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是故鄉情

2020-08-27 菩提作品

對故鄉的記憶,莫過於那幾口曾養活村子裡上千口人的老井。

「缸裡沒水了……」,隨著母親的吆喝,父親便擔著一對大木桶朝離家最近的一口水井走去。那一口井是方的,成井字形,井口比較大,不知道是地下水還是附近農田的水從井底下浸進去,我至今都沒有弄明白這個問題,反正出水量特別大,是半個村子的生命之水,只要不是夏天,隨時都是滿著的。不到半個小時,來回兩三趟,清澈的井水便把家裡盛水的大缸裝滿了,那是一家老小和圈裡兩頭豬未來兩到三天的飲用水……

長到小學四五年級,放學和周末,只要父親不在家,挑水便成了我的「重擔」。那壓在肩上的擔子特別沉,以至於擔回家裡的水往往灑得還剩下半桶。看著我巍巍顫顫的身子,母親看在眼裡疼在心頭,反覆叮囑我不要裝滿了,萬一閃了小腰。最初的時候,總覺得從水井回家的路好遙遠,那晃晃悠悠的木桶成了我兒時最深的記憶。

離家不遠處還有一口井,或許是井水用得少,水質不是特別好,幾乎成了村裡牲畜或者村民漿洗衣服淘菜洗菜之用。井口圓圓的,不是很寬,一看就應該是經過工匠雕刻砌築的,大約三四米深,井壁斑駁溼滑。但每到六七月份的盛夏,村子裡非常缺水時,這口井又成了「救命井」。

記憶中,一到缺水的季節,上千人的大村子,男女老少都要在白天或者夜裡加入到處找水的戰鬥中。母親白天一個人要忙農活,父親忙了道班的工作之餘才會回到家裡幫助母親,於是,家裡找水候水的活計就落到了年幼的我和妹妹身上。夏天少雨,農村月朗星稀下的夜晚特別清涼舒適,在水井旁,村民們一排排木桶依次排列著,誰家的輪子到了,便由大人或者半大的孩子下到井裡,把從井底下的縫隙裡溢出的水一瓢一瓢舀進木桶裡。我身子小,下到井裡舀水便成了我的主要職責,再由母親把裝滿水的木桶提出井口。很多個夜裡,溜下溼滑的井壁,蹲在黑黢黢的井底,看著井口外那一方小小的天空,我時常想起「井底之蛙」這個詞。從那時起,也才真正的理解了這個成語的含義,心裡便也萌生了一定要走出貧困山村的強烈願望……

第三口井離家裡有些遠了,在位於一個叫「燕兒巖」的地方。從家裡出發要完全穿過整個村子和一片小樹林,來回一溜小跑估計也要近三十分鐘路程。雖遠,但那口井卻在我兒時記憶中摻雜了太多歡樂……水井完全被砌築在一個巨大的巖石底下,一到夏天,一旦靠近那口水井,瞬間的寒意便讓人不由得哆嗦一下。冬天,井水往往又升騰著一股股熱氣……「燕兒巖」的井水香甜甘冽,夏天喝到肚子裡那個爽啊!

每到農忙時節,村子裡的孩子們除了幫助大人割稻穀挖紅薯之外,大都兼任著一個共同的任務,帶著家裡的茶壺暖瓶把「燕兒巖」的井水運回家裡或者田間地頭,大人們則在揮汗如雨中猛灌自己幾大口甘冽的井水,然後繼續揮起鋤頭鐮刀……那個時候,大人和孩子們真沒有顧慮到會不會生病,但真的也奇怪,不管多熱,也不管你有沒有吃過葷腥,喝下井水後卻沒有讓任何人生病拉肚子,或許是農村大都養出了皮粗肉糙的好體質吧。「燕兒巖」的井水遠近聞名,以至於附近一所小學的學生們把每天早上和中午蒸飯洗涮淘米也拿到了井裡,時間久了,孩子們的亂倒亂扔,始終還是讓井水受到了汙染。

