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的鑰匙》揭開塵封的歷史,人性中善良和醜惡的較量

2020-08-24 樂筱笑寶

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


這是一個關於猶太小女孩的故事,她在一個被譽為「最浪漫的國度「」裡無端捲入一件慘絕人寰的事件。

巴黎,這個浪漫之都,在戰亂紛飛的年代也沒有免於一場空前的災難。



一個漆黑的夜晚,人們在夢中被一陣狂亂的敲門聲驚醒。莎拉和父母以及很多猶太人一起被帶離所居住的公寓,去往不知道未來的地方。

十歲的莎拉並不知道,這些經常見面的法國警察會將他們帶離多久。當四歲的弟弟麥可和她玩躲貓貓遊戲,躲在壁櫥裡不肯出來。莎拉給了他一個承諾,會很快回來放他。小小的她以為自己和家人會很快回家,而弟弟躲在壁櫥會很安全。

只是沒有想到,這一別就是數不清的日子。

01 人心向善,不要讓心中善良的火種熄滅

莎拉和父母被關進納粹集中營,但是她每時每刻都在想著弟弟還被她關在家裡的壁櫥。

她好想再次擁抱弟弟。哪怕後來經歷父親失蹤,與母親被迫分離,那把能夠打開壁櫥的黃銅鑰匙也一直被她像保護生命一樣呵護著。

集中營的日子裡,每天都會有人痛苦的丟掉性命。為了營救弟弟的信念,莎拉選擇了跟隨女孩瑞秋一起逃離。

人心向善,善良像燃燒的小火苗,一點點帶來光明的希望。

在狹小的鐵絲網窟窿裡,兩個女孩即將順利出逃,卻被巡邏的士兵發現。她們苦苦的哀求,那個內心還存有良知的年輕警察放她們離開,並且好心地給了她們一摞錢,作為逃難時的路費。

也許是這份難得的好運感動上天,莎拉她們又得到了一對老年夫婦的幫助,收留她們洗澡吃飯。

然而,小女孩瑞秋生了痢疾,老夫婦為她看病,卻被前來診治的醫生舉報,可憐的瑞秋最終被人帶走,躲在地窖中的莎拉躲過一劫。

戰爭的陰影下,更能考驗人性的陰暗面。善良和醜惡的較量之下,有人會選擇犧牲他人保全自己,有人卻會將善良進行到底。

夫婦倆最終決定一起護送莎拉回到巴黎找弟弟,他們躲過了警察的盤問,經過千辛萬苦,莎拉回到小公寓,只是此時的公寓早已經換了主人。


莎拉一路狂奔到只有她知道的壁櫥裡,打開壁櫥的剎那間,在場的所有人都沉默了,一個已經發黑的小小屍體,頭埋在雙手裡,已經完全僵硬,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弟弟麥可再也回不來了,莎拉趕回來,卻再也見不到躲貓貓的弟弟,她帶著一輩子的痛苦和內疚活著,十幾歲的小女孩再也回不到從前,從那個漆黑的黑夜離開就再也回不到天真爛漫的年紀。

02 善良,不是醜惡的溫床

《莎拉的鑰匙》僅僅講述莎拉和弟弟的遭遇,就已經讓人無比震驚。然而,現在這件事情又和另外一家人聯繫在一起,就更加讓人感到難以言喻的沉悶。

莎拉的家,住進了新的人家,這家人恰恰是記者茱莉亞的公婆家。茱莉亞本來只是為了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開始調查莎拉當年的事情。

茱莉亞為了尋找真相,還原事實,致使家庭出現矛盾。先生不理解她為什麼如此關心一個世人不清楚的事件,更別說這件事還會將他們的家人牽扯其中。但是,茱莉亞不想讓歷史永遠沉默,她需要給不明真相的世人一個交代,也是對她自己的交代,兩個人的婚姻生活就此出現了裂痕。

後來,茱莉亞中年懷孕更是加劇了兩個人的矛盾。茱莉亞與大多數女性有著相似的想法,如此來之不易的孩子,她期待著與小天使見面的那一天。而他的丈夫卻不喜歡這個孩子的到來,他的想法是人過中年,生活已經既定模式,彼此過得開心最好,沒必要再去為了一個孩子操心。

