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奇事六則,足見古人的騙術之高,是今人望塵莫及的

2020-08-03 大獅

古往今來,奸詐之人從不缺少。世人往往認為今人不如古人誠實守信。實則不然,奸詐者不論西東,無論古今,從來不缺少。

清代大學生紀昀在自己的文言小集中列舉了許多古人坑蒙拐騙的事例,看罷之後,令人瞠目結舌。

清代奇事六則,足見古人的騙術之高,是今人望塵莫及的


他說:人心狡詐,屬京城最甚。京城南有個制墨的世家,自明朝就有這家店子,已經傳了好幾代,這一代掌柜名叫羅小華,在京城是個很有名的制墨師傅。我曾買過他家的墨十六錠,裝墨的匣子漆色暗舊,看上去很有年代氣息,讓人從直覺上認為這是好墨。

但拿回家一試,才知道是泥巴捏成的,外面染了一層黑色,表面的白霜也是故意放在陰暗潮溼處長出的黴。讓僕人找羅小華理論,羅小華則不認帳,說僕人有意敲詐他的銀子,還揚言要將僕人抓去見官。

某日,又讓僕人去一家有名的蠟燭鋪子買了幾支羊油大臘,結果點著之後,很快就熄滅。試了幾次,依舊如此。摔斷蠟燭才知道也是用泥巴捏成的,只是外面塗了一層羊油。

清代奇事六則,足見古人的騙術之高,是今人望塵莫及的


某秋夜,堂兄帶了一隻烤鴨找我飲酒,打開油紙包後,才發現鴨子根本沒肉,骨架保存完整,用泥巴捏成身子,外麵糊了一層紙,染成燒烤的顏色,再塗著一層油,看上去跟真的烤鴨一樣,只有鴨掌和頭顱是真的。堂兄十分尷尬,要找賣鴨者理論。我將其攔住,命廚上煮肉。為一隻鴨子而去理論,是沒有必要的,那些人都是「青皮」,去理論免不了要吃虧。

又有一日,家僕趙平花兩千文在京城一家有名的鞋帽店買了一雙新皮靴,平日捨不得穿。一天他穿著這雙新皮靴去給丈人賀壽,路上趕上下雨。皮靴經雨水浸泡,爛成紙漿。原來皮靴的鞋幫是烏油高麗紙製成的,而鞋底則是用漿糊和爛棉絮黏在一起,再用布包上,看上去價格不菲。趙平的新靴子被雨水浸爛,他只好赤著腳去了丈人家,從此落下笑柄。

清代奇事六則,足見古人的騙術之高,是今人望塵莫及的


這些都是小把戲,有些把戲大到讓人驚訝的地步。有個從江蘇來京候選官職的人,臨時租了一套院落容身,院落對面有個少婦長得端莊秀麗,時常跟這個江蘇人拋媚眼兒。江蘇人認為她對自己有意,於是兩人熟絡起來。

這位江蘇人從少婦口中得知,她的丈夫在外給人當幕僚,一年到頭不回家,家中只有她跟母親兩個女人。過了幾個月,她家門口突然糊上了白紙,她則身穿白孝。原來她丈夫的死訊傳來,她在家設靈位祭奠。期間請來和尚、喇嘛念經,不時有親朋來弔唁。

喪事過後,她開始變賣衣物,說是丈夫死了,家裡沒了收入,眼看快要餓死,只能變賣衣物度日。那個江蘇人見她可憐,於是拿銀子資助她。幾天後,她說自己蒙受恩情,無以為報,願意以身相許。於是江蘇人就住在她家,兩人成了夫妻。

清代奇事六則,足見古人的騙術之高,是今人望塵莫及的


誰料三個月後,她的「亡夫」突然出現,這才知道是誤傳了死訊。丈夫非常憤怒,把那個江蘇人痛打了一頓,還要拉他去衙門打官司。江蘇人很害怕,於是苦苦哀求。最終,他所有的財物全部被拿走,而他則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轉過年來,這個江蘇人籌足了錢財,又來到京城。有一次去面見巡城御史時看到一對母女在受審,這才看清正是騙他錢財的那對母女。原來她們跟那個所謂的丈夫以及那些親朋都是一夥的,專門依靠欺騙敲詐外來客人為生。此乃「蜂麻燕雀」之術,她們便是「雀尾子」,為坑某個人,可以用一兩年的時間安排騙局。

