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森林》醜惡的人性與悽美的戀情

2020-08-22 青鐵

東野圭吾是日本「寫實派本格」作家,早期以清新流暢的校園推理起家,後期逐漸突破傳統推理的框架。

《沉睡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繼《畢業》之後的姊妹篇作品,屬於東野圭吾的早期之作雖不如後期的《白夜行》《惡意》作品寫得好。但可以看得出作者初創時期浮躁痕跡。

《沉睡的森林》小說主要描述芭蕾舞劇團發生了殺人案,刑警加賀通過不斷調查,偵破這起劇團內連續殺人案件故事,故事中充滿浪漫悽美的戀情和人性醜惡。

寫作風格,扭曲的價值觀,悽美溫情的愛戀三個方面來品評這篇小說

1.寫作風格

一般推理小說如阿瑟.柯南.道爾,主要以「科學,專業」;要麼埃德加.愛倫坡以「恐怖,神秘」,要麼如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精彩心理分析和巧妙布局」。

而《沉睡的森林》這部小說風格不同於他們的特點,沒有精彩,離奇的破案情節,整個破案過程,平淡,好像在講一段很平常的事情。 幾個案件發生後,按正常的流程,封鎖現場,查找作案工具,詢問相關人,尋找破案線索。

破案過程在於警察加賀了解兇手作案的動機,以及是如何作案上。風間利被殺的現場,找不到被害者是入室搶劫依據,轉而調查被害者身份背景和相關聯繫人的關係,了解案件發生真正原因。當案件線索不明朗時,隨著芭蕾舞團的表演過程中,梶田康成的被殺,案件進行到關鍵期,但是仍找不到兇手作案的動機和作案手法,直到靖子的自殺,案情才有所進展,主要靖子與梶田康成的關係上,調查了梶田康成和靖子的相關背景後,案情逐步浮出水面。

整個破案都在偵查兇手與受害者之間的關係和情感糾葛,因而產生作案動機進行推理。不注重破案情節的離奇和曲折。

2.扭曲的價值觀

高柳芭蕾舞劇團的連環謀殺案,其實不複雜,是一系列的感情糾葛相關造成的,只是劇團成員為了「扭曲的價值觀」在作案後互相掩護編織了一連串的謊言。在偵破的過程中,謊言被揭穿後,「扭曲的價值觀」被呈現在讀者面前。

事實上看,這種扭曲的價值觀是「皮格瑪利翁效應」的結果。

皮格瑪利翁效應是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高柳芭蕾劇團的成員幾乎都是把芭蕾作為一生的事業,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追求,為了演出,他們可以犧牲一切,也可以掩護犯罪嫌疑人,一直以梶田康成老師的教導為方向,從不越雷池半步。這個是梶田康成教學形成的扭曲理念。她們認為梶田康成的芭蕾事業是最崇高的,獲得他的認可和信任是最大動力,避免讓其失望。

但是暗示也有消極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縱、控制。

茨威格說過:「生命中,所有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最為典型是靖子,為了成為芭蕾的主角,她以梶田康成的愛好作為自己標準,刻意減肥,來獲得青睞。並愛上了梶田康成,但亞希子的出現,讓她理想破滅,梶田康成甚至為了亞希子讓靖子成為「擋箭牌」,遭受背叛的靖子,夢想破滅,讓其怨恨產生殺人動機。

梶田康成的教學客觀上是皮格瑪利翁效應的消極結果,也讓劇團成員產生扭曲的價值觀。

3.悽美溫情的愛戀

在案情的一步步地揭示過程中,一段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展現出來。

①亞希子與青木的悲劇之戀:亞希子與青木早年認識於美國,兩人原本戀愛自由,後受亞希子母親和梶田的阻撓,中斷,而且,為了不影響亞希子的芭蕾事業,用了靖子作為「擋箭牌」。最後導致青木的自殺。一段純粹戀情被扼殺在萌芽之中了。

②靖子與梶田康成的扭曲之戀:靖子愛戀實際上是一段扭曲的愛戀,她是思想價值觀上受梶田康成的影響,把一生所有的籌碼都壓在梶田身上,並愛上梶田康成,願意為她付出一切,然而,梶田康成傾向於亞希子時,靖子的人生崩塌了。最後復仇之後自殺。

③加賀與未緒的溫情之戀:加賀愛戀屬於一見鍾情那種,這種感覺可能是來源之前的那段戀情的替代。加賀一見到表演中未緒時就篤定,他所要的愛情的樣子,因此他拒絕了相親,拒絕同事的介紹。在查案中接觸未緒,不斷給予溫情的幫助。雖然最後親手逮捕了未緒,但承諾等她回來。

