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往事:尺蠖

2020-08-28 李大郎Seanlee

圖片來自網絡

(1)歸途

2018年十一假期,我和妻兒一道返回闊別已久的故鄉。

彼時寒露漸濃,秋意凜冽,故鄉在一片豔陽中顯得孤獨而悲愴。

返鄉第一天,家人告訴我說,文刀伯去世了。

這些年來,村子裡陸續有或年邁或不那麼年邁或熟悉或不那麼熟悉的老人死去,隨著眾多各奔前程的年輕人辭別故土遠赴他鄉,原本就空曠悽清的故鄉顯得愈發寂寥而落寞。殘酷的世事仿佛一杯辛辣的苦酒,一點一點浸潤著印象裡燦爛的舊山河及現實中破碎的新世界,使得每一次歸途都像是一次註定無果的苦苦尋覓。

即使已經習慣了那些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葬禮,但文刀伯的死,還是讓我的心裡生出一陣一陣異常逼仄的壓抑之感來,這壓抑就像黃昏時驀然落下的滂沱大雨,縈繞著溼漉漉的水汽,說不清道不明的忽然就令人呼吸都有些困難。

父親說起文刀伯的一些往事,我靜靜聽著,關於他和他的家族的那些凌亂的回憶一下子洶湧而出,擠滿了我的整個腦海。

關於文刀伯和他的家族,似乎是那些上了歲數的耆老們口裡永遠都說不完的老故事。

(2)白狐

文刀伯本人我其實是沒有見過的,只是聽家中人和村裡人說,才慢慢有了一個大致而模糊的印象,他似乎是一個很瘦的人,極瘦,瘦的可能與一根麻杆差不多;他似乎臉上有著很深的皺紋,極深,深的仿若高原上那些龜裂的溝壑;他又似乎總是沉默寡言,極其的不喜歡說話,以至於很多剛認識他的人都認為文刀伯是個啞巴。我無法知曉他的性情,只直覺感到他是脾氣很好的一個人,在村子裡,他像個隱身人一樣存在感極低,卻一直存在於某個地方。

關於文刀伯的家族,最早是與一隻東北的白狐有關。

據說文刀伯的祖父(抑或是曾祖父)當年闖關東的時候,是大興安嶺林場的看林人,那時節,白山黑水間莽莽蒼蒼的松林遮天蔽日,是猶如被隔離的另一個世界,文刀伯的這位先人某一天救了一隻受傷的白狐,後來這隻白狐便日日前來,有時還叼一些吃的東西,日子長了,一人一狐相處的居然甚是融洽。再後來文刀伯的這位先人娶了媳婦,不知為何這個媳婦對這隻白狐卻是極端厭惡,又一次趁丈夫不在竟然弄死了這隻白狐,白狐死後,文刀伯先人的妻子便性情大變,不久就鬱鬱而終。有人便傳言是白狐的詛咒降臨了文刀伯的家族,從此文刀伯家族的女人大多都是脾性暴虐,令整個家族都不得安生。

文刀伯的母親便是十裡八村遠近聞名的悍婦,文刀伯的妻子也是同樣的兇悍無匹,因為這個關係,鄉民們大多不願和文刀伯一家打交道,因為幾乎每個與文刀伯家女人打交道的人都曾受到過她們無情的奚落、指責和嘲笑,人們慢慢對文刀伯一家敬而遠之,時候一久,人們紛紛傳說文刀伯一家是「母雞打鳴」,路上遇見他也常常有意無意的以此打趣,到的最後,文刀伯自己竟然成了村子裡的一個笑話,人們把對他母親和妻子的不滿發洩到這個無辜的人身上,即便文刀伯和他的父親一樣,是那種一直沉默,一貫脾氣好到似乎有些軟弱的人。

與他人不同,文刀伯一家與我家的關係卻是極好的,家族相互之間的情誼持續了很多年,尤其是在上代人及上上代人之間。人民公社時代,文刀伯一家與我家在一個生產隊裡,村裡稱之為「老三隊」。那時因為成份問題,在日常生產勞動中我家雖幹的多,掙的工分卻少,且時常橫遭冷眼,處境頗為不如意,文刀伯一家是極少與我家關係好的人家之一。當年那慘澹的歲月裡,兩家真正做到了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友情就這麼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雖沒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彼此之間情義醇厚,即使在今天看來,那時也是非常不易的。

