙條,一次解答問題,真實的有些讓我們感動。
  • 我暗戀的學長竟然反撩我了
    自從上一次我們發了因為一條朋友圈,我暗戀的小狼狗和我表白了!之後,來後臺投稿虐我們的人數簡直是指數型上升,這一周,我們幾乎都是在檸檬酸中度過的。今天,我們也整理出了一個讓人看完忍不住尖叫的故事!尼瑪………「我是xxx(我名字)。學長你都不看朋友圈嗎?朋友圈有我照片啊!」
  • 當年名校畢業後,貸款100萬去哈佛攻讀博士的農村女孩,後來如何
    她的事跡很多,多到百度百科上關於她的東西足足有那麼好幾頁。她很優秀,也很漂亮。但她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便是當年她貸款一百萬去哈佛攻讀法學博士。想不到吧?誰能想到?可她就是這麼做了。不要著急,來看看她讀完哈佛大學之後過得如何。
  • 情感故事:直男渣學長,睡了我就甩了我
    我第一次當受,也是最後一次當受是因為喜歡上一個礦院的一個學長。我和他是在校學生會裡認識的,他是研一的學長,是前前任學生會會長,而我是現任的學生會會長,他常喜歡到學生會幫忙,方便他各種勾搭小學妹。那時候,我恰巧要寫學年論文,需要去圖書館查資料,到了圖書館門口才發現借書卡忘帶了,他在三樓窗臺上看書,看到了二樓門口的我,跟我打招呼。
  • 我是女生,但我喜歡她!
    國慶小長假到了,女孩很高興,做完最後一個實驗,她騎上小藍(共享單車)飛快的從實訓樓回到宿舍。打開電腦,興致滿滿的在網上瀏覽演唱會的售票信息,今年剛好是女孩喜歡的女團的一周年演唱會,女孩為了買這個演唱會的門票,省吃儉用了幾個月才湊齊門票費。按下確定鍵後,女孩重重的鬆了一口氣,心裡想:「終於可以見到她們了,好激動呀!」
  • 故事:微小說:學長,叔叔阿姨人真的很好,嫁給你我一定會是最幸福的人
    顏晚眉眼彎彎,同他一起看煙花盛開的美景,有多少年沒有這個看煙花她早已不記得,以往這個時候,她都是一個人盤腿坐在沙發上,打開電視,然後就那麼坐到十二點。「過兩天陪我去見見你的父母,嗯?」「學長,我沒怎麼跟長輩打交道,怕自己做的不好。」
  • 故事:學長,好巧,我也是第一次跟人表白呢
    也不知道學長喜不喜歡吃巧克力,好像女孩子表白都是送巧克力呀~學弟臉紅了一下,拿了個好看的袋子將巧克力小心翼翼地裝了進去。學弟手心裡都是汗,一顆心更是忽上忽下的,緊張的不行,他到了約定的地方,學長已經在那裡等他了。他趕緊跑過去,學長見到他先對他笑了一下,接著就將手中的袋子遞給了他。
  • 故事:微小說:「學長怎麼知道是我?」「現在知道了!」
    樹木都高得看不到頂,樹幹上爬滿了像手臂大小的樹藤,乍一看去好像是蛇盤曲在上面似的,陸行舟只淡定地看了一眼就轉過了頭去,心想,小熊要是在這估計會很害怕。小熊是今年藥學院招收的新生,小小的白白的一個小男生,看著軟乎乎的,實際上性格也是軟乎乎的,讓他做什麼他的會說好。因為他姓熊,所以大家都叫他小熊。嗯.....
  • 《風雨哈佛路》:增進個人的確定性,才能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
    在主流影壇,「傳記片」一直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其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故事的真實性與感人性,更在於它能讓我們更為深入地認識一個個了不起的人物,並由此收穫到許多有益於人生的經驗與感悟。於2003年上映的《風雨哈佛路》就是這樣的存在。
  • 故事:「我喜歡你,跟我在一起」單相思數年,我終於等來他的回頭
    許峻站了起來,就見李瑩從那男生後頭探出頭來:「好呀學長,拒絕了隊裡的聚餐,原來躲到這裡來了。」社長瞅瞅這個又瞅瞅那個,站起來打圓場:「這不趕上了嗎?」李瑩背著手,歪著頭笑盈盈地看向許峻:「大家都在那呢,學長過去打個招呼吧。」
  • 一隻麻雀的故事,看了三遍還想看,太感人了!
    老人並不看兒子,仍舊不緊不慢地轉向麻雀,像是試探著又問了句:「那是什麼?」這下可把兒子惹惱了,他揮動手臂比劃著,憤怒地衝父親大嚷:「您到底要幹什麼?我已經說了這麼多遍了!那是一隻麻雀!您難道聽不懂嗎?」
  • 這個作者的流氓寫作風格我喜歡,可是她的好幾部作品我卻不敢看!
    網絡小說看十幾年的時間了,從剛開始逮啥看啥到現在的時不時書荒,感覺自己越來越挑剔了:看書名,霸道總裁炫酷拽淘汰一批;看作者,以前讀過某作者的文發現不是自己的菜又淘汰一批;看類型,末世、異族不感興趣再次淘汰一批;看文筆,太誇張的太教條的不知所云的又被自己砍掉……總之,雖然小說網站不少,網文作者也如雨後春筍般掘起無數,但真正能吸引到我的反而不多,反倒是一些先前就比較喜歡的老作者,如大浪淘沙,永久地留在我的收藏夾裡
  • 看我發工資了,好多,可以買好多東西了
    小醫生跑到主治面前炫耀:「看我發工資了,好多,可以買好多東西了。」主治從一堆病歷裡抬頭,揉了揉眉,把手機丟給小醫生。小醫生打開最新的一條打開簡訊,上面清楚的顯示著主治這個月的收入……小醫生很受傷,主治比他多了個零……「你竟然比我多那麼多!!是不是有黑幕?」「黑幕?我倒是……可以黑幕黑幕你!」
  • 一隻麻雀的故事,看了三遍還想看,太感人了
    兒子不情願地再次抬起頭,皺起眉頭:「爸,我剛才跟您說了,是只麻雀。」說完一抖手中的報紙,又自顧自看下去。老人並不看兒子,仍舊不緊不慢地轉向麻雀,像是試探著又問了句:「那是什麼?」這下可把兒子惹惱了,他揮動手臂比劃著,憤怒地衝父親大嚷:「您到底要幹什麼?我已經說了這麼多遍了!那是一隻麻雀!您難道聽不懂嗎?」
  • 故事:「我喜歡的從始至終都是你」兜兜轉轉我沒錯過他,真是太好
    我無語凝噎片刻,嚷道:「我表現得有那麼明顯嗎?」「前幾天你看他逗阿七的時候,笑得臉上都起褶子了……」爺爺在電話那頭偷笑,我在電話這頭紅了臉,失了神。爺爺發現我喜歡李昭,那麼李昭有發現我喜歡他嗎?這一天,送走李昭後,我回到爺爺給我準備的臥室看電視,卻什麼也看不進去。我承認我最近的心緒是被他搞得有些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