清代奇事六則,足見古人的騙術之高,是今人望塵莫及的


這事件還不算巧妙,西城有一處院落,約有四五十間房子,用的都是上等的木料。有個自稱在漕運做買賣的商人每月花二十八兩銀子把這套院子租下來,一住就是半年。他很守規矩,每到月底便早早把租金給房主送過去。一來二位他跟房主混得比較熟絡了,還經常在一起飲酒。

房主見他出手大方,又守規矩,因此對他失去了警惕,也不再派僕人隔三差五去照看院子。又快到月底之時,房主見那個租房者遲遲不露面,於是派僕人去看一看。誰料僕人到了之後,才發現院子還在,但房子全給拆了,那些上等的木材除了一些下腳料外,其餘的全不見了,只有碎磚爛瓦堆如小山。

清代奇事六則,足見古人的騙術之高,是今人望塵莫及的


問過附近住戶,才知道那個租房者在院子後面建了個木料店,以木料店為幌子,把整個院子裡的房子悄無聲息的全部拆掉,而那些上等的木材則全部通過他的木料店賣了出去。院中最大的幾間房子前幾天還能看見,誰料一夜之間也不見了,這騙術真可謂神乎其神。

好了,陋文一篇就此打住。通過此文可見古人在騙術是具備技術含量的,也是今人望塵莫及的。

相關焦點

  • 清代小童撿到一顆夜明珠,從此各色騙子紛至沓來,族長騙術最高明
    清代乾隆年間,池州有一個姓李的家族,家族世代居住此地,是當地一個望族。有一年家中一個小孩和附近的其他孩子在山上玩,李家的小孩從山洞裡面撿了一顆珠子,當時也沒當回事,幾個小孩玩了一會兒就各自回家。 乾隆年間,一童登山入坳,過石隙,有光炫耀奪目,俯而覷之,有一珠,大如雞卵,拾之而歸,喜笑玩弄,行不離手。至晚,童擎珠由暗室過,滿房雪亮,恍如秉燭,對父母曰:「 此物可以代燈。」
  • 清代奇事三則:惡犬弒主、瓜中大蛇、趵突泉怪
    《惡犬》乾隆十六年,東河道把汛(把汛為清朝的官職)李元巽命府中下人在房簷下晾曬許多魚肉,以備佐酒之用。然而,每晚都有魚肉失竊。李元巽認為是下人偷竊,因此杖責了幾個下人。下人喊冤,明明自己沒偷,卻挨了一通板子,於是幾人趁夜埋伏起來,準備抓到偷盜的真兇為自己洗刷冤屈。
  • 上當新騙術
    事情是這樣的,晚上來了個小夥,應該有三十歲了,個頭不高,瘦瘦的,頭也小。如今騙術太多防不勝防啊!白吃白喝的噁心貨還真不少。這些人怎麼就這麼黑心呢?
  • 以前經典騙術
    這是一種騙術,古時候就有人解密過。 主要是利用迷藥,在人半昏迷的狀態,開始說一些鬼話騙人。主要目的是使受害者相信是神明所為,而不是人為! 人在半昏迷的狀態下,思想意識也是半昏迷的狀態。這種狀態下所經歷的事和聽到的話,腦海裡面會有記憶。容易跟著別人的話語,想像事物。類似於現在的催眠術。
  • 騙子的騙術之所以能成功,不是他的騙術高明,是被騙的人太貪心!
    騙子的騙術之所以能成功,不是他的騙術高明,而是被騙的人太貪心。s兩個真實事件。
  • 清代浙江全省鐵路有限公司股票的故事
    大約上午八點鐘左右,我在一個攤位上看到一張花花綠綠的紙片,一種異樣的敏感促使我努力側身插進人群,拿起這張紙片一看,哦,原來是一張清代股票。不過,我並沒有感到激動。雖然我對清代紙幣很喜歡很追求,但對清代的股票卻很生疏。我打算隨便問一下價,探一下行情就走開的。不料,那擺攤的中年農民竟搖搖頭認真地對我說:「不賣的,這張東西上個星期已經和別人約定,今天他要來拿的。」
  • 清代奇事三則,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若非親眼所見,實令人難以置信
    彼時正值夏日,吳廷珍與室友張寶玉結伴到山中遊玩避暑,歸途之時,行至半山腰,忽然聽到山林之中有嗚嗚之聲,舉目觀瞧,頓時大駭。只見樹木之間,有一綠毛怪人正欲爬樹摘野果。吳廷珍雙腿發軟,不能奔逃。張寶玉說:「兄長勿怕。此物常年隱藏山間,時常被山民看到,你若不去惹他,他則不會傷你。如今天色昏暗,勢必有雷雨將至,你我速速下山,以免被困風雨之中。」
