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誤解的「蛐蛐皇帝」,玩物不喪志,才華堪比宋徽宗

2020-10-22 那些年


文 |《那些年》小小那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講述了一個題為《促織》的故事。「促織」即我們常說的蟋蟀、蛐蛐。故事大致講了明朝宣德年間,皇帝痴迷鬥蛐蛐,朝廷每年向民間催徵蛐蛐。一年,有個農家小孩不小心將全家視若珍寶的蛐蛐弄死了,出於驚恐自責,跳井自盡,而後竟化身為一隻蛐蛐,幫家裡度過一劫。

之所以提到這個故事,是因為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故事中那個不務正業、禍國殃民的「蛐蛐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我們想告訴大家,歷史上真實的朱瞻基,其實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守成之君。他是朱棣眼中的「好聖孫」,是大臣眼中的「真英主」,是史家筆下的「太平天子」,他不僅有「仁宣之治」的政治成就,而且玩物不喪志,文藝才華堪比宋徽宗!


治國理政高手

朱瞻基是明朝歷史上的第五任皇帝。當政十年,他延續了父親「不折騰」的治國思路,將明朝發展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朱瞻基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民生措施,如減免稅糧、復業流民、賑災救荒等。他甚至曾在田間地頭親自勞作,不消片刻就汗流浹背,於是感嘆:「朕小試農具,即汗流浹背,民常年如此,何苦若何!」

當然,朱瞻基也有一些決策頗具爭議。比如撤銷交趾布政使司,放棄了不少具有戰略意義的要塞。

當時很多人認為明成祖朱棣辛辛苦苦開拓的疆域,不應當如此輕易地放棄。但現實情況是,很多邊防要塞明朝一直未能實現有效統治,同時還要消耗大量兵力、糧餉,為了緩解財政壓力,朱瞻基決定收縮防禦戰線,休養生息。


人力資源專家

宣德時代名臣、名將、名家輩出,一時間堪稱「異才博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文臣方面,宣德年間最為著名的就是內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時人稱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三楊」之下,則是被稱為「蹇、夏」的兩位名臣——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這兩人掌握著六部中最重要的人事權和財政權,蹇義為人質樸正直,拔擢人才不拘偏見;夏原吉從永樂時代開始就是明朝廷的大管家和「錢袋子」,他善於理財,在永樂帝大肆花銷之時還能夠盡力維持收支平衡,朱瞻基對他也非常倚重,正是這兩人的通力合作,使得宣德一朝言路通暢、國庫充盈。

在「三楊」、「蹇夏」之外,黃淮、金幼孜等人也都堪稱幹臣,一時間宣德朝「眾正盈朝」,盛況空前。地方上,朱瞻基又提拔了于謙、周忱、況鍾等一大批賢臣,這些地方官勤政愛民,清廉務實,引領了良好的官場風氣。

軍事上,朱瞻基繼續重用永樂帝留下的名將張輔,同時提拔了兵部尚書王驥,後來在正統年間徵討麓川的戰役中,王驥也立下了大功,成為了明代第一個以文臣而封侯者……


因此,宣德一朝,被後世公認為是明朝歷史上君臣關係最為融洽的一個時期。

通過一個小故事,我們便能感受到朱瞻基與臣子的關係——

1431年的一天晚上,朱瞻基突然想要找楊士奇商量事情,但又不忍心讓年邁的楊士奇深夜入宮覲見,於是自己著便裝、帶著四個隨從親自去楊士奇家中拜訪。當時夜已深,楊士奇聽說皇帝親自登門,連忙穿著朝服出門迎接,據記載,「但見儀從塞屋,香氣氤氳,不知上所在,惟向北拜不已,上方倚闌看月,笑而呼曰:『士奇,朕在此。』」楊士奇連忙「頓首曰:『陛下奈何以宗廟社稷之身自輕?』上曰:『朕欲與卿一言,故來耳。』」這幾句對話,把朱瞻基和楊士奇融洽、親切的君臣關係展現無遺。


文化藝術大師

書接上文:一個被誤解的「蛐蛐皇帝」,玩物不喪志,才華堪比宋徽宗!(上)中國古代的藝術家皇帝,如宋徽宗、李後主等,多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籤。但朱瞻基不同,他屬於「玩物不喪志」的皇帝。治國理政之暇,隨便玩玩,便玩出了頗高的藝術造詣。

朱瞻基最為出色的藝術才能是繪畫。後世多將他與宋徽宗作比。故宮博物院收藏著不少朱瞻基的作品,如《武侯高臥圖》、《三陽開泰圖》、《瓜鼠圖》、《射獵圖》、《行樂圖》等。

