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丨善良真愛or邪惡金錢?狄更斯如何取捨愛情觀?

2020-09-09 雲若憶

作為一部傳世之作,雙城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傳奇的愛情故事。在小說所講述的愛情故事中,女主人公只有一個,男主人公卻有三個。

這三位男性均圍繞著一位女性展開追求,這美麗的女子叫做露西。三位年輕的男子究竟誰能夠贏得露西的芳心?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為這段愛情故事展開了細緻的描寫,其中體現了狄更斯獨特的愛情觀。在真愛與金錢面前,在善良與邪惡之間,狄更斯顯然選擇了前者。

借用對比手法謳歌正確的愛情觀

追求露西小姐的男士分別是達奈、斯特萊弗以及卡頓。藉助這三位男性不同的愛情追求方式以及特點,狄更斯在對比中闡述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愛情價值觀,並在通過這三種不同的愛情觀念,體現了他本人對於愛情的看法和感受。

從他的褒貶態度,我們可以看出狄更斯對於人道主義的歌頌,以及對於貪圖名利、不念感情種種醜惡行為的厭棄和詛咒。

雙城記劇照

達奈:愛是我的一切

達奈是一位教師,頗具語言天賦。來到英國之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為了一個頗有成就的人。實際上他出身高貴,但是他卻放棄了一切來到英國獨立生存。

可是在英國他卻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尤其是他被誣告為叛國者,受到了英國官方的逮捕。實際上所謂的叛國罪只是子虛烏有,然而達奈卻因此而不得不面臨牢獄之災,此時出現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那就是露西。

露西成為了法庭上的證人,她千方百計的想要證明達奈是清白的,並不是所謂的叛國者。牢獄之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人生中的災難,正所謂患難見真情,正是這次被捕事件使得達奈最終認清自己的愛情所在,他明白露西小姐就是他一生所愛

達奈對於愛情是非常看重的,在他的心目當中,露西小姐就是愛與美的化身,他將露西小姐看成自己生命的全部。

認為只有美麗的露西小姐才能夠拯救他的肉體和靈魂。達奈將露西小姐放到了他心中至高無上的位置,而他這種對於愛情高度看重,將愛情視為神聖的觀念,也正是作者本人所頌揚的愛情觀,因此作者最終給達奈安排上了一個美好的結局,露西小姐最終嫁給了達奈先生。

斯特萊弗:愛情不如金錢

狄更斯寫作獨特之處就在於,他給這段愛情故事添加了另外兩個男主人公,這兩個男主人公也成為了這部愛情作品當中不可缺少的人物。

律師斯特萊弗也是露西小姐的一位追求者,然而他對於愛情的態度卻是相當不尊重,他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輕浮的花花公子,認為自己擁有財富和地位,愛情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一種附加品,有則更好,沒有也沒什麼損失,正是這種玩世不恭的心態,使得他最終沒有得到露西的愛。

狄更斯

總而言之,他認為愛情是一種調劑品,這就是律師斯特萊弗的愛情觀,對於這種愛情觀念作者是嗤之以鼻的

作者在《雙城記》中對這種對於愛情毫不尊重的態度予以了批評,並且也向人們展示出一個持有不正確愛情觀念的人在其他為人處事方面也是頗有問題的。

比如斯特萊弗不尊重愛情,他還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唯利主義者,在他的眼中只有金錢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感情都是不值一提的,他經常說別人的壞話。

更可悲的是他所說的壞話都是自己編造出來的,而他自己竟然也會漸漸地相信這些壞話是真實的。一個自欺欺人的人,他的人品怎麼會高尚呢?而他怎麼配擁有真摯的愛情,因此最後作者給他安排的結局就是迎娶了一個富有的寡婦,而那個寡婦容貌和品德完全比不上露西小姐。

卡頓:我願為愛情犧牲生命

小說中出現的另外一位非常重要的男主人公就是卡頓先生。

卡頓是律師助理,在年輕的時候他曾經過著非常放蕩的生活,因此在看到露西小姐之後,他感覺到自己的前半生完全就是毀了,面對光彩照人的露西,他不敢展開追求,生怕自己汙染了美麗的露西小姐。

然而內心深處對於露西的感情還是一天一天的增長了。最終他感受到他為了愛情可以犧牲一切,他能夠為他所愛的人去犧牲自己的生命。

在卡頓的愛情觀中可以用兩個字來予以總結,那就是犧牲。這樣的一種愛情觀念顯示了卡頓對於露西小姐全心全意的愛。

不過露西小姐的芳心已經給了達奈,最終他沒有與露西小姐結婚,但是這並不妨礙卡頓先生對於露西小姐永遠的愛情。

即使在露西小姐結婚之後,卡頓還是以好朋友的身份經常與露西小姐交往,二人保持著純潔的友誼。後來達奈又遇到了一些挫折,卡頓奮不顧身,為了營救達奈,為了讓露西生活得幸福,他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代替達奈去接受刑罰。