本書至此,我們或許能理解丈夫對待妻子的態度,兩個人已經擁有了一個讀高中的女兒,工作生活壓力大,他們的確沒有太多精力用來照顧突如其來的二寶。

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才發現,茱莉亞的丈夫並不值得同情,因為他寧願為別的女人買單,而不願照顧結髮之妻的感受,甚至想要扼殺一條小生命。

善良,不是醜惡的溫床。善良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心向善,不懼風雨。

懷孕的茱莉亞沒有受到背叛的影響,繼續尋找關於莎拉的真相,獨立的茱莉亞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揭開歷史的真面目,還千千萬萬給莎拉一個公道。

茱莉亞用行動證明,女人不一定非得依附於男人生活,女人也可以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在她的努力下,女兒重新認識她的另一面,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她,沒有叛逆期孩子的叛逆,而是擁有一個寬容慈悲的心腸。在母親茱莉亞遭受父親等親人指責時,她第一個站出來主持公道。

03 還原真相,尋找隱藏在內心的善良

有關於莎拉的故事就像一塊塊記憶的碎片,它們需要一條線串聯起來,而女記者茱莉亞就是穿線之人,她用執著的正義之心來追尋歷史的真相,串起這條特殊的記憶線。

茱莉亞鍥而不捨的精神,追求真相的信念,讓她最終揭開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更多的人知道了在那個戰亂年代,猶太人所經歷的遭遇。

當所有的證據都在控訴人們對歷史的無知時,茱莉亞震驚了,曾經那麼大的人為災難,卻沒有多少人記得。



記住的人在老去,很多人也不願談及那段令人痛苦絕望的過去。

茱莉亞的公公,為了家人隱瞞著當年的真相。真相太過於殘酷,他寧願獨自飽受日夜不能入眠的折磨,也不願意家人和他一樣痛苦。為了讓那個在他家壁櫥裡失去生命的幼童麥可,為了贖罪,他選擇默默地資助小女孩莎拉的學習和生活。

戰爭給所有人的創傷是時間也彌補不了的。

記者茱莉亞就是想要讓更多人了解那段慘痛的歷史,讓和平年代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任何人都該活得有尊嚴,沒有人應該被歧視。

