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女人為何為難女人——解讀封建社會的女人

2020-09-05 金秋之風

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發表於《收穫》1989年第六期,之後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


蘇童,原名童忠貴,1963年1月出生於蘇州市,198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曾獲得曼氏亞洲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百花文學獎等榮譽。


小說《妻妾成群》,改寫了傳統文學中女性溫婉、高貴、怯弱、善良的天性,把女人生命中劣根性和原始欲望暴露無遺。本書以一個男人娶了四個女人做太太,四個女人為其生存原則,在家庭內部開展互相爭寵、傾軋的故事。以主人公頌蓮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陳家大院,解讀封建制度中女性的悲慘命運。

封建社會「男權」的代表——陳佐千


男主人公陳老爺陳佐千,是陳家上下都敬畏的一家之主,卻渾身散發著衰弱、無能的氣息,五十掛零,已經身體乾瘦、緊繃如弓,透出暮年人的光景,卻對性事表現出驚人的執著,以娶妻的方式滿足生理欲求。把他色中餓鬼、內心狠毒、殺人不眨眼、冷酷、大男子主義的形象刻畫出來。


年老色衰的大太太——毓如


大太太毓如,是四個太太裡唯一看得開,不爭不搶,對丈夫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閒心寄托在佛祖經書裡,關心一下兒子的生活。其實,她進陳家時間最長,被腐朽封建制度下的陳家大院同化了,因為年老色衰,和其他幾個太太相比,毫無競爭之力,為自身生存,外表波瀾不驚,內心幻想著成為陳家頭號代言人,所以終日擺著大太太的身份和架子。


菩薩臉蠍子心的二太太——卓雲


二太太卓雲,長相溫婉清秀,見誰都笑臉相迎,是大家閨秀的範兒,暗地裡手段最多、最骯髒、最陰險狡詐,典型的面甜心苦的宅鬥標配。對陳老爺阿諛奉承,為追求陳老爺的傾心不顧一切,亳無底線,背地裡巴不得其他女人和她們的孩子全部死去。她對剛進門四太太頌蓮獻殷勤、套近乎,卻暗示頌蓮「死人井」,給頌蓮留下心理陰影,並拉攏頌蓮身邊的丫環雁兒,偷偷扎頌蓮小人;給三太太梅珊下墮胎藥,帶領眾人捉梅珊的姦情。對誰都虛情假意,希望能代替毓如管理後宅。


自由奔放的女人三太太——梅珊


三太太梅珊,是個唱戲的美人,為人大大咧咧,心直口快,敢愛敢恨,膽大妄為,沒有什麼心眼沒有什麼城府。對陳老爺是刻骨的厭恨;為了欲望,和醫生眉目傳情,把他勾引到這個複雜的大家庭裡,和他廝混;和二太太鬥智鬥勇,收買人去毒打二太太的孩子,讓二太太和她的矛盾白熱化了,公開化了,然後就有二太太帶人捉姦,有了非常劇烈的鬥爭,預示著魚死網破、你死我活。性格就是命運,梅珊糟糕的性格註定她有糟糕的命運,最終因偷情被投入「死人井」。


「壯烈」的反叛者四太太——頌蓮


四太太頌蓮,她有不同於其他太太的特點,或許因為她讀了半年大學的緣故,她不那麼世俗,從不主動挑起事端,有骨氣,有底線,不諂媚於陳老爺,對愛情有本能的追求。


她是多面性人物,她的人生悲劇的作俑者是她自己。因為她父親死後,後母讓她在做工和嫁人之間選擇時,她選擇了嫁人,而且要嫁有錢人。說明她雖然是一個接受新思想的新女性,依然沒有打算自食其力,習慣了依附別人,以前靠爹,以後找個新「爹」繼續依靠。她是物質高於精神,有著女學生的身份外皮,實則內心趨於接受傳統價值觀。


她自詡是接受了高等新式教育的大學生,高人一等,貶低大太太來抬高自己,讓陳老爺意識到她的不同,有了爭寵意識。她發現二太太利用丫環雁兒來對付自己時,利用她的聰明才智,亳不動聲色,在幫二太太理髮時,故意用剪刀刺傷二太太。對雁兒的敵視進行反擊,讓雁兒吞下畫有她畫像的草紙,直接導致雁兒傷寒死亡。


