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很多人都在討論著新出的網劇《鬼吹燈之龍嶺迷窟》。此劇改編為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小說第四部,在此之前已經上映了三部。
作為盜墓小說的死忠粉,在我看來《鬼吹燈》是盜墓小說中最具有文學性、藝術性的網絡小說,在此之後盜墓題材小說,難以突破這樣的高度。
盜墓小說是網絡文學中重要的一支,它融合懸疑、驚悚、怪談、探險等諸多元素,填補了網絡類型小說在此方面的空白,其內容奇崛瑰怪,其中不乏有大量反映中國文學文化傳統的部分。
本文將以盜墓文學的「開山鼻祖」《鬼吹燈》為例,從題材內容方面分析盜墓小說對於中國傳統文學文化的繼承與延續,以及其在繼承過程中自身的特色與創造性發展,並基於此,對盜墓文學進行再思考與評價。
大火的劇
盜墓文學是網絡文學從玄幻文學中發展出來的一種類型,主要以盜墓故事為書寫對象,描述盜墓過程中的奇門遁甲、巫蠱風水、魑魅魍魎等異物奇聞、奇妙歷險,其代表作有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和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
作為盜墓小說「開山之作」的《鬼吹燈》共計八冊,《精絕古城》、《龍嶺迷窟》、《雲南蟲谷》《崑崙神宮》為上部,《黃皮子墳》《南海歸墟》、《怒晴湘西》、《巫峽棺山》為下部。
《鬼吹燈》的題材、內容、描寫奇崛瑰怪,不僅具有網絡文學典型的一波三折、通俗易懂的敘述特色,更是在挖掘中國傳統文學文化的基礎上,對中國古典神話典籍、民間傳奇故事、道學方術等進行加工與再創造,採用大膽的想像、「奇幻化」寫作手法,將文學虛構與傳統文學文化進行完美融合,對中國墓葬文化與巫文化進行平民化再現,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文學特色。
盜墓」這一題材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源自中國傳統墓葬文化與厚葬觀,從文學上追溯盜墓小說的根源,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掘墓」、盜墓」題材的志怪小說。
這類小說題材最初以「掘墓」為主,《太平廣記·鬼十七》就曾記載在掘墓之後,出現「門有貴人,顏色如生」之奇聞,其重點在於鬼魂仙術,但已初具奇異化寫作色彩。後又出現以「盜墓」為題材的志怪小說《夷堅志·李婆墓》記載,「群盜肆行,焚廬發冢」後,俄有一媼,長七尺餘,發白貌黑,形極醜,素練寬衣,端坐槨上。彈指長嘯,響振林壑。溪谷涓流,一切沸湧。眾怖而散走」。
在這類小說中盜墓奇聞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警示世人不可侵犯墳墓,但其中對墓穴以及墓主人神奇詭譎的描寫本身就已經開始吸引讀者。
除此之外,《搜神記》、《列異傳》、《醒世恆言》、《華陽國志》、《酉陽雜俎》《聊齋志異》等諸多古代書籍中都有關於盜墓故事的記載。單在《搜神記》卷十五中就出現了十七則與盜墓有關的故事。
發展到網絡盜墓小說,其書寫重點從恐嚇警醒世人不可盜墓轉移到對盜墓過程中的奇幻冒險,盜墓行為的大肆描,這部分也成為為冒險服務的情節線索,小說對這一行為本身不帶褒貶。
從總體上來說,網絡盜墓小說繼承了魏晉南北朝以來志怪小說的盜墓題材和詭異奇幻的寫作風格,在小說敘事上加之以通俗小說的敘事結構和國外影視作品的敘事技,在思想主題上加之以民族英雄氣概與現代愛國主義思想的燭照,在繼承的同時將傳統盜墓題材的浪漫想像與奇幻風格發展到頂峰。
在題材內容上,盜墓小說繼承了民間志怪小說中神魔傳說、巫風道教的神秘色彩。
正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寫到:「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神怪故事的記載頗多,盜墓小說不僅大量化用傳統文學中的神話故事、民間傳奇、野史傳說,更是繼承了魏晉以來神魔志怪小說中魑魅魍魎、奇聞異事的新鮮題材,其中不乏有民間風水八卦、道教方術、巫術思想的內容。體現了對傳統巫文化與道教玄學思想的繼承。
接下來,我將詳細講一下,《鬼吹燈》中,有哪些內容繼承並創新了傳統文化。
尋龍分金必帶裝備
(1)神話與民間故事
網絡盜墓小說中涉及到了大量的神話傳說、野史故事、民間傳奇,並以此為原型進行創造性想像與改編。
(2)風水與八卦學說