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

在這場善良與醜惡的較量中,大多數人守護著內心的善良,只希望能夠給更多的人帶來希望。

相關焦點

  • 疫下之情:能否揭開人性的面紗?
    ,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即使會受到天翻地覆的轉變,也許並非那一場災難之功,而是草灰蛇線,在人性中早就能找到斑駁註腳,只是機緣巧合,外在「發力」,內在「用功」,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完成了一場特殊的人性轉變。易改的是江山,難變的是人性。
  • 豆瓣9.2分《小鞋子》:窮困的生活中,人性之光熠熠生輝
    它通過刻畫「我」的父母對叔叔于勒由窮變富,又由富變窮的態度變化,揭露了成年人的自私與虛榮,但同時又讓大家在「我」這個未成年人的眼中看到了人性之光。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成年人的世界是複雜而冷酷的。而在伊朗電影《小鞋子》中,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世界中,都充滿了溫情。
  • 《沉睡的森林》醜惡的人性與悽美的戀情
    《沉睡的森林》小說主要描述芭蕾舞劇團發生了殺人案,刑警加賀通過不斷調查,偵破這起劇團內連續殺人案件故事,故事中充滿浪漫悽美的戀情和人性醜惡。風間利被殺的現場,找不到被害者是入室搶劫依據,轉而調查被害者身份背景和相關聯繫人的關係,了解案件發生真正原因。當案件線索不明朗時,隨著芭蕾舞團的表演過程中,梶田康成的被殺,案件進行到關鍵期,但是仍找不到兇手作案的動機和作案手法,直到靖子的自殺,案情才有所進展,主要靖子與梶田康成的關係上,調查了梶田康成和靖子的相關背景後,案情逐步浮出水面。
  • 讀懂了劉慈欣的《三體》,你就讀懂了人性的醜惡與光輝
    因為在浩瀚的宇宙和複雜的人性背後,茫茫眾生都是螻蟻。在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或平緩或激烈的博弈中,抑或是面對毀滅危機之時的惺惺相惜都讓人對頭頂浩渺無際的星空和星空之外未知的宇宙產生一種恐懼和螻蟻之感,而除了星空帶給人的恐懼之外,故事中表現出來的種種人性也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 電影《贖罪》:在愛情中,那些人性的陰暗面該怎麼去書寫
    所有的細節和情節都著眼於歷史的生存境遇, 建立於人性最本真的面容, 用極其細微的筆觸和莊重的格調呈現出人性的美好與陰暗,給觀眾以無限思考的空間。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這個原因直到影片第二部分才在羅比的回憶之中揭開。在布裡奧妮 10歲的時候, 她不會水卻又跳進了湍急的水流中, 結果是羅比救了她 , 從這一刻起小姑娘就喜歡上了羅比。
  • 1997年,白龍馬慘死,被棄屍山洞屍骨無存,揭露人性醜惡一面
    03這匹白龍馬是當地一位騎兵團團長的「坐騎」,長時間的草原中奔跑它十分通人性並且好馴服;於是在和團長商量後楊潔最終買下了這位白龍馬,同時為它辦了退伍手續,之後便跟隨《西遊記》劇組東奔西走。結語:屍骨無存的背後將人性醜惡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當它能賺錢時
  • 看電影《白鹿原》,了解真實的人性與欲望
    族長白嘉軒在困頓的生活中,對仁義守己的堅守,凸顯了其在封建道德教化下,仁義道德深入骨髓,且嚴於律己的正人君子形象卻因田小娥,激起了他的鬥志,想要和低賤的人生抗爭,對人生有了強烈的憤怒與不甘。想要衝出禁錮自己的牢籠,為自己、也為田小娥開闢一片新天地。可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樣的想法註定只是奢望,命運與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田小娥死於非命,讓他悲痛,卻報仇無門。田小娥,這樣一個集美貌、淫蕩、善良與不屈的女人,註定帶著悲劇色彩走向生命的盡頭。死,對於她來說,或許是一種解脫。
  • 1997年,被吸血10年的白龍馬死在山洞,比妖魔更醜惡的是人性貪婪
    1997年,被吸血10年的白龍馬死在山洞,比妖魔更醜惡的是人性貪婪世界上第一部電視劇版《西遊記》,其實最早誕生在日本雖然這部劇在其他各國都曾轟動一時,但對於中國人來說,卻有點令人難以接受。在《西遊記》中,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誤食唐僧坐騎,才化為白龍馬。
  •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是亨利·菲爾丁的代表作品。就作品反映現實的廣度和深度來說,這部作品可以稱為英國18世紀社會的散文史詩。面對人性的善惡美醜,道家文化講求聽其自然,求其虛靜,以靜制動的生存智慧。佛家認為應該去除人性中的惡,趨向善,最終達到真善美的空靈統一。而儒家文化講究積極入世,強調人不能逃避社會的責任,應該通過自身的道德修養,促進整個社會健康人性的發展。對於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文化,似乎還難以對抗目前西方文明和多元文化帶來的諸多問題。
