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在寫完《平凡的世界》後,為何年紀輕輕,就不幸去世了

2020-08-19 鬼谷子三十六計

路遙在寫完《平凡的世界》後,為何年紀輕輕,就不幸去世了?

說到路遙就會想到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影響幾代人的百萬字小說。路遙在書中,以溫暖的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城鄉社會生活,淋漓盡致地刻畫了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眾生相。在跌​宕​起伏的矛盾中,反映了平凡人在社會歷史大進程中,百折不撓的精神及喜怒哀樂等。

小說面世後,立刻引起了年輕人們的關注和共鳴。他們不光從小說人物中看到自己的縮影,還通過小說得到鼓舞。因此,這部小說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同時也對年輕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該書面世到現在已經有40多年,在浩如煙海的文學著作中,它依然像耀眼星辰一樣,得到眾多讀者的追捧和喜愛。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路遙在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後,卻很快離世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1949年12月2日,路遙出生在陝北清澗一個農民家庭。他是家裡的長子,本名叫王衛國,是個很有時代特色的名字。

然而,隨著弟弟妹妹的不斷降生,身體本就孱弱的父親,已經無力撫養一家老小了。於是,在經過商議後,8歲的王衛國被過繼給了延川縣的大伯父。

儘管過早地離開了父親,但是王衛國卻一直認為,父親稱得上是他的啟蒙老師。

他在文章中曾提到父親,說他「拔草鋤地,講究美,他說從任何地方看去,都顯得一行一行,很美,曾經在地頭種南瓜,說這不一定是為了吃,一到秋天,地頭一行一行子都長滿了瓜,這好看。」

父親的情懷,顯然影響到了王衛國,這讓他在以後的文學創作中,有如父親當年種瓜一樣,不僅追求有意義,還追求好看。

貧窮和苦難,讓王衛國過早地懂事。雖然他在小學期間成績優異,但由於伯父家境也極為貧困,常常連一個本子或者一塊橡皮都買不起,而他身上的破衣爛衫,也常常遭到同學們的嘲笑。這種種的煩惱,他從不在伯父面前提起。

不過,懂事的王衛國,為了讀書,卻第一次發了脾氣。

當時,王衛國憑著優異的成績考了全縣第二,被縣裡的重點初中——延川中學錄取。

但一窮二白的伯父卻表示,無力支付學費和生活費,並給他農具,讓他下地幹活。

王衛國第一次做出了反抗。他把農具扔掉,和伯父第一次有了衝突。最後,還是在親戚的斡旋下,伯父才同意他去讀書,每個月給他25斤糧票作為生活費。

半大小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區區25斤糧票,顯然是不夠的,所以王衛國在學習的過程中長期感到飢餓。他不得不在學習之餘,到野外去找吃的。據他自己回憶,那時候什麼東西他都會放到嘴裡嘗一嘗,看能不能吃。

也許正是飢餓和貧窮磨練了王衛國,讓他在後來的文學創作上,百折不撓,一直堅持寫下去。

1969年,王衛國在飢餓和貧困中,終於讀完了初中。幸運的是,讀初中的那段時光裡,他在文化閱覽室裡讀到了不少書。精神世界的日益豐盈,讓他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在無形中影響到他以後的人生之路。

1970年,王衛國在做小學教師之餘,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並給自己起了個筆名——路遙。自此,王衛國這個名字漸漸不為人所知,而隨著他的作品的影響力,路遙則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

1973年,路遙得到了一個上大學的機會。

可是由於他曾當過紅衛兵,沒有學校肯接收他。最後,還是延川大學冒著政治風險接收了他,這樣他才圓了上大學的夢。

此時,一個北京知青出現在了路遙身邊,她就是林達。

林達是個很有才情的姑娘,她愛慕路遙的才華。在路遙上大學期間,她在經濟上資助了路遙不少。用路遙養母的話來說,就是連被子和墊的褥子都是林達給他準備好,並扛到學校去的。

有了林達的資助,路遙在大學時的生活得到了保障,這不僅能讓他安心讀書,還能潛下心來進行文學創作。無疑這段時間對路遙來說,是寶貴的。

路遙大學畢業後,先後被安排到《陝西文藝》和《延河》做編輯。

在那裡,他遇到了柳青等很有名氣和才情的大作家。大家亦師亦友,在他們的幫助下,路遙在文學創作上更趨成熟。

但是路遙的文學之路並不平坦,他的文學作品多次被編輯退稿,比如獲得全國第一屆中篇小說獎的《驚天動魄的一幕》,由於是聲討文革的題裁,因此這篇中篇小說在當時顯得頗有政治色彩,許多編輯不敢刊發,這讓他非常痛苦和無奈。