因著這層關係,我對文刀伯充滿了敬意,對他那有些不如意的人生也充滿了好奇和同情。

(3)父子

文刀伯從小便是在父母不斷爭吵的環境中長大的,或許是因為這個緣故,才導致他的性情溫軟如糯米,與誰都不爭不搶,文刀伯的兒子也同樣是在不那麼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但文刀伯兒子的性情與他的父親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文刀伯的兒子還不到二十歲,聽說小時候原本也是個很乖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寵愛和學業的一塌糊塗,上完初中就輟學了,之後不知經歷了什麼,突然性情大變,先是軟磨硬泡讓父母給買了一輛十萬元的汽車(那幾乎花光了文刀伯夫妻所有的積蓄),再後來便日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閒,雖然實在是不具備成為紈絝子弟的條件,但還是過成了一個十足的紈絝子弟。

文刀伯和他的兒子之間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外人或許難以了解的那麼清楚,但文刀伯對兒子確然傾注了自己所有的父愛,人們常常看到文刀伯在兒子小的時候抱著他,逗弄的兒子哈哈大笑,或者,在自己不那麼順意和暢然的人生裡,兒子是他為數不多的精神支柱和希望源泉。

然而老天似乎對文刀伯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越是對兒子予以厚望,兒子便越是令他不斷失望。

鄰村有人開設地下賭場,文刀伯的兒子一開始只是被朋友拉著去看,後來便開始試手,再後來便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時候一長,賭起錢來便只輸不贏,從此文刀伯的兒子就像魔怔了一樣,生命中只剩下了兩個字:賭、錢。他先是不停的問家裡要錢,一開始是三十五十,後來就是三百五百,最後變成了三千五千,文刀伯已經年過六旬,身體又不是很好,僅靠自己當建築小工出大力掙得那點錢,實在填不了兒子那饕餮般不知滿足的巨大陷坑,等到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了,文刀伯的兒子就去向親戚朋友借,等到親戚朋友也都不借給他了,他就去借高利貸,兒子欠錢老子還錢,文刀伯不忍心賣掉那輛價值十萬同時充當了兒子面子和威風的汽車,只好忍痛賣掉了家裡的房子。

賣掉房子的那天,文刀伯一天都沒有吃飯,一天都沒有說話,整個人沉默的站在已然不屬於自己的老房子後面,身體顫抖的像是在打擺子。文刀伯的兒子跪在父親面前,哭的聲淚俱下,賭咒發誓自己從此以後會痛改前非。

有人看到那一天,文刀伯撫摸著兒子的後背,一邊點頭一微笑,笑著笑著便老淚縱橫。

但文刀伯的兒子沒過多久就忘了自己的誓言,他還是繼續去賭,賭輸了就繼續去借高利貸,終於把那輛車也輸掉了。

車沒了,是壓倒文刀伯的最後一根稻草。

(4)尺蠖

據說那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秋風吹得大地寒涼而乾淨,故鄉的人們依然過著自己一直以來過著的那種生活,牛依然悠然的吃草,羊依然緩緩的漫步,秋蟲依然嗡嗡的鳴唱,候鳥鳥也依然即將南飛。

據說那一天,一向節儉的文刀伯破天荒讓妻子做了一大桌子豐盛的好菜,又買來平時不捨得喝的好酒,一個人美美的吃了一頓。

據說那一天,一向沉默的文刀伯對著妻子說了很多話,等到妻子離開,他又對著空氣說了很多話,仿佛要把這輩子想說而沒說的話全都說出來。

據說那一天,吃過飯的文刀伯對著院子裡的大槐樹看了很久,時值深秋,槐樹上掛著很多尺蠖,尺蠖是一種昆蟲,它們把吐出的絲裹成一個繭,然後用一根細細的絲把繭吊在樹枝上。

因為這種蟲繭掛在樹上隨風來去,故而我們當地人都把尺蠖形象的稱為「吊死鬼」。

誰也不知道文刀伯在看著尺蠖的時候心裡都在想些什麼。人們只知道他確實看了很久,很久很久。

然後,文刀伯就上吊自殺了。

文刀伯死的靜悄悄的,隔了很久才被人發現,人們發現他的時候,文刀伯瘦弱的身體在被大風吹的蕩來蕩去,人們都說,那仿佛就是槐樹上的「吊死鬼」。

文刀伯死了,很多人因為被他家的悍婦罵過,都顯得有些事不關己,甚至還有人冷嘲熱諷,說什麼輪迴報應家門不幸之類的。

我家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便趕去探望他的家人,並送上了奠金。

後來父親常說十年前我家蓋房的時候,文刀伯是主動來幫忙的人之一,當時父親給幫忙的人也每天發工錢,文刀伯覺得父親沒有把他當自己人,還頗為生氣,甚至跑到我祖母家去「告狀」,是個慷慨豪俠又略顯可愛的人。