  • 一場驚世駭俗的較量
    在最後的掙扎中,有必要考慮是誰在驅使我,是誰在規訓我。循著蛛絲馬跡,回溯這股強大力量的源頭,我意外地找不到那個殘忍的施力者。如果說福柯意義上的隱蔽的規訓權力確係存在,那我自己就同時是這座監獄的囚犯和警察。被教導要積極改造,早日恢復自由;跟自己較量,告訴自己只要積極一點、努力一點就能重新擁抱陽光,否則就要在這陰暗狹小之隅度過餘生。沒人管束我,沒人看守我;緊逼我、壓迫我的人,是我自己。
  • 《人生海海》:從可憐可恨、可悲可嘆的命運裡,破譯人性密碼
    但麥家並沒有以擅長的風格題材延續市場效應,在頂峰之際,卻突然收手,擯棄了以往的諜戰系列,回歸故土,解鎖人性,蟄伏8年,為我們帶來了全新長篇小說《人生海海》。「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想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到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
  • 燦爛千陽:苦難可以挾持人生,但無法左右人性
    坐擁天然地理位置優勢和大量礦產資源的阿富汗並不被人羨慕,阿富汗人被剝奪了太多,這個國家近幾十年的歷史幾乎是一部「反人性」的「傑作」。惡是人在逃避他的人道重負的悲劇性的企圖中失去自己。」惡是人深刻的本性,是無法擺脫的本能和迷失,而戰爭是人類最高級的暴力,是人類文明結晶和醜惡本性的結合體。如果「惡」被「戰爭」激活,我說「惡」是可以被理解,甚至被原諒的。在那個不可饒恕的時代,兩個原本可以憎恨一切、以「惡」示人的女人,選擇用愛去成就一段不可能的友誼。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對人性進行剖析,反思是為了悲劇不再重演
    鐵絲網的亦內外猶如人性的兩邊,美醜善惡,而究竟誰對誰錯,值得我們所有人思索。戰爭對人性的荼毒,比它害人性命更可恨小說中,布魯諾是一個善良真誠、具有同理心、愛玩愛冒險的普通小男孩。在戰爭帶給人們的是痛苦和無奈中,人性的光輝會閃現的更加鮮明耀眼。布魯諾奶奶納塔莉曾對身穿新軍裝的兒子嗤之以鼻,她認為納粹黨是穿著最氣派的軍裝,外表光鮮的去做各種最殘暴的事情。
  • 從《首爾站》中品讀「人性」,到底如何認清善良二字?
    「人性」的概念 人性就是人身上所包含的一切性質,善良、邪惡、冷漠和愛都是人特有的性質,因此也就能夠統一規劃到人性當中(當然也不光是人類,其實很多動物的身上都存在著感情),但這些都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之上的,因此人性也就可以被我們理解為是一種人類特有的感情。
  • 《羊脂球》:災難面前人性的美善與醜惡
    《羊脂球》創作於1879年,以普法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一位綽號為「羊脂球」的妓女與車中的旅客同行從被普魯士佔領的魯昂之地逃亡的故事。魯昂作為一個被敵軍佔領的地方,整個城市都瀰漫著驚恐不安的氣氛,對於身處其中的百姓而言,算是一場災難。他們失去了法國軍隊的保護,淪落為任敵兵踐踏的俘虜們。災難面前,人的本性暴露無遺,且看那些上流社會和宗教人士的偽善的嘴臉下隱藏著自私自利的醜惡。
  • 電影《狗鎮》,揭開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所有的一切,都僅僅發生在一個個格子鋪中。對人性的關懷探討始終是拉斯·馮·特裡爾導演(Lans Von Trier)電影中表現的主題,本片更是在探討人性善惡的分歧上達到了一種酣暢淋漓的極致快感。人性的貪婪,從來不會被滿足。
  • 《妻妾成群》:深宅內院,女人爭寵,揭開了人性隱藏的醜陋一面
    然而,父親遺物的丟失,卻揭開了這宅院背後女人的心思。因為認識了老爺的兒子飛浦,頌蓮第一次感受到了宅門背後的暖意,後又看到飛浦吹簫的場景,讓頌蓮心中突然燃起了對愛的渴望與憧憬。頌蓮也想起了父親留給她的遺物-簫,可等到她去找時,發現簫丟失了。
  • 這部電影《狗鎮》,揭開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對人性的關懷探討始終是拉斯·馮·特裡爾導演(Lans Von Trier)電影中表現的主題,本片更是在探討人性善惡的分歧上達到了一種酣暢淋漓的極致快感。人性的貪婪,從來不會被滿足。格蕾絲的善良,也成為了她最大的軟肋以及悲劇的導火索。
  • 《通靈女》:亡靈和活人之間的對話,人性的善惡在時間長河中交替
    讀者總能在作者一步一步的續寫中,和主角同樣的疑惑、同樣的速度看待懸案發生的過程,最終的結局,在一彎三繞中,真相浮於水面,卻誰也無法輕鬆。情節的布局,讓一份命案在通靈女和現代刑偵手段交替調查取證過程中,人性的善惡交替出現,死者《背後的真相》雜誌社社長風間了 "一晃而過"的出現和死亡,圍繞在他身前、身後發生的各項事情,都一一串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