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句話本身就是說給少年人聽的。因為那些作為過來人的老人,尤其是站在一定高度的老人,內心早已冷冰似鐵或者溫吞似水,熱血上頭翻湧不止這回事,或許只會屬於年輕人。
2、陳平安聯手劉羨陽問劍正陽山,是要報仇嗎?答案是也不是。
當年搬山大聖威震驪珠洞天,若不是陳氏出手相救,劉羨陽估計早死了。陳平安聯手寧姚挑戰搬山大聖,其實不管這兩個人能不能對搬山大聖造成傷害,都不會死。寧姚不會死的原因很簡單,四個字,劍氣長城。她當時如果真出了事,正陽山早就淪為廢墟了。陳平安不會死,原因也很簡單,他是齊靜春選中的人。
所以,陳平安對搬山大聖出手,更多的是因為朋友之義,也正是這個原因,問劍的主角是劉羨陽,陳平安甘當綠葉,一如當年。
所以,這當然是在報仇。
但時過境遷,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劉羨陽和陳平安都經歷了不同的人生。許多事情不可能原地等著誰,都在改變。
前者一路高歌猛進,既是淳儒門生,又是宗門弟子,還是夢中神遊古戰場的練劍奇才。一場大戰,好懸沒成了火神登天的祭品。如今劫後餘生,又有美人相伴,看待事情的眼光,自然跟年少時截然不同。以劉羨陽的資質,早就具備了獨自問劍正陽山的能力,但他遲遲沒有動手,原因只有一點,他要等自己的朋友陳平安回來,一起登山問劍,一如少年時的意氣風發。
而後者陳平安,經歷遠比劉羨陽坎坷太多,少年時練拳只為續命,練劍只為去寧姚的家鄉劍氣長城。數次險些喪命,卻總能峰迴路轉死裡逃生。但不可否認的是,除了他常懷一顆赤子之心,後臺確實足夠強大。劍靈不必細說,天上地下宇宙殺力第一強,最後還強殺天外神靈餘孽第一人披甲者。大師兄崔饞問心護道,又把他成功救回了浩然天下,二師兄左右劍術最高,隨便發一串兒劍氣,就能團滅數百條蛟龍,而後一劍斬了一位飛升境劍修的飛升之路。有這幾個存在當後臺,那些山上的大佬們,誰還敢明目張胆的對付陳平安?
但還是那句話,時過境遷。
一場浩劫,數萬數百萬的山上強者剎那灰飛煙滅。他又人不人鬼不鬼的在劍氣長城,一個人當了二十年的末代隱官。回來是回來了,可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大師兄崔饞死了,二師兄左右再次隻身問劍蠻荒,三師兄齊靜春徹底灰飛煙滅,四師兄劉十六不管浩然和蠻荒戰事,四座天下隨便串門,這會兒又到了青冥天下跟白也廝混。就連劍靈姐姐,也到了天外天修養。文聖不能離開功德林。
一個眨眼,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時的時光,面對洶洶世情,唯有獨自逆流而上。
經歷了這麼多,心境自然與少年時不同。
少年時挑戰搬山大聖,心思純粹,就是為朋友抱打不平。如今三十年已過,他和劉羨陽都成長了不假,可是少年時的仇人正陽山,同樣沒有原地踏步止步不前。
明面上背靠一洲即一國的大酈王朝,坐擁一洲最多的劍道胚子,更有數位上五境劍修坐鎮山頭,暗中還有二十把反派聯盟加持等等,相比三十年前,如今的正陽山,壯大了何止數倍!!總管那句「挑戰一位飛升境劍修也不是問題」,這句話可絕對不是戲言。
問劍這樣一座仙家宗門,僅靠劉羨陽一人,遠遠達不到效果不說,甚至還有可能吃悶虧。
所以就需要陳平安小心謀劃,步步為營,理清楚各方勢力的盤根錯節,這樣才能保證劉羨陽安穩出劍,沒有後顧之憂。
宋長鏡不再過問一洲之事,一心只在蠻荒,估計是奔著武神那條道去了。但在文廟見過陳平安之後,果斷劃清了跟正陽山的某些關係,就算他不在大麗,單憑那位長春宮的娘娘,以落魄山現在的底蘊,可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陰陽家的紅線,落到了崔東山的手上。
北俱蘆洲志在劍修十四境的一洲劍道魁首白賞,也有寧姚親自盯著。
附屬清風城沒了狐國的收入來源,實力聲望都大不如前。
再加上一場浩劫,真豪傑個個爭相赴死,如風雪廟真武山,但作為劍修最多的正陽山,卻是不遺餘力的保存實力,這就徹底作沒了山上的人緣,所以真武山風雪廟根本沒人前來觀禮,前來觀禮的人裡,又有大多數人存了看熱鬧的心思。
萬事俱備,只差劉羨陽的劍。
所以說,這交上去是在報仇,實際上的意義卻不在此。
真正的意義有三點:
其一,這是陳平安生平首次,只靠自己來完成一件主動出擊的壯舉。
其二,問劍只是個由頭,更重要的是,通過問劍,看看能不能吊出躲在正陽山幕後的幾條大魚。
其三,崔饞留給了陳平安一個問心局,其實很簡單,就是測試陳平安能否變得真正強大起來,通過測試的方法,只在一個行字。
3、總管用「少年過河」做題目,寓意應該很簡單,奮鬥了那麼久,究竟什麼才是「衣錦還鄉」?
當然是完成那些少年時完成不了的執念和夢想,就像「少年過河」一樣。
那條少時用盡全力也跳不過去的龍鬚河,如今終於可以一越而過,從此之後便是風光無限好,山河任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