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討方臘後,僅剩27人肯回去接受朝廷的封賞,李俊帶著童威童猛出海了,魯智深坐化,武松出家,順便照顧中風的林衝,而燕青則告別了盧俊義,選擇了歸隱。
很多人受央視水滸的影響,以為燕青最後和李師師私奔了。其實,在原著中,燕青和李師師沒有感情戲,招安之後燕青就再也沒見過李師師,李師師也沒想著要嫁給燕青,而是繼續伺候風流天子宋徽宗呢。
我常聽到有人說,林衝被高俅所迫,完全躲到無人的地方歸隱,帶著老婆過安穩日子。說起來簡單,無論躲在哪都需要錢啊。不信你看燕青,他歸隱之時,還特意挑了一擔金銀珠寶。
燕青的金銀珠寶從哪裡來的呢?答案你可能想不到,這些珠寶是燕青從方臘的老窩裡搶來的。
宋江領起大隊軍馬,分開五路,殺入洞來,爭捉方臘,不想已被方臘逃去,止拿得侍從人員。燕青搶入洞中,叫了數個心腹伴當,去那庫裡擄了兩擔金珠細軟出來,就內宮禁苑放起火來。
方臘兵敗之後,棄了老巢,也就是幫源洞,自己一個人逃命去了。當然,他沒能跑掉,後來被魯智深一禪杖打翻活捉了。
而這時候,燕青帶著人搶先趕到了幫源洞,並且讓幾個心腹人搶了兩擔金銀珠寶。這些錢,應該就是燕青後來歸隱所帶走的一擔金銀。
早在攻打遼國時,燕青曾碰到昔日好友許貫中。許貫中告訴燕青,當今世道,奸臣到處都是,好人有志難伸,忠臣有志難舒,即便立功也會被奸臣所嫉妒,甚至被害死。所以,即便許貫中文武雙全,有能力做官,卻還是選擇了隱退。
許貫中還告誡燕青,功成名就後,要及時為自己謀個退路,免得到時候「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燕青記在心裡。
貫忠嘆口氣說道:「今奸邪當道,妒賢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小弟的念頭久灰。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步。自古道:飛鳥盡,良弓藏。」燕青點頭嗟嘆。
當然,許貫中還是想建功立業的,只是礙於奸臣當道。後來燕青要告辭,許貫中還送他一幅地圖,正是後來宋江所需要的。
從那時候起,燕青應該就想好了退路。正因如此,所以攻破方臘老窩後,他讓心腹之人搶了兩擔金銀珠寶。因為燕青知道,要想歸隱,也需要吃喝住用,需要錢。
有人說,燕青等人最後居然搶掠財寶,可以說是梁山好漢本性難移,是他們的汙點。實際上,不用這麼較真,城破之後,有些時候就是可以劫掠財寶的。再說了,那是方臘搜刮來的錢,他們沒有劫掠百姓。
還有就是,像童貫,高俅和蔡京等人,一直在盯著宋江,希望抓到他們的把柄,藉此打擊宋江。就是這樣,蔡京等人也沒說宋江部下劫擄金銀,可見這在當時不算什麼問題。而且,相比於金銀,顯然活捉方臘才是重點。
其實,即便不拿走這些金銀,也不一定就能落個好名聲。因為方臘逃跑後,眾將劫擄的同時,已經開始放火燒方臘的巢穴了。不搶出來這些財寶的話,這些金銀還是會被焚燒殆盡。與其如此,為何不搶出來呢?
事實上,直到最後,蔡京、高俅、童貫等人要害宋江,要逐個陷害梁山好漢,也沒有用這些人搶珠寶作藉口。對於阮小七,奸臣們還是用「阮小七穿方臘的龍袍」做理由,逼得皇帝免了阮小七的官職。
由此可見,至少這種事在他們眼中很正常,不足以成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