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爾站》中品讀「人性」,到底如何認清善良二字?

2020-09-11 X君的動漫雜談

人就是現世上創造的最終目的,因為人乃是世上唯一無二的存在著能夠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夠從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東西中,藉助於他的理性,而構成目的的一個體系。——康德

導語

說實話「人性」這個概念是十分複雜的,其實從古代以來學者們都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人,實則一切有理性者,那麼這個概念和輪廓就很大了,其實不光是在人的身上存在著理性的說法,在任何的生物面前可能都會出現,生龍活虎的動物也可能包含著這些品質。

直到現在很多人都仍然能夠清楚地記得《釜山行》的故事,畢竟也是第一部的亞洲喪屍題材的大電影,而在《釜山行》之前還有這麼一個故事——《首爾站》。首爾站和釜山行這兩部故事不僅僅在情節上面有著很大的差異,在製作上面也是完全不一樣,但其內心想要傳達的東西是一致的。

《首爾站》

喪屍題材的電影真的是拍過太多了,和我們的殭屍不同,喪屍是因病毒而感染的,從裡到外都失去了人類的本性,雖然在後期的時候拍過《溫暖的屍體》等電影想要打消我們傳統的思想,證明其實喪屍也是存在理性和人性的,只是因為他們發不出聲音,但說實在的,大多數人寧可相信喪屍沒有理智,也不願去喜歡有「人性」的喪屍。

《首爾站》在故事背景和內容上其實不需要我們講述太多,而是在於我們對內容的探討,大部分的喪屍片都是在宣傳失去理性的人,其重心本身也不在喪屍的身上,而是在末世環境當中擁有「人性」的人類身上。

小結:很多人可能認為《首爾站》的動畫風格有點「扭曲」並且不是那麼容易讓人接受,雖然帶著一絲抽象的味道,但恰好就是這種感覺才更能夠凸顯出末世當中人們的嘴臉。

「人性」的概念

人性就是人身上所包含的一切性質,善良、邪惡、冷漠和愛都是人特有的性質,因此也就能夠統一規劃到人性當中(當然也不光是人類,其實很多動物的身上都存在著感情),但這些都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之上的,因此人性也就可以被我們理解為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感情。

在《首爾站》這種類似末世題材的影視作品當中,雖然我們是看不到喪屍身上的感情變化,因為動漫本身也就不在講述這裡,而是針對末世的時候,存活下來的活人會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是否能夠保持人的最後一點理智?

答案幾乎不用我們多說都能知道,人類本身就是自私的,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也就是先考慮到自身是否處於安全的環境,因此在這個時候被放大的就是那些自私的人;其次就是身上散發著無私光輝的人,他們對於他人的關係和愛遠超過了自己,所謂的善良和愛也就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善良該如何理解

而下來我們就針對於影片當中的善良二字做出合理的解釋,本身的話少年是沒有錯的,他一直都受到了中年男子的欺騙,他所看到的只是一個擔心女兒安危的人,好像為了自己的孩子就能付出所有,(雖然結尾真的是讓人覺得是「反轉中的反轉」)但在前期的表現看來,能夠偽裝做到這一步的人真的不多,即便是存在著利益關係。

但真正的善良絕對不是大叔這樣,中年男人是一個自私的人,他的善良建立在自私的基礎之上,因此也就不是我們所能接受和理解的範圍。真正的善良應該是無私的,發自內心並且沒有任何的利益關係,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內心不希望事情走向壞的發展方向。

小結:人類真的是很偉大,很多動漫當中都在闡述著這些觀點,在神認為人類沒有希望的時候又不斷看到一些無私的人,一些善良到了極點的人,這成為了神不會毀滅世界的原因。

結尾

其實在各種程度上面來說《首爾站》根本不值得去吹噓去捧它,在動畫的製作上面多數人給予的評價都是6到7分不等,因此要說它的動畫製作水平高也不太正確,X君也只是拿《首爾站》舉例,試圖去理解末世環境當中的人性和善良。

真實的世界肯定不會如此殘忍,善良的人肯定也是多於邪惡的人,人類從古代就一直在講述著勇者打敗魔王的故事,其本身也就是想要宣傳,無論在何時何地,人類的善良都是一直存在的。