《武侯高臥圖》

朱瞻基的愛好也為宣德年間宮廷繪畫的繁榮創造了條件,《明宣宗出獵圖》、《明宣宗行樂圖》、《大明盛世圖》等一系列宮廷繪畫精品相繼問世。

此外,朱瞻基還喜愛收藏瓷器、玉器、香爐、琺瑯器等工藝品。他曾專門從暹邏國進口一批紅銅,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宋代名瓷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紅銅經過十二次精煉,並加入金銀等貴重金屬,終於鑄造出大氣異常,寶光四射的三千座銅香爐。

朱瞻基在位期間,營造出了一種寬鬆的文化藝術氛圍。在這種氛圍下,以楊士奇等人為首的文人名士們引領了明初「臺閣體」詩歌的發展,而薛瑄的「河東學派」和吳與弼的「崇仁學派」共同引領了明初的理學發展。儘管明朝社會文化的真正繁榮還在數十年之後,但宣德時代的文化初步發展,卻為明朝中後期的文化大繁榮奠定了基礎。


為愛痴狂的情種

不過,熱愛藝術的男人,往往在感情上也追求浪漫主義。

朱瞻基,這位藝術家皇帝,就做過一件「為愛痴狂」的事——換皇后

朱瞻基的原配為胡氏,她是明成祖朱棣早年欽定的太孫妃。胡氏賢良淑德、舉止莊重,生有兩個女兒,然而卻一直不得皇帝寵愛。因為朱瞻基的心早就被貴妃孫氏佔據了——孫氏和朱瞻基青梅竹馬,感情深厚,並且生育一子,即後來的明英宗朱祁鎮。

宣德三年春,朱瞻基決定換皇后!

當時,朱瞻基召集楊士奇、楊榮等閣臣,藉口「母從子貴」,希望大臣們支持他廢后。楊士奇大驚,連忙說「臣於帝後,猶子事父母……子豈當議廢母」,把皮球踢回給了朱瞻基。朱瞻基在這件事上沒有急於求成,他一方面用各種方式為孫貴妃拉選票,另一方面連續幾天把閣臣們召集起來悄悄商議。終於楊士奇體會到了皇帝的決心,於是獻策「乘今有疾,而導之辭讓,則進退以禮,而恩眷不衰」,既能達到目的、又不違背禮儀。朱瞻基最終採納了這個建議,勸說胡氏自己上表,以不能生育為由請皇帝冊立孫氏為皇后。

就這樣,朱瞻基用一種近乎無情的方式,將沒有任何過錯的胡皇后廢掉,然後把自己深愛的孫貴妃扶上了正位。據《明史·后妃傳》記載,很多年後「明宣宗亦後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在明朝三百年的歷史中,朱瞻基算得上是除朱元璋、朱棣之外,最可圈可點的一位皇帝——既有治國才能,又有文藝天賦,更難得的是用情專一,且玩物不喪志。儘管他的身上仍有許多槽點,但是放眼中國古代史,很難找出幾個綜合素質比他更高的皇帝了。只可惜,朱瞻基的壽命太短,只活到了37歲,執政時間僅十年。如果這個皇帝的壽命能再長一點,一定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更濃重的筆墨!

