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2020-10-04 蔓萊讀書

女人到底算個什麼東西,就像狗、像貓、像金魚、像老鼠,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蘇童《妻妾成群》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蘇童,曾寫過一部作品叫《妻妾成群》。小說主要講述了在舊社會時期,有一個叫頌蓮的女大學生,在家境落魄後,被迫中斷學業,然後選擇嫁給了一個50歲的富家老爺做妾。在成為了深宅大院的姨太太后,頌蓮便陷入了一場場因爭寵而產生的風波。最後在其他太太以及丫環的明槍暗箭中,她精神崩潰成為了瘋子。

比較有意思的是,以前,大家看到這個故事時,都會很同情頌蓮。作為舊社會時期的女子,她的確生不逢時。

但是到了現在,再去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很多人卻開始討厭頌蓮。他們說:頌蓮明明有著一手好牌,她是大學生,有文化;她才19歲,那麼年輕;她又那麼漂亮有氣質。而其他的太太有的年老色衰,有的又那麼膚淺。相比之下,頌蓮明明是佔絕對的優勢,可是最後在這場爭寵的鬥爭中,她卻敗得那麼快,敗得那麼慘。甚至有人還會吐槽,頌蓮的大學真的白讀了,一點智商和情商都沒有嗎?

其實,這樣理解的人,是把這部小說當成純粹宅鬥的戲碼去看了。小說的情節或許是宅鬥,但它真正想表達的並不是宅鬥,而是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對女性的迫害。我們可以結合時代背景來解讀這部作品,相信會得到不一樣的理解!

1,

頌蓮的父親本是做生意的,雖然上不算家大業大,但好歹也可以讓她豐衣足食,且還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從這點來看,頌蓮是幸運的。畢竟在頌蓮所處的那個年代,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人們依然堅信著諸如:女子無才便是德,甚至是三綱五常等的封建理念。所以大多數的女子,根本沒有機會去上學,更別說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有機會在大學學習新的思想。

但頌蓮又是不幸的,因為在她才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父親就破產了,她的父親因受不了打擊,選擇了自殺。

自此頌蓮也失去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因為她雖然有母親,可是是一個繼母。在父親去世不久,繼母就對頌蓮說,讓她出去工作,或者馬上嫁人。頌蓮選擇了嫁人。

繼母又問,她要嫁給有錢人,還是普通人家,當然嫁給有錢人是有附加條件的,那就是只能做妾。最後頌蓮選擇了做妾。

很快地,繼母就為頌蓮物色了一戶陳姓的老爺,而頌蓮也成為了陳府的四太太。

看到這,可能很多人會說,頌蓮最後的悲劇,是她自己造成的。她太拜金了,為什麼要選擇嫁給有錢人家做妾呢?為什麼不去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呢?或者哪怕嫁人,嫁給一個普通人家做正房也好啊!那樣至少不會有那麼多因為爭寵,而產生的「宅鬥」。

其實,頌蓮所做的選擇和她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當時是1920年軍閥混戰到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從時間上看,就可以知道,它依然是一個男權主義的社會。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的,唯有依附於所選擇的男人。因此大多數女生對男性的有很強的依附意識!

只是比較遺憾,頌蓮作為當時的一個女大學生,作為一個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卻也依然沒有能逃脫這種思想的束縛,而這,大概也成了她後來悲劇命運的一個主觀因素。

2,

俗話說,一入豪門深似海;在封建社會更是如此!

封建社會中,一夫多妻,男性,特別是那些有錢有勢的男性,除了一個正房太太,大多都會娶好幾個姨太太。這也意味著,一個女性在嫁入了富人家後,她們就要和其他幾個女人爭寵,有了鬥爭,自然就有傷亡。

頌蓮嫁入陳府的時候,陳老爺已有了三個太太。大太太已經年老色衰,無緣於爭寵,平日裡主要念佛,但她是正房,所以手裡還是有些權力的。二太太叫卓雲,樣貌雖沒那麼好,但最擅長於去百般討好順從陳老爺。三太太梅珊是一個戲子,且有著姣好的容貌,深得陳老爺的寵愛。不過梅珊同二太太不一樣,她並不會一味討好陳老爺,相反她敢對陳老爺說:只要你五天不來我這,我就去找別的男人。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恃寵而驕。

總之,這三個太太,哪一個都不是好對付的!

