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發表於《收穫》1989年第六期,之後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
蘇童,原名童忠貴,1963年1月出生於蘇州市,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曾獲得曼氏亞洲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百花文學獎等榮譽。
小說《妻妾成群》,改寫了傳統文學中女性溫婉、高貴、怯弱、善良的天性,把女人生命中劣根性和原始欲望暴露無遺。本書以一個男人娶了四個女人做太太,四個女人為其生存原則,在家庭內部開展互相爭寵、傾軋的故事。以主人公頌蓮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陳家大院,解讀封建制度中女性的悲慘命運。
男主人公陳老爺陳佐千,是陳家上下都敬畏的一家之主,卻渾身散發著衰弱、無能的氣息,五十掛零,已經身體乾瘦、緊繃如弓,透出暮年人的光景,卻對性事表現出驚人的執著,以娶妻的方式滿足生理欲求。把他色中餓鬼、內心狠毒、殺人不眨眼、冷酷、大男子主義的形象刻畫出來。
大太太毓如,是四個太太裡唯一看得開,不爭不搶,對丈夫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閒心寄托在佛祖經書裡,關心一下兒子的生活。其實,她進陳家時間最長,被腐朽封建制度下的陳家大院同化了,因為年老色衰,和其他幾個太太相比,毫無競爭之力,為自身生存,外表波瀾不驚,內心幻想著成為陳家頭號代言人,所以終日擺著大太太的身份和架子。
二太太卓雲,長相溫婉清秀,見誰都笑臉相迎,是大家閨秀的範兒,暗地裡手段最多、最骯髒、最陰險狡詐,典型的面甜心苦的宅鬥標配。對陳老爺阿諛奉承,為追求陳老爺的傾心不顧一切,亳無底線,背地裡巴不得其他女人和她們的孩子全部死去。她對剛進門四太太頌蓮獻殷勤、套近乎,卻暗示頌蓮「死人井」,給頌蓮留下心理陰影,並拉攏頌蓮身邊的丫環雁兒,偷偷扎頌蓮小人;給三太太梅珊下墮胎藥,帶領眾人捉梅珊的姦情。對誰都虛情假意,希望能代替毓如管理後宅。
三太太梅珊,是個唱戲的美人,為人大大咧咧,心直口快,敢愛敢恨,膽大妄為,沒有什麼心眼沒有什麼城府。對陳老爺是刻骨的厭恨;為了欲望,和醫生眉目傳情,把他勾引到這個複雜的大家庭裡,和他廝混;和二太太鬥智鬥勇,收買人去毒打二太太的孩子,讓二太太和她的矛盾白熱化了,公開化了,然後就有二太太帶人捉姦,有了非常劇烈的鬥爭,預示著魚死網破、你死我活。性格就是命運,梅珊糟糕的性格註定她有糟糕的命運,最終因偷情被投入「死人井」。
四太太頌蓮,她有不同於其他太太的特點,或許因為她讀了半年大學的緣故,她不那麼世俗,從不主動挑起事端,有骨氣,有底線,不諂媚於陳老爺,對愛情有本能的追求。
她是多面性人物,她的人生悲劇的作俑者是她自己。因為她父親死後,後母讓她在做工和嫁人之間選擇時,她選擇了嫁人,而且要嫁有錢人。說明她雖然是一個接受新思想的新女性,依然沒有打算自食其力,習慣了依附別人,以前靠爹,以後找個新「爹」繼續依靠。她是物質高於精神,有著女學生的身份外皮,實則內心趨於接受傳統價值觀。
她自詡是接受了高等新式教育的大學生,高人一等,貶低大太太來抬高自己,讓陳老爺意識到她的不同,有了爭寵意識。她發現二太太利用丫環雁兒來對付自己時,利用她的聰明才智,亳不動聲色,在幫二太太理髮時,故意用剪刀刺傷二太太。對雁兒的敵視進行反擊,讓雁兒吞下畫有她畫像的草紙,直接導致雁兒傷寒死亡。
最後,她看到梅珊被悄無聲息的投進那口古井,終於崩潰,深知梅珊的結局就是放棄掙扎的自己的最後結局,以另一種方式「死」去——瘋了。
陳飛浦,陳家大兒子,外表英俊瀟灑,個性風趣幽默,讓人眼前一亮的「青年才俊」內心卻軟弱無能。他從小生活在一群爭寵的女人中間,見證的女人的陰暗面,產生對女人的恐懼,和顧少爺間有說不明道不清的關係;明明喜歡頌蓮,卻不敢正視自己的感情;做生意受挫。
雁兒,是陳府的下人,嫌貧愛富、愚蠢,被陳家各種「主子」利用,把她當槍使。其實,她只是渴望幸福,想當上四太太,擺脫貧困的生活,被人服侍。她被陳老爺逗弄,幻想變成妾;一直被二太太利用,用扎小人、畫紙符、對著衣服吐唾沫等的卑劣手段,和四太太頌蓮作對,最終悲慘死去。
蘇童這樣描述道:「痛苦中的四個女人,在痛苦中一齊拴在一個男人的脖子上,像四棵枯萎的紫藤在稀薄的空氣中互相絞殺,為了爭奪她們的泥土和空氣。」
小說以男人(陳佐仟為代表)對性的欲望為起點,女人(四個太太和丫環為代表)為贏得男人的寵愛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展開了激烈的矛盾衝突:酼如和頌蓮、卓雲和梅珊、卓雲和頌蓮、頌蓮和雁兒,以「井」折射出封建制度的森嚴、黑暗、冷漠和無情,這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哀,是無聲的對「妻妾成群」這種制度的批判。
我是 ,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