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天下之婚牘,維繫千裡之姻緣」是傳說中主管婚姻的紅喜神「月下老人」特有的職能。唐朝人認為命中注定的姻緣是不講門第的,哪怕是貴賤貧富、天南海北,都不要緊。人們相信只要有緣份,有月下老人的紅繩,有情人定能終成眷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月下老人吧。
月下老人
根據(唐)李復言《定婚店》
文/小路 繪畫/瀟竹
1.唐朝初年,杜陵有個書生名叫韋固。他是個孤兒,想娶個稱心如意的妻子,但一直沒有中意的對象。
2.貞觀二年,他去清河旅行,途經宋城時,投宿在一家叫南店的旅舍。
3.同住的一位客人得知他尚未娶妻,便熱心為他介紹前任司馬潘昉的女兒,並約定次日一早在龍興寺相見。
4.韋固娶親心切,便連夜來到龍興寺。這時月亮西斜,只見門口臺階上坐著一位老人,倚著一個青色布囊,在月光下翻看一卷書。
5.韋固很是好奇,便湊過去觀看,但看了多時,卻一個字也不認識。
6.韋固恭敬地問道:「請教老人家,我自幼苦學,頗通詩文,就是西方的梵文,也認識不少。怎麼看您這本書竟然一字不識?」
7.老人笑道:「這是幽冥之書,並非人間之物,你如何認識?」
8.韋固請教老人的來歷,老人說:「我是幽冥之人,專管天下的婚姻檔案。」
9.韋固聞言非常高興,連忙把自己的煩惱向老人訴說一番,並請老人預測此次婚姻的成敗。
10.老人說:「潘氏與你沒有姻緣。你未來的妻子現在才三歲,要等到她十七歲時,才能和你成婚。」
11.韋固將信將疑,又探問老人布囊中的物件。老人說:「這是線,一旦男女有姻緣,就系住他們的腳。哪怕是冤家對頭,貴賤懸殊,或遠在天邊,相隔千裡,只要繫上,終究會成為夫妻。你的腳已經被系,還找他人何用?」
12.韋固更是好奇,連忙打聽自己未來的妻子。老人說:「就是南店北首一位賣菜婆婆的小女兒。」韋固問:「我能見見她嗎?」老人同意為他指點。
13.天色微明,二人來到市場。只見一個瞎眼婆婆坐在菜攤前,衣衫破舊不堪,形象十分醜陋,懷抱一個小女孩。老人說:「那個女孩子就是你未來的妻子。」言罷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14.果如老人所言,韋固和潘家女兒沒有姻緣。此後,他的婚事也竟然拖延多年,但韋固認為老人的話純屬子虛烏有,並未放在心上。
15.十四年後,韋固到相州任參軍。刺史王泰見他很有才幹,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這位新娘十六七歲,容顏秀麗,兩人的結合稱得上是一段美滿姻緣。韋固回想當年的那番遭遇,覺得十分好笑。
16.婚後,妻子向他訴說了身世。她的生父原是宋城長官,當自己尚在襁褓之時就病死任上。此後母兄也相繼辭世,她跟隨奶媽陳氏,在南市以販賣菜蔬艱難度日。直到叔父王泰來此地任職,這才前來投靠,被當作女兒下嫁韋固。
17.韋固大驚,連忙詢問那陳氏是否眼盲,妻子點頭稱是。韋固拍手稱奇,便把當年的遭遇訴說了一番,也終於相信月下老人所言不虛。從此,夫妻更加相敬相愛,直至終老。
18.現任的宋城長官聽說此事,大為驚嘆,遂將南店題額為「定婚店」。
19.我國民間常把做媒之人叫作「月老」,這個稱謂就是由此而來。
20.以後,月下老人的題材經常出現在吉祥圖畫中,並有「天假良緣」「千裡姻緣一線牽」等名稱,專用於婚嫁的喜慶場合,暗示夫妻結合,無論通過何種方式,都是上天給予的美好緣分。
更多精彩詳見《連環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