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這是用虛構人名講述的真實故事。帶讀者諸君慢慢了解金三角大人物的命運,理解那裡的風土人情,大小軍閥們的無奈爭鬥,神秘莫測的歷史變遷。還請關注和同情那裡的各族民眾,珍惜我們的和平生活吧。
第13章 洋菸霸權之戰
1967年夏,一支上千人的馬幫像一股湍急的溪水,頑強地向南邊流去,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支隊伍的武裝士兵超過馬幫,這與其說是商隊,不如說是一支出徵的部隊。
這是雷亮自衛隊的前鋒部隊,帶隊的是關正山。七百多名士兵都是這幾年實戰鍛鍊出來的,過去都是兩百人左右規模的戰鬥,在關正山看來和村寨械鬥差不多,這次他要打一次像樣的戰鬥,而莊孟仁則帶著近千名主力不遠不近地作為後援部隊跟著,和分散在各地的據點保持著聯繫,全面應對泰緬邊區遊擊可能的進攻。
是的,他們這次就是衝著遊擊隊去的。
「現在我們雙方勢力差不多,如果這次所帶的貨能順利出手,又可以買到一千支槍,武裝人員就超過了遊擊隊,我們能不能先緩一步,不要忙和他們翻臉?」在年初的一次戰前討論中,關正山提出自己的疑慮,他不怕打仗,但是之所以是參謀長就是因為精於計算雙方力量。
「我也想過繼續向他們服軟,把力量真正做大了再開打,但是他們已經不給我們機會了,已經到處在找我們麻煩,不如打一架,贏了就能吃到更多,我們佔優勢方面是在撣邦佔有更大的地盤,朋友也多,當然有些朋友是在看,哪邊贏幫哪邊。我們打贏很多人就服我們管了。」莊孟仁揮著大巴掌不停地圖上比劃著。
指揮官有這魄力,身經百戰的關正山當然有信心。
於是整個雷亮自衛隊又像一部機器似的運轉起來。
聯繫佬國買家,沿途據點準備物資,構築好工事,補充好彈藥。
穆舍約黑大隊和載勇大隊負責保護好所轄地區的安全,各地擺勐做好情報工作,注意盤查偷進來的細作,對於投靠遊擊隊的馬幫,路過我們地盤就徵稅。
駐勐崖大隊注意和周圍其他撣族軍保持聯絡,互相通報情況。
駐邦社桃大隊要向緬軍多請示,我們目前在抵抗外部勢力的入侵。
駐航勐大隊立刻向邊境集結,徵收投靠遊擊隊的馬幫的稅。
......
所有這些行動明白無誤地向遊擊隊傳遞消息:我們準備攤派!但同時又請昭社耐等影響比較大的撣族將領向遊擊隊勸架,他們之間也有來往。
「最好不要衝突呀,牛打架傷草場,有事好商量嘛,坤雷亮歷來是很尊敬你們的,互相讓一下就過去了。」昭社耐的代表這樣勸王師長。
「嘿嘿,你們這是拉偏架嘛,意思是莊家在我們家門口吐口水是我們逼的?」王師長笑容很輕鬆。
「他們原來也只是希望多開幾條商路,不敢冒犯你們的......呃,都不要算老帳了,最好現在不要打。」
「現在已經不是我能做主的了,我們張軍長要教訓不知道尊敬老人的小夥子。」王師長還是微笑著。
王師長所說的「小夥子」當然指莊孟仁,並不是說年齡相差有多大,莊孟仁已經三十多歲,只是說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晚輩。
他們的張軍長是身經百戰的老將軍,現在部隊人數雖然才三千人,按正規部隊編制也就三個團的人馬,但是他們部隊在金三角保持下來的習慣,軍,師,團,營,連的架子都在,軍官充足,都是打仗的老手。而莊孟仁不過是撣邦半漢半擺夷的小土司,部隊都以大隊為主要單位來統領,軍官都是一些山區青年,互相之間打打鬧鬧,靠的無非是不怕死,根本就沒有多少軍事技術含量。
但他們也非常重視關正山,這傢伙雖然軍校資歷比張軍長淺,實際指揮作戰的經驗也不差。
兩支部隊就這樣厲兵秣馬中互相緊盯著對方,最後相撞。
6月已經是撣邦的雨季,關正山的隊伍來到景棟附近的一個山村,立刻布置準備戰鬥,因為遊擊隊八百人的隊伍正在前面等著他們。