在頌蓮入府的時候,二太太卓雲對她很熱情。她拉著她說了半天的家長裡短,她每次都很親熱地叫她四妹,她送她上好的料子做衣裳。

而三太太梅珊則處處對頌蓮使絆子。在頌蓮和陳老爺洞房花燭夜那天,梅珊就故意裝病把陳老爺騙走了。在頌蓮作為新入府的姨太太,按照規矩要去拜見梅珊時,她直接毫不客氣地拒絕了。

所以對比之下,頌蓮自然更加親近二太太。

但年僅19歲的她,且不久才生活在大學的象牙塔裡的她,根本不懂得深宅大院中,女人之間鬥爭的殘酷性,也不懂得什麼叫居心叵測,什麼叫陰謀。

直到有一天,頌蓮發現了自己的身邊丫環雁兒,竟然用小人的把戲詛咒自己死,且還是受人指使的。頌蓮本以為是三太太梅珊,畢竟梅珊一直和她作對,或者是大太太,大太太可能看不過她那麼受寵。但她萬萬沒想到,竟然是一直和她表現地很親近的二太太卓雲。

這件事對頌蓮精神上的打擊很大,或者說,這也是她後來走向精神崩潰的第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她才真正意識到,深宅大院中,女人之間這種鬥爭的殘酷和陰暗。

當然頌蓮也是一個性子比較烈的人,她並沒有選擇忍氣吞聲,而是報復了二太太。她在給二太太剪頭髮時,故意把二太太的耳朵弄傷了。自此頌蓮和二太太的鬥爭正式拉響!

二太太對頌蓮的報復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實際上,她在陳老爺面前一直說頌蓮的壞話。同時繼續聯合頌蓮的丫環雁兒,用小把戲詛咒頌蓮死。

頌蓮發現這種詛咒後,精神再一次受到很大的打擊,她懲罰了雁兒,也無意害死了雁兒。

雁兒的死,頌蓮表面上不在乎,但其實內心很受煎熬。她才19歲,沒有辦法當做沒事人一樣去背負一條人命。

不過,真正讓頌蓮徹底變瘋的是三太太的死。

三太太是一個比較真性情的人,雖然前期一直與頌蓮為難,但後來當她們慢慢了解後,反而還成了偶爾可以說上幾句話的朋友。

可惜的是,三太太在外面有了別的男人,這件事後來被二太太發現了,她告訴了陳老爺

最終三太太被直接丟進了陳府的古井,死了。

頌蓮半間接地目睹了這一切,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 。

不管是三太太的死,還是頌蓮的瘋,這一切看似是二太太做的壞事,其實最根源的問題,還是舊社會中的男權主義。

在一夫多妻以及男權主義下,女性一邊把男人當神一個供奉著,以求通過男人為自己爭取利益;一邊無所不用其極地去與男人身邊其他女性鬥爭,以求自己的利益不要被那麼多人瓜分。

就像一些名家評價男權主義下一個家庭中、女性之間的鬥爭一樣:

爭寵鬥法便成為她們拓展自己生存空間的惟一和必須的選擇!

只是,可悲的是,她們不明白,鬥來鬥去,最終誰也不可能是最後的贏家。就像小說中最後原本是二太太贏了,但誰曾想陳老爺又立馬娶了一個年輕漂亮的五姨太太!

就像小說中,一句話講的一樣:錢人有了錢還要女人,要也要不夠!

頌蓮就是太明白了,所以她瘋了!

3,

頌蓮在陳府變瘋的時候,才剛過20歲生日不久,也就是說,她嫁到陳府才短短大約一年的時間。頌蓮為何會敗得那麼快呢!

其實不是陳府其他的女人手段太厲害了,而恰恰是因為頌蓮是一個上過大學,接受了新文化教育,有著新思想的女性。

因此她身上有著新時代女性的自尊,驕傲。這也就決定了,頌蓮是無法和陳府其他的姨太太一樣,為了爭得陳老爺的寵愛,完全無條件,無底線地去迎合和討好陳老爺!也讓她慢慢失去了陳老爺的寵愛!

