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鄉村趣事__之14

2020-09-17 文摘美句


八十年代鄉村趣事(之十四)


劉蘭福


八十年代初電視還是個稀罕物,在鄉鎮,人們常常到有數的幾個機關單位上去看電視節目。有一次在鄉政府的大院裡看電視,電視上播放的是一場音樂會的實況演播。雖然人們聽不懂演奏的內容,但那龐大豪華的陣容,還有眾多沒見過的樂器,真的將我們這些土老帽給震住了,人們一邊看一邊嘖嘖稱奇。沒多久一位年齡較大一點的副鄉長說話了,嗯,要不中央讓搞聯產承包責任制呢,人多在一起幹活就是不行,你們看前面的演員多麼賣力啊,特別是那個拉二胡(實際是小提琴)的,脖子都累歪了,還在那裡不停地拉;後面的,拉大二胡(大提琴)的那個就偷懶,半天才用弓子沾幾下,磨磨蹭蹭的;還有,你們快看,那個吹號的,這麼長時間了,才吹了兩三下;每人旁邊還都放著唱本(有年輕人告訴他那是譜子),啥?譜子,拉個二胡吹個號還要譜子啊?年輕人告訴他不按譜子他們就沒法演奏。副鄉長還是不服氣,他們又不做工,又不種地,成天擺弄這些玩意,那還不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啊,還是他們偷懶,不肯下力氣。張莊唱瞎子戲(流行於我們那一帶的河南墜子,大部分由像郭永章那樣的盲人自拉自唱)的張瞎子,人家手腳並用,一個人能同時演奏好幾種樂器,人家咋不用譜子(盲人有譜子也看不到啊)?人家不也照樣演奏嘛!大夥一想也是,還真不好反駁他。副鄉長覺得逮住理了,逢人便說高手在民間,大城市樂團的人既懶又笨,多數人都是濫竽充數的,演奏個曲子還都擺個譜子架,一邊看一邊拉,比我們的張瞎子差遠了去了。


有一次縣裡組織文藝匯演,某鄉政府被要求出一個節目。領導正為上什麼節目發愁呢,一工作人員自告奮勇地要求上臺演出。他告訴領導,在七十年代的時候他是村裡的宣傳骨幹,會說快板書,特別是打快板能打出花樣來。他準備將鄉裡這幾年取得的成績以快板書的形式向全縣人民匯報。領導樂壞了,這樣既完成了上級布置的演出任務,又能宣傳本單位的成績,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啊!當即決定給他放假幾天,讓他專心準備,爭取獲獎。該同志也確實有才分,在本單位預演的時候很成功,人們都說內容詳實真切,表演生動到位,肯定能拿大獎。誰也沒想到正式演出的時候出事了:該同志出場一亮相就將快板打得呼呼生風,又拉又搓的,獲得了滿堂彩。只是一分鐘過去了,他還在那裡打他的花式快板,就是不出聲。兩分鐘過去了,還是如此,竹板打得再好,也不能一個勁地打呀,有人意識到他可能是忘詞了,臺下就有人開始鼓倒掌了。他頭上開始冒汗了,但是越急越想不起來,他急中生智邊打快板邊說了一句臺詞:同志們,別鼓掌,讓我好好地想一想……呱唧呱,呱唧呱……臺下「哄」的一聲開了鍋;接著就有人起鬨了,他不得已又來了一句:同志們,別起鬨,讓我想想中不中……呱唧呱,呱唧呱……這次邊打快板邊圍著舞臺轉圈。一圈轉完他還是沒有想起詞來,最後無奈地邊打邊說,同志們,真遺憾,我的臺詞全忘完!呱唧呱,呱唧呱……末了鞠了一個躬,下臺去了。下面的觀眾都沸騰了,好多人都笑岔了氣……你還別說,那臺八十年代的晚會人們至今記憶猶新,別人表演的節目都忘光了,唯獨他的那個「節目」人們到現在還津津樂道。尤其是有些事情想不起來了,人們還常常引用他的名言:同志們,莫要慌,讓我好好想一想……



(作者 劉蘭福,現在深圳)

