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後世的我們創造出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對聯文化便是如此。 對聯在古代的時候,是文人之間結交朋友,互相比試的工具,也是人們對事件、對景色、對人的一種感悟體現。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精妙的對聯,也因為對聯產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
古代在杭州靈橋鎮有一個巧媳婦,長得一副好容貌,嫁到夫家後與丈夫相敬如賓,孝敬婆母,日子過得非常幸福。
可是不幸的是,丈夫在他們的小兒子七八歲時去世了。失去丈夫後,家裡缺少了來源,生活變得拮据,不得已她經常帶著兒子上山做活。兒子放牛,她砍柴。
儘管此時她年齡已經不小了,但是卻依然生得俊美。鄰家有個窮秀才,看她家死了丈夫,沒了頂梁柱,心中不免垂涎她的美色。於是,便經常在她娘倆面前獻殷勤。這媳婦面對秀才的此番情景心知肚明,換作別的女人可能就隨他去了,但是她卻是一個恪守婦道的好媳婦。況且這秀才表面輕浮,並非能夠託付之人。
一天,陽光明媚,秀才來到山上,恰好遇到正在幹活的娘倆,不禁心裡泛起了痒痒。於是上前一步說:「好嫂子,我出上聯,你來對下聯,倘若對得出,我幫你放一個月的牛如何?」。
她知道這秀才是個半瓶子醋,想來不會弄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對子來。他剛才說的話儘管不能全信,但是如果斷然拒絕,難免兩人都尷尬、難堪,倒顯得自己多笨一樣,便應承了下來。
秀才大喜,見有機可乘,便出上聯道:「大牛小牛,天下野牛崽守蠢牛」。
巧媳婦聽聞後,氣不打一處來,沒想到他竟然如此欺負自己,不假思索便接道:「新書舊書,世上酸秀才讀死書」。
秀才見侮辱不成,便又提出了上聯,再加調戲:「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減去橋邊木,加女便成嬌,嬌嬌橋上過,乾哥實愛嬌」。
巧媳婦也不是吃素的,沉思片刻道:「有米也是糧,無米也是,舍掉糧邊米,加女也是娘,娘娘橋上過,親兒莫思娘」
若說上個對子太過露骨的話,這句就顯得含蓄多了,不過卻也難掩秀才背後的輕浮。巧媳婦卻能在短暫停留後,對仗工整地對出,讓秀才羞赧不已。願賭服輸,秀才最終不得已幫她放了一個月的牛。
這件事在村裡傳播開來之後,鄉親們大笑不止,一方面笑話秀才的輕浮,說她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另一方面又都對巧媳婦的才德大加讚賞,說她是一個實打實的好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