狄更斯對於這種愛情觀念也予以了讚揚。這種為了愛情奮不顧身,敢於犧牲一切的態度,是令人感到尊敬的。狄更斯高度讚揚也反映出狄更斯本人的仁愛立場以及人道主義精神。

對於愛情的不同態度,往往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性和修養。面對露西小姐的愛情,三位不同的男子分別選擇了不同的態度,也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行為,從中讓我們看到了達奈精神的崇拜、品德的高尚,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斯特弗萊的卑鄙和兇狠以及卡頓先生勇敢的犧牲精神

卡頓先生的高貴之處,那就是他能夠面對愛情奮不顧身,能夠為愛奉獻自己的生命,這是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

狄更斯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即使是寫作愛情小說,他也能夠將愛情與人性完美的結合,使人們在閱讀過程中也能夠受到進一步的教化。

對於人道主義以及仁愛精神的追求,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播撒在人們的心底。而那種對於真摯愛情的歌頌,也讓人們在心裡產生了對於愛情的無限追求。那種永恆的愛之力量永遠都不會消失,無論是在哪一個國度。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所有這些都是要償還的」,《雙城記》,滿紙的「因」與「果」
    以前的英語課本上節選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一個醫生被兩個貴族挾持,給一個姐姐和弟弟看病,姐姐和弟弟都病得很重,姑娘心心念念著自己的丈夫,而年輕人義憤填膺地控訴貴族的淫色、兇殘,只是節選了一小段,但是印象特別深刻,特別是其中的一句話,All these are to be answered for.翻譯成「所有這些都是要償還的」感覺這一段特別觸動心靈,猜想著《雙城記》是一本怎樣的小說?
  • 從《遠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惡,探析人性的愛與本真
    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國,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敲打著人們的生活,資本主義的腐朽讓人們蒙蔽雙眼,懶散的議會,龐大的統治機構,昏聵自滿的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統治力量,讓人們迷失。在皮普一無所有時,這些人用真誠與善良同皮普一起成長;在皮普沉迷在所謂的「遠大前程」的漩渦中時,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勸誡著皮普,也是勸誡他內心的貪慾,理想指引我們前進,但有不勞而獲的理想卻是空想。狄更斯通過友情這一主線,巧妙鋪設,探尋人性的多面,更將人物命運放在波瀾壯闊之中,探析他們的曲折坎坷,這何嘗不是狄更斯深刻揭露資產階級弊端的有力武器?
  • 《雙城記》:小孩子才分好壞,成年人只看利弊?
    狄更斯做的是同樣的事情,他掀開了大革命那看似光鮮的袍,露出了裡面隱藏著的觸目驚心的膿包和傷口。他們曾經是被暴力傷害的壓迫者;如今,他們用同樣的暴力手段,壓迫著其他善良而無力的人——他們成為了新的壓迫者。他們曾經見過雍容富貴的貴婦們興致勃勃地圍觀被冤枉的死刑犯的處決現場,感到無奈和氣憤。如今,當法庭不經過合理的司法程序就宣判死刑時,圍觀的人群裡滿是瘋狂的激動——他們成為了自己當年所仇視的那群貴婦。這,正是屠龍少年故事的隱喻:「輪迴」。
  • 狄更斯《霧都孤兒》|心中有善,才有改過自新的機會
    《霧都孤兒》是19世紀英國文壇泰鬥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寫實小說。這是狄更斯第一部偉大的社會批判性小說。這部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出生在濟貧院的孤兒——奧立弗,在經歷了一系列不幸遭遇和不公平待遇後,在一群善良的人的幫助下和自己對幸福生活的努力追求下,最終查明身世和親人團聚,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 豆瓣8.5:感情與金錢該如何取捨?看完這部電影我又相信愛情了
    家人的反對讓這段感情前途未卜,此時,被羞辱的諾亞也變得躊躇,他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所以,面對誘惑還能堅持真愛的人,都是勇者。如今,在社會壓力日益增大的情況下,關於愛情與選擇的標準越來越複雜。有人說,要嫁就嫁給愛情。有人說,不要只圖一個男人對你好。有人說,沒房沒車不能嫁。
  • 《琉璃》:司鳳和紫狐的一個愛情觀,理解不對的話,容易犯錯
