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小咪
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圖
溫情加熱搜了大半個夏天的《以家人之名》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垃圾回歸垃圾桶,親人永遠是親人,哪怕再多傷害,也逃不過「血濃於水」四個字。
這個大結局,所有走向都讓人滿意,唯獨陳婷的洗白,讓人有些意難平。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她的自殺,也是逃避的一種,與她本人的性格,沒有太多改觀。
當然,一封來自他人遲來的信,根本不可能一下就改變一個人,但是,真正的改變,根本不是放棄生命,而是在日復一日中,用行動去彌補。
她始終在以自己的身體,去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比如,她選擇自殺,來換取兒子的原諒。
最後,看到媽媽給自己寫的道歉信,凌霄痛苦不已,沉寂在內心多年的痛苦,仿佛就在那一瞬間得到了釋放。
一封信,他是原諒了傷害他十幾年的人。
只因這個人,是他的媽媽,期盼了十年的媽媽,覺得對不起十幾年的媽媽。
要知道,凌霄妹妹的離開,他不過是一個導火線,誰也不願意發生,那只是一場意外。
卻因為陳婷的逃避,將所有責任都歸咎在一個孩子身上,讓凌霄困擾了十幾年,夜夜不能寐。
由於自己的軟弱,無法面對失去女兒的痛苦,她還把兒子丟給其它人,等到她以為自己的心復平復了之後,再回來時,又使用各種方法,想要彌補對孩子的虧欠,從來不問問兒子的想法。
尤其是她身體受傷後,一再利用自己身體原因,按制著兒子的行動,動不動就以死相逼,用情感綁架。
正是這樣的一個媽媽,偏執、可怕,任何人靠近她,都會有被吞噬的危險。
然而,當她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後,遍體鱗傷的孩子,還是毫不猶豫的原諒了她。
《正面管教》中說:「孩子經常不知道,父母有多麼愛他們。」
實際上,孩子對父母的愛,遠勝過父母愛孩子。
電視劇《不完美的她》中,7歲的女孩蓮生和媽媽一起生活。
媽媽愛上了一個男人,原以為,可以輕鬆幸福的生活。
然而,這個男人卻心理陰暗,根本不把蓮生當人看,經常把她當成遊戲道具去折磨。
他讓蓮生裝成被槍擊的樣子,反覆摔倒在地,摔得一身淤青。
將蓮生塞進箱子,用膠帶封住,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蓮生的媽媽才找到她,打開箱子時,孩子已經渾身溼透,悶到虛脫。
他給蓮生穿白色的紗裙,塗上口紅,揉捏她的臉,為玩弄她。
有時候,他還會把蓮生反綁手腳。
這樣的「暴力」,雖然沒有拳打腳踢那樣觸目驚心,但是造成的傷害,卻是終生的。
然而,即便如此,小小的蓮生知道媽媽愛那個叔叔,她喜歡跟叔叔在一起,所以,她明明知道,媽媽知道叔叔在折磨她,但她從來不怪媽媽,當被媽媽找到時,她還會眼裡帶著淚,臉上掛著笑的告訴媽媽:「很好玩。」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們不像成年人那樣,能夠用語言,或者其它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愛。
他們唯一能夠支配的,只有他小小的身體,拼盡全力去愛,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
在前段時間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要和許幻山離婚時,顧佳問兒子,假如爸爸和媽媽離婚,會選誰。
剛剛上幼兒園的許子言,選擇了並不太合格的爸爸。
顧佳不解,兒子解釋說,因為媽媽愛他,所以他選擇爸爸,那麼一家人就不會分開。
於父母而言,孩子只是父母生活中的一部分。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的天和地,是他們的全世界。
關於愛,他們小小的身體,可以很清楚的感知到。
只要能夠為父母做到的,他們都願意付出。
看過一條特別暖心的視頻:
媽媽一個人在家照顧兩個孩子,要做飯做家務,要陪孩子玩,帶孩子去超市採購等等,一天下來,孩子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絲毫不得空,媽媽累得筋疲力盡。
丈夫回到家後,照例問妻子,今天過得怎麼樣?
妻子十分沮喪,卻五味雜陳的告訴丈夫:
天還沒亮,被噩夢驚醒的大女兒,就哭著喊媽媽,還沒睡醒的她,趕忙跑到女兒床上安撫她;
上午,一起玩耍的兩姐妹扭打在一起,媽媽大吼大叫,才平息了「戰爭」;
開車出門,媽媽強制性地給她們繫上安全帶,不樂意的她們,哭了一路。
在超市,小女兒弄倒了貨架,邊購物邊照顧孩子的她,已經抓狂;
回到家,大女兒把整整一盤蛋糕翻扣在地板上,徹底絕望的她,癱坐在地上;
看上去,這一天實在令人崩潰。
隨後,爸爸又問了女兒同樣的問題,女兒則是幸福的對爸爸說:
早晨睡覺害怕,媽媽過來抱我了;
我最愛我的小妹妹了,我們一起玩鬧,都笑出了聲;
今天,媽媽親了我們好幾下呢;
去超市,好開心,我們坐了購物車;
而最高興的事,今天媽媽和我一起玩兒食物大戰!我們坐在地上,一邊吃蛋糕,一邊把蛋糕抹在彼此的臉上;
聽了女兒的話,旁聽的媽媽淚眼朦朧。
原來,在我們眼裡,糟糕的事,在孩子眼裡,卻是無比幸福。
看起來不懂事的孩子,卻比我們更懂愛。
在他們看來,只要和父母在一起,一切都是美好的。
孩子愛父母,就是如此。
哪怕父母工作能力不強,也不怎麼會講故事,經常忙到沒辦法搭理她,他們依然深深愛著自己的父母,哪怕每天只有那一丁點兒時間的相處,他們都甘之如飴,幸福不已。
在孩子心裡,永遠記著父母的好、父母的笑。
很多時候,成年人真的不如孩子懂愛。
孩子的愛,永遠沒有條件。
而許多父母,卻常常帶著條件,用愛與孩子交換。
父母總說,我們無條件愛孩子。
結果往往是,孩子無條件愛著我們。
願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無條件愛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