在不斷收到退稿,又不斷往外寄的過程中,他曾絕望地想,如果再不能刊發,他就把這部文學作品燒掉。好在《當代》的編輯秦兆陽從眾多來稿中發現了這篇小說,並把它刊登出來。這才使得這篇小說面世,並獲得了獎項。

1981年,路遙用了21個晝夜完成的小說《人生》,也經歷過數次退稿的折磨。後來終於在《收穫》上刊登。結果一經刊登,便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強烈反響,並獲得第二屆全國中篇優秀小說獎。路遙也憑著《人生》,在文壇上享有了一定地位。

然而路遙並不滿足,他決定構思一部規模更宏大的小說,那就是創作《平凡的世界》。

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讀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又參閱了許多70年代末的文獻資料,並做了十幾本筆記。此外,他為了了解形形色色的底層生活,還不斷到農村和礦井等地方實地體驗。大概醞釀了3年之久,路遙認為時機成熟了,這時候他才開始動筆。

然而,路遙費盡心血寫出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卻不被文學界看好,一些編輯看了後,將稿子退還給他,表示這部小說沒有特色。

後來幾經輾轉,才在《花城》刊發。儘管他的朋友幫他牽頭在北京搞了個作品研討會,但是大家依然認為,這部作品並不成功。

路遙感到非常苦悶,他認為那些作家們沒能理解到這部小說的核心。由於沒有人理解他,他也變得愈發寂寞。

不過,路遙後來想通了,他認為他的小說不是給專家們來評的,而是寫給大眾們看的,他希望這部小說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想明白後,路遙又接著投入到第二部的創作中

​路遙寫作的時候,常常不眠不休,冷暖不知。他無休無止地把時間用在創作上。有時候實在餓得受不了了,才敲開鄰居家的門,找別人要個饅頭吃。這樣的寫作強度,很快就拖垮了路遙的身體。病痛不斷地折磨著他的身體,但是他強忍著身體上的痛苦,繼續埋頭創作。

到寫第三部時,路遙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惡劣了。他幾乎是趴在桌上,憑著毅力繼續創作,同時他還出現了咳血的問題。他曾把身體的狀況告訴弟弟王天樂。王天樂堅決不許他再繼續寫下去了,但路遙沒有聽從王天樂的勸告,他覺得哪怕是透支生命去完成第三部,也比停止創作要來得痛快。

1988年,用了6年之久,路遙終於寫完了《平凡的世界》。當他好不容易從書桌前站起來時,他只覺得渾身都疼,但是心裡地無比暢快。他審視著自己的作品,不由得想起父親種莊稼時的態度。

該書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 一片推崇聲中,《平凡的世界》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然而,在通知他到北京去領獎時,路遙在高興之餘,才發現自己連去北京的路費都沒有。最後,還是弟弟王天樂給他湊的路費。

當時,王天樂還對他說,以後別再獲什麼獎了。要是獲了個諾貝爾文學獎,他可真沒辦法給他找外匯。

對於王天樂的幽默,路遙並沒有覺得好笑,他只是說了句:「日他媽的文學。」

1992年11月17日,病入膏肓的路遙,由於肝硬化和消化道出血,經醫院搶救無效後去世,卒年42歲。

他這一生,婚姻不幸,生活貧困,文學創作也極為波折。然而,他終究憑著頑強的毅力,成就了《平凡的世界》等了不起的文學作品。

這些作品如他所願,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成為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讀物。也許,這就是命運對他的最好饋贈吧!

