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天道》裡丁元英害死了三個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討論這個問題,其實跟劇中最後媒體對丁元英的道德追問本質是相同的,那就是丁元英在「殺富濟貧」裡的一系列操作是否道德?
簡單說,就是芮小丹通過馮世傑和葉小明做了一套性價比很高的音響,馮世傑和葉小明發現了一個可能的貴人想請人家高人指路,馮世傑心懷故土想拉王廟村,劉冰看到一個機遇,芮小丹想要一個與眾不同的禮物,丁元英看到了它的可能,林雨峰屬於「殺富」的富同時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記得當時芮小丹帶丁元英去找歐陽雪做名義上的投資人,歐陽雪這樣問:可這裡面如果沒有小丹什麼事,你圖什麼?
丁元英最後說了一句,事物的緣起有很多因素,這個就不去論它了。
天時地利人和,剛好丁元英能夠看到這件事可能的發展和走向,丁元英是一個隨緣、惜緣不攀緣的人,不是丁元英故意害了誰,只是丁元英剛好身在其中。
《荀子·榮辱》中有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已,反之人,豈不迂乎哉!」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會埋怨別人,明白大勢所趨的人不會埋怨老天,一味埋怨別人不懂反思自己只能走向窮途末路,一味埋怨老天責怪命運的人一輩子也難有大志。
《天道》裡面每個人的命運都不只是死路一條,不是命運選擇了誰,而是每個人都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丁元英知道芮小丹的工作每一天都可能跟死神擦肩,芮小丹自己也知道,但丁元英只建議卻不主動去改變芮小丹,芮小丹感謝丁元英的建議背後所代表的關心,但她仍然按照自己既定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去執行。
不是芮小丹對自己太過自負,而是她在選擇刑警這個職業之初,就已經把這份工作所牽扯的生死問題想明白了。
就像她面對世俗問題跟她父親所說,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讓我窮困潦倒,那窮困潦倒就是我的價值。
芮小丹對生死的問題也是同樣的態度,這份高風險的刑警工作,結局誰也說不好,有可能活下來也有可能隨時死去,但芮小丹早說了,因為怕死而放棄她熱愛的工作她做不到。
《魏書·張普惠傳》說:「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
對於芮小丹來說,生存自有她生存的價值,死亡也自有她死亡的價值。
所以,她在那條城郊土路上巧遇黃福海的時候,她多次有機會保全自己,但她都選擇了首先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哪怕自己還剩一口氣在,她也要盡己所能履行職業所賦予自己的使命。
在有限的時間裡,她撥通自己深愛之人的電話,並不是為了讓丁元英阻止她,或者叮囑她什麼,她只是為了一個極有可能的告別。而丁元英也明白小丹的用意,所以他不用阻止,也阻止不了。
芮小丹最後的死亡, 書中和電視劇的處理有所不同,電視劇中表現的是流血過多而死,而書中寫芮小丹最後是自己朝心口開了一槍。
當然電視劇自有電視劇這樣處理的原由,但在我看來,原書中的處理更符合芮小丹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徵。
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肉體上巨大的疼痛包裹著她,她清醒而理智地意識到,她的雙腳已經被炸斷,上肢和頭面部也重度毀容,芮小丹並不缺乏對生命的敬畏和面對殘缺的堅強,她只是不能也不願意那樣活著。她懷著坦然、滿足和永恆的愛意死去,因為她是少數真正活得自在的人。可惜的是芮父一輩子沒能真正讀懂自己的女兒。
樂聖集團林雨峰的死亡讓人感到惋惜。
林雨峰不是一個無能之輩,他的團隊裡也是藏龍臥虎,雖然遭此一劫,但林雨峰還是有資源東山再起的。
林雨峰倒黴嗎?好像有點,但林雨峰真正走向毀滅的原因在於他自身性格存在的一個嚴重的短板,最能體現這種特點的就是他公司的那句口號:只有矛,沒有盾。
而丁元英的"殺富濟貧」之所以殺到了他頭上,不過是因為剛好丁元英發現了他的這個嚴重的漏洞而已。
《如懿傳》中如懿說過一句話:一個人的長處和優勢,只會錦上添花,讓他往高處走得更高些。而他的短處和缺失,卻是能拉著他一路跌到深淵再爬不起來的。所以我看人,不看他的長處能帶著他飛多高,而是看他的短處會讓他摔得多重!