網絡盜墓小說中涉及到大量的風水知識和《周易》八卦學說。《鬼吹燈》中直接根據中國傳統風水學說,虛構出一本風水密書《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分為「天」 、「地」、「畜」、「陰」 、「人」、「懾」、「陽」 、「鬼」、「鎮「」、「神"、「遁」 、「佛」、「物」 、「魔」、「化」十六章,其中涉及天地氣運、萬物之化、星相風水。除此之外,正如書中所寫的:「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人點燭,鬼吹燈,勘輿倒鬥覓星峰。」
在而後的續集《鬼吹燈·崑崙神宮》中,更是對崑崙山的大墓進行了想像。除了尋找陵墓依據風水學中的「龍脈」,《鬼吹燈》中更是有多處涉及改變風水格局的方法,《鬼吹燈》中的奇書《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的「化」字卷,便是講述改風換水之術,獻王墓邊的山神廟與「斷蟲道」便是用建築物改變龍脈的「穴眼星位」以改風換水。
風水奇書
(3)道教玄學思想
網絡盜墓小說的內容對民間道教方術,玄學思想有所繼承。《鬼吹燈》描寫墓穴時多次涉及道教轉世成仙的墓葬習俗。
道教的世界觀分為「天界」、「人間」、「鬼界」三個體系。認為人有三生三世。「三重水棺」則用三具屍骨加以代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在道教中也代表著世間萬物、生死輪迴。「重水棺」不僅代表著前三世的罪孽,更是墓主人渴望來世脫胎換骨、求仙得道的表達。這與道教追求長生不死的基本旨不謀而合。
除了追求得道求仙、長生不死的墓葬文化,《鬼吹燈》中更是大量體現了道教文化中的陰陽五行、驅鬼闢邪、修身養氣、奇門遁甲等內容。
小說中驅鬼必備的糯米、黑驢蹄子、摸金符,還有「去道觀開過光的神像護身符」都含有濃鬱的驅鬼闢邪的道教色彩。
在《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亦是「陰陽」與「風水」各佔一半,而最後篇「空」則寫到:「大象無形,大音稀聲,風水秘術的最高境界,沒有任何一個字的一篇,循序漸進研習到最後,大道已證。自然能領悟『空』之卷『造化之內天人合一』的究極奧妙所在」。
這更是體現了道教強調萬物和諧,人與自然相互轉化的思想。正如天下霸唱自已所說的:「離開中國玄學和傳統文化,《鬼吹燈》也就沒有靈魂了。」
道家玄學,博大精深
在高速發展的商業社會中,現代人往往將網絡小說作為排遣壓力、消遣娛樂的工具。
人對於新奇神秘之物有著天然的渴望,對於傳說誌異故事、冷門知識有好奇心,而網絡盜墓小說則正是通過描述普通人現實生活中難以接觸到的,卻又富有神秘感的巫蠱奇術、魑魅魍魎、奇事怪談,揭露黑暗中鮮為人知的秘密,利用人追求緊張刺激的獵奇心理來吸引讀者。
同時,盜墓小說大量取材於《山海經》等中國傳統文學書籍,改編和融合神話故事、民間誌異故事、以及《周易》中的陰陽風水、少數民族的巫術蠱毒、墓葬禮儀等豐富多樣的各學科知識,形成包羅萬象、詭麗奇絕的獨特風格。
類型小說
但是也必須承認,網絡盜墓小說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第一,盜墓小說缺乏人文精神與現實意義,雖然其對古今奇觀大量而豐富的展現瑰麗多姿,涉及知識範圍廣,並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學文化的部分內容,但其本質仍是為「奇觀化寫作」服務,即為增添小說的神秘色彩,更好的吸引讀者服務。
在通俗而富有吸引力的背後,是貧乏的精神世界與思維後勁,本質上並沒有為人生現實提供幫助。
正如陶東風先生所說:「好的鬼故事必須通過鬼來寫人,必須通過鬼怪的世界來折射人的世界。」
第二,盜墓小說出現情節單一化、趨同化的問題仍然無法擺脫網絡商業化、快餐化寫作的桎梏。
盜墓題材雖獨特。卻難以做出太大創新,在情節上大抵是盜墓遇鬼,解開謎題,《鬼吹燈》雖為開山之作,但在此之後湧現出的大量盜墓小說與之大同小異,消磨完讀者的新鮮感後,便後續乏力。
第三,盜墓小說作者知識水平良莠不齊。存在作者對傳統知識文化知半解的情況,盜墓小說中涉及《周易》、《山海經》等諸多中國經典內容,以及風水陰陽、墓葬禮儀、歷史考古、民族文化等專業知識。如果作者知識不夠,考據不當,容易造成對史料的誤用。引起讀者反感。
但總體來說,相對於玄幻、架空等其他網絡小說類型,盜墓小說對於中國傳統文學文化有著繼承和發展。
是《山海經》、《搜神記》《述異記》《聊齋志異》等中國傳統奇談類小說的延續,延續了通俗文學和民間文學的脈絡絡盜墓小說延續神話與民間文學的絡,講述民間故事,記載民間風俗,追源溯流,古老中國的某些文化傳統與想像,在新世紀網絡盜墓小說中部分得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