三段戀情屬加賀與未緒這段最為溫情,也最為可能有結果,正如王子親吻了公主,讓沉睡的森林醒來。

《沉睡的森林》這篇小說其實是一個探究人性的過程,人性的本能自私,貪婪,邪惡顯露時,每個人像是中了魔咒一般,瘋狂,犯罪,價值觀扭曲。正如莫言說,「孩子,這世界上,好多堂堂皇皇的事,都是在黑燈瞎火裡幹出來的。」當然人除了本能還有理性,活在當下的我們可以通過挖掘開發,善良,仁慈,包容一面,讓人生價值更有意義。

相關焦點

  • 讀懂了劉慈欣的《三體》,你就讀懂了人性的醜惡與光輝
    在經歷了其餘面壁者相繼失敗和妻兒被冬眠等一系列事件之後,羅輯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則」,向茫茫宇宙發送了一串咒語後陷入沉睡。而在這期間,地球經歷了大饑荒和再復興。三體》一書的三個部分之中,無一處不能讓人對「人性」兩個字深有所感,每個人因「人性」做出的選擇及其帶來的後果,讓處於故事之外的讀者感覺被故事中的種種人性緊緊包圍。
  • 東野圭吾《沉睡的森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
    東野圭吾的小說《沉睡的森林》更像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的舞者們痴迷於芭蕾舞,準備完成一場名為《睡美人》的演出在她內心的森林裡,沉睡的是什麼呢?細心而敏銳的加賀最後發現真正殺害風間利之的是淺岡未緒,而非齋藤葉琉子。
  • 沉睡魔咒:女巫和公主的羈絆
    《沉睡魔咒》這部電影對此現象進行了深度的關注,用黑童話隱喻的形式為廣大無知少女敲響了警鐘。而瑪麗菲森變得心灰意冷,變成了魔界的女王,開始了復仇之路,在公主受洗那天詛咒等她在十六歲的那一天手指被紡錘上的針刺破,陷入沉睡,只有真愛之吻可以喚醒她。
  • 1997年,白龍馬慘死,被棄屍山洞屍骨無存,揭露人性醜惡一面
    03這匹白龍馬是當地一位騎兵團團長的「坐騎」,長時間的草原中奔跑它十分通人性並且好馴服結語:屍骨無存的背後將人性醜惡的一面展現的淋漓盡致;當它能賺錢時,它是人類牟利的工具,當它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就被孤零零扔到一邊;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人性大於獸性!
  • 絕版的悽美——厲勝男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壯闊掩蓋不了西域塞外的荒涼,刀光劍影俠骨柔情的紛繁同樣湮沒不了她人性的光芒。她是叱吒風雲的女中豪傑,她也是一個「帶著鐐銬的舞者」,也許她只是一個悽美的傳說,絕版了的悽美的傳說。一個絕版了的傳說,讓人無法忘記的悽美。  她的名字叫厲勝男。
  • 1997年,被吸血10年的白龍馬死在山洞,比妖魔更醜惡的是人性貪婪
    1997年,被吸血10年的白龍馬死在山洞,比妖魔更醜惡的是人性貪婪世界上第一部電視劇版《西遊記》,其實最早誕生在日本雖然這部劇在其他各國都曾轟動一時,但對於中國人來說,卻有點令人難以接受。不得不說,比起所謂的「妖魔」,更加醜惡的是人性的貪婪。——END——版權聲明:原創作品,如發現抄襲洗稿必究。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 《莎拉的鑰匙》揭開塵封的歷史,人性中善良和醜惡的較量
    戰爭的陰影下,更能考驗人性的陰暗面。善良和醜惡的較量之下,有人會選擇犧牲他人保全自己,有人卻會將善良進行到底。夫婦倆最終決定一起護送莎拉回到巴黎找弟弟,他們躲過了警察的盤問,經過千辛萬苦,莎拉回到小公寓,只是此時的公寓早已經換了主人。
  • 距離產生美——悽美
    就這樣他們誰也不想妥協,誰也不想做出讓步,所以始終沒能如願結束這段異地戀情。然而生活總是充滿了戲劇性。人作為一種情感動物,在孤獨的時候就會希望有人能夠陪伴,在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希望有人伸出援手。雖然兩個人感情真的很好,但是兩個人最缺的就是及時的陪伴。當她需要他的時候,感情再好有什麼用呢?他也不可能立刻出現在她身邊。
  • 站在這個地方 聆聽一個千年悽美的故事
    說走就走,我們一路穿過森林公園。路邊綿延起伏、鬱鬱蔥蔥的古黃河大堤成了我們這次出行的嚮導。沿大堤行至城關鎮西小莊村,見一老者街中納涼,於是上前問路。「你們村道路真寬廣啊?」發自肺腑的讚嘆讓老者心花怒放。接下來的話題自然圍繞四女獻身,堵黃河決的傳說故事展開。別說這次還真是問對了人。只聽老者侃侃而談,把故事的來龍去脈講得清清楚楚。此時的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此行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四女臺。