幾年前,小學校搬遷,學生們離井遠了,但幾次回家,看著寬闊的高速路往「燕兒巖」的方向延伸過去,不知道那口井是否還依然向外溢著清澈甘甜的井水……

離開故鄉近二十年了,每每回去一次,便發現住在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少,僅剩的人家也被政府接上了自來水。隨著村民生活的不斷變好,那幾口老井或許早已荒廢,但兒時的記憶始終無法割捨,對故鄉的懷念愈發日久彌香……

相關焦點

  • 從《白狗鞦韆架》到《暖》:看「傷感」與「悲涼」中的初戀和故鄉
    此時的暖跛著腿,面容枯槁,已經嫁給村中的啞巴,井河為此感到深深的愧疚……《暖》的故事情節,主要以暖遇到的三個男人為明線,以鞦韆為暗線展開;在影片的表現手法上採用了插敘,多處穿插「我」(井河)的自述,在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上均展示了初戀的美好和井河對故鄉深深的眷戀。
  • 濃濃故鄉情系列 ⑯ :夜半歌聲
    前言:水水是我故鄉十裡八鄉出名的美人,可是,在還不到不知道是她的家人接走了,還是怎麼了,反正,自從我離開故鄉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她……早幾年,昔日的同學,通過各種人脈,找到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被他們拉進了同學群,礙於情面,堅持了有幾個月,一天晚上,一個陌生的名字發來微信好友添加信息,他說,他現在居住的房子地址,就是我故鄉老宅的原址,也許是夢中的鄉愁,觸動了內心的琴弦,我猶豫了一下,添加了他。在斷斷續續的聊天中得知,他就是水水同村的一戶陳姓人家。
  • 小說:女子掉入井內被救起,從此像丟了魂,家人往井裡一看嚇傻
    劉雅情前一段時間掉入了井內,那口井還是很多年前留下來的,荒廢了很久,裡面雜草叢生,鬱鬱蔥蔥,非常茂密,已經完全看不到井底是什麼樣子了。劉雅情被發現的時候已經虛弱的奄奄一息了,人們聽到她的聲音時還以為是女鬼,特別害怕,都不敢上前,直到一個膽子大的朝前一看,發現劉雅情坐在裡面,那麼高的雜草把她的整個身子都覆蓋了,只留下了一個臉在外面。「是老劉家的小雅啊!
  • 珍妃井靈異事件:每晚珍妃井附近就會出現穿清服的女子
    在幽深的故宮中,珍妃井靈異事件也算是比較出名的。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珍妃井附近就會出現一個身穿清服的女子,似乎是在吟詩,又似乎是在啜泣,珍妃井靈異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在歷史上,光緒與珍妃兩情相悅,無奈處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中,最後慈禧逼死了珍妃。珍妃的屍體在水井中泡了一年之後,瑾妃到處求情才打撈上來,當時的情況慘不忍睹,宮女們見了都傷心不已。
  • 評李小文的小說《井》(本人原創)
    我個人認為,李小文的《井》是鹿寨文學界近年來寫得較好的小說之一。文章雖然簡短,但卻不失深沉、厚重、耐人尋味之感,帶有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烙印。俗話說,言為心聲,透過《井》這篇小說,讓我看到了作者對生活在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無限同情。但作者又是很無奈的,因為作者不是什麼救世主,也不是什麼神仙皇帝,他就只能無聲的控訴了。
  • 【達斡爾傳說故事】戰馬返故鄉的傳說
