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有個偏僻的小山村叫磨盤村,統共也就十幾戶人家,村民們祖祖輩輩在大山裡繁衍生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那一年,磨盤村不知道從哪跑來了個乞丐,二十多歲年紀,人傻乎乎的,連自己家在哪,家人有誰都說不出來,只是告訴磨盤村人他叫阿狗。阿狗平日在村子附近流浪,餓了就進村討口飯吃,漸漸地,村裡人也適應了阿狗的存在。
磨盤村有口老井,井水甘甜,村裡人都是吃這口井的水長大的,老井旁邊有座老瓦房,以前是生產隊浸泡種子用的,現在已經廢棄,這麼多年來一直空著。有一句老話窮幫窮,富幫富,這話可不假。磨盤村人看到阿狗可憐,就有人提議說,老井邊上的這座老瓦房空著也是空著,那就乾脆讓阿狗住進來吧。讓他幫忙看看井,我們村裡十幾戶人家,一家管他一天飯,又費得了多少米?
就這樣,磨盤村找到阿狗,跟他說明原因,讓阿狗住進老井邊的老瓦房,當起了看井人來。老瓦房儘管破爛,但起碼能夠遮風避雨,阿狗也算有了一個家。
阿狗年輕力壯,有的是力氣,村裡人來老井挑水了,他負責放下吊桶,將清亮甘甜的井水打上來,再倒進村民挑來的水桶裡,沒人來挑水的時候,他就在老井旁坐著,趕趕牲畜小孩子,不讓他們靠近老井,再將老井四周的衛生打掃一新,不讓垃圾灰塵飄進井裡。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阿狗盡職盡責看井,磨盤村人也不虧待阿狗,輪到誰家管看井人的飯了,誰家就用大海碗裝上滿滿的一大碗飯,端來給阿狗吃。就這樣,磨盤村人和阿狗把歲月過成了一首歌,那麼悠然,又那麼相得益彰。
時光荏苒,匆匆中一晃十幾年過去,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磨盤村卻還是老樣子。隨著外出的村裡人越來越多,他們越來越嚮往外面世界的繁華。畢竟磨盤村太閉塞了,生個病跑趟醫院都得翻山越嶺,費上好幾個小時,漸漸地,搬離磨盤村的人越來越多,留下來的也越來越少了。
磨盤村不可避免地衰敗起來。終於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最後一戶磨盤村人搬離了大山,磨盤村徹底變得名存實亡。
第二年清明節,有磨盤村人回到老家掃墓,他們吃驚地發現,阿狗竟然餓死在老井邊上的那間老瓦房裡了!
磨盤村人怎麼也想不到在他們全部搬離磨盤村後,阿狗竟然還留在村裡,陪著這口老井。阿狗畢竟是個傻子,磨盤村人已經忘記了當年跟他的約定,但他卻將這個約定牢牢記在心裡。磨盤村人走光了,他依然留下來看井,遺憾的是,卻沒有給他管飯的人,阿狗就這樣餓死在了老井邊……
磨盤村人心情複雜地埋葬了阿狗。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歲月匆匆,轉眼又是一年的清明節。磨盤村人再次返回老家掃墓,經過老井的時候,他們吃驚地看到,井邊竟然長出了一棵榆樹,短短一年時間這棵榆樹就長得老高了,枝繁葉茂的,枝葉如傘,剛好罩住老井的井口。儘管老井周圍已經衰敗不堪,但井水纖塵不落,依然甘甜如昔。
磨盤村人淚流滿面,他們都說,這棵榆樹是阿狗死後所化,他的靈魂變成了榆樹,用另一種方式,繼續守護著老井,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