頌蓮第一次沒有迎合陳老爺是因為她父親的遺物。

頌蓮的父親去世後,她只留了父親唯一的一件遺物,就是一隻蕭。但後來,這隻蕭被陳老爺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拿去毀掉了。

頌蓮有多傷心可想而知,於是當時她鬧了點小脾氣,在陳老爺和她親熱時,拒絕了。陳老爺很生氣,他對頌蓮的寵愛不及以前了。

後來在陳老爺50大壽的宴會上,頌蓮因為不太舒服,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心裡對陳老爺還有怨氣,所以她沒有及時去參加宴會,反而在房間睡了很久。直到後來大家已經準備就餐了,頌蓮才去。

這件事直接惹惱了陳老爺,頌蓮在陳家的地位也因此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當然陳老爺偶爾還是會來找頌蓮,直到有一次,他們同房的時候,陳老爺提出了一個強人所難的要求。頌蓮拒絕了,而且還在一旁哭了起來。其實,她只是想維護自己作為女性最後的自尊而已。

但陳老爺十分生氣,他說:

沒見過你這種女人,做了婊子還立什麼貞節牌坊?

也正是這次,讓頌蓮徹底失去了陳老爺的「寵愛」,她在陳家的地位因此也一落千丈。

頌蓮每一次違背陳老爺意願的背後,其實都包含著她作為有著新思想女性的驕傲,自尊。而在一個封建家庭制度下,卻恰恰是不允許的,除非你碰到的是真愛。所以頌蓮那麼快失去陳老爺的寵愛也無可厚非!

4,

總結而已,頌蓮的悲劇,也可以說是因為她是一個矛盾體。這種矛盾指的是,她身上的封建思想和新思想的矛盾!

一方面,因為她出生於舊社會,所以身上依然有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比如她認同男權文化,所以依附於男性。因此在自己的父親去世後,選擇嫁了一個有錢人當姨太太。

但另一個方面,她和純粹的封建女性又不同,因為她上過大學,心中也已經有了新文化,新思想。所以她身上又有著新時代女性所有的自尊和驕傲。

她做不到像陳府二太太那樣,為了爭寵,完全去討好和逢迎陳老爺。

反之,如果頌蓮是徹底的新思想女性,她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寄希望於一個男人。她會在繼母問她去工作還是嫁人時,選擇工作。自然也不會有後面的結局了。而如果頌蓮是一個完全的封建思想的女性,她做到去無條件遵從,迎合陳老爺。按照她的年輕美貌和智慧,根本不可能在陳府得不到一席之地。

其實當時像頌蓮這樣的女性又何其少呢,她們一方面在封建思想下長大,一方面隨著我們社會的變革,隨著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傳播,她們腦海裡又注入了一些新的思想。這也側面表現了當時社會中,新思想和舊的封建思想其實已經發生了碰撞。可惜新思想尚未發展成熟,所以不足以抗衡封建思想。 這也成了頌蓮悲劇命運的根源!