最後,她看到梅珊被悄無聲息的投進那口古井,終於崩潰,深知梅珊的結局就是放棄掙扎的自己的最後結局,以另一種方式「死」去——瘋了。


軟弱的陳家大少爺——陳飛浦


陳飛浦,陳家大兒子,外表英俊瀟灑,個性風趣幽默,讓人眼前一亮的「青年才俊」內心卻軟弱無能。他從小生活在一群爭寵的女人中間,見證的女人的陰暗面,產生對女人的恐懼,和顧少爺間有說不明道不清的關係;明明喜歡頌蓮,卻不敢正視自己的感情;做生意受挫。


渴望幸福的丫環——雁兒


雁兒,是陳府的下人,嫌貧愛富、愚蠢,被陳家各種「主子」利用,把她當槍使。其實,她只是渴望幸福,想當上四太太,擺脫貧困的生活,被人服侍。她被陳老爺逗弄,幻想變成妾;一直被二太太利用,用扎小人、畫紙符、對著衣服吐唾沫等的卑劣手段,和四太太頌蓮作對,最終悲慘死去。


蘇童這樣描述道:「痛苦中的四個女人,在痛苦中一齊拴在一個男人的脖子上,像四棵枯萎的紫藤在稀薄的空氣中互相絞殺,為了爭奪她們的泥土和空氣。」



小說以男人(陳佐仟為代表)對性的欲望為起點,女人(四個太太和丫環為代表)為贏得男人的寵愛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展開了激烈的矛盾衝突:酼如和頌蓮、卓雲和梅珊、卓雲和頌蓮、頌蓮和雁兒,以「井」折射出封建制度的森嚴、黑暗、冷漠和無情,這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哀,是無聲的對「妻妾成群」這種制度的批判。


我是歡迎點評!