父親說,文刀伯是個好人,不應該有這樣的下場。

但很多的世事就是這樣,明知是不應該的,可還是發生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有些人有些事,除了無奈的感嘆一陣子,唏噓一陣子,嘆息一陣子,似乎再也做不了什麼了。

文刀伯就這麼走了,自始至終,都不知他的兒子作何感想。

相關焦點

  • 雲邊有個小賣部:回到故鄉,回到生命原點
    小鎮是故鄉,是故事開始的地方。除此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有經營著小賣部的外婆,那個彪悍卻又和他牽掛最深的親人。忘不了書裡的那句話:外婆說祖祖輩輩埋藏的地方,才叫故鄉。你有多久沒有回到家鄉看看了呢? 故鄉裡的故事並沒有停留在回憶層面,而是回到生命的原點重新審視生命:1、雲邊鎮少年劉十三的成長故事
  • 早已如煙的故鄉和往事(二)
    故鄉將淪落於日寇前,我奶奶和我爺爺一起乘船趕往武漢。當時日軍飛機經常轟炸長江上的客輪,比他們乘坐的客輪晚一班的,就被炸沉在江中。以訛傳訛,傳到老家成了我爺他們的船被炸沉了,我曾祖母在家裡哭得昏天黑地,另外幾房的那幾位寡婦則拍手稱快,慶幸我們這房的男丁傳人沒了。我奶奶是鄰鎮的,家境一般,但太外公挺開明,挺偏女兒,小時候也供我奶奶上學,把小學上完了。
  • 故事:從踏上火車求學那刻起,故鄉的記憶沒了四季,只有冬夏
    後來我去外地求學,創業、結婚、生子,故鄉漸漸回去的少了。我不知道的是,當我踏上火車的那一刻起,故鄉的記憶沒有了四季,只有冬夏。而工作後,故鄉只是一個春節。 有次回家,在酒桌上,無意中我談起了這件往事,我本來是想問問他們當時害怕了沒
  • 故鄉,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牽絆和思念
    故鄉,是田家大爺和大奶的笑臉。歲月悠遠,小村荒涼,艱辛的日子壓彎了老人的脊梁,卻榨不幹心裡的甘泉。故鄉,是河邊的幾棵老樹。槐花白,冬青綠,春夏秋冬慢慢去。小孩常在樹下跑,老人圍樹吹牛皮。故鄉,是七姑家院裡的一隻板凳狗。兒女不如狗,長大離家走,盼兒早成才,想兒白了頭。
  • 莫言:把天下的故事放入故鄉的籃子
    一個作家,他的故鄉的語言對他後來文學語言的形式有著舉足重輕的作用。儘管我用普通話寫作,但是我的村莊的語言,我的鄉親們的口語,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到我的小說敘述語言,因為作家在講述故事時,他要使用自己具有個性的獨特的語言。這樣的語言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 「井」是故鄉情
    對故鄉的記憶,莫過於那幾口曾養活村子裡上千口人的老井。「缸裡沒水了……」,隨著母親的吆喝,父親便擔著一對大木桶朝離家最近的一口水井走去。那一口井是方的,成井字形,井口比較大,不知道是地下水還是附近農田的水從井底下浸進去,我至今都沒有弄明白這個問題,反正出水量特別大,是半個村子的生命之水,只要不是夏天,隨時都是滿著的。
  • 【達斡爾傳說故事】戰馬返故鄉的傳說
    戰馬返故鄉的傳說是清乾隆年間的傳說。 這匹馬因千裡跋涉,日夜奔跑,回到布特哈故鄉時已變得皮包骨頭馬主親戚嘆道,連馬都思念故鄉,更何況是遠離故土的親人啊。 清乾隆年間戰事頻仍,較大戰事都有大量達斡爾族子弟離家遠徵,此傳說反映出達斡爾族人對無休止的戰爭的無奈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 《故鄉又走了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他是我的堂哥》
    抬頭向遠方的故鄉遙望 故鄉的老人一位位悄然離去……從此陰陽兩隔,永遠永遠都不會再見!再也看不見他們的面龐,再也聽不見他們親切的說話聲,再也聽不見他們喊我的乳名…想起了他們每次見我,都親切的問:什麼時候來的?能不能多住兩天?孩子都多大了?等……那聲音至今迴響。 故鄉的一草一木,故鄉的親人,故鄉的母校都讓我終生難忘!