雖然頌蓮的悲劇,在新時代的今天不會重現,但是頌蓮身上那種對男性的依附思想,在現代的部分女性身上依然還存有。所以在這點上,頌蓮的悲劇也是對我們女性最好的警醒!這也是新時代下,《妻妾成群》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最大意義之一!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妻妾成群》:淺析女主頌蓮悲劇人生的三大原因及命運走向
    前言:《妻妾成群》是蘇童的中篇小說。這個小說講述了19歲的頌蓮,她讀過一年大學,受過新時代教育,但因父親生意失敗自殺後,生活遭到改變。繼母讓她在打工和嫁人中選擇,她選擇了嫁給年長自己30多歲的陳佐千為妾。她自小沒受過苦,她希望自己能過著一種無憂無愁的生活。
  • 四太太頌蓮:時代的產物還是命運的悲劇
    蘇童先生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裡,刻畫了民國時代,一個典型的後宅大院的複雜生活。小說的主角頌蓮,一個受過大學教育的年輕女學生,遭遇家庭變故後,嫁給了年過五旬的地主陳老爺。從踏進陳府起,她便不自覺的捲入深深的後宅宮心計,從最初的不屑那些下作的手段,到不甘心被冷落,到後面的麻木不仁,再到最後的發瘋,她悲劇的人生讓人可憐又可嘆。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民國時期,正值時代新舊交替,人們的思想也正被新舊觀念所衝擊。
  • 《妻妾成群》:淺析三太太梅珊的命運悲劇
    前言: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講述了一個「受過新時代教育」的女學生頌蓮,因父親生意失敗自殺後,她選擇了嫁到高牆深院、秩序森嚴的封建家族陳府,成為長自己30多歲的男人陳佐千的第四房太太。本書的作者蘇童是當代著名作家,迄今已發表作品百餘萬字,代表作有《妻妾成群》、《紅粉》、《罌粟之家》等等,《妻妾成群》是他的成名作。
  • 豆瓣8.2分《妻妾成群》:大宅門裡的女性悲劇
    讀蘇童的《妻妾成群》的確讓人感受到平鋪直敘又撲面而來的冷靜,以及用女性為第一視角所看見的在封建社會男權主義下的社會問題,而蘇童又另闢蹊徑的表達出對女性的傷害不僅僅是傳統禮教的束縛,更有甚者或許是人性、女性本身。
  • 《妻妾成群》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風格和藝術特徵
    這一點,在作品《妻妾成群》中頗為明顯。大太太的冷淡漠然,二太太的面慈心狠,三太太的潑辣狠勁,頌蓮的果敢倔強,都在作品《妻妾成群》中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即使在《米》中,原本卑微如螻蟻一般的五龍,雖然起初唯唯諾諾,但實際上胸有城府,也是有著自己獨特而鮮明的個性特點的。所以說,蘇童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韻味,無法被其他的形象所掩埋或者是覆蓋。
  • 《妻妾成群》頌蓮:女人靠男人養的日子,靠不住
    《妻妾成群》裡的頌蓮擁有姣好的面容,但她的婚姻之路,她的人生都籠罩著悲劇色彩,命運並沒有因為她長得好看而優待她。頌蓮的悲劇,歸根結底是她放棄了努力,走了大多數女人都會走的道路。父親靠不住沒有讓頌蓮意識到男人都是靠不住的。陳佐千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寵頌蓮上天,心情差的時候可以拽頌蓮落地。這一切,頌蓮無法把控。但除了男人,頌蓮能依靠誰呢?
  • 《妻妾成群》:19歲女學生自願嫁給半百老頭,失去的只有青春?
    一個女學生,本來應該在學堂裡接受新思想的洗禮,卻自願選擇了嫁入深院宅門裡做妾。由《妻妾成群》改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頌蓮劇照看似如魚得水由《妻妾成群》改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五太太劇照經歷了這一切之後,頌蓮瘋了,陳佐千娶了五太太入府。
  • 《妻妾成群》‖女人為何為難女人——解讀封建社會的女人
    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曾獲得曼氏亞洲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百花文學獎等榮譽。以主人公頌蓮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陳家大院,解讀封建制度中女性的悲慘命運。封建社會「男權」的代表——陳佐千男主人公陳老爺陳佐千,是陳家上下都敬畏的一家之主,卻渾身散發著衰弱、無能的氣息,五十掛零,已經身體乾瘦、緊繃如弓,透出暮年人的光景,卻對性事表現出驚人的執著,以娶妻的方式滿足生理欲求。
  • 蘇童《妻妾成群》:一夫多妻,花式宅鬥,男女最終的結局是被掏空
    蘇童的《妻妾成群》,從書名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這是一部寫舊時女人的小說。1991年由張藝謀和鞏俐黃金搭檔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上映後,轟動了國內國際影壇。2018年,《妻妾成群》又入選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原著和電影的雙重成就,讓《妻妾成群》一直停留在大眾的視野,魅力不減當年。
  • 妻妾成群:19歲四姨太一夜失寵,連張藝謀都不敢拍,其實大有深意