相關焦點

  • 《妻妾成群》:夜晚點燈去哪個夫人房間?封建社會婦女的悲哀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原著小說是蘇童筆下的《妻妾成群》,這部小說描寫的十分細膩,從第三者的視角對女主角頌蓮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妻妾成群》講述的是四個女人同侍一夫的故事,她們明爭暗鬥、爭風吃醋,最後都沒有逃過命運的悲劇,這是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殘酷。整個故事都圍繞頌蓮展開, 從她進入陳家備受恩寵,到最後被冷落而瘋掉,無不體現出舊社會女性的地位低下,只能靠取悅男人而活,沒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只能依附於男人。
  • 《妻妾成群》:深宅內院,女人爭寵,揭開了人性隱藏的醜陋一面
    ---蘇童蘇童的短篇小說裡,《妻妾成群》是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蘇童通過對舊時代女性的描寫,勾畫出了一個又一個細膩又獨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一部《妻妾成群》寫就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反映的是舊年代女人的真實現狀。
  • 《妻妾成群》:靠男人的女人,下場都很慘
    前幾天,有同事問我最近在看什麼書,我說:《妻妾成群》。問我的是位男同事,他的反應特別有意思:妻妾成群?這可是我的夢想啊,可惜生不逢時,沒機會了。部門一個小姐姐,聽完是另一個反應:是不是古代霸總文啊,男主像韋小寶那樣,身邊各種鶯鶯燕燕,各種爭寵?不得不說,《妻妾成群》這個小說名起得很成功,男人聽完瞬間有了憧憬,女人忍不住浮想聯翩。
  • 《妻妾成群》:淺析三太太梅珊的命運悲劇
    本書的作者蘇童是當代著名作家,迄今已發表作品百餘萬字,代表作有《妻妾成群》、《紅粉》、《罌粟之家》等等,《妻妾成群》是他的成名作。 那我今天來分析分析梅珊命運悲劇的形象,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缺失需要來解讀梅珊命運悲劇走向,和促使她一步步走向滅亡道路的原因。而梅珊的身上體現宿命輪與鏡像的特點,是她個人悲劇命運的構建,也是封建社會裡女性的悲劇命運。
  • 《妻妾成群》:女人最難走的路,是捷徑
    作家蘇童的名篇《妻妾成群》,講述了19歲的女學生頌蓮,因為父親生意失敗而自殺,導致她沒了經濟來源,在繼母給出工作和嫁人這兩條路中,她選了嫁人,並自願嫁到有錢人家做妾,她以四太太的身份進入陳府,僅一年時間,就從一個青春靚麗的大學生,被壓抑的陳府生活逼成瘋子的悲劇故事。
  • 豆瓣8.2分《妻妾成群》:大宅門裡的女性悲劇
    讀蘇童的《妻妾成群》的確讓人感受到平鋪直敘又撲面而來的冷靜,以及用女性為第一視角所看見的在封建社會男權主義下的社會問題,而蘇童又另闢蹊徑的表達出對女性的傷害不僅僅是傳統禮教的束縛,更有甚者或許是人性、女性本身。
  • 《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女人到底算個什麼東西,就像狗、像貓、像金魚、像老鼠,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蘇童《妻妾成群》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蘇童,曾寫過一部作品叫《妻妾成群》。小說主要講述了在舊社會時期,有一個叫頌蓮的女大學生,在家境落魄後,被迫中斷學業,然後選擇嫁給了一個50歲的富家老爺做妾。
  • 「侯門一入深如海」4個女人的悲歡離合|蘇童《妻妾成群》
    我就是不明白女人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女人到底算個什麼東西,就像狗、像貓、像金魚、像老鼠,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蘇童的《妻妾成群》,言明封建家庭的黑暗,書寫舊時代女性的悲哀,家不是家,人似非人。>書籍封皮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著名小說《妻妾成群
  • 《妻妾成群》頌蓮:女人靠男人養的日子,靠不住
    擁有漂亮的臉蛋,是不是意味著女人有更多的選擇權?長得好看的女生,是不是更受生活優待?顯然不是。《妻妾成群》裡的頌蓮擁有姣好的面容,但她的婚姻之路,她的人生都籠罩著悲劇色彩,命運並沒有因為她長得好看而優待她。頌蓮的悲劇,歸根結底是她放棄了努力,走了大多數女人都會走的道路。
  • 蘇童《妻妾成群》:一夫多妻,花式宅鬥,男女最終的結局是被掏空
    蘇童的《妻妾成群》,從書名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這是一部寫舊時女人的小說。1991年由張藝謀和鞏俐黃金搭檔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上映後,轟動了國內國際影壇。2018年,《妻妾成群》又入選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原著和電影的雙重成就,讓《妻妾成群》一直停留在大眾的視野,魅力不減當年。
  • 《妻妾成群》:19歲女學生自願嫁給半百老頭,失去的只有青春?