    戰馬返故鄉的傳說是清乾隆年間的傳說。 這匹馬因千裡跋涉,日夜奔跑,回到布特哈故鄉時已變得皮包骨頭馬主親戚嘆道,連馬都思念故鄉,更何況是遠離故土的親人啊。 清乾隆年間戰事頻仍,較大戰事都有大量達斡爾族子弟離家遠徵,此傳說反映出達斡爾族人對無休止的戰爭的無奈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 《故鄉又走了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他是我的堂哥》
    抬頭向遠方的故鄉遙望 故鄉的老人一位位悄然離去……從此陰陽兩隔,永遠永遠都不會再見!再也看不見他們的面龐,再也聽不見他們親切的說話聲,再也聽不見他們喊我的乳名…想起了他們每次見我,都親切的問:什麼時候來的?能不能多住兩天?孩子都多大了?等……那聲音至今迴響。 故鄉的一草一木,故鄉的親人,故鄉的母校都讓我終生難忘!
  • 聖經上三個發生在井旁的愛情故事
    2.老僕人在井旁遇見利百加:(創24:10-21)那僕人從他主人的駱駝裡取了十匹駱駝,並帶些他主人各樣的財物,起身往美索不達米亞去,到了拿鶴的城。11天將晚,眾女子出來打水的時候,他便叫駱駝跪在城外的水井那裡。12他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啊,求你施恩給我主人亞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13我現今站在井旁,城內居民的女子們正出來打水。
  • 故鄉,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牽絆和思念
    故鄉,是田家大爺和大奶的笑臉。歲月悠遠,小村荒涼,艱辛的日子壓彎了老人的脊梁,卻榨不幹心裡的甘泉。故鄉,是河邊的幾棵老樹。槐花白,冬青綠,春夏秋冬慢慢去。小孩常在樹下跑,老人圍樹吹牛皮。故鄉,是七姑家院裡的一隻板凳狗。兒女不如狗,長大離家走,盼兒早成才,想兒白了頭。
  •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故鄉的泥土》今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來廣受好評,本書也將改編成電視劇《早春原野》。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給予《故鄉的泥土》以充分肯定。作家出版社原總編黃賓堂認為,這是一部枝葉飽滿,非常抓地氣的作品。談到對於《故鄉的泥土》的印象,《小說選刊》副主編顧建平指出,以退伍軍人守根為主,作者想寫的東西非常多,想把故鄉的感情都寫下來。重點是寫故鄉,寫泥土,寫泥土上的芸芸眾生。從這本書可以看出作者有非常大的雄心,主要寫農村人的命運,但不是田園風光,不是溫柔甜美,而是正中有斜。
  • 故鄉嵐縣,「蛤蟆含蛋」裡的父子情
    故鄉嵐縣王獅村,距離普明鎮上有十五裡路程,全是坑窪不平的沙子土路。父親有力地踩著腳踏板,我坐在後面抱著父親堅挺的腰板,如同飛一般在路面上奔馳。兩旁光禿禿的樹木,恍若列兵一樣落在我們身後。凌冽的北風呼呼地從耳畔掠過,我卻感覺如同春天般的溫暖快樂。第一次趕集,第一次見這麼多人。父親推著自行車,不時回頭招呼著我,讓我好好緊跟著,我卻腦袋如撥浪鼓一樣東張西望。
  • 莫言:把天下的故事放入故鄉的籃子
    一個作家,他的故鄉的語言對他後來文學語言的形式有著舉足重輕的作用。儘管我用普通話寫作,但是我的村莊的語言,我的鄉親們的口語,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我的小說敘述語言,因為作家在講述故事時,他要使用自己具有個性的獨特的語言。這樣的語言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 短篇鬼故事:井