相關焦點

  • 《平凡的世界》:路遙筆下犧牲的女性,暗示了他感情生活的不幸
    這部小說後來改編成了電視劇,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與原著相差不大,從電視劇中女性角色最後的結局我們看出了路遙情感生活的不幸。,暗示了路遙感情生活的不幸!面對這件事路遙非常傷心,所以他把林紅塑造成了田曉霞,並且把田曉霞的結局寫的特別不好,這也就暗示了他第一段戀情的不幸,走出那段情感陰影后,他很快和另一個北京來的知青相戀了。
  • 路遙這部暢銷34年的《平凡的世界》,為何讓馬雲、潘石屹愛不釋手
    《平凡的世界》耗費了11年的時光,幾乎傾注了路遙所有的心血路遙的成名作是《人生》,在1982年出版,這部小說走紅之後,路遙已經成了全國的「名人」。有人當時推斷這就是路遙的巔峰之作。《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從構思到首次出版花了11年的時間。
  • 《平凡的世界》路遙為何非要把田曉霞寫死?
    我看過三遍的《平凡的世界》,唯一讓我遺憾的就是,為何要把田曉霞寫死了,讓她們好好的結婚不好嗎?劇中的所有人物都寫得比較殘忍,比方說少安的老婆秀蓮得了癌症去世了。李向前殘疾了。剩下一對好好的不行嗎?後來,我讀第二遍的時候,才發現雖然她們兩個很相愛,但社會差距確實有點大,一個是農民的兒子,一個是省委書記的閨女。就是按現在來說,也是門不當戶不對的。所以路遙不可能讓他們結婚。
  • 《平凡的世界》:讀懂王滿銀,也就讀懂了路遙的半生
    他出生那一年逢戰亂,母親將他生在躲災的山崖窯裡,次年父親就去世了,等母親辛苦將他拉扯到十九歲,也病故了。路遙在書裡寫,「從此,他在這社會上就成了孤單一人」。筆觸中透出深切的關愛。聯繫到路遙中學畢業後那段「王軍長」經歷,王滿銀的原型有可能至少包括他的一位「革命」戰友。
  •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為什麼把田曉霞寫死了
    想必很多人讀到這裡時,都已經熱淚盈眶,這位機靈聰穎、善良美麗的少女,像一顆璀璨的流星一樣,划過這個「平凡的世界」的上空,划過每一位讀者的心中。她滿身陽光地向我們走來,終也滿身陽光地離去。她打破了這個背負著貧窮和疲憊的黃土高原的沉重,為這個滿目瘡痍、放眼皆是漫天黃與黑的世界帶來了我們不曾在這裡見過的五彩斑斕。
  • 路遙臨終前住院3個月,妻子僅來看過一次,5年後被女兒告上法庭
    路遙臨終前住院3個多月,妻子僅來看過一次,5年後被女兒告上法庭一部《平凡的世界》給了多少迷茫的年輕一代最深的鼓勵,路遙用盡筆墨寫盡人生,他用自己的筆桿做吶喊打動了無數人的心,更是用最深的深情給了很多人以鼓勵。
  • 路遙《平凡的世界》:我們到底該追求什麼?
    1986年,路遙的百萬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出版,書裡的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激勵了無數年輕人,成為青年人心中的不朽經典。直到今天30餘年過去,仍有不少人被他們感動,它是茅盾文學獎的明珠,也是「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遇外星人成最大敗筆?淺析路遙超越性精神
    路遙為什麼在這裡寫「孫少平會見外星人」呢?這個章節是不是有些多餘?因為《平凡的世界》是一部鄉土小說,不是科幻小說?我們也看到,在有些《平凡的世界》選本裡,這個情節被刪去,同時被刪去的還有第三十八章的開頭部分,孫蘭香和他的男朋友吳仲平談論愛因斯坦相對論和三維空間的段落——大概編者認為這一部分也太多餘?
  • 《平凡的世界》:對田曉霞之死的默認,也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
    《平凡的世界》:接受了田曉霞之死,也就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平凡的世界》:對田曉霞之死的默認,也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田曉霞是路遙《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塑造得最為美麗動人的一位少女。路遙為何將田曉霞寫死?讓後來無數喜愛《平凡的世界》的讀者百思不得其解。在進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創作的時候,路遙已經身患肝病,這部書寫得很吃力,可謂路遙嘔心瀝血之作。有一天,正在洛川縣採訪的王天樂突然接到兄長路遙的電話,讓他趕緊去榆林一趟。
  • 平凡的世界:路遙為何如此偏愛河南人,原來另有隱情
    路遙曾經在《平凡的世界》中不遺餘力地盛讚河南人,為此他在這本書中塑造了鐵匠鋪的師徒,燒磚師傅和王世才。熱情好客的河南人《平凡的世界》中的第二個主角孫少平也遇到了同樣善良的河南人,並且這家河南人不再是不名一文的過客,而是被路遙給了相當的戲份。
  • 《平凡的世界》中的小翠,為何在逃離胡永州魔爪後,還願意回去?
    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書中,描繪了改革開放時期中國黃原地區的面貌。路遙憑藉自己在底層的所見所聞,用生命的最後那段時間,寫出了超級大IP書籍《平凡的世界》。時至今日,這部書依舊在當代人中獲得很高的評價。這部《平凡的世界》,便是如此。在書中,孫少平在黃原地區攬工,到包工頭胡永州下打工。一、孫少平助力小翠逃離胡永州魔爪一天夜裡,孫少平沉浸在書中的世界,卻聽到一聲低低的、令人恐怖的喊叫。
