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體小說:活出點味道來(五)

2020-10-10 家國情懷的那些事

【續接(四)】

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兒女再大,飛的再遠,那也是父母拽著線不撒手的風箏。一大早,老母親就在老爺子跟前講:「昨晚做夢夢見老三在打仗。」「夢是反的」老爺子圓著夢附和道。

老母親喜歡做夢,可能是上年紀睡眠不好,睡得不很深沉。做了夢也喜歡說出來。好夢是好的象徵,說出來想和家人分享。不好的夢,說出來想讓家人圓夢,把他圓好,生怕不好的夢夢想成真。夢是心中想,老母親的夢是對兒女的思念和牽掛。最近,老爺子和老母親關注最多的就是「老三」。

老三,是老爺子和老母親的三兒子。因為軍改、裁軍,涉及到單位撤併降改和個人的進退去留,父母關注,家人都關心。老三是家中的「驕傲」,是家人在官場上混得最好,職級最高的一個。全家人都希望他一直在部隊幹,在部隊發展,對個人、家人都是光榮。但這種光榮,它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能維持多久,關鍵在部隊的需要,在組織的安排。當下的作風建設,不能跑、不能送不說,他自己的性格和個性也是做不到的,那種人格偽裝的虛華他不願裝,也裝不出來。用他自己的話說,跑來、買來、要來的官,不體面,沒骨氣,跟叫花子沒啥區別。還容易得「佝僂病」、「軟骨病」,抬不起頭,伸不直腰,讓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說閒話,當笑話。

老三,從小個子長得快,村裡人都叫他「大漢爾」。要不是十二三歲就擔水挑糞,現在就不只一米七幾的個子。十二歲那年,母親生病,他上過灶,做過飯,炒過菜;幫奶奶背草,摔了一跤,左腿還留下了一個大疤痕;為同學打抱不平,腦袋上還有印記。這都是一個「大漢爾」的功勞,過早地「出人頭地」。調皮倒蛋的事也有,小學時逃過學,初中時作過弊,高中時逃過課,還有就是掏過鳥巢,捅過螞蜂窩,不會遊泳而下過深水,險些丟了「小命」,過小地「膽大包天」,為此挨了不少體罰。但這些都不影響他的學習成績,他天生比較聰明,初中時,成績一直是數一數二,還是地區三好學生,畢業考上了師範,卻選擇了縣城的重點高中,他有更大的夢想。高中時,成績說不上名列前茅,但還很靠前,考個稍好的大學應該不成問題。

人生不是單行道,夢想不一定照亮現實,生命中的許多站點需要「改籤」。老三高考那年,父母當兵的提議,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連高考的滋味都沒有體驗過。當時家人的考慮是:能不能考得起、考得好是回事,關鍵是當時家裡的經濟條件還不足以承受得了兩個孩子上大學,當時老二正在上大學。光考得起還不行,必須考得好。按常理學校越好學費越低,高價大學更上不起。當兵同樣能考軍校,老三就這樣半推半就地當上了兵。現在想起來,當初動機不是很純。但感情是可以培養的,後來老三對部隊是越來越有感情,以至於後來因軍改轉業,好長時間還緩不過來。

要想脫胎換骨,那就去當兵吧!在這裡,是頑石都能把你捂熱乎,是劣礦都能把你煉為鋼,是文盲都能把你育成才;這裡是,減肥的最佳場所,健美的最佳陣營,塑形的最佳地盤。怎能忘靶場上的睜隻眼閉隻眼,從零光蛋到神槍手;怎能忘遊泳池的水是那麼難喝,從汗鴨子到水上漂;怎能忘障礙場的高不成低不就,從膽小鬼到小老虎;怎能忘格鬥場上的驚心動魄,從門外漢到鋼鐵漢;怎麼忘演習場上的戰火硝煙,從娃娃兵到戰鬥員。在這裡,能標註你的人生意義,能彰顯你的社會價值,能擁抱你的家國情懷,能豪邁你的英雄本色。

