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又冉
(原創文章,謝絕抄襲)
叔本華說,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生而為人,大抵是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最孤獨。
如果心意相通還好,可如果對方不解風情,或是對方身有所屬,那麼愛上這個人,就等於愛上了寂寞和孤獨。
《呼嘯山莊》中的希斯克利夫,一個絕對專一,也絕對孤獨的男人。
他底色深沉,眼神陰鷙。
他叛逆自卑,失去的愛的人之後瘋狂黑化。
他與全世界為敵,所做的一切只為報復當年背叛自己的摯愛——凱薩琳。
希斯克利夫的報復很是離奇,也很可怕,他強烈的仇恨禍及了三代人,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無法倖免,遺憾死去。
如果把報復當成學問,按照復仇的成功學概率來算,不得不說克利夫的這場報復是極其成功的:
1、背叛自己的愛人死了。
2、情敵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最後成了自己家的兒媳婦,當牛做馬不說還要忍受迫害。
3、自己和情敵的妹妹生下的兒子,最後病重而死。
4、情敵死了
5、情敵死後,全部的家產歸到自己的名下,一夜暴富成為當地最富有的人
而希斯克利夫的復仇之中,最關鍵的一環,也是第一步,就是娶了情敵的親妹妹——伊莎貝拉。
可是希斯克利夫為什麼非要娶情敵的親妹妹呢?要知道他的唯一摯愛只有凱薩琳一個人,直到死亡他心心念念的也只有凱薩琳。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報復,伊莎貝拉作為希斯克利夫復仇計劃裡的第一顆棋子,並不是他的一時衝動,而是有兩個原因的:
克利夫和凱薩琳是同一個人撫養長大的,就是呼嘯山莊的莊主恩蕭先生,只不過克利夫是從外面撿來的孤兒,出身卑微,而凱薩琳是呼嘯山莊莊主唯一的千金,出身高貴。
那時的社會背景是在19世紀中期,一個把人分為了三六九等的父權時代,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宛如金湯般堅固,出身的不同變成了一條隱形的牆,攔在各個等級之間,如果不是在同一片天空下,恐怕連呼吸都不能共通。
野性,叛逆,與這個森嚴的時代格格不入,是希斯克利夫和凱薩琳共同擁有的特質,就宛如世界上另外一個自己,他們凝望彼此的時候,就像是凝望自己的靈魂,只是剛開始因為種種原因,兩個人並沒有發現這一點。
凱薩琳的親哥哥辛德雷是個擁有強烈等級觀念的人,他對外來的克利夫幾近排斥之能事,一方面是瞧不起克利夫的出身,另一方面克利夫的出現奪走了父親和妹妹的注意力,他虛榮且怨恨著,這種情緒折磨著他,他把這種折磨又轉嫁到了克利夫的身上。
恩蕭先生在世的時候,辛德雷還收斂一些,但當恩蕭去世後,辛德雷成為了新的莊主,這種折磨更加肆無忌憚,他直接把克利夫的身份變成了僕人,像是使喚馬匹一樣使喚克利夫。
因為辛德雷的緣故,克利夫在呼嘯山莊的日子並不好過,但是這種陰霾卻因為凱薩琳的存在而變淡了很多,他們一起騎馬出遊,在呼嘯的風中傾訴彼此的心聲,聊風,聊樹,聊愛情還有自由,只是沒想到一個人的出現讓他們的愛情從此背離了幸福。
有一次,凱薩琳突發奇想來了一場好奇窺探,她窺探的對象叫做林頓,一個貴族男人,他居住在富麗堂皇的畫眉山莊,一個有宴會、華服還有無數財富的地方,從那時候開始,凱薩琳就對這樣上流社會的生活念念不忘,她心中的等級觀念也隨之慢慢甦醒。
不知道是凱薩琳的幸運還是不幸,林頓也屬意凱薩琳,幾次見面,她俏皮卻充滿野性的眼神,健康而又閃耀著迷人光澤的膚色讓他寢食難安,最終他向凱薩琳求了婚,凱薩琳答應了林頓。
希斯克利夫看到自己的摯愛不久便嫁給別人,新郎不是自己,他鬱鬱寡歡,無意中他聽到凱薩琳對女傭說:她永遠不會嫁給卑賤和野蠻的希斯克利夫,這句話深深灼痛了他,他連夜離開了呼嘯山莊,音信全無。
年少遭受非人虐待,成年後遭遇愛人背叛,愛而不得,克利夫無疑是悲慘的,仔細深究會發現,克利夫的悲慘大多來源於人和人等級的不平等:卑賤的出身和低微的地位。
沒有地位的人永遠沒有話語權,即使是幾年後經商成功、榮歸故裡的克利夫,除了有了錢之外,並沒有真正改變自己的等級,他若想復仇成功,有一個加入上流社會的捷徑就是娶貴族女子,而當時傾慕他的伊莎貝拉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克利夫的性格遊走在南北兩極,極端而又瘋狂,愛一個人,欲其生,恨一個人,欲其死。
所以克利夫的復仇不是簡單的情感宣洩,如果是林頓的話,他或許會和情敵來一場光明正大的格鬥,但克利夫不同,他的復仇裡面不僅有宣洩,還有強烈的仇恨釋放和對背叛的懲罰。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他是個瘋子或者劊子手嗎,不,是因為他始終忘不了凱薩琳,愛一個人多深,恨一個人的時候就有多用力。
因為過分追求極致的性格,他對待愛情的方式太過專一又太過固執,在愛情裡,縱然凱薩琳已嫁為人婦,他從未覺得他失去了凱薩琳,或許他覺得,只要他一直在報復折磨凱薩琳,那麼這份愛情就永遠不會消失,永遠會繼續下去。
這樣的性格最終會選擇一種殺敵一千,自毀八百的復仇方式:那就是娶情敵的親妹妹為妻,這樣不僅能常常出現在凱薩琳面前,提醒著凱薩琳當年的背叛,反之,還可以讓凱薩琳嘗一嘗痛失愛人的滋味,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無論是在文學作品或者是現實中,報復最終的結局都會以一方的死亡而結束,可在《呼嘯山莊》中,克利夫卻沒有因為凱薩琳的死而停止報復的腳步,反而愈演愈烈。
最終用幹涉自己子女婚事的手段將仇恨送到了頂峰:凱薩琳的女兒凱特成了仇恨的殉葬品,克利夫的兒子埃德加也早早離開了人世。
克利夫為什麼要這樣做?凱薩琳不是因為他的復仇最後經不住良心的譴責,痛苦而終了嗎?為什麼克利夫還不收手呢?
那是因為他報復的目的並不是要把凱薩琳送往天國,這個結局是他不想看到的,這個突發的事件也是讓他接下來的復仇中變得愈加瘋狂的原因:痛失所愛,生不如死,所以才繼續報復,藉以當成活下去的唯一藉口。
那克利夫復仇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
沒有人知道。
而克利夫的結局比起他的整個復仇計劃更加悲慘,寒風瑟雨中,他如同孤魂野鬼一樣悽然離世。
所謂的仇恨,就是甘願用自己一輩子的不幸福,去交換別人一生的痛苦。
佛教的《出曜經》中說:害人得害。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擊人得擊。
克利夫愛情裡一切的仇恨和孤獨,無非是自己不願意饒過別人,也從來沒有寬恕過自己。
幸好《呼嘯山莊》結局中,這一抹仇恨的底色被衝淡了,相愛的凱特和林頓策馬奔馳,在愛情的甜蜜中遠離塵囂,漸走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