  • 路遙因《平凡的世界》,被評論家批評:江郎才盡,遭茅盾獎打臉
    ——《平凡的世界》有人說,90後、00後是不懂苦難的一代。他們不曾挨餓受凍,不用辛苦勞作,物質充足的時代讓他們輕鬆就能過上好日子。》發表之路,無比坎坷當路遙知道《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時,他激動的只想痛哭一場。
  • 《平凡的世界》:接受了田曉霞之死,也就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
    同時捲走的,還有無數喜歡《平凡的世界》的讀者流下的真摯的眼淚。路遙為何將田曉霞寫死?讓後來無數喜愛《平凡的世界》的讀者百思不得其解。在進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創作的時候,路遙已經身患肝病,這部書寫得很吃力,可謂路遙嘔心瀝血之作。有一天,正在洛川縣採訪的王天樂突然接到兄長路遙的電話,讓他趕緊去榆林一趟。
  • 「用生命寫小說」路遙:《平凡的世界》曾被拒稿,他一生是如何?
    路遙,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所寫出的一部偉大作品。如今,路遙先生早已離世,作品仍在影響著中國的一代人,偉大的小說,是永傳不朽的。路遙送父親送了很遠,看著父親逐漸消失在山路中,他才嚎啕大哭。路遙的人生經歷,切切實實刻畫在自己的小說當中。《平凡的世界》中少平讀書期間,因為家裡窮,只能夠在中午同學們放學之後,偷偷跑到食堂裡,去吃別人所不吃的黑面膜。路遙一生,始終伴隨著自卑,這是時代、童年所賦予給他的。
  • 路遙手握如椽巨筆,為什麼要把《平凡的世界》寫成悲劇?
    這兩天在老家,父親除了吃飯,其它時間都在追劇,看的是《平凡的世界》,那個片頭片尾曲我太熟悉了,因為前幾年經常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一本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書,尤其在校大學生愛看。我小時候表哥徹夜看《平凡的世界》,上初中物理老師監考,都手不釋卷看路遙的大作。
  • 在《平凡的世界》中為什麼路遙在結尾處筆鋒突轉,將田曉霞寫死?
    讀《平凡的世界》我是時刻惦記著又捨不得一口氣讀完,總想著好「東西」慢慢享受!就這樣不停的被書中的情節吸引翻過每一頁。就在該是如期赴約的時候田曉霞在採訪洪水現場不幸遇難。在《平凡的世界》中為什麼路遙在結尾處筆鋒突轉,將田曉霞寫死?這給本書的讀者帶來的是多大的遺憾和心「痛」?
  • 《平凡的世界》電臺播出後爆紅,曾被多次退稿,被批「太傳統」
    ——路遙《平凡的世界》曾被多次退稿,被批「太傳統」為了寫《平凡的世界》,路遙用了3年時間準備,沒日沒夜翻閱資料,手指頭被紙張磨得露出了毛細血管,擱紙上就如同擱在刀刃上,他只好用手的後掌繼續翻閱。路遙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被視為「太傳統,過於陳舊」。後來《平凡的世界》在電臺欄目中播出,才一炮而紅,引起強烈反響。數千封聽眾來信飛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來信者中有學生、教師、工人、農民、軍人、離休幹部、待業青年等,他們共同表達:《平凡的世界》教我們走路,教我們生活,教我們如何去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 路遙誕辰七十周年: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每當我失意落寞的時候,我都會再翻看一遍《平凡的世界》,迄今為止,小說我看了四遍,電視劇我刷了兩遍。讀大學的時候第一次看這本書,當時我喜歡孫少平。這個和我年紀相仿的大男孩,如果不是因為貧寒的家境,完全可以和曉霞一樣,步入大學的校門,從而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可現實總是殘酷,他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命運,選擇為生存而戰。
  • 《平凡的世界》古風鈴:被作者路遙嫌棄的人
    路遙《平凡的世界》的扉頁上寫著:「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歸於平凡的世界」。在路遙《平凡的世界》中他真實客觀,飽含深情地刻畫著每一個人,儘管孫少安精神境界高遠,但是最終也沒有成為英雄,而是歸於了平凡;儘管二流子王滿銀外出閒逛半生,依然給了他一個幸福溫暖的家,甚至開玩笑說:「這個逛鬼的生活我都羨慕哩」;犯過錯誤的周文龍依然給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田福堂也有他為了雙水村的利益拼命爭取的一面,其中沒有絕對的好人,所有好人都有欠缺好不足
  • 《平凡的世界》:理想愛情和現實愛情的碰撞,路遙選擇了後者
    ——《平凡的世界》1982年,路遙在《收穫》上發表了《人生》這部中篇小說作品,這部作品在問世後即迅速轟動全國,不僅被導演吳天明拍攝為同名電影,更獲得了1982年的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的問世標誌著路遙的寫作邁向了前所未有的巔峰,也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學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