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書,不一定是黃金屋,但它可以是一列火車,至少帶給你一次奔馳的機會,看看別處的風景。---蘇童
蘇童的短篇小說裡,《妻妾成群》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蘇童通過對舊時代女性的描寫,勾畫出了一個又一個細膩又獨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一部《妻妾成群》寫就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反映的是舊年代女人的真實現狀。
這部《妻妾成群》曾被改編成張藝謀導演的電視劇《大紅燈籠高高掛》,表面是在寫宅院內女人的恩怨情仇,實際也道盡了在舊的制度壓迫下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主人公頌蓮本是一個富貴人家的小姐,在那個年代受過新式教育。可一場意外卻打破了這個家的安寧,父親生意破產後割腕自殺。19歲的頌蓮不得不輟學回家。繼母問她,她是寧願嫁人還是去做工。
她沒有猶豫,一句嫁人,而且要嫁給有錢人,就讓自己的命運定格在了19歲那年。繼母說,嫁給有錢人只能做妾,可有些倔強又帶點賭氣意味的她似乎並不在乎。
也許自父親死後,頌蓮就斷掉了心中的念想,她那未經世事的腦袋裡,也許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她希望能通過嫁人來改變命運,因此,她選擇了嫁給剛過50歲的陳老爺子做四姨太。可事與願違,從最初備受寵愛到遭受冷落,這個過程只用了很短的一個時間。
嫁入陳家前,頌蓮身上有著一種讓人迷戀的美,作者蘇童用了一段來描寫當時陳老爺與頌蓮相見時的場景,
「那天外面下著雨,陳佐千隔窗守望外面細雨濛濛的街道,心情又新奇又溫馨,這是他前三次婚姻中從來未有的。頌蓮打著一頂細花綢傘姍姍而來,陳佐千就開心地笑了。」
看完這段話,突然覺得,這不太像老頭見了年輕女孩的場景,反而像兩個年輕人相識的場景。頌蓮雖然大學還未畢業,可身心早已比其他女孩更成熟。
對於年過50的陳家老爺來說,這樣一個有著新鮮感、又年輕的女孩,自然是有著極大吸引力的,因此剛進陳家的頌蓮備受寵愛。
可陳老爺有四個妻妾,頌蓮一進門受寵愛,有心計的女人自然會把她當作一根刺。頌蓮內心本就單純,因此對這其中的勾心鬥角多少帶著茫然與不知。
然而,父親遺物的丟失,卻揭開了這宅院背後女人的心思。因為認識了老爺的兒子飛浦,頌蓮第一次感受到了宅門背後的暖意,後又看到飛浦吹簫的場景,讓頌蓮心中突然燃起了對愛的渴望與憧憬。
頌蓮也想起了父親留給她的遺物-簫,可等到她去找時,發現簫丟失了。自然而然她想到自己的丫頭雁兒身上,因為平時跟雁兒相處得不大好,因此總覺得是她拿了。
簫沒找到,頌蓮反而發現了二姨太的秘密,在雁兒的皮箱內藏了二姨太做的小人,身上刻著頌蓮的名字。平日裡素來對她不錯的二姨太,原來是一個表面善良,內心黑暗的人。這不得不讓頌蓮拿二姨太和其他兩位太太相比,原來最黑暗的人藏在最深處。
而頌蓮的簫,此時早已被老爺燒掉,也正因此兩人之間起了隔閡。
在一次打牌時,頌蓮無意看到老爺的三姨太梅珊跟醫生在一起的一幕後,她似乎突然對愛和婚姻有了些許覺悟。
在這深宅內,不管多麼熱鬧,頌蓮都感到恐懼與孤獨,老爺的疏遠也讓她漸漸意識到了內心潛藏的對愛的渴望。
她知道,在這裡唯一有些懂她的人是飛浦,可他們是不可能的,飛浦的躲避與無奈,更讓她陷入了失落。
梅珊告訴頌蓮,還是早點給老爺生個娃,這樣她的命運也許會稍微好些。否則,過兩年,老爺失去了新鮮感,還是會接著娶妾生子,而她最終也會跟老爺的幾個姨太太一樣,遭受冷落,孤獨終老。
可命運往往不是她想決定就能決定的,老爺畢竟已經老了,在有些事上就算有心也無力了。再加上兩人之間因為種種原因,隔閡漸漸加深,老爺對她也早已有了意見。
三姨太梅珊與醫生的事情敗露了,在這座宅子,女人的命運似乎是註定了的,偷人後面對的既是沉井。看著梅珊被抬進枯井,看著那個寧願丟掉生命,也要快活的梅珊,頌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她心底清楚,如若她不懷孕,如若老爺一直這樣冷落她,她的結局也許也會如此。那一夜,頌蓮瘋了。
女人爭寵,看似不錯的宅院內,藏著多少女人的悲哀。頌蓮瘋了,梅珊的死給了她沉重的打擊,也讓她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作者蘇童用「瘋」來定格頌蓮的一生,其實也是他不願看到的,但那個年代,除了瘋,頌蓮沒有別的選擇,她反抗不了,更無力反抗,唯有瘋才能讓她不用活得清醒。
在這部小說內,人性的黑暗與醜陋面透露在日常的細節中,那個曾不懂世事,活潑又有著些倔強的女孩,最後也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
其實,如若頌蓮選擇一個普通人家,也許她的命運也不會如此悽慘。在金錢以及所謂愛的迷惑下,人性的弱點被展露得一覽無餘。
如今看來,這其中女性的悲劇,除了無奈,也是自我選擇的悲劇。在那個年代,男人象徵著的是權勢與尊嚴,而女人往往都成為了附屬品。她們渴望愛,渴望溫暖,卻又無能為力,或麻木、或走向毀滅。
一部《妻妾成群》,有人從中看到舊時代下女性的悲哀,有人從中看到無愛婚姻的悲劇,有人看到了人在面對死亡的恐懼,有人看到了人性最醜陋的一面,也有人從中看到了選擇的重要。你呢?從中又看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