    兒子掉井裡了。」老趙老婆,回頭一看兒子不在床上外衣都沒穿,鞋也沒穿,光著腳就飛奔著向門外跑去。著急的呼喊著「小寶,我的孩子呀」老趙老婆用力的推開門,看到院子裡的那口井就衝了過來,還一邊喊著:「兒子,你別嚇娘。」
  • 小說:婆婆墜井去世,半夜井中傳來哭聲,不料竟從井中撈出這東西
    5年前,婆婆墜井身亡。5年後,那口枯井總是在半夜傳出陣陣哭聲。撈上來後嚇得我癱軟在地「嗚嗚嗚嗚……」此時正是凌晨2點,我猛然驚醒!下意識地靠近老公,手緊緊握著老公的手,一直往被子裡縮,意圖用被子掩住那哭聲。這哭聲,是從院子東南角的枯井裡傳來的,已經一月有餘,我總能在半夜時分聽到,可是,奇怪的是,只有我自己能聽到。
  • 故鄉往事:尺蠖
    >圖片來自網絡(1)歸途 2018年十一假期,我和妻兒一道返回闊別已久的故鄉 彼時寒露漸濃,秋意凜冽,故鄉在一片豔陽中顯得孤獨而悲愴。 返鄉第一天,家人告訴我說,文刀伯去世了。 這些年來,村子裡陸續有或年邁或不那麼年邁或熟悉或不那麼熟悉的老人死去,隨著眾多各奔前程的年輕人辭別故土遠赴他鄉,原本就空曠悽清的故鄉顯得愈發寂寥而落寞。
  • 盤古坐井的傳說
    這口井直通東洋大海,這井是個大海眼,這井是怎麼來的呢?從前,天跟地是連在一起的,是混混沌沌的一個大圓球,盤古在裡頭。盤古在裡邊悶得慌,他頭一頂,腳一蹬,這個大圓球裂開了。一半升高,成了天,一半下沉,成了地,天上有日頭、月亮、星星,還有打閃、打雷、颳風、下雨;地上有山、有海、有河、有草、有木,有動物。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都有了,可把盤古樂壞了。
  • 大伯父的回憶錄之慄埠井
    這樣,便有一些關於井的傳說產生,如仙姑井、觀音井等都被神仙光顧過,呈現有仙氣靈驗的意境。東至縣花園鄉慄埠村就有一口這樣的井,叫「慄埠井」。相傳這口井的人家祖上積德,做了許多善事,救助了許多貧苦人,感動了天上八仙之一鐵拐李。一天鐵拐李經過此處,站在這戶人家門前的井邊,見該戶仍然很清寒,就自言自語說,德厚人家廣行善,清貧後代有好報。
  • 3歲女童不慎落井,井底夜夜傳出抽泣聲,爺爺驚恐:快埋井
    小說:3歲女童不慎落井,井底夜夜傳出抽泣聲,爺爺驚恐:快埋井「來了。」劉志不冷不淡的說道。趙美麗沒有說什麼,將筐裡的飯菜都拿出來。她在一旁看著劉志吃飯,心中躊躇,嘴巴動了動,終於說道:「咱們把家裡的水井埋上吧。」劉志有些驚訝的看著趙美麗:「你想通了?」
  • 故事:民間故事:孔明井
    「孔明井」口寬約一尺五寸,深約二尺,井水清冽,旱澇不歇。井邊用木板做框,框生青苔,看似腐朽不堪,若用小刀刻,卻堅硬如鐵。水井雖小,卻可供全屯人飲用。水滿則溢出框外,流入田中。傳說有村婦晨起挑水時,聽到井邊人聲嘈雜,等到靠近了卻人影全無。人們疑為孔明神兵顯聖,因此天黑不敢汲水。據村裡的老人說,當年諸葛亮徵戰南方時,其中一支軍隊沿右江而上。當時右江兩岸古樹參天,亂藤攀爬。
  • 女子掉下井被救起後,每晚跑井邊跪,家人一看井底嚇得報警
    《女子掉下井被救起後,每晚跑井邊跪,家人一看井底嚇得報警》正文:劉雅前一段時間掉入了井內,那口井還是很多年前留下來的,荒廢了很久,裡面雜草叢生,鬱鬱蔥蔥,非常茂密,已經完全看不到井底是什麼樣子了。他頓時指著井內驚呼起來。井裡坐著的劉雅眼神呆愣,口中念念有詞,也聽不清楚她在說什麼。甚至井外邊人們的喊聲她都聽不到。眾人只好七手八腳的放了繩子下去,但是劉雅卻好像傻了一般壓根不動。他們費了好大一番力氣才找到方法讓一個瘦小男子鑽進小井里,把繩子套在了劉雅身上,硬生生將劉雅從井裡拉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