    作者蘇童曾說,《妻妾成群》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舊時代女性故事」,或者是「一夫多妻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痛苦和恐懼」的故事。而在電影中,張藝謀將頌蓮的「痛苦和恐懼」轉化為封建男權至高無上對女性的戕害。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張藝謀將頌蓮的失寵演繹為利用「假懷孕」挽留陳佐千,事情敗露慘遭封燈冷落。實際上,在小說中並沒有「假懷孕」這一說。在原著《妻妾成群》,頌蓮一年內跌落寵妾神壇,直接原因是50歲的陳佐千因四個太太,身子骨承受不住,早早就衰竭冷淡。
  • 《妻妾成群》:深宅內院,女人爭寵,揭開了人性隱藏的醜陋一面
    ---蘇童蘇童的短篇小說裡,《妻妾成群》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蘇童通過對舊時代女性的描寫,勾畫出了一個又一個細膩又獨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一部《妻妾成群》寫就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反映的是舊年代女人的真實現狀。
  • 「侯門一入深如海」4個女人的悲歡離合|蘇童《妻妾成群》
    蘇童的《妻妾成群》,言明封建家庭的黑暗,書寫舊時代女性的悲哀,家不是家,人似非人。>書籍封皮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著名小說《妻妾成群》,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等級森嚴和殘酷無情。代表作品:《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碧奴》《黃雀記》《米》《菩薩蠻》《蛇為什麼會飛》《武則天》《我的帝王生涯》等。蘇童擅長運用兒童視角尋找世間至真之事和至純之情,喜歡藉助女性視角抒發絕望悲苦和沉重無奈。
  • 蘇童之妻妾成群:頌蓮從清純大學生變成女瘋子的過程淺析
    蘇童的創作風格變化挺大的,由先鋒派轉變為傳統風格分水嶺的,可以說就是這部讓他一舉成名的《妻妾成群》。當然這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張藝謀把這部中篇小說改為「大紅燈籠高高掛」,搬上銀屏,並獲得威尼斯電影大獎。
  • 豆瓣8.2《妻妾成群》:一切的痛苦與恐懼,皆源於看不清自己
    前言《妻妾成群》是蘇童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通過描寫一個「受過新時代教育」的女學生頌蓮,嫁入封建家族陳府,最終在「妻妾成群」的明爭暗鬥中走向精神崩潰的悲慘命運。表面看,這是一個一夫多妻的故事,痛苦中的四個女人,在痛苦中一齊拴在一個男人的脖子上,像四棵枯萎的紫藤在稀薄的空氣中互相絞殺,為了爭奪她們的泥土和空氣。
  • 《妻妾成群》:夜晚點燈去哪個夫人房間?封建社會婦女的悲哀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原著小說是蘇童筆下的《妻妾成群》,這部小說描寫的十分細膩,從第三者的視角對女主角頌蓮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妻妾成群》講述的是四個女人同侍一夫的故事,她們明爭暗鬥、爭風吃醋,最後都沒有逃過命運的悲劇,這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殘酷。整個故事都圍繞頌蓮展開, 從她進入陳家備受恩寵,到最後被冷落而瘋掉,無不體現出舊社會女性的地位低下,只能靠取悅男人而活,沒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只能依附於男人。
  • 《妻妾成群》:家丁殺害三姨太,少女大吼「殺人」,眾人冷眼旁觀
    這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蘇童的經典小說《妻妾成群》中的一個片段,描寫了頌蓮誘惑飛浦時的場景。頌蓮是故事的主角,飛浦則是老地主陳佐千的兒子。頌蓮一聲聲狂叫著,眼神黯淡無光,面容更像一張白紙。陳佐千把她架到床上,他清楚地意識到這是頌蓮的末日,她已經不是昔日那個女學生頌蓮了。
  • 《妻妾成群》:靠男人的女人,下場都很慘
    前幾天,有同事問我最近在看什麼書,我說:《妻妾成群》。問我的是位男同事,他的反應特別有意思:妻妾成群?這可是我的夢想啊,可惜生不逢時,沒機會了。部門一個小姐姐,聽完是另一個反應:是不是古代霸總文啊,男主像韋小寶那樣,身邊各種鶯鶯燕燕,各種爭寵?不得不說,《妻妾成群》這個小說名起得很成功,男人聽完瞬間有了憧憬,女人忍不住浮想聯翩。
  • 《妻妾成群》:女人最難走的路,是捷徑
    作家蘇童的名篇《妻妾成群》,講述了19歲的女學生頌蓮,因為父親生意失敗而自殺,導致她沒了經濟來源,在繼母給出工作和嫁人這兩條路中,她選了嫁人,並自願嫁到有錢人家做妾,她以四太太的身份進入陳府,僅一年時間,就從一個青春靚麗的大學生,被壓抑的陳府生活逼成瘋子的悲劇故事。
  • 一個封建大院裡的愛恨情仇
    由張藝謀指導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是著名小說家蘇童年代表作《妻妾成群》這是一本中篇小說,字數不算多,主要講述了一個「受過新時代教育」的女學生頌蓮,自願嫁入到高牆深院秩序井然的封建家族陳府,姨太太們明爭暗鬥,頌蓮失寵,又因丫鬟雁兒吃草紙死掉和三姨太梅珊因出軌被投入院子的死人井中,目睹這一切的頌蓮走向精神崩潰,第二年春,陳佐千又娶回了第五房太太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