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因《平凡的世界》,被評論家批評:江郎才盡,遭茅盾獎打臉

2020-10-14 胡律師在長沙

儘管我們都是些普通人,無法改變我們國家的局面,但我們應該有一雙明辨黑白的眼睛,有一顆嚴肅思考我們國家命運的頭腦。——《平凡的世界》

有人說,90後、00後是不懂苦難的一代。他們不曾挨餓受凍,不用辛苦勞作,物質充足的時代讓他們輕鬆就能過上好日子。


其實在現在的社會,苦難已經不是身體上的折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饑渴。


那個面對母親指責,毅然決然拉開車門跳下大橋的高中生,他的苦難是自己永遠得不到母親的認同;

那個帶著孩子跳樓的產婦,她的苦難是整日無法安睡,職業高知女性卻因為孩子困於小小一室,對自我價值產生嚴重懷疑;

那個被校園霸凌的女孩,她的苦難是整個青春期都在抵禦來自同齡人的惡意。


在他們經歷這些苦難的時候,如果他們願意再堅持一下,或者有人能拉他們一把,過了這個坎,或許他們的人生又能開啟新的篇章。



對我來說,在準備司法考試最艱難的時間,是父親送我的那一套《平凡的世界》,給當時幾乎要放棄的我,堅持下去的勇氣。

「青年,青年!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著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喪氣,每一次挫折就只不過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塊普通絆腳石,而絕不會置人於死命。」


就是我那時的咬牙挺住,我才能順利在大學通過司法考試,現在得以成為一名律師。



閱讀是很私密的事情,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是《平凡的世界》卻被包括地產大亨潘石屹、阿里巴巴馬雲、著名導演賈樟柯等眾多大佬所推崇,它好在哪?

地產大亨潘石屹是紀錄片《路遙》中說:

路遙《平凡的世界》我看了7遍,每次讀的時候都是我最困難的時候,他給我很多力量,尤其是愛的力量,我感覺路遙就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知己;他永遠活著,並且活的很健康。

阿里巴巴馬雲也說,在他艱難創業的時候,是《平凡的世界》讓他意識到,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如果你現在身處困境,不如也來看看這部《平凡的世界》,或許它能陪伴你跨越難關。



《平凡的世界》發表之路,無比坎坷


當路遙知道《平凡的世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時,他激動的只想痛哭一場。他躺在好友航宇的幹木板床上,一支接一支的抽菸,眯縫著眼睛微笑著說:

有些人一滿看見我不順眼,這下怕是再也張狂不起來了···


為什麼路遙會如此激動?因為《平凡的世界》這本耗費了他6年心血,以他的生命為代價創作的小說,發表出版之路,實在坎坷崎嶇,在最開始寫完第一部時,就被多個編輯退稿,即使發表之後,都還有不少評論家評論,遠遠比不上他之前的作品。


《當代》雜誌的一位編輯直言:《平凡的世界》和路遙過去的作品相比,內容平淡,節奏感不強,且人物眾多而龐大,情節也不是很感人,很難讓人有繼續讀下去的欲望和興趣。



在80年代的中國,《當代》是文學權威雜誌,也是路遙文學創作路上的「風水寶地」,路遙的幾篇中篇小說都是在《當代》上發表的,也由此奠定了路遙在中國文壇的地位。

被一直賞識自己的伯樂退稿,這對路遙的打擊是巨大的。


被《當代》退稿後,路遙又輾轉將《平凡的世界》送給作家出版社的編輯,希望能將第一部儘快出版。但是這位編輯只看了小說的一小部分,就把它放在一邊了,之後非常婉轉的將書稿退回給了路遙。

幾次遭遇退稿,路遙不禁開始懷疑,這本書真的沒有一點發表或出版的價值嗎?


雖然有人目不識「珠」,但還是有人看到了這本小說的價值,著名評論家王愚就認為,《平凡的世界》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是一本有深度、有高度的長篇小說。


他將這本小說強力推薦給廣州《花城》雜誌社副主編謝望新,謝望新看了這部作品之後,覺得這是長篇小說中難得的佳作,當即決定在《花城》上發表。



好消息總是接二連三,與此同時,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的李金玉,也看到了這部優秀作品。她雖然是一名年輕的小說編輯,但是卻堅持作為《平凡的世界》編輯將書稿出版,更鼓舞了路遙繼續完成第二部、第三部的信心。


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個獎項路遙等了太久太久,他用這個中國最高的最權威的文學獎項,狠狠的打了非議他作品的那些人的臉。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路遙寫苦難、寫堅持,能寫到普通人心裡的原因。因為他自己就親身經歷過,經歷過貧困,經歷過在不被認可的時間裡仍然默默堅持,經歷了婚姻的失敗卻依然相信愛情。

大佬推薦

潘石屹在一次讀書會中,推薦的書就是《平凡的世界》,他說:

「《平凡的世界》是對我十八歲之後創業影響最大的一本書。甚至說,對我一生的影響都特別大。路遙的文字總能給予我力量,小說中的主人公都是在逆境中努力尋求生存。每當我遇到問題的時候,一看路遙的書就覺得豁然開朗。」



《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說:「《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平凡的世界》雖然出版於80年代,三十多年過去了,現在它仍然有十分強大的影響力。

2018年,它入選了「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2019年,它還入選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近10年來,總銷量就超過1800萬冊,現在仍然以每年300萬冊遞增。

這部影響了無數人的《平凡的世界》,全套三冊,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一本比一本精彩!