  • 故鄉紀事(小說)
    故鄉紀事瑞子我知道,我與故鄉越來越遠了。即使偶爾回家,也只是想走走兒時的鄉間小路,聞一聞熟悉的泥土味道。但故鄉卻面目全非了,完全沒有了兒時的童趣。昨日的澇池早已夷為平地,沒有了蛙鳴,沒有了嬉鬧。那棵兒時常常依偎著的古槐早已風燭殘年,不知了去向。
  • 《故鄉往事》連載之3
  • 《故鄉往事》連載之2
  • 《故鄉往事》連載之6
  • 《故鄉往事》連載之5
  • 故事:忘不掉的鄉愁,回不去的故鄉!他還是離開故鄉回到城裡來了
    「葉落歸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意識,人老了,都希望能回到自己的故鄉。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裡,故鄉才是根!老劉盼著這一天已經很長時間了,農村老家有自己的老宅,雖然年久失修,早已經破敗不堪,但那是自己魂牽夢繞的地方。那裡有自己的童年記憶,那裡有自己的兒時夥伴,那裡更有先人的墓碑。他打算退休後就回到老家去,在那山青水綠的村子裡頤養天年。
  • 濃濃故鄉情系列 ⑯ :夜半歌聲
    前言:水水是我故鄉十裡八鄉出名的美人,可是,在還不到不知道是她的家人接走了,還是怎麼了,反正,自從我離開故鄉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她……早幾年,昔日的同學,通過各種人脈,找到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我被他們拉進了同學群,礙於情面,堅持了有幾個月,一天晚上,一個陌生的名字發來微信好友添加信息,他說,他現在居住的房子地址,就是我故鄉老宅的原址,也許是夢中的鄉愁,觸動了內心的琴弦,我猶豫了一下,添加了他。在斷斷續續的聊天中得知,他就是水水同村的一戶陳姓人家。
  • 故事:回不去的故鄉:青海漂泊40年,家鄉人說不願和勞改犯一起生活
    在外漂泊大半生的父親,帶著一身的病痛,終於回到故鄉,落葉歸根了。代價是,我們家其餘的人都被迫遠離故鄉。父親是自私的,他似乎從未顧及我們的感受。母親也曾提過,想回青海看看親人,或者住上一段時間。但那時候,父親的身體每況愈下,經受不起長途車旅勞頓。
  • 故鄉的老少爺們
    父親說道,我隱隱看到父親眼角帶著一絲神傷,畢竟闊別多年的故鄉,如今也算是衣錦還鄉吧!村裡的鄉親卻不認識自己,換誰也都不好過吧! 「二哥,是二哥嗎?」農田裡的男人在猶豫片刻之後終於想起來了。
  • 「科幻微小說」故鄉的太陽
    那就是太陽,我們人類故鄉的太陽!」 「噢!爸爸,這就是傳說中太陽?!我終於看見他了!……我們能看見地球嗎,我們祖先誕生的地方?」 「嗯……,如果我們有架更高級的望遠鏡,我想我們能……」 「呃,太陽!那就是地球的太陽!」
  • 故事:苦與樂的張家壠《往事並不如煙》之十二
    苦與樂的張家壠《往事並不如煙》之十二作者/鍾奮生 張家壠這片地盤,除了前一章講述的二隊,還有鄰近三隊也屬於張家壠的範疇。 這是一片充滿火熱生活的沃土,比我們晚兩年進場的知青楊建軍,他是分在三隊,他對張家壠有著深厚的感情。
  • 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故鄉的泥土》今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來廣受好評,本書也將改編成電視劇《早春原野》。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給予《故鄉的泥土》以充分肯定。作家出版社原總編黃賓堂認為,這是一部枝葉飽滿,非常抓地氣的作品。談到對於《故鄉的泥土》的印象,《小說選刊》副主編顧建平指出,以退伍軍人守根為主,作者想寫的東西非常多,想把故鄉的感情都寫下來。重點是寫故鄉,寫泥土,寫泥土上的芸芸眾生。從這本書可以看出作者有非常大的雄心,主要寫農村人的命運,但不是田園風光,不是溫柔甜美,而是正中有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