  • 沉睡魔咒(女王的成長之旅) 童話,詛咒。好壞?
    被紡織機扎,沉睡……真愛之吻喚醒……他為了保護他的女兒,交給3個仙子扶養。直達16歲零一天才能回到王國。女孩沉睡了。需要真愛之吻才能喚醒公主。黑仙子帶來了王子,可以是還是喚醒不了她。黑仙子帶了懺悔,思念的淚水。輕輕的吻了公主的額頭。公主醒了。
  • 甄嬛從常在到太后(二)甄嬛與果郡王悽美的愛情
    甄嬛與果郡王悽美的愛情與甄嬛息息相關的第二號人物果郡王。二人郎才女貌在宮內就情投意合,惺惺相惜。就這樣,二人的戀情被狡詐的皇帝識破,皇帝開始迫害二人。甄嬛帶著毒死果郡王的旨意兩人最後一次面臨著誰生誰死的殘忍選擇。果郡王搶先一步喝下了送命的毒酒成全了甄嬛。二人悽美的戀情落下了帷幕。
  • 連城訣:金庸的一部冷門武俠小說,人性之惡,盡在其中
    看起來很另類,它不像一部武俠小說,卻是小說中的匕首,異常犀利,直擊人性最深處!,根本就get不到人性這個話題。這部小說非常直白地寫出人性的貪婪醜惡,任誰看了都會一眼看到這個人性的主題。但是這部小說比較暗黑,看得人心中不舒服,因此讀者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其實,這部尖銳批判人性醜惡的小說,在金庸的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魯迅先生橫眉冷對,用犀利的雜文攻擊陰暗,揭露人性醜惡。曾經說道,他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國人,然而現實還是比他所能預想的更殘酷更醜惡。
  • 小說:微博公布戀情
    微博熱搜上,頒獎典禮的熱搜熱度還沒下去,一條「顧笙戀情」的詞條直接空降到了熱搜第一,笙粉以為又是造謠,想要舉報。可是點開視頻連結後,發現這次應該是真的了。因為視頻裡,那個高冷的影帝,正小心翼翼的抱著懷裡的女孩,那女孩抬頭親了他之後,顧笙更是寵溺的笑了笑。顧笙還沒把黎歌送回家,宋錦的電話就打了過來,顧笙沉吟了一會兒,對宋錦說:「按之前說好的,公開吧。」
  • 三體:我們為何對「黑暗森林」法則深信不疑
    導語:三體:我們為何對「黑暗森林」法則深信不疑黑,真TM黑……這是原著中對「黑暗森林」法則最直接的表述,就是黑。那麼問題來了,「黑暗森林」法則到底有多黑,為何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以上是從人最根本的地方出發,那麼發展到了現在,黑暗森林法則還依舊適用嗎?
  • 電影《贖罪》:在愛情中,那些人性的陰暗面該怎麼去書寫
    不斷膨脹的自我使人喪失理智, 並導致了愛的醜惡畢現, 這就是人性的陰暗之所在。毫無掩飾地直刺人性之陰暗, 毫無保留地展現人性之掙扎, 也毫無芥蒂地彰顯人性之善。布裡奧妮對羅比的朦朧的說不清的愛在自己的嫉妒心下隨著一次次的誤會將羅比送進監獄,並直接導致他走向戰爭,造成了悽美的愛情悲劇,這是她少年所犯的罪。
  • 《連城訣》:寫盡了人性醜惡的金庸武俠
    最近一直在看《連城訣》,這部改編於金庸先生同名小說的電視劇很忠於原著,把人性醜陋描繪的淋漓盡致。劇中父殺女,徒弒師,夫殺妻。奪人妻,害人命,同門相殘。看的人心底發涼。這部劇裡的好人寥寥無幾,一個手指就可以數的過來。與滿口俠義道德,手段下流的「大俠」相比,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的血刀老祖反倒是光明磊落,壞的坦坦蕩蕩。
  • 再讀《挪威的森林》
    這段時間因為疫情沒有出門,於是又再次拜讀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一書。這已經是第二次閱讀了。每每讀完都感觸頗深。 這本書是村上春樹先生在70年代末寫的。寫這本書的時候,他輾轉幾個國家。但這似乎並不影響對70年代日本的當下社會現狀的一些描寫。
  • 《羊脂球》:災難面前人性的美善與醜惡
    災難面前,人的本性暴露無遺,且看那些上流社會和宗教人士的偽善的嘴臉下隱藏著自私自利的醜惡。
  • 人性之醜惡 光認錢
    冷靜下來,他想明白了,他沒有錯,他也不恨他們,相反的,他要感謝他們,讓他明白了很多事情,也看透了人性。他心裡輕鬆多了,他把隨身的物品收拾了一下,帶著行李,出門向遠處走去。天總有亮的時候,他抬頭看了看夜幕下的黑夜,昂起頭對自己說……2020.4.2。鄴都書生0閱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