相關焦點

  • 八十年代鄉村趣事(之十六)
    八十年代鄉村趣事劉蘭福 八十年代隨著《少林寺》《霍元甲》的上映,特別是以金庸為代表的系列武俠小說的熱銷,在內地民間掀起了一場經久不衰的武術熱,作品中的人物諸如郭靖黃蓉段譽喬峰等深入人心有一小夥子訂婚後第一次去準嶽父家,見到準嶽父後也像作品中人物那樣馬上抱拳施禮:嶽父大人在上,小婿這廂有禮了,小婿才疏學淺,少不更事,禮法不周之處還望嶽父大人海涵並指點一二,小婿定感激不盡,沒齒難忘;敢問嶽父大人仙鄉何處,貴庚幾何?年輕人一氣呵成,連珠炮似的砸向準嶽父。準嶽父懵圈了,莊稼人哪裡知道「貴庚」是什麼意思啊!氣氛一時非常尷尬。他對象急了,吼道,還會說人話不?
  • 八十年代鄉村趣事(之十七)
    八十年代鄉村趣事(之十七) 有人在八十年代末被提拔成為副鄉長。 八十年代末川菜館開遍了全國,我們這偏僻的小縣城也突地冒出來好幾個川菜館。這天鄉政府的幾個工作人員到川菜館吃飯,其中有人點了魚香肉絲這道菜。
  • 劉福蘭:八十年代鄉村趣聞(之十三)
    八十年代鄉村趣聞(之十三) 鄉政府廚師的脾氣有點古怪,平時沒有幾個人敢跟他開玩笑。 八十年代後期鄉政府的食堂大都承包給廚師了,以前食堂的菜譜由司務長做主,現在則由廚師自己掌握了。有一天廚師要做茄子炒肉片這道菜,人群中有人嘀咕了一句,好久沒有吃肉憋茄了(肉憋茄是我們那一帶的名菜,原材料雖然也是茄子和豬肉,但是因為它費工費火費時間,價錢還上不去,所以廚師在食堂承包後就不大做這道菜了)。廚師有點情緒,說了句我不會做。
  • 八十年代的師生情
    爸爸出生在六十年代末,爺爺死得早,家裡很窮。那個年代,很多孩子都沒怎麼讀書,爸爸是初中文化,算是很不錯了。小時候,經常聽爸爸提起董老師這個人,卻從未見過。我一度以為董老師既然是爸爸的老師,那肯定是很老,應該早就退休了。直到2009年,我上初中,爸爸帶我去拜訪董老師,我才慢慢知道了故事的全部。
  • 八十年代翻身記,年代軍婚文,穿越重生,發家致富
    《八十年代翻身記》作者:秀木成林關鍵詞:女主穿越,年代文文案一睜眼八十年代初,姜寧穿成一個十八歲小姑娘,未婚夫劈腿堂姐,她氣病在床。捕獲鐵血軍哥哥,發家致富,建設八十年代新好家庭,姜寧愛情事業兩不誤。梗概女主穿越成遭未婚夫和堂姐雙重背叛後原身,果斷踢走渣男。男主是部隊軍官,回鄉解決個人問題。兩人經人介紹相親,看對眼後很快結婚。女主和娘家一直暗裡做生意,引來妯娌覬覦,引發矛盾。女主隨軍前,男主分家。
  • 穿越八十年代農家媳,年代婚後文,穿越重生,男強女強
    《穿越八十年代農家媳》作者:臧白關鍵詞:外表嬌柔內心沉著有魄力女主VS硬朗糙漢男主卻在出國散心時遭遇空難,穿越成了八十年代農村新媳婦傅寧。麻花辮、紅頭繩、花布衫、粗布褲、繡花單布鞋……這……是要她做個復古的小媳婦麼?【穿越目標】要讓那些滿眼鄙夷的人羨慕到掉口水!梗概女主是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出國散心遭遇空難重生為原身。
  • 耿直大哥說說八十年代的的婚禮
    就是結婚,我在同輩人裡邊最小,我的哥哥姐姐們八十年代就都結婚了,接親當天的車隊,更是傻之又傻也不知道是給誰看的,到女方家各種叫門不開
  •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八十年代的一部電影,人們還記得嗎?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對八十年代文藝界的思想解放起了一個先導作用。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是由張弦1980年發表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該小說獲得了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的編劇也是張弦本人。
  • 重生到八十年代逆流而上,外星文明把平行地球帶入星際文明
    配角也各有特色,共同描繪出八十年代工廠風貌情節節選:簡評:這本重生科技文,有點慢熱,文筆流暢,寫得很有年代感,讓讀者從文字中了解到八十年代的發展變化區區走私犯也能帶著本大俠從星龍之王的嘴下逃生,足夠他們吹到下個世紀去了吧?可以的!等我康復了,你們想學啥我都教,你們想知道啥我都不藏著。「他已經廢了,我們果然還是得……」一個男聲急切地道。收回前言,走私犯果然還是走私犯!「今天已經死了三個戰友了!長官!」
  • 《八十年代之嬌花》暗戀兵哥哥的壞女配也有春天~
    本文語言樸實,行文流暢,文章風格溫馨輕鬆,主要講述男女主在八十年代攜手努力奔小康的拼搏史,男女主感情動人,萌寶可愛,值得一讀。
  • 鄉村趣事:你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火火火燒乾了鍋!
    不過,我們今天要的不是這首歌,而是跟這首歌有關的一件趣事。前年的一個冬天,大夥都在閨女爺家玩。原本,這也算是一個比較和諧的鄉村上午了。只是沒成想竟鬧出笑話來,而且每次提及大家都會捧腹,閨女爺自己也是笑的合不攏嘴。