事實證明,在撣邦雷亮自衛隊的確佔有地利人和。來的遊擊隊正是王師長的兵,他們現在主要經營泰緬邊境,考慮到雷亮自衛隊從這裡去佬國的小路比較多,所以選定在這裡伏擊關正山的隊伍。但他們已經算客軍,不像原來那麼得心應手,一舉一動都在關正山的掌握之下,莊家的擺勐布置了嚴密的情報網,從小賣鋪的老闆,到放牛的撣族老頭,都樂於給擺勐提供各種情況,陌生人進入哪個地方,大家都是熱情相迎,然而他們的行動很快就被報到擺勐那裡,所以王師長的行軍路線,在關正山那裡幾乎是透明的。
王師長當然也有自己的情報人員,知道關正山駐紮在那個小山村不走了,於是第二天就果斷髮動進攻,原本就沒有打算偷襲,就是要硬碰硬。
和穆舍兵,撣族兵吼吼叫叫亂衝的情形不同,王師長的兵訓練有素,進攻隊形非常專業,幾人一組,互相掩護,火力配置都講究章法。雷亮自衛隊首先遭到攻擊的一個小山頭陣地立刻響起了緊密的槍聲。關正山站在一棵大樹下沉著指揮,周為站滿警衛員和傳令兵,現在都有報話機和各戰場指揮員互相通話,傳令兵的作用是通話不暢,比如指揮人員陣亡或機器被打壞,他們必須帶著關正山的命令跑去傳令,再把戰場實際情形及時匯報給關正山。
從早上8點打到下午5點,雙方都有傷亡,但是王師長始終無法把雷亮自衛隊打垮,這個陣地要被突破,那邊就有雷亮兵衝殺過來,等擋住這夥,背後又冒出一股,和這股纏在一起,那邊要被突破的陣地就得到加強。
你來我往,就像兩個互相熟悉的拳手對決,互相都知道對方的打法。王師長暗暗吃驚,真不能小看這些土司兵了,他們已經從村寨械鬥的水平,成長為和正規軍差不多的作戰能力,而且對地形很熟悉,也應用得當。當得知莊孟仁帶著後續部隊趕過來,有可能受到包抄,在指揮部的張軍長下令:「撤出戰鬥,在佬國邊境再收拾他們。」
關正山和莊孟仁會合。
「老師傅就是厲害呀,陣亡的埋好,傷員帶走,連支破槍都沒有丟下!」關正山感嘆,但心裡更有底了:「我們的部隊能和他們對陣!這幾年的實戰訓練有效果。」
莊孟仁點點頭:「安排好死傷人員,趕緊補充彈藥,今天和明天去附近買豬和牛來殺,好好慰勞大家。」
士兵和擺勐都忙碌起來。
第二天關正山帶著幾個警衛員,冒著細雨,踩著潮溼的路面巡視昨天的戰場,一直在思考著:幸虧昨天沒下雨,如果在雨天打仗,又要注意哪些事。
王師長撤到邊境,補充好物資。張軍長命令他在附近待命,自己帶著八百名士兵向佬國方向慢慢移動。
莊孟仁和關正山坐下來研究對策。
「正式交過手,心裡就有底了,我們的兵好樣的,原先我最怕他們只會亂喊亂衝,有點死傷又到處亂跑,那樣再來幾炮人就潰散了。我在金三角打仗這麼多年,真正因為死傷慘重而敗的不多,大部分是潰敗。」關正山又對著地圖比劃:「再過幾天就到達目的地,我估計他們會在這裡和我們較量。」
「張連長的炮兵連現在有了七五炮,再趕緊補充點炮彈。」莊孟仁提到炮兵連,關正山心裡稍跳了一下:看來這個指揮官軍事才能進步得很快。
「這次肯定要大打,我們一起走吧!」莊孟仁提出,心裡說一千五百個兵,打起來心裡更有譜。
「不,還是分兵行動,那地方小,我們的馬幫帶的給養也不太方便,有我的七百人足夠了,指揮官把我們附近的部隊再收攏來在曼帕杏一帶集結,隨時可以進攻他們總部,這樣我就安全,因為在這邊我們始終佔有地利人和。」關正山歷來在莊孟仁客氣甚至恭敬,但是一打仗他就以指揮員的口氣決斷,莊孟仁也已經習慣。他也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好,你在這裡打,我在這裡蹲著隨時準備撲過去燒他們的老窩,他們就得防著我!」
撣邦六月的天陰沉著,遠處有雷聲傳來。
更大的暴風雨隨時會來!
原創首發,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