「每個人的生活同樣是一個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對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奮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現在只要一頓飯錢,79.8元,你就能把這三本、共百萬字的小說帶回家。說不定你就能在書中找到堅持下去的信心,獲得開啟新的人生的機會,為什麼不試試呢?


大家不要錯過這本好書,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平凡的世界》:讀懂王滿銀,也就讀懂了路遙的半生
    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的過程之中和之後,天樂都對他照顧良多;當他病重住院,天笑一直陪護到哥哥去世。註明:王天樂和王天笑都是路遙親生父母王玉寬和馬芝蘭的孩子,王天樂也是《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原型。可以說,路遙對家庭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極高。但是,和他結婚的是獨立的城市知識女性——林達,兩人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差別都很大。
  • 《平凡的世界》:揭示平凡人的苦難世界和逆襲人生
    "—— 路遙一部著作被評價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而這部書的作者"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
  •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受到大眾推崇,卻也有人質疑其文學水平?
    路遙的作品對於七零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我們,小時候就看電影《人生》,該片改編自路遙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如願到城裡工作後,拋棄了未婚妻,卻最終失去一切的故事,周裡京扮演的高加林現在還浮現在腦海中,並且當時周裡京的影響力並不亞於現在的周杰倫。
  • 《平凡的世界》:一如作者路遙貧窮、絢爛、荒涼的一生
    1982年開始寫《平凡的世界》第一部,1986年春天《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創作完成。中篇小說《人生》的發表讓他嘗到了成名的滋味,他對《平凡的世界》信心滿滿,不料隨後卻連續遭遇知名雜誌社拒稿、評論家批評的打擊,他都不想繼續寫第二部了。此時生活困苦、精神沮喪的路遙,肯定想不到這部作品後來能獲得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高的獎項「茅盾文學獎」。
  • 《平凡的世界》寫了6年100萬字,稿費3萬,卻沒車費領茅盾文學獎
    寫《平凡的世界》寫了6年,100萬字,稿費3萬。為了維持生活,還欠下10000多。獲得矛盾文學獎以後,去領獎的車費都是弟弟幫忙借的。路遙一生窮困,42歲就離開了人世,臨走前幾天,在病床前和妻子籤了離婚協議書。去世後,墓地都沒錢修整。
  • 路遙在寫完《平凡的世界》後,為何年紀輕輕,就不幸去世了
    路遙在寫完《平凡的世界》後,為何年紀輕輕,就不幸去世了?說到路遙就會想到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影響幾代人的百萬字小說。結果一經刊登,便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強烈反響,並獲得第二屆全國中篇優秀小說獎。路遙也憑著《人生》,在文壇上享有了一定地位。然而路遙並不滿足,他決定構思一部規模更宏大的小說,那就是創作《平凡的世界》。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路遙讀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又參閱了許多70年代末的文獻資料,並做了十幾本筆記。此外,他為了了解形形色色的底層生活,還不斷到農村和礦井等地方實地體驗。
  • 《平凡的世界》電臺播出後爆紅,曾被多次退稿,被批「太傳統」
    ——路遙《平凡的世界》曾被多次退稿,被批「太傳統」為了寫《平凡的世界》,路遙用了3年時間準備,沒日沒夜翻閱資料,手指頭被紙張磨得露出了毛細血管,擱紙上就如同擱在刀刃上,他只好用手的後掌繼續翻閱。寫第一部的時候路遙親自到礦山體驗生活,每晚靠用饅頭賄賂老鼠,換得安靜的創作時間。然而當他呈出自己的心血之作,卻被編輯多次退稿,評論家也幾乎全盤否定,有很多尖刻的批評,說這本書不行,不適應時代潮流,屬於老一套。
  • 田曉霞死啦,路遙摔筆痛哭,這個世界不能沒有田曉霞啊
    然而,田曉霞卻到了小說的第三部剛剛過半,因抗洪救人而犧牲了。小說裡的人物生生死死本是正常之事,但路遙卻因她的死,錯亂了現實世界和小說世界的界限。甚至在描寫孫少平追憶田曉霞的那段,引入了外星人,這讓許多讀者感到詫異。
  • 經典話劇《平凡的世界》在榆震撼上演,你去看了嗎?
    9月9日和10日,由陝西人藝根據路遙獲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改編的同名話劇在榆林大劇院連續兩天震撼上演。該劇全景式地展現了七八十年代陝北地區勞動人民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平凡而又曲折的奮鬥人生。
  • 《平凡的世界》:王滿銀的一生,其實就是路遙先生的「中年不惑」
    引言《平凡的世界》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在陝西省原西縣的農民們,為了在一窮二白中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懈奮鬥的故事,雖然在追求過程中他們必須付出汗水、勞力甚至是人生中最為美好的愛情,這是十分無奈但又包含了莊稼人面對生活苦難時