相關焦點

  • 宋徽宗為什麼那麼喜歡李師師
    她是天子「心愛的女人」若沒有她在宋徽宗身邊吹枕頭風進言,什麼鳥安也招不成。那麼李師師一個歌姬何來如此大的本領。連皇帝老兒也聽她的。首先李師師長的特別美。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穎川花,不似師師好。」而且李師師特別有氣質。宋徽宗曾經與皇后嬪妃閒聊時說起李師師時,對談及寵愛她的原因打了一個比喻:假如從你們嬪妃當中挑出一百人,把釵環首飾卸下來,換上素裝,讓她同樣打扮混在一起,人們一眼就能認出她與你們的不同,她的那種氣韻風採,不是僅僅從面貌和身段上的美去體會的。」
  • 聊齋《促織》:區區小事,皇帝偏愛促織;事關生死,朝野皆言蛐蛐
    宣德皇帝鬥蟀圖話說,陝西本不盛產蛐蛐,奈何有個華陰縣令偏偏要討好上司,忽然聽到門外有蛐蛐的叫聲,他一個骨碌翻身跳下床,疾步追了出去,果然見到一隻蛐蛐。成名趕來捉時,蛐蛐叫一聲,隨即跳開,行動迅疾,用手一捂,掌下似乎空蕩蕩的,並無動靜,手才一抬起,蛐蛐又迅然跳出。成名窮追不捨,蛐蛐跳過了牆腳,再無蹤影。成名急得東張西望,卻見一隻蛐蛐就趴在牆壁上,仔細打量它,個兒短小,通體黑紅,不像之前追得那隻。眼見這蛐蛐太小,成名怎會放在心上?
  • 聊齋改編|皇帝一句話能有多大影響?書生差點因一隻蛐蛐家破人亡
    明朝宣德年間,不知為何皇宮裡突然颳起了一陣鬥蛐蛐的風,因為這事兒,朝廷經常向民間徵收蛐蛐。這東西本不是陝西特產,可華陰縣令為了巴結上司,選了一個送了上去。嘿,你還別說,送上去的這蛐蛐兒,真的是勇猛異常。
  • 蟋蟀故事:一個鎮江朋友的蛐蛐故事
    又過了2天,出賽又遇到一隻(老油皮),對方蟲主 -- 上海的秦老師說話了:你的蛐蛐會鬥,到我蛐蛐嘴巴裡面就不會鬥了哦。話音剛落,他的蟲子已經飛出去了,半邊身體已經打的不動,骨頭全部散了。呵呵,我心裏面暗暗的笑,垃圾蛐蛐(老秦本是上海人,每年多在『南、鎮、揚』一帶鬥蛐蛐,收蟲手腳頗大,也算是號人物)。 過了5天以後,正好有蘇北的蟲友邀請鎮江的蟲友去參加比賽,我也去了,帶上了黃尖雞。
  • 6本囚禁文,強推《玩物》季鳳林和祁羅就很美好,很刺激的愛情
    強推《玩物》!虐了我一個措手不及,我這虐點也太低了哈。大大筆下的人物真的不能輕易站隊,我現在滿腦子都是小季鳳臨拿著他的小提琴的委屈樣子,我的眼淚不值錢!,將一張白紙變成另一個瘋子的故事,就算肉體已不在,靈魂也永駕於他人之上,裡面塑造的第一個角色都很矛盾,劉恨陵,蕾拉或是宇翔,每個人都是病態的,但又都能通過文章和他們感同身受,看完後也只是唏噓,因為不知道就算有另一種結局,又會不會比這更好,整篇小說的文學性都很強,能毫不費力地了解蕾西從抵抗到淪陷的整個內心世界,如果你想了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話,這本必須是首選。
  • 風情萬種的李師師能迷倒宋徽宗,為什麼迷不倒水滸版柳下惠
    水滸中女性中最風情萬種、傾城傾國的非李師師莫屬,她居然能迷倒宋徽宗,讓一國之君通過地道偷偷摸摸見她。就是這麼一位絕色佳人,對一男人百般示好,他卻不為所動。,而是不敢心動,自知此行重要性,怎麼敢誤了大事。
  • 詳論花石綱,看北宋統治階級如何玩物喪國,走向滅亡
    宋徽宗趙佶在北宋歷史上絕對是一位奇葩皇帝,被稱為「最不正經的皇帝」、「最不稱職的皇帝」,甚至是「無道昏君」等等,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說,宋徽宗是北宋歷史上「最有藝術細胞的皇帝」,他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尤其書法自成一派,被後人稱為「瘦金體」,在園林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總之除了不善於做皇帝以外,其在藝術方面的成就都很高,花石綱正是在他當政初期開始興起。
  • 你以為宋徽宗最寵愛李師師?趙元奴不屑的翻了翻白眼
    但是宋徽宗對於趙元奴的寵愛,真的就比不上李師師嗎?顯然不是那麼一回事。至少宋江就心知肚明:「今上兩個表子,一個李師師,一個趙元奴。」只能在參照《水滸傳》的情節,以及對宋徽宗人物形象的設定,從字面上去逐個解讀。趙元奴為什麼叫趙元奴?趙,那是國姓,宋朝的皇帝都姓趙,宋徽宗也姓趙,趙姓帶有明顯的身份屬性。
  • 故事:一隻蛐蛐一張犁(民間故事)
    過去,王家莊有一個叫王誠的人,窮困潦倒但為人善良一個陰雨天裡,娘倆暈倒在路邊,是王誠救了他們。小夥計記得當年的恩人右手腕上有一塊銅錢大小的胎記,如今恩人有難,自己怎能袖手旁觀?    突然,小夥計看到了犁把上趴著一隻蛐蛐,輕輕趕它,它也不動。小夥計靈機一動,立馬重新開了當票:一隻蛐蛐一張犁。他說:「大叔,今天我就做主了,當給你一吊錢,趕緊回去替老人辦後事吧!」王誠喜出望外,來不及多想,拿著錢和當票,趕緊跑回家。
  • 宋江為啥不能去京城奪了皇帝的鳥位,實力不允許啊
