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近一直在重刷經典老劇,二刷的好處,是之前很多忽略的細節,現在會看得更清楚。
第一次看《步步驚心》時,我喜歡若曦,喜歡八爺、四爺和十四爺,對於十三爺這個悲劇型的人物沒什麼感覺,可能他不是我喜歡的男人類型,哈哈。
現在再看,卻發現他是整部劇裡最通透明白之人。
論和四爺的關係,十三爺絕對是最好的,十年幽禁也是因為犧牲自己救四爺。四爺坐上皇位後,所有兄弟都要改名,但特許十三不用改。
四爺贏了,十三爺是最安全的一個,畢竟他對四爺前有兄弟之情,後有救命之恩,從哪個角度講,四爺都會對他好。
四爺多疑,對所有兄弟和朝臣都不放心,覺得他們居心叵測,但對十三爺是完全放心的,他和若曦說,上朝時看不到十三弟的身影,心裡會難過。十三和綠蕪的孩子,也是四爺養在宮裡,當女兒一樣看待。因為綠蕪跳湖自盡,十三爺整日以酒消愁,四爺求若曦去開導。
但是反觀十三爺,則有些疏離。明明四爺不讓他跪拜,他卻每次見了都要跪拜。一起吃個飯,四爺每次給他夾個菜,他都要起身說「謝皇上」。不僅若曦笑話他誇張,連四爺也覺得十三弟小題大做。
初次看劇時,非常不喜歡十三爺這一點,好好的兄弟,為什麼要搞得這麼疏離,像若曦那樣,即使他是皇帝,也把他當普通人看待不好嗎。好不容易助四爺當了皇帝,兄弟的關係卻變淡了,這皇帝當得還有什麼意思。
若曦是他的反面,即使四爺已經當了皇帝,她依然動不動甩臉子給他看,他殺個人,她不開心,要指責幾句,他懲罰一下八爺,她也陪著受罰。
她從來沒有把四爺當作皇帝,四爺殺每個人她都不開心。而她不開心的方式,要麼莽莽撞撞地吵架,要麼冷暴力不理人。
初次看覺得若曦是真性情,二刷卻覺得她簡直是不知死活,完全看不清楚形勢,所以彈幕裡很多人罵她作。
當若曦再一次因為八爺受罰要去找皇上時,十三爺對她說:如今的我們,已不再是當年的我們,當年他是四哥,現在是皇上。當年的八哥是你姐夫,現在沒有任何瓜葛,如果還幫他,就是害他。今非昔比,是你不明白。
他還對若曦說:有些爭鬥,無法避免。
這番話很好地解釋了,一向灑脫不拘小節的十三爺為什麼後來變得小心翼翼,也解釋了為什麼若曦後來會那麼討厭。
2
今非昔比這個詞,若曦一直不明白,包括九爺十爺他們也一直不明白。
之前四爺是四哥,怎麼鬧怎麼吵都沒關係,他就算想計較,也不能拿兄弟們怎麼樣。可現在他是皇帝,可以一句話決定一個人的生死。
但九爺十爺他們是怎麼做的呢,他們不但沒有在四爺面前畢恭畢敬,還經常給他出難題。知道他在乎若曦,偏偏想盡辦法去傷害若曦。
已經當了皇帝的四爺,怎麼可能允許兄弟們這麼放肆,別說心裡不爽,純粹站在管理的角度,也絕對不能允許啊。
包括十四爺,處處讓四爺難堪,弄得四爺不得不把他打發出京城。
八爺其實也是明白人,一直說的都是:他是皇帝,我們只能服從。
奈何身邊全是豬隊友,而每個人做的事,最後都會被算在他的頭上,他其實是被豬隊友坑了。
如果九爺十爺十四爺他們能早點明白,今非昔比,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四哥已經變成了皇上,他們是臣子,應該盡臣子的本分。四爺或者會出於忌憚不重用他們,削弱他們的權力,但不至於不留活路。畢竟,就算當了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也得考慮對外界的影響。
十三爺很早就懂得這一點,所以哪怕四爺最倚重他,跟他感情最好,甚至虧欠他,他也從來不拿自己的付出去索取什麼,反而在四爺面前畢恭畢敬,謹守做臣子的本分,從來不僭越。
看看年羹堯的結局,就知道十三爺如果恃功而驕是什麼結果。年羹堯最拎不清的地方,也是不知道今非昔比這個道理。
四爺初登皇位,需要他這樣能徵善戰的人,哪怕脾氣壞一點也能忍。但後來江山穩固,年羹堯的勢力越來越大,他肯定會有防備之心。可年羹堯卻依仗自己有功,在皇帝面前越來越自大。
打江山的時候,要展現鋒芒,守江山的時候,卻需要收斂鋒芒。這也是一種今非昔比。
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看著身邊的同事升職了,不但不服從,總在後面說各種壞話,表示各種不服。從小一起玩大的朋友發達了,卻還把他當「鐵蛋」看,在他面前吆五喝六的。
除了惹人討厭,甚至讓人不得不對付你,真的沒有任何作用。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不停變動的,要接受這種變化,並適應它,不然,你只會滿腔怨氣。
3
若曦後期之所以抑鬱,變得那麼拎不清,就是因為她不明白今非昔比,不明白有些爭鬥無法避免。
她一直希望保護所有人,希望幾個阿哥之間不要有爭鬥。可是今非昔比啊,如今四爺是皇上,要保證絕對的權威,其他幾個兄弟又不服,爭鬥根本無法避免。
現實生活裡,又何嘗沒有這樣的爭鬥。
比如共同爭一個職位,就算彼此臉上笑嘻嘻,心裡也會彼此防備,這個時候你還希望和人家做朋友,彼此真心相待,簡直可笑。
比如合夥做生意,最後理念不合要分開,勢必會有一些撕扯,各人都會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個時候和稀泥沒用,只能爭鬥。
甚至離婚,只要分配方案無法讓兩個人都滿意,也會有爭鬥,為財產爭鬥,為孩子的撫養權爭鬥。
就算我們心存善意,也應該明白,有些爭鬥無法避免。誰不想你好我好大家好呢,可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兩個人都免不了爭鬥,一堆人還個個想搞事情,爭鬥根本是勢在必行。
若曦不明白,她只希望沒有爭鬥,想去平息所有的爭鬥。她像個救火隊員一樣到處跑,還天天埋怨四爺,結果,戰火不但沒有停,還因為她的摻和變得更猛烈了。
若曦後期的行為,很像我們身邊的七大姑八大姨,你覺得過不下去了要離婚,她跑過來苦苦勸導,讓你別離,讓你以和為貴。可是她從來不想想,如果能過下去,誰瘋了要離婚!
這些,十三爺是明白的,所以他的結局最好,他在四爺身邊,四爺會覺得很安心。若曦不懂,所以最後和四爺成為怨偶,再也沒有辦法過下去,而且,九爺十爺也不念她的好。
回到現實中,雖然我們愚笨一點也不會有性命之憂,但也應該明白今非昔比這個道理,它會讓你更容易理清和別人的關係,更好地處理和身邊人的關係。
所謂情商,其實就是懂得人性,不逆人性而行。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