  • 故事:清代傳奇:嘉興黃泥溝中一把爛掃帚,竟讓一頭大水牛動彈不得
    清代傳奇:嘉興黃泥溝中一把爛掃帚,竟讓一頭大水牛動彈不得 袁枚的表弟張鴻業,曾經寄居在秦淮邊一戶姓潘人家的客房。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去上廁所,古時候的茅房是在房間外面的,這時候很晚了,已經過了三更,再沒有人說話的聲音,月光亮堂堂的把地面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客房建在水上,客房之外,家有露臺,朱欄綺疏,竹簾紗幔。
  • 六則清官故事:此人被比作夜光珠,卻因不受贈導致自己挨餓凍死?
    他們究竟有多清廉,下面的六則小故事便可管中窺豹。中興四將之張浚註:北宋人,名浩,字志完。元豐進士。哲宗時官至右正言。徽宗時任兵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為官清正。06夜光之珠,孰得而玷之?陳無己,北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名師道,字無己。曾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陳無己為官,非常清廉正直,後因堅持不受饋贈,挨凍而死。留有《後山集》、《後山詩話》等。傅堯俞(注釋)同情陳無己的生活貧苦,曾懷揣銀子前去,準備周濟他。
  • 小借成語二零六篇—廉遠堂高
    廉遠堂高 意思是指天子居於百官之上,其尊嚴不可企及。舊比喻帝王尊嚴。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了。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清·陳康祺《壬癸藏札記》第六卷:「自古君臣定分,廉遠堂高,即軫念賢勞,推恩勳舊。 」陳康祺(1840—1890)清代鄞縣(今屬浙江)人,字鈞堂。陳鑑之長子。
  • 傳奇故事:溺亡三天 奇蹟生還 搶救方法獨特 可否今人研判
    說的是沛縣有個商人叫黃一謙,他經常自帶貨物與揚州各個幫派打交道,賺了很多錢財,全都用來救濟那些貧窮苦難之人。 康熙五十九年六月,黃一謙不小心在北通州壩上失足落水,第三天才打撈上來。當時在場之人就按照老翁的這個方法去做,到第三個人接著吹氣時,那姓黃的心口已微微起伏,老翁說「已經活過來了。」眾人上前觀看,那老翁忽然不知去向。又換第四個人接著吹氣,黃一謙這才嘆了一口氣甦醒過來。 故事很短,讀罷卻讓人浮想聯翩。溺水三天,還能生還,這太令人難以置信了吧!大凡中國古代文人,有幾個不通中醫?袁枚深知這點,還如此記載,大概是想要表達一種良好的願望吧。
  • 江湖騙術奇聞:施騙之人風雅至極,被騙之人為之嘆服
    王琅弱冠之年,正值鄉試,他乘興而去,卻落榜而歸,從此鬱郁於懷,日漸消瘦。王先生恐他抑鬱成疾,便讓王琅出外遊歷,一來解悶散心,二來增長見聞。王琅在外遊歷近一年,卻不料在次年初夏回家途中,忽染惡疾,客死他鄉。而王先生老年喪子,悲痛異常,不幾日便形銷骨立,老了許多。一轉眼,到了重陽佳節,王先生幾位好友為給他排解憂傷,便來到他家,陪他一同飲酒賞菊。
  • 《枕上書》番外119:東華臉皮之厚,四海八荒都望塵莫及
    這東華的臉皮之厚,果然在整個四海八荒都讓人望塵莫及。但鳳九還來不及去找東華算帳,就看到了折顏口中的客人。難怪一出來動靜就搞得這麼大,原來是玄觴墨笙這對姐妹花,只是不知道她們怎麼又重逢了。章尾山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綿延不知幾萬裡,山上由一個上古神獸燭龍看守傳聞燭龍法力無邊,它閉眼時,天下便是一片黑暗,它睜開眼睛天下就是一片光明。因為有這麼一頭神獸看守,所以當年魔族子弟才放心將他們的祖宗埋在章尾山下。他們到達章尾山時,發現方圓數百裡都是一片漆黑。