    一個問題:宋江為何不打上東京奪了皇帝的鳥位。宋江所學的本事是不足以成為一方諸侯的,更別說當上皇帝。真實的朝廷是由各種關係構成,朝廷大員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就是宋徽宗有時候都不能決定一個官吏的人任免。,打上東京去,奪了皇帝老兒的鳥位,因為宋江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實力根本不允許他這麼做。
  • 宋徽宗連宋江都殺了,為何對呼延灼情有獨鍾,讓他隨駕左右?
    奈何「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宋江怎一個慘字了得,以至於凡看過《水滸傳》的人,幾乎各個罵宋江。而宋徽宗卻躲在蔡京、高俅等人身後,露出「純潔的笑容」,是蔡京他們幹的事,我是很純潔的哦。可,你信嗎?
  • 你看看他說的這句話,死得也不冤
    就因名聲好,家裡富,再加上武功高,當然,人也稍微有些不開竅,總之,能增加梁山團隊的外部形象。所以,便被宋江夥同吳用,給坑得在鬼門關了轉悠了兩圈,最終從受人敬仰的盧員外,變成了人見人怕的梁山二把手。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想」,還真是那麼回事。
  • 國王與蛐蛐兒:一個故事,點醒夢中人
    曾經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商人聽說皇帝最近對蛐蛐兒感興趣了,讓下面的人到處抓蛐蛐兒,並想要以每一隻蛐蛐10兩銀子的價格收購商人聽到後,就到處打聽,最後知道在一個村子裡,蛐蛐特別多。於是,他就叫上同伴一起去那個地方收購蛐蛐兒。來到村子,他直接召集了村民們,表示要以1兩銀子一隻的價格收購蛐蛐兒,村民們這一聽那還不趕緊到處抓蛐蛐來賣,最終這裡的蛐蛐兒被抓的差不多了,以前隨處可見的蛐蛐兒,幾乎再也看不見一隻了,甚至到最後價格都漲到了8兩銀子一隻,村民們心滿意足,覺得賺大發了。
  • 戰國絕世美男龍陽君:世人皆道我的同性取向,卻漠視了我的才華
    偏見接下來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龍陽君,說實話,龍陽君的才華很多人努力一生也難以望其脊背。龍陽君龍陽君有一個一直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容貌,我查了很多資料,裡面有一個詞來形容龍陽君——豔名遠播龍陽君影視劇中的形象除了容貌和劍術,龍陽君還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對政治高度敏感,情商堪比一流
  • 宋江死後就屬他混的最好,還曾經貼身侍奉過宋徽宗
    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之中,大部分的梁山好漢基本上到最後都是一個悲慘的結局。原本指望投奔上梁山能夠大口吃肉喝酒,過著自在的生活。但是卻在宋江的帶領之下,全都偏離了正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也從側面驗證了人一個歷史故事,開場要多喧鬧就有多喧鬧,結局是要多寂寥就有多寂寥。《水滸傳》也不例外。宋江在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的同時,也將梁山的一百多位人一同帶上了歪路。
  • 小說:因為忙碌,就疏於對皇帝的管教
    宇文晏第一次吃到宇文靜親手做的糕點,是在一個盛夏。那時朝堂上的局勢很混亂,幾乎每一件政務背後都有各大家族的影子。宇文靜攝政,在和所有人周旋。因為忙碌,就疏於對皇帝的管教。宇文晏那是剛剛學政不久,正是貪玩愛動的年紀,蘇依依抓了個蛐蛐,同陛下一起玩耍,就耽誤了要看的摺子。
  • 浪子燕青的結局告訴我們:不一樣的三觀,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在東京,他結識了風塵女子李師師,兩個人一見鍾情,情投意合,相見恨晚,李師師與燕青姐弟相稱,在李師師的引薦下,燕青見到了宋徽宗,燕青多才多藝,先是吹簫,簫聲如訴如泣,低沉悲壯;而後唱歌,歌聲婉轉悅耳,聽得宋徽宗如痴如醉;再撥弄琴弦,其聲如潺潺流水,美妙不可言,宋徽宗陶醉在樂聲之中,甚是喜愛燕青。
  • 哼哼一個都別想跑...
    小編是最後一種,還好有一種「喪志」叫沉迷小說,讓大腦放空。目前沒有摘抄哦,人物塑造上作者以樸素的描繪,讓讀者在腦海裡勾勒出主人公的輪廓,唯一的擔憂就是我讀書的進度條堪比蝸牛,真的是...一言難盡...唯一的真理就是:1.有誤會一定要坦白,沒有什麼是一個坦白局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再來一局2.做自己哦,男主其實只是想讓女主找到自我而已,哪怕真實的她依舊有許多的缺點,但是至少是鮮活而明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