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普陀山腳下有一個安樂村,村民自給自足,生活得非常幸福。
安樂村之所以安樂是因為村子受山上神靈庇佑,這也是安樂村從不遭災的原因。
村裡有一個叫張有賢男子,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十五歲名叫張忠,小兒子十歲名叫張孝。
兩個兒子繼承了父親精湛的射術,兩人常遊走於山間,一起在山中打獵。
張有賢從不阻止兩個兒子,在他看來這是對兩個孩子最好的歷練,只是叮囑孩子千萬不要進入禁區。
幾十年來普陀山深處禁止安樂村的村民進入,傳言保佑村子的神靈就居住在裡面,為了不打擾神靈,所以不讓村民進入,山中的神靈也不會離開禁區。
至於山中是否真有神靈存在,如今的安樂村人也並不清楚,就連現在村中的老人也沒人見過山中的神靈,但一直遵守禁區之約。
有一次,兄弟二人不知不覺闖入了深山之中,闖入禁區,自從進入禁區內,兄弟二人身邊總有悉悉索索的聲音,突然一條數十丈長頭上長角的大蛇出現在前方,正抬起頭看著兩人。
「人類?為何不遵守約定,闖入這深山之中?」
兄弟倆嚇壞了,張忠示意張孝找機會逃跑,自己想辦法拖住大蛇。
張忠壯著膽子與大蛇交談,希望大蛇可以放他一條生路,張孝則已經趁機躲到一棵大樹後,注視著大蛇的一舉一動,他手中的弓箭早已瞄準了大蛇。
張孝見大蛇張開血盆大口慢慢低下頭,害怕大蛇對張忠不利,飛箭離弦射中了大蛇的眼睛,張忠趁機拉著張孝跑回了家中。
張有賢看到兩個兒子慌慌張張地跑回家中,便詢問為何如此驚慌,張忠將所遇之事說給張有賢聽,張有賢大驚,由於事關重大,他當下決定讓張孝去縣裡投奔舅舅王達。
臨行前張有賢交代,讓張孝再也不要舞刀弄棒,去舅舅家裡跟著舅舅好好讀書,將來考取功名。
張孝從未看到父親如此慌張,深知事關重大,含淚拜別了父親和兄長。
張孝來到縣裡的舅舅家牢記父親的話,每日用功讀書。
王達是秀才出身,發現張孝喜歡讀書而不像他父親一樣整日舞刀弄棒很是喜歡,便請了個先生來家中輔導張孝讀書。
幾日後,安樂村傳來消息,張忠被大蛇抓走了。
就在張孝離開村沒多久,大蛇便來到村口,讓村子交出射傷他眼睛的兇手。
如果村裡不交出兇手保證安樂村以後災禍不斷。
全村人都盯著張有賢,張有賢汗如雨下,一邊是自己的兒子,一邊是全村人的福祉,他不知道如何抉擇。
「我跟你走吧!射傷你的是我弟弟,由我代替他,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張忠不想讓父親為難,挺身而出甘心為弟弟犧牲。
大蛇看著張忠道:「小娃娃果然勇敢,我要是傷害你,難免被其他仙友恥笑,但我也不能就這樣把你放了,你就隨我進山服侍我作為贖罪,倘若你弟弟將來能入朝為官,我就放你回來。」
張忠點點頭,轉身跪在張有賢面前,哭著說:「孩兒以後不能為父親盡孝了,望父親保重。」
張有賢拍了拍張忠的頭什麼也沒有說,當一個父親已經無力再保護自己的子女時,那種無助感常人難以理會,張有賢縱有千言萬語,此時也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張忠跟著大蛇進山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縣裡張孝的耳中,張孝誓要回家將兄長換回來,王達苦勸張孝,讓他好好讀書,只要將來做了官就可以把兄長救出來。
張孝便開始用功讀書只希望能早日考取功名,把兄長救出來。
可惜張孝著實沒有讀書的天分,王達請了很多名師來教他,都說張孝悟性太差,能中個秀才就算不錯,要想中舉人、進士那是難上加難。
果然如先生所料,張孝近二十歲才考中秀才,王達勸張孝就在縣裡謀個差事,張忠已經離開了近十載,是生是死還不知道,讓他要早替自己打算。
張孝跪在地上向王達磕頭道:「求舅舅找人教我,我一定要考中進士把兄長救出來。」
王達搖搖頭嘆息道:「竟然你如此執著,我就成全你吧。」
張孝雖然天資不佳卻非常用心,多年後張孝終於考中了進士,此時張孝已過而立之年,他第一時間趕回家鄉爬上普陀山,尋找大蛇和多年未見的兄長——張忠。
幾日後,一個滿臉鬍鬚的老漢從山中歸來,雖然二十多年未見,張有賢和張孝還是一眼就看出此人正是失散多年的張忠,父子三人再次重聚已經時隔二十年。
張孝決定將張忠和張有賢一起接到京城居住,以後再也不分開。
張孝對張忠始終存在愧疚,張忠已到不惑之年,還尚未娶妻完全是因為自己,便主動替張忠張羅起來。
張忠總是笑笑,讓張孝不要介懷,張孝這些年在山上養成一個習慣,每日都會早起練功,還多次受到大蛇的點撥。
張孝曾在校場看到過朝廷演武,他發現自己兄長的武功似乎比他看過的將軍都要厲害。
正值朝廷用人之際,張孝便大膽舉薦自己的兄長,經過比武張孝成為了武狀元,朝中沒有一人是他的對手。
張孝從此在軍中任職,將軍知道他勇武過人,但是卻不懂兵法,便給了他很多兵書讓他學習,讓張孝意外的是,書中大部分內容大蛇都曾教過他,張孝學起來很快。
雖然已經年近不惑之年,張孝卻在軍中屢立戰功,成為了軍中的傳奇。
張忠為官恪盡職守,也是頻頻高升,兄弟二人雖然都是中年才出仕,但很快都成了朝中的肱骨之臣。
之後,張有賢授意兄弟二人一同回縣裡將舅舅王達接到京城來,他是張家的大恩人。
張孝回到縣裡還專程回到普陀山去見自己的「師父」,張孝也成為百年來第一個被神靈允許隨意進出深山的安樂村人。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賽半仙精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