    你關注我、我陪你愛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他們這個愛情觀聽起來挺感人,其實有些問題,也是容易理解錯誤而犯錯的。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明明發現對方人品有問題,對自己也不是真愛,而是有某種目的,卻依舊捨不得放手,或是存僥倖心理,認為那個人會因為愛自己而改邪歸正。
  • 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取捨
    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取捨 看著看著,方青山就眼花繚亂,多看一會兒,就感覺到頭腦眩暈。 「果然,東西雖好,但是想要得到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雖然整個道意世界之中,處處都是道意,目光所及,舉手抬足,便是呼吸都是道意。 但是真正想要參悟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就好像在摘星樓取寶一樣。 道不可輕傳。
  • 金錢萬能與真愛無價——解讀電影《百萬英鎊》
    影片中的亞當斯,雖然誠實善良,可是一點也不精明幹練。在原著中,亞當斯作為百萬鈔票的持有者,一直是積極主動的,而在影片中卻是消極被動的。從開始到最後,影片中的亞當斯一直在圍著百萬鈔票打轉。以狂歡化的方式,將各色人等對百萬鈔票——金錢的象徵——的崇拜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這種誇張化的處理,將批判的矛頭,直指以金錢為表徵的資本崇拜。  2  亞當斯在得到百萬鈔票之前,衣衫襤褸,不明一名。這身裝束讓他在美國公使館、小飯館、服裝店,備受歧視和嘲笑。堂堂七尺男兒,被錢難倒,欲哭無淚。
  • 從小說《玫瑰的故事》中窺見亦舒的愛情觀
    極度缺乏愛與安全感,卻又迫於現實的壓力,在金錢與愛中搖擺的姜喜寶。前半生安於婚姻,被老公拋棄後,尋得真正獨立的子君。以及《玫瑰的故事》中,至情至性的黃玫瑰。這些女性,都被打上了現代都市女性的符號,這些女性,就是亦舒一生愛情的縮影。
  • 從《首爾站》中品讀「人性」,到底如何認清善良二字?
    「人性」的概念 人性就是人身上所包含的一切性質,善良、邪惡、冷漠和愛都是人特有的性質,因此也就能夠統一規劃到人性當中(當然也不光是人類,其實很多動物的身上都存在著感情),但這些都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之上的,因此人性也就可以被我們理解為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感情。
  •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這些女人的為愛相守只是自己的一種愛情觀的體現,對方會怎麼樣呢?那些飄來的男人在遠方也許有家室,也許根本就是一個逢場作戲,不然怎麼四五個月不來看女人。所以說,為愛痴守,多半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自然也等不到好的結果。
  • 劇本殺丨《孤城》個人感受(非評測)
    《孤城》--鐵男這個本陣營和機制的設定很不錯,主要是國、共雙方諜戰的對弈,細分大概可分為國、共、中立3方,前期私聊套話可千萬不要暴露多的身份信息,後期確認好戰友後再爭取拉攏中立角色,在各自任務之間做好取捨,才能玩好這個本,後期的拍賣一定要利用好手上的資金,撿漏才是王道。我玩的時候我是我們陣營的主導,拍賣撿漏裝備,爭取共同利益。然後。。什麼主要任務。。。我要逆我者亡。。哈哈哈。。
  • 金錢和尊嚴哪個重要?
    在金錢面前,王漫妮選擇了尊嚴。可以預見,以後的王漫妮不會再去奢望類似梁正賢那樣的男人成為自己的老公,她的愛情觀會從不切實際的浪漫改變成實事求是。在餐廳,王漫妮脫到只剩下一件內衣的時候,女人的羞恥心讓她不敢繼續下去。梁正賢說她是捨不得,分明就是在羞辱她。餐廳客人指指點點,議論紛紛,但是沒有一個人上前幫忙。這個時候是餐廳服務員說,我的衣服可以借給你!
  • 令狐衝的真愛?楊過的真愛?白展堂的真愛?
    她其實是在意自己的地位的,但也不肯強求,所以當日在少林寺,她動過這個心思:「我待你如何,你早已知道。你如以我為重,決意救我下山,你自會取勝。你如以師父為重,我便是拉住你衣袖哀哀求告,也是無用。我何必站到你的面前來提醒你?」深覺兩情相悅,貴乎自然,倘要自己有所示意之後,令狐衝再為自己打算,那可無味之極了。」骨子裡,是她在追令狐衝。
  • 豆瓣8.7豪夫童話《冷酷的心》:金錢和靈魂的較量,誰是贏家?
    表面是一個拿心換金錢的故事,背後則是倡導勞動獲得幸福的價值觀年輕的燒炭工彼得,羨慕不勞而獲、揮金如土的「體面」生活,十分鄙視自己的職業。他把自己的心出賣給貪婪、冷酷的化身——邪惡的森林之神米歇爾,換回大量金錢,代價是自己的心從此變成一顆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