  • 元朝奇事 鏡花水緣
    1、元朝年間,廣東韶州有兩個官紳,一個姓屠(官至觀察之職)一個姓管(官至提舉之職),同時入贅到李氏一家,李氏家裡有一對雙胞胎姐妹,長得那是青春靚麗、貌美如花,分別做了屠管二人的夫人主要是女兒的病情實在不能再拖了,趕忙將夫人呼叫起來細細訴說了剛才發生的奇事,夫人驚呼:定是你時時敬慕天地,順應道法,感動了天上某位神仙,神仙看不過女兒年紀輕輕就要撒手人世,特意下凡行一回月老之事,成全女兒一段美好姻緣。管提舉聽罷,猶如醍醐灌頂,想來自己參禪論道這麼多年,愣是沒看出其中端倪!兩人最後一致達成協議,立刻遣下人準備好撬牆掘土器具,三下五除二除去庭間那堵磚牆。
  • 真實生活中的奇事之:廚子奇遇
    等接完回桌,談論內容已經升華,不再庸俗,改為了精神層面的神鬼之說,我正奇怪,環顧四周,發現一把手赫然首席坐定,原來他老人家為體現平易近人,竟主動踱過來同桌吃飯。我釋然了,老大是出了名的信仰堅定且兼容並蓄,布爾什維克和牛鬼蛇神在他心中包容並舉,充分體現了一名領導的寬廣胸懷。
  • 古代江湖十大騙術:風、馬、燕、雀、瓷、金、評、皮、彩、掛
    作者在書中,盡其所能的向世人展現了,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騙局,例如古代江湖十大騙術:風、馬、燕、雀、瓷、金、評、皮、彩、掛。依據故事情節,穿插各種騙術,並詳細地描述各種騙局的來龍去脈。讀後讓人拍手稱奇,大長見識。
  • 詩妮娜貴妃兩個獨一無二的優點,讓國王欣賞有加,讓王后望塵莫及
    《詩妮娜貴妃往事》之154:貴妃身上的兩個優點,在後宮中獨一無二,讓國王很欣賞詩妮娜貴妃的人生充滿太多驚喜,她之所以能在山窮水盡的時候,突然柳暗花明,與她身上的兩個優點有關。這兩個優點,讓詩妮娜貴妃在美女如雲的後宮中獨一無二,不僅讓國王欣賞有加,也讓王后望塵莫及。
  • 故事:老王頭的騙術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今天說一個古時候的騙術……古時候有個老頭姓王,大家都叫他老王頭,老王頭的妻子早年去世,兒子長大後也被招了上門女婿離家甚遠。這天老王頭拿了幾兩銀子到一家錢莊去兌換銅錢,剛到錢莊就與掌柜的吵了起來,非說自己的銀子成色好,要多兌換幾個銅錢。
  • 妄言妄聽 之 最毒婦人心
    乾隆末年,山東陶某年方十八,父母兄弟俱無,跟隨一個親戚習練幕僚之事,學得很精通。後來流落到淮安,充當某縣管刑法的小官,並在當地租房安家,買了個年幼的婢女燒火做飯。陶某待她很好,猶如父女一般,二人相依度日,過了幾年,陶某稍有積蓄,娶了個妻子。這時婢女也有十五六歲了。陶妻看不上她,三番五次想把她賣了。陶某不忍心,就準備了嫁妝,找了一戶本份的莊稼人把婢女嫁了過去,還經常送錢送米周濟她。
  • 用妓誘殺梁上君,倚門賣笑人皆謗:清代「採花大盜案」探究
    清代,涇水北面有位異人某甲,名字已失落無考,家無長物,惟懸一囊,空空如也。但凡經過旗亭酒家,他總是攜囊而入,飲酒必醉,方肯罷休,醉後便探囊付錢,分文不少。旁人由此深覺怪異。一日,某甲在一家酒肆醉意醺醺,有個乞丐來到跟前乞討,衣衫襤褸,十分骯髒,狀貌可憎,年紀三旬以上。某甲見而訝然:「美人何以憔悴至此?他們用千金買你一笑,莫非還不能供你溫飽?」乞丐愕然,店內洗滌打雜之人,無不哄然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