  • 平凡的世界憑什麼得茅盾文學獎?
    《平凡的世界》連環畫作者:李志武起初讀路遙的小說,抱著急切的功利的目標,那會剛剛和路遙家鄉的後輩人接觸他們說路遙是延川的文化名人,他的很多小說不光是獲獎,還影響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我慚愧地應承,因為我還從未讀過路遙,甚至不知道他都有什麼作品。在知乎上看到過一段關於平凡的世界所做的評價:每次主角的奮鬥事業在遇到重大挫折,看起來難以逾越的時候。總會有善良的權力階級伸過來援助之手,幫助他們完成人生華麗的轉變,迎接更大的成功。這一點表現出對權力的善意討好成為了被人詬病的一點。
  • 讀書能改變命運,路遙《平凡的世界》,曾經讓我熱淚盈眶
    第二天一看封面,平凡的世界。路遙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路遙為了寫這本書,可以說嘔心瀝血,最後英年早逝,不能不說遺憾啊。平凡的世界,可能沒有那麼華麗的詞藻,沒有那麼扣人心弦的故事,但是獲得了很多讀者的熱愛。
  • 摘星記|路遙篇之《平凡的世界》:卑微又艱辛地活著,究竟給誰看
    於是,路遙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他自己稱之為一次豪賭,一次個人對集體的挑戰:他要遠離文學界、遠離親朋好友,甚至遠離這樣的生活,投身於沉重的孤獨中,徹夜的失眠中,以及他要創作的作品的虛幻中去。賭注是自己的生命、榮譽,年華,也包含陪伴家人(特別是小女兒)的時間。風險是自己沒有寫長篇的經驗,沒有對現實世界的深刻認知,而其作品採用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在當時的中國文學界及文學評論家中飽受爭議。
  • 路遙手握如椽巨筆,為什麼要把《平凡的世界》寫成悲劇?
    這兩天在老家,父親除了吃飯,其它時間都在追劇,看的是《平凡的世界》,那個片頭片尾曲我太熟悉了,因為前幾年經常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一本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書,尤其在校大學生愛看。我小時候表哥徹夜看《平凡的世界》,上初中物理老師監考,都手不釋卷看路遙的大作。
  • 《平凡的世界》:對田曉霞之死的默認,也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
    《平凡的世界》:接受了田曉霞之死,也就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平凡的世界》:對田曉霞之死的默認,也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田曉霞是路遙《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塑造得最為美麗動人的一位少女。路遙為何將田曉霞寫死?讓後來無數喜愛《平凡的世界》的讀者百思不得其解。在進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創作的時候,路遙已經身患肝病,這部書寫得很吃力,可謂路遙嘔心瀝血之作。有一天,正在洛川縣採訪的王天樂突然接到兄長路遙的電話,讓他趕緊去榆林一趟。
  • 路遙《平凡的世界》|婚姻如鞋子,冷暖自知
    ——路遙《平凡的世界》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出生於陝西省清澗縣。1957年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為子,其後一直在延川生活。這片土地和人民的信念,深深地紮根在他的身上。路遙《平凡的世界》以路遙生活的陝北高原農村為背景,描寫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
  • 《平凡的世界》導讀
    於是,路遙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他自己稱之為一次豪賭,一次個人對集體的挑戰:他要遠離文學界、遠離親朋好友,甚至遠離這樣的生活,投身於沉重的孤獨中,徹夜的失眠中,以及他要創作的作品的虛幻中去。賭注是自己的生命、榮譽,年華,也包含陪伴家人(特別是小女兒)的時間。風險是自己沒有寫長篇的經驗,沒有對現實世界的深刻認知,而其作品採用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在當時的中國文學界及文學評論家中飽受爭議。
  • 路遙這部暢銷34年的《平凡的世界》,為何讓馬雲、潘石屹愛不釋手
    《平凡的世界》耗費了11年的時光,幾乎傾注了路遙所有的心血路遙的成名作是《人生》,在1982年出版,這部小說走紅之後,路遙已經成了全國的「名人」。有人當時推斷這就是路遙的巔峰之作。《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從構思到首次出版花了11年的時間。
  • 《平凡的世界》:接受了田曉霞之死,也就讀懂了路遙,讀懂了人生
    同時捲走的,還有無數喜歡《平凡的世界》的讀者流下的真摯的眼淚。路遙為何將田曉霞寫死?讓後來無數喜愛《平凡的世界》的讀者百思不得其解。在進行《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創作的時候,路遙已經身患肝病,這部書寫得很吃力,可謂路遙嘔心瀝血之作。有一天,正在洛川縣採訪的王天樂突然接到兄長路遙的電話,讓他趕緊去榆林一趟。
  • 《平凡的世界》:理想愛情和現實愛情的碰撞,路遙選擇了後者
    ——《平凡的世界》1982年,路遙在《收穫》上發表了《人生》這部中篇小說作品,這部作品在問世後即迅速轟動全國,不僅被導演吳天明拍攝為同名電影,更獲得了1982年的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的問世標誌著路遙的寫作邁向了前所未有的巔峰,也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學史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