  • 靜觀人生之《小妹趣事》
    爬格子的飛鳥2014-2-4 9:45我們家裡每個人都有一些讓人不能忘記的趣事,小妹的最多。家庭聚會時總被不時抖落出來讓大家一笑。小妹年幼時,每晚七點左右就要睡覺,而且要人陪她睡,這個光榮的任務總是落在大姐身上,因那時大人總還有事做著。大姐現在抱怨,陪小妹睡讓她浪費了許多玩的時間。
  • 鄉村趣事——算命先生,老一輩的人都說準
    從前的鄉村,有一種職業叫算命先生,那時…叮…叮輕脆的金屬小聲聲,敲擊著人的靈魂,是對鄉村的安撫,或許您和您的先輩從中得到許多的安慰和激勵。你不招人人招你,是非面前要繞道走」……大娘說,有什麼破解之法,只聽到瞎子拿出一張黃紙,將紙念念有詞,讓母親對村東頭燒香化符,並指導化符時心中要通說通說,一切都會好起來。「過了這道關卡,一切都會順利。」算命瞎子遞上黃紙樣的東西。我看到,母親一臉虔誠,接過。這一次,她沒有討價還價。事後,父母打架之事再未重提,家中也恢復了平靜,我們也小心地,不讓父母生氣。
  • 現代七仙女相親趣事
    陳七仙老師第一次相親的趣事據她今天早上七點前的追查才得知這是她這輩子最後悔的一次相親,她後來才覺得非常的對不住男方。相親時間於一九九三年暑假的一個晚上,地點在她娘家,相親對象原來也是羊角鎮三排嶺村楊氏後代,媒人是陳七仙老師鄰村的好心大嫂楊錦珍。
  • 坐著火車去朝鮮留學,仿佛回到八十年代
    眼前所見,讓人覺得回到了八十年代。 到新義州後,換乘前往平壤的國際列車。列車每天往返只有一趟,到新義州後,我們需要接受安檢,安檢比較原始,人工開包檢查,比較費時。
  • 誰記得八十年代鄉村殺年豬的大事?吃上一頓豬肉餃子,是最好的年
    我離開鄉村,已經十幾年,那座大房子一直在空閒中。那個豬圈成了一個擺設,我未能養一頭屬於自己的豬,過上一個吃自己豬肉的年,這成了小小的遺憾。豬圈中長了幾棵狗尾草。在豬圈上方的牆角有一個馬蜂窩,一群馬蜂「嗡嗡」叫著。母親鏟掉豬圈裡的雜草,種上幾株花兒,開得奼紫嫣紅。靠牆邊的地方種上三棵葡萄,如今是長得密密匝匝,像是一道綠色的屏障。豬圈變成了一個小小的花園,用一份獨特的美麗展示它的另一半價值。
  • 一個鄉村神人的傳奇
    一個鄉村神人的傳奇陳慶華他不到一米六的個子,背還有些駝,五官也不算端正,雙眼不笑時還能看到點縫隙,一笑就上下眼瞼粘在了一起,成年累月都穿得是一身手工縫製的黑布便裝,腰上插一管一尺多長的旱菸袋,菸袋杆上還吊著個裝旱菸葉的皮口袋。總之,整個人顯得猥瑣而缺少男人的陽剛之氣。
  • 前世遇空難重生八十年代,顏值高能賺錢,嫁個首長成了人生贏家
    今天給大家推薦前世遇空難重生八十年代,顏值高能賺錢,嫁個首長成了人生贏家!話不多說,請往下看。第1本:《八十年代小悍妻》——作者:千裡殘陽大總裁傅雪高姿生活沒多久,在回國途中遭遇了飛機事故,一睜眼,人到了八十年代。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缺錢短食也就算了,整天被七大姑八大嬸兒的嚼舌根挑撥離間,外加父親家暴,母親無能,奶奶重男輕女,這個同名同姓卻不同命的原主,簡直活在地獄裡。更可氣的,她們還要阻礙她發家致富奔小康,這簡直不能忍受!
  • 八十年代還有這麼露骨的電影
    在一個寬鬆開明的年代,國內上映的電影能好到什麼程度,敢拍到什麼地步?《芙蓉鎮》改編自古華的同名小說,是80年代「傷痕文學」的代表作,講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四清運動」和「WG」)的故事。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湖南、廣東、廣西三省交界之處,有一個叫芙蓉鎮的地方。小鎮不大,但民風淳樸。偶爾某戶人家兄弟內訌,夫妻吵架,整條街道便會騷動起來,人們往來奔走,相告相勸。
  • 【非虛構文學】不散的鄉村魂
    村裡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起開始移民閒暇之餘,與親朋好友閒聊,探討這種形散而神聚的獨特的鄉村現象,使我首先想到是村風、民風、家風……千年流傳的農耕文明和不散的鄉村魂!每年大年初一早晨,全家穿戴一新,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即使在過去經濟困難的年代,也要穿的整潔體面。女性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有圖吉利的意思。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由於人多,拜年儀式在室外舉行!在正屋前擺兩把椅子,把長輩請到院子上座,子孫等晚輩全部在院中按輩分長幼排隊,行跪拜大禮,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年好等拜年祝辭不絕於耳。長輩受拜以後,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