格律詩官司勝訴之後,樂聖和格律詩的結合其實對樂聖集團不無好處,林宇峰也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他不是接受不了樂聖的改變,他是接受不了自己跌落神壇。
但人不自己走上神壇,就永遠沒有跌落的風險。人在功成名就的時刻,往往會產生對自己能力不切實際的幻想,鮮花和掌聲也最能迷惑人的心智。
書裡丁元英有句話說得非常好:做人不要把別人不當回事,也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很多人在成功時身邊人的捧殺中,就飄飄悠悠地就走上了神壇而不自知。
說到底,林雨峰死於自己的傲慢。直到選擇死亡的最後一刻,他仍然沒有放下自己的傲慢,選擇自殺還要偽裝成為疲勞駕駛。
能屈能伸、願賭服輸說得容易,但做到真的很難。
有人說林雨峰為了這個自殺至於的嗎?人生裡好解決的是事情,不好解決的是情緒。
林雨峰被傲慢摔落在地之後的情緒扼住了他命運的咽喉。
他拿著手槍去找丁元英就證明他認為丁元英應該為他負責,可是他最後的這種結果不正是他自己「只有矛,沒有盾」,只注重一味進攻,疏忽防守所帶來的自然結果嗎?
沒有丁元英也會有其他人。因為他的弱點被攻破是遲早的事。
我佩服劉冰一點,至少人家能在馮世傑和葉小明攀上丁元英這棵大樹的時候,嗅到一絲機會的氣味,並且立即行動抓住了它。
劉冰很聰明,比一般人腦子活泛多了。但是馮世傑、葉小明他們三人中,頂劉冰的吃相最難看。
人們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劉冰眼裡永遠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他的眼裡根本沒有別人。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傻子,區別只是醒悟時間的早晚。
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私心,但每個人滿足自己私心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人選擇損人利己,有的人選擇成人利己。而損人利己的人路只能越走越窄。
《道德經》裡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能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是說:天下天地最長久,之所以天地最長久的原因,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本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它們是為了天地之間所有的萬物而存在的。
所以真正的聖人謙遜不爭卻反而能夠最後領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自己能得到更好地保存。
無私為大私。如果說林雨峰是死於自己的傲慢,那麼劉冰就是死於自己的貪心。
出事前他可以舔著臉跟丁元英說自己是最講義氣的人,出事後他也能第一個拋棄隊伍逃跑,歐陽雪咬著後槽牙給馮、葉、劉三人退了股之後,劉冰還能回過頭來再要求繼續留在公司幹下去,而且想接的是葉小明葉總手頭的活。
那時候劉冰就已經在公司和馮世傑、葉小明那裡裡外不是人了,可他還是不思己過,繼續拿著丁元英以防萬一的最後一步棋當做自己的翻身跳板。
劉冰以前對丁元英半信半疑,自從他前腳撤股後腳又看到伯爵公司用650萬來收購格律詩,劉冰就開始把丁元英奉為神明。可丁元英早在王廟村說了,沒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有那種想法就死定了。
劉冰拿到檔案袋他不是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偏偏選擇了那條沒有回頭的路,他可以直接打開,還可以按照丁元英說得做好自己的本分,但他為了一己之私還是繼續選擇損人利己,同時敲詐樂聖和格律詩。但他最後在頂樓喊的話卻是,丁元英你撒謊了。
劉冰的這種行為,註定了他最後必然是眾叛親離的局面。
《如懿傳》中最後魏嬿婉的陰謀詭計被戳穿,卻仍然極力辯駁大呼冤枉,太后甄嬛出來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說被設計,但腐肉出蟲、魚枯生蠹,若不是你自己懷私心、存惡念,誰能讓你做出這種偷天換日大逆不道之事?
你剛剛說這是個局,是,如懿讓哀家來告訴你,這確實是個局,但像所有的局,進與不進,都是人自己選的。就如同局裡的路,走到哪一步,最終,也都是人自己定的。半點怨不得旁人。
「肉腐出蟲,魚枯生蠹」語出《荀子•勸學》。
這句話告訴我們,一件事的發生總有其應該發生的條件,我們做人應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味地怨天尤人只是弱者的所為。不論是芮父、林雨峰還是劉冰,都應該好好思索這個問題。
(完)
謝謝關注
對電視劇《天道》原著《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感興趣的朋友請戳下面連結:
對這部電視劇感興趣的朋友也不用到處找了,頭條就有這部電視劇。頭條搜索已成為「什麼都可以搜」的綜合平臺,點擊下方搜索卡片,搜索「《天道》」進行免費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