    取得了如此多成就的一部影片,其最初來源是年僅26歲的蘇童寫下的一部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南方大宅院裡,一個男人和四個女人之間的故事,明爭暗鬥,此起彼伏,故事十分精彩絕倫。2018年,《妻妾成群》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妻妾成群》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風格和藝術特徵
    這一點,在作品《妻妾成群》中頗為明顯。大太太的冷淡漠然,二太太的面慈心狠,三太太的潑辣狠勁,頌蓮的果敢倔強,都在作品《妻妾成群》中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即使在《米》中,原本卑微如螻蟻一般的五龍,雖然起初唯唯諾諾,但實際上胸有城府,也是有著自己獨特而鮮明的個性特點的。所以說,蘇童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韻味,無法被其他的形象所掩埋或者是覆蓋。
  • 兩個世界,兩種女人,蘇童筆下的女人依舊那麼「狠」
    他的代表作品分別《紅粉》、《茨菰》、《河岸》、《碧奴》等之外,還有讓他驚豔文壇、蜚聲海內外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今天不是說他那本名作《妻妾成群》,而是說集結了他所寫的短篇小說集《以她之名》。市井女人的那種好事、無聊的心理被深刻地描寫出來。「樓下」世界的3個女人的日常,無論從言語上的刻薄諷刺、造謠還是行動上的冷戰鬥毆都代表著現實中市井女人的那種真實形象。
  • 《妻妾成群》:家丁殺害三姨太,少女大吼「殺人」,眾人冷眼旁觀
    我還是怕女人,女人太可怕。這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蘇童的經典小說《妻妾成群》中的一個片段,描寫了頌蓮誘惑飛浦時的場景。頌蓮是故事的主角,飛浦則是老地主陳佐千的兒子。可飛浦卻拒絕了,他對頌蓮說自己怕女人,從小就怕,頌蓮是他唯一敢靠近的女人,但對她並不是喜歡。
  • 妻妾成群:19歲四姨太一夜失寵,連張藝謀都不敢拍,其實大有深意
    頌蓮說:「我就是不明白女人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女人到底算個什麼東西,就像狗、像貓、像金魚、像老鼠,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作者蘇童曾說,《妻妾成群》不僅僅是一個關於「舊時代女性故事」,或者是「一夫多妻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痛苦和恐懼」的故事。而在電影中,張藝謀將頌蓮的「痛苦和恐懼」轉化為封建男權至高無上對女性的戕害。
  • 男主千千萬,我為啥只能接受韋小寶妻妾成群?
    所以韋小寶把漂亮女人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他看女人也是這樣的——這姑娘可比麗春院的姑娘們漂亮多了!我得搞到手!所以韋小寶的老婆們基本都不是心甘情願水到渠成的愛情,而是無所不用其極得到的肉體。其次,韋小寶雖然妻妾成群,但對他真心的並不多,可以說只有雙兒。原著中這樣寫過——韋小寶想著如果自己自殺,自己的7個老婆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相陪,「雙兒是一定陪的,公主是一定恕不奉陪的,其餘5個,多半要擲擲骰子,再定死活……」最後,韋小寶並非良配。金庸小說中的男主很多,你會想嫁給蕭峰嫁給郭靖嫁給楊過,一般人都不會想嫁給韋小寶,因為這個人真的不是好丈夫好父親的料。
  • 劉皇叔的女人們
    這些都是為了女人如痴如醉的痴情人。那麼最不想的是哪個,劉備劉皇叔得有個提名。當然,三國裡面還有個劉安殺妻,這個太過於變態就暫時不論。劉皇叔最出名的莫過於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有人說這是他為了收買人心。不過你仔細看看三國演義,劉備的確就是這樣做的。嫁給劉備的女人的確比較倒黴,劉備一有危險,準先丟了老婆自己跑。
  • 宮廷女人的爭鬥未必都是為了愛情
    而讀到第三部,我才發現,如果想讓故事延續下去,至少要三個以上的女人,不是有那麼句話嗎,三個女人一臺戲。《匣心記》寫到第三部時,自然不能僅僅是三個女人的戰爭,應該說好多女人都加入了戰爭,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自己的主子。而讓這些女人瘋狂的攝政王,估計內心更為痛苦,對於他來說,每天都要面對潛伏與背叛大戲。
  • 《妻妾成群》宅鬥劇的鼻祖 年輕貌美有文化的四姨太是如何瘋了的
    宮門深深,女人心機輪番上演,演出女人互相傾軋水火不容的慘烈。都是封建時代,女人附庸男人時代的悲哀。女人的生存空間太小,小到永遠只能在四面牆內瘋狂,小到為了能有一席之地,性格扭曲陰暗都只是小兒科,鬥到你死我亡才是常態。其實要說「鬥」,作家蘇童的《妻妾成群》才是女人勾心鬥角宅鬥劇的鼻祖。父親茶葉生意倒閉,割了靜脈自殺。繼母給她兩個選擇:嫁人或做工。頌蓮選擇了前者。
  • 豆瓣8.2《妻妾成群》:一切的痛苦與恐懼,皆源於看不清自己
    前言《妻妾成群》是蘇童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通過描寫一個「受過新時代教育」的女學生頌蓮,嫁入封建家族陳府,最終在「妻妾成群」的明爭暗鬥中走向精神崩潰的悲慘命運。表面看,這是一個一夫多妻的故事,痛苦中的四個女人,在痛苦中一齊拴在一個男人的脖子上,像四棵枯萎的紫藤在稀薄的空氣中互相絞殺,為了爭奪她們的泥土和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