相關焦點

  • 5本讀來津津有味的良品小說,故事構架嚴謹,書荒了細細品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讀來津津有味的良品小說,故事構架嚴謹,書荒了細細品第一本:《大官人》 作者:三戒大師主角目的實際,就是在輪迴世界中活下去,同時讓自己變得更強,所以讀起來既不文青,也不中二,豆比,這本書構架嚴謹,節奏緊湊,主角穿梭於一個個動漫世界,不論你熟悉還是陌生的故事,在作者筆下,都能煥發出另一種引人入勝的色彩。情節設計點很出人意料。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文,大大筆力很強, 值得一推。
  • 傅首爾:家不是一個字,是一種責任
    《奇葩說》裡有過一個論題,和父母交流,到底要不要報喜不報憂?針對這個問題,傅首爾說:中國父母有一個通病,只要子女過得不開心,他們就覺得自己,不配開心,你只要過得不好,他們就好不了。也好在,傅首爾遇見了她的老劉,有人願意陪著她,一起治癒童年的創傷。
  • 《莎拉的鑰匙》揭開塵封的歷史,人性中善良和醜惡的較量
    人心向善,善良像燃燒的小火苗,一點點帶來光明的希望。在狹小的鐵絲網窟窿裡,兩個女孩即將順利出逃,卻被巡邏的士兵發現。她們苦苦的哀求,那個內心還存有良知的年輕警察放她們離開,並且好心地給了她們一摞錢,作為逃難時的路費。也許是這份難得的好運感動上天,莎拉她們又得到了一對老年夫婦的幫助,收留她們洗澡吃飯。
  • 東野圭吾:瑰麗糾結的迷局,揭露人性陰晴
    2015年冬,我在從首爾回國的飛機上開始品讀。凡是涉及生死的話題,大致並不輕鬆,然那種對迷局的驚嘆和批判的暢快,讓我記憶猶新。自此,我跌入了東野圭吾的生死迷局之中。或許,這就是學生時期,東野圭吾寫作人生中的兩大轉折點。啟蒙、積累、嘗試,由此開始。東野圭吾大學讀的是工學系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後,最初也從事了相關工作。一部優秀的推理作品,離不開縝密的理性思維,在我看來,他的成功離不開在學生階段中培養的思維模式。
  • 《親愛的自己》張芝芝:有一種女人撞了南牆,才能認清現實二字
    要知道,現實生活中,有些婆婆不僅要幹涉兒子兒媳的生活,還需要兒媳伺候,在這一點上,張芝芝婆婆已經很好了。只不過,一開始她給人的印象不好,覺得她有些欺負張芝芝,特別是逼著他們生二胎的事情,給人留下了「惡」婆婆的形象。可是,張芝芝也不是善茬,剛開始能夠容忍婆婆,是因為她需要婆婆幫她照看孩子,她好有時間去和那些家長應酬。
  • 品曹禺先生的話劇《雷雨》:你知道悲劇是如何釀成的嗎?
    該如何評價周樸園這個人等等。說真的,過往的記憶實在太模糊了,我唯一有印象的是結局:是周衝、四鳳的死,震撼了我。直到最近我讀了曹禺先生的《雷雨》,才解開了心中的疑惑。一切的一切要從30多年前周家少爺周樸園愛上女傭梅媽之女侍萍,並與之生下兩個兒子,而封建大家庭不容於這段感情,致使侍萍攜剛生下不久的二兒子投河自盡開始的。
  • 散發著人性光芒的正氣之歌——讀長篇小說《琅琊榜》有感
    難能可貴的是,在整個過程中,梅長蘇沒有被血恨家仇遮蓋內心的光明,始終保留一份赤子之心,始終不曾泯滅人性深處的真善美,始終堅守忠義之心,堅護善良之美,堅持抗爭之路,絕不妥協失望。雖然從封建思想上來說,對國家的「忠」和對朋友的「義」是過時的,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相對於當今社會不少人道德失範、唯利是圖甚至損人利己等現狀來說,梅長蘇等人的「忠義」無疑昭示了人性光芒的無窮魅力,值得我們「日省三身」,並在反思中不斷學習。
  • 讀易中天的《品三國》有感
    當年易中天在CCTV的百家論壇講播《品三國》時十分轟動,三國風颳遍了大半個中國。小巖記得那時聽了五遍,每次都大呼過癮,每次聽完都有不同的感受,讓人回味無窮。易老師雖然一直走平民路線,不過,身為廈門大學教授,在內涵與學識方面從來不含糊,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次仔細品讀了半本書之後
  • 品讀榜樣故事 汲取精神力量
    2019年4月29日「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錫林郭勒盟電業系統在錫林浩特市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品讀榜樣故事,汲取精神力量」勞模故事現場會,分享勞模故事、體會勞模精神,將勞模精神薪火相傳。2019年4月29日「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錫林郭勒盟電業系統在錫林浩特市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品讀榜樣故事,汲取精神力量」勞模故事現場會,分享勞模故事、體會勞模精神,將勞模精神薪火相傳。
  • 品讀紅樓之趣 解說青春之夢
    高中生整篇小說閱讀探究閱讀書目:《紅樓夢》主題: 品讀紅樓之趣計劃:一天讀一回,一周一交流,四個月讀完。學生用書:《紅樓夢》(程本120回),版本自選。>閱讀指引例說: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閱讀指引:1.品讀小說開篇第一段