這是老三的切身體驗。

在新兵連,學習訓練,站崗執勤,公差勤務,樣樣不示弱,綜合素質較好,還喜歡寫點東西,很受連首長喜歡。新訓結束,指導員點將把老三帶到了他所在的單位,分到了營裡的核心班組,半年不到推薦參加骨幹培訓,拿了個綜合考核「第一」,回來當上了班長,年底評上了「優秀士兵」。第二年入了黨,考上了軍校,一路順風順水。這裡面沒有水分,全是幹出來的,拼出來的。那個時候,髒活、累活、苦活都是搶著幹,還主動到領導那裡「爭取」。

希望是用來實現的,不是用來辜負的。軍校與地方院校大不相同,管理與管理的方式都不一樣,自由與自由的含義都不一樣,有嚴格與寬鬆的差異,有學習與訓練的差別。軍校的學員姓軍名兵,每天的作息時間是定時的,上課訓練是要點名考勤的,新聞是必看的,自習只能是到教室和圖書室的,晚上是要查鋪的,平時是不能外出的,雙休日外出是要限比例的,不假外出是要受處分的,夜不歸校是要開除的,文化、軍事不過關是畢不了業的。這樣的環境,想不好學都難。「60分萬歲」,在軍校行不通。畢業評定有優先生、中等生、差等生的區分,也是畢業分配的一張「名片」,混是混不下去的。軍校的文憑不是混出來的,是正二八經拼出來的。

人生的走勢,離不開一股股勁勢。人生的走向,也需要一次次轉向。五年,翻過了一道道分水嶺,實現了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從軍人到軍校的轉變,即將面臨從學員到軍官轉變。一紙命令把老三指派到一個山溝部隊。從農村出發,打了個轉,又回到了農村。從山區進發,繞了個圈,又進到了山區。失望過但不絕望,茫然過但不迷茫。當年不是農村包圍城市嘛,別小看這個農村根據地,這曾是打天下的根,定江山的本啊。想到這些,老三心裡舒坦多了。

山裡的孩子個個都是孩子王,什麼活沒幹過,什麼苦沒吃過,什麼累沒受過,沒有習不習慣、適不適應這一說。此時,老三就像一輛軍車,加滿了油,隨時準備發動;又像一名勇士,上滿了子彈,打開了保險,隨時扣動板機;還像一把彎弓,箭在弦上,隨時準備有的放矢;更像一顆螺絲釘,隨時準備鉚在需要的崗位上。不像城裡的孩子「水土不服」,一臉惆悵、無奈的樣子。

老三是出了名的工作完美主義者。跟他一起共事的領導、同事和部屬都這個共識。做就做到極致,幹就幹出精品,這是他的工作態度,也是理念。他經常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己不滿意的事情決不拿出手,經過他手的事情絕對精緻,領導滿意,同事佩服,部屬崇拜。凡是在他手下工作過的幹部還是兵,經過調教,都差不到哪裡去,很多被上級機關選調。

能力是學出來的,熬出來的,苦出來的。小幹部的時候,「5+2」、「白加黑」是常有的事。人與人進步的差距往往是在八小時以外。別人玩的是手機,他敲的是鍵盤,別人看的是小說,他讀的是專業,別人閒的慌,他是忙的緊,不進步才怪。從排長到主官,再成為師職幹部後備人才,一路奮發,一路前行,沒有磕磕碰碰,沒勞命傷財,沒走跑要送,有就只有實幹、實誠、實在。他的成長見證了靠品德立身、靠本事吃飯的正道,同進也見證了組織的可靠,領導的清廉。很多人都不信這個理,不信這個邪,信不信由你,反正他的確如此,心安理得!

