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米,仙米,倒願意讀混了,讀成了仙女了呢,因為真的是太美了。
電影《英雄》裡面那黃葉紛飛裡的劍鋒,寬大袍衣裹挾起的暖色調,大屏幕的夢幻裡的現實與夢幻難分的情景美的讓人幾乎要忘卻了緊張的故事,這場景的選擇據說是在胡楊林,那紛舞的黃葉是收集起來後人工拋灑才造就的,在額濟納時已經感受了胡楊的美麗,但所見皆高大,除非傾頹的枝幹略近人情,若說即枝幹間那紛披迷離間人的徜徉,真還不好說。
所以,當車行進仙米,幾道道彎後一個凹谷裡,一片金黃,且枝粗幹壯卻能讓人斜倚時,瞬間想到了《英雄》,也霎那間,仙米,仙米,你乾脆便叫了仙女也很好的啊。
門源一晚好睡,早早兒的醒了,但這裡的作息是九點了街上還鋪面不開,等不及十點來鍾才吃早飯,快出城時在一家大餅店裡買了一堆大餅,各人自帶的牛奶,車上將就著解決了早飯,今天的行程是仙米,那個一到秋天便會自帶仙氣的森林公園。
仙米森林公園很大,我們的行程是從仙米再折向南,所以,選擇了從門源這頭進,從北山出,實際上是從仙米森林公園沿大通河一路穿峽後進入北山森林公園,經互助後折往西寧南,前往隆務,這個彎有點大,整個從西寧北向東再向南。
我們走的這條路穿峽而過,離門源三十多公裡,進入峽谷後,一路傍大通河而行,全程七十公裡左右,河雖總體不寬,但不乏湍急處,亦有高山草原處的溫柔平緩,還有一面應該是人工閘壩起來的大面積水庫。這個季節河水還很渾,所以山與樹、花與草、雲與天,難得倒映在一段平緩處時,其實很有些粗獷感的,倒是出現米進入北山後,簡直是兩種風情,那水,清拖的讓人留連。
進入峽谷前,門源特有的南達坂北祁連夾這一片富饒土地,真的是抬頭是雪山,低頭是平原。進入峽谷後,高山帶來的壓抑和奔騰的河水,還有河兩岸茂盛的灌木與樹林,間有小塊與大片的田地,小的僅幾墒,大的至少有百畝,已經收割留下的麥秸束成束行列整齊的站在田塊裡,仿佛列隊士兵精神已經抖擻,準備迎接冬的寒冷。
網上介紹說這裡是一片自然的雄奇與柔美、藝術的多元與純真交相輝映、完美結合的神秘土地,深入其中,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奇異神秘的冰川雪峰,高大雄渾的群山峻岭,色彩紛繁的大地色相,古老蒼勁的原始森林,廣袤絢麗的高原草甸,風光旖旎的高山湖泊,深邃幽險的溝壑,雄勇湍蕩的溪流江河,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博大精深的華人文化,古樸奇特的民俗風情、令人心醉神迷、流連忘返。
我們這一行人卻留連於它的色彩斑斕了。峽谷兩邊層次錯落的坡峰上是層次不同的色彩,樹種不同,顏色不同,主基調是金黃,間以紅皮樺的朱紅與灌木叢的淡黃,我們說不出那麼多樹的名稱,但樹的品種真的非常多,而且是高度一致基礎上的樹基本相同,很神奇,所以,抬頭仰望,一層一層,密集的林叢仿佛都各有其宅似的,家裡再怎麼擁擠也不跑到別人家去,所以,色彩雖然斑斕,但色調還是有基本規律的。
那個時候走這條路的旅遊人不多,我們這七十來公裡只有快出仙米時才遇到一輛從那邊過來的車。路面很好,應該修好後不久,車少,所以安靜,安靜的路邊的羊和牛們根本眼裡無我們,悠閒的搖著尾巴吃草。峽谷裡有幾座房子,看樣子是有人居住的,還有兩個村莊,但沒怎麼看到村民。
河水湍急,河上有鐵索橋這一段,土地肥沃,垂楊依依,一大片場院和溪流淙淙,一大片說不出來名字的大樹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候,滿樹金黃,一陣風過,飄灑而下,夢幻極了,正是在這裡,想起了《英雄》。
於是,下車,於是,各種姿勢拍照,還想找落葉繽紛紛灑裡的雙手接葉,各種凹型後,戀戀不捨的繼續在這雖說是峽谷,但幾乎各種景色都有,雖然有些屬於微縮了點,比如草原,比如溝壑,比如奇石,比如懸崖,比如彩林,比如湖泊,真的是太漂亮了。
網上還說,仙米森林公園位於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帶,山地寒涼溼潤,谷地溫暖乾燥,物種資源豐富,大通河蜿蜒雪割於冷龍、達坂會壠地帶在園區形成了70公裡長的仙米峽谷,谷深200-300米,而河床僅寬20-30米,並有南北兩山多條支流匯入。溝壑縱橫、懸空運載峙、險峰林立、陡峭偉岸,地形十分險要,形成一道道意境渾異的風景線,或雄奇險幽、或鍾靈毓秀;寧纏河、討拉河縱橫於群山之中,驚濤拍岸,危崖凌空,給人以深邃幽險之感。大通河,從遙遠的雲山雪谷奔湧而來,在仙米峽谷穿澗越谷,跌宕起伏,靜時藍色的微波漣漪平適,動時浪花飛濺,驚濤雄蕩。在她險急的谷口人們築起了一座座大壩,形成了一座座高峽平湖。
現在再來看這一段介紹,立即的,當年的美麗重又出現,仿佛又遊歷了一回。
快出峽谷那一段奇石巨多,也是峽谷最窄與最險處,師傅不再讓我們下車,直到出谷轉向山的另一邊的北山森林公園。
在這裡,我們遇到不少和我們相向而行的遊客,看樣子這邊較出名些,怪不得師傅聽我說要走這裡,還疑惑的問我怎麼找到這條路,十來年過去,那裡現在應該熱鬧了許多了吧。
北山這邊,清秀了許多,坡層疊但緩,多是灌木叢,主色調呈紫色,還有一個觀景臺,極目四望,確實很漂亮。過觀景臺後有一道十二盤坡,也就是盤旋而上的彎彎曲曲柏油路,當時還是很震撼的,雖然它跟後來走過的盤山路沒法比,但初初的震撼往往印象更深,如同天人初見總是會在心底給它留一個位置。
爬上坡後,路邊有一座寺廟,我不知道它確切的名字,這裡藏傳佛教很有基礎,也有規模,大一點的有三座,不知道它屬於哪一個,環境真的是非常好,寺前有水,寺後有山,寺旁有地,還有這麼通暢的交通,風水寶地啊。
一路前行,出峽谷是互助,漸漸的是丘陵地帶,與我們這裡的丘陵差不多,也就是說,我們從青藏高原的邊緣下來了。
從西寧往青海湖,轉湖,再到祁連這邊,這幾天都在青藏高原邊緣行走,雪山雖然沒得近,但幾天眼裡都有它;經歷了湖,走過了谷,穿過了隧道,爬了幾多埡口,高原的路走了這麼多年,依然還是如回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