  • 網絡小說那麼不值錢,三塊錢千字也遭哄搶,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一個月全勤才六百,一天還要更新四千字,相當於五塊錢一千字。還有其他的各種小說網,晉江、雲起書院、紅薯、創世、17、縱橫、塔讀等網絡文學的興起是時代必然的產物,這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我也是不反對把文學當成賺錢的工具的,因為它到底是解決了一大堆人的就業問題,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需要生存,就得需要錢,用它來換生活所需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實在是太廉價了。
  • 東野圭吾全新力作《沉默的巡遊》:善良之人被逼激發的人性惡意
    到底是誰,造就了「蓮沼寬一」這個擅用沉默權的魔鬼呢?「我特別討厭我那個當警察的父親,明擺著看不起普通人。我看他就是個典型的惡警。,這並不是對死者的交代,這份惡意並沒有讓他們泯滅人性,在這裡,他們的沉默是源於」愛「。
  • 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品讀作家大仲馬作品《基督山伯爵》
    ——汪廣松少年品讀正如莎士比亞所言,&34;重生即是黎明,儘管逃出牢獄的唐泰斯已不再相信人世的美好和人性的良善,但我們仍要承認,這是上帝為他推開的一扇門。看,生命的白晝必將如約而至。愛即是救贖。重生後的他背負著異化與孤獨的枷鎖,不再作為一個&34;而活著,他已經成了一個復仇工具,唯一的情感是復仇所帶來的滿足感。他成為了情感和精神上的流浪者。
  • 《我的叔叔于勒》沒選入課文的202字,才是人性中最隱秘的角落
    這篇被選入語文課本、陪伴過無數人的青春時光的短篇小說出自法國作家莫泊桑筆下,這位位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的高手,寥寥數千字就將人們的期待與失落、讚美與苛責、善良與罪惡刻畫得淋漓盡致。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的叔叔于勒》入選語文課本時原著被掐頭去尾,只呈現出了中間核心的部分。
  • 從《煤氣燈下》揭露精神虐待的真相,教你如何認清心理操縱
    今天發現了一本心理學好書——《煤氣燈效應:如何讓認清並擺脫別人對你生活的隱性控制》,甫一翻開,便發現書裡所講的這種煤氣燈操縱在我的生活中出現的很多,並且自己的抑鬱症興許也與此有關。書裡提到了一部老電影,這部電影可以很好地揭示作者的主題與基本觀點。這是一部女主被PUA的電影,也很老,而且是黑白片,初看感覺十分不習慣,但隨著劇情的漸漸深入,電影的內涵也就慢慢顯現。
  • 《雙城記》丨善良真愛or邪惡金錢?狄更斯如何取捨愛情觀?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為這段愛情故事展開了細緻的描寫,其中體現了狄更斯獨特的愛情觀。在真愛與金錢面前,在善良與邪惡之間,狄更斯顯然選擇了前者。牢獄之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人生中的災難,正所謂患難見真情,正是這次被捕事件使得達奈最終認清自己的愛情所在,他明白露西小姐就是他一生所愛。
  • 《笑傲江湖》中林平之逐漸成魔,緣起心中仇的種子,復了仇又如何
    然而慘遭巨變的傷害和刺激,再加上一心復仇的偏執,復仇過程中殘酷血腥的再刺激以及苦心孤詣、處心積慮的精神勞損,使他們陷入迷狂之中。從此改變人生的道路,也改變人性的常態,變得一意孤行、不擇手段、乖戾暴酷、變本加厲。
  • 品讀麥家「人生海海」:任憑再多生命的離奇也終將化作人生的況味
    道理不用懂很多,簡單做個好人就已經很難了,做個善良的小和尚,要勝於邪惡的「高僧」。一方面,我們可以體會到從「我」的所思所想中,這個村裡發生了什麼,人物們在做什麼。因為「我」身在局中,所以距離故事的核心更近。但另一方面,讀者縱覽全局,因為個體化的感受力不同而產生出不同的感悟,這是另外一個視角。但不論如何,故事的主線其實依靠「我」在村子裡以及逃離村子外再之後回國成為隱藏的實際主線,而在這條主線中,整部小說分為了三部分。
  • 《雍正王朝》品讀:如何理解雍正即位後對鄔思道的安排?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可以說是心思縝密、智謀廣遠。他精通法術詐力,而且總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雍正還是皇子時候,有一次下江南辦差,經人舉薦結識了鄔思道。於是雍正把他請到了自己北京的府邸,僱用為幕僚。這才有了後來的輔佐雍親王一步一步奪取皇位。
  • 《深情世界》:人性經不起考驗,女人要學會依靠自己
    看完這本書,你會對金錢和人性有全新的認識,而我的感受就是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不要去考驗人性。宋雪在一次採訪中認識了著名的企業家夏誠信,夏誠信對純真善良的宋雪一見鍾情,百般呵護。聰明的宋雪委婉拒絕了夏誠信的熱烈追求,但這段經歷也給雙方的感情蒙上了一絲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