所以,在可能轉業這個問題上,他很坦然。他是可以不走的,上面專門有「後備幹部可以不走」的規定。但為了給改革讓路,為了響應裁軍30萬的號召,他作為單位的主官也想帶個好頭,於是主動提出轉業。世界這麼大,他也想到地方去看看。為此他還寫了兩首詩:

(一)

轉業/就是一紙命令/必須乾脆

轉身/尤如一聲口令/必須堅定

轉變/恰似一回新生/必須破蠶

轉行/好比一次跳槽/必須自信

轉型/勝若一次重塑/必須裂變

昨天的砥礪前行/只為初心

今天的華麗轉身/皆為續航

往昔無憾/今朝有夢/青春不老

花開第二春

(二)

一彎一道多驛站/一行一業皆風景

淡看花開/靜觀風雲/而今邁步從頭越

何去何從/勸君自信三萬裡/試問何處不勝天

人生沒有直通車/轉業恰是中轉

事業沒有直達票/改行尤如改籤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何去何從/銘定初心/踏歌前行

華麗轉身/如同調換頻道

不一樣的按鍵/不一樣的畫卷

重整行裝/來個改頭換面

外在的模樣/內在的自己

何去何從/重新開始/從心出發

老三的才華,不僅僅體現在工作上,主要表現在他的思想和文筆上,是系統內出了名的「筆桿子」、「才子」。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這一「美譽」是他勤學博學學出來的,日熬夜熬熬出來的,加班加點加出來的。多年來,他先後主筆撰寫匯報材料、經驗材料、講話材料、事跡材料千餘篇,在軍內外報刊雜誌和網絡平臺發表各類文章和新聞稿件五百餘篇,很多獲國家級稿件、優質原創文章、優秀徵文和優秀論文,獲過全軍一等獎,上過全軍政治工作網的頭條!

老三在這方面有個特點,就是文風筆風很正,文稿文章很真,堅持自己的東西自己寫,從不找人代筆,什麼發言稿、講話稿、理論研討文章、調查報告,都是如此!他認 為只有這樣才能反映自己的真實思想、真正水準,不願把他人的腦袋嫁接到自己身上,也不情願把自己的思想淡化到他人筆下!不願意把他人的感受強加於自己的感同身受,也不願意把自己的情感膚淺在他人的紙脈!他的每一篇,每一稿,每一講,每一句,每一字,都是他真實的思想、思維、思路表達,他始終認為:領導主要就是出思想出思路,機關主要就是搞指導搞幫帶,基層主要就是抓執行抓落實。沒有思想的引領談不上引領,沒有思路的指導說不上指導,沒有思維的落實算不上落實!否則,就是空虛的、盲目的、機械的!(續六

相關焦點

  • 散文體小說:活出點味道來(八)
    【接續(七)】從五六歲開始放,一直放到上大學為止,放得他看到牛就心悸,就犯暈。當年,牛在每家每戶的地位很重要,耕田犁地是主勞,推磨託運是主力,是家裡的「大力士」,它換來的是一家人的「口糧」。一些家貧養不起牛或不願養牛的人家,得等到養牛人家耕種結束,靠借。如果碰上搶季節,特別是搶秧水的時節,沒牛人家的收成就得大打折扣,所以牛是莊稼人必不可少「活工具」,在農忙季節是「搶手貨」,在山區又體現得特別重要。
  • 散文體小說:活出點味道來(六)
    【續接(五)】還是老房子的時候,老爺子和老母親,還能走動一下,每年都要到城裡住上一段時間,到就近兒女家串個門,一是散散心,圖個新鮮當初老爺子遲遲沒拍板的原因,就在於誰個回來負責,最後還是老四主動辭職回來攬的這個活,這恰中老爺子的意,因為老四考慮事情很周全,做事心又細,標準也高,關鍵是還特別能吃苦。為什麼老爺子在徵求大家意見基礎上果斷決定必須修、儘快修,其實老爺子有一個最大的擔心,就是怕五個兒子今後老了不回這「老窩」,丟了這個發源地,丟了老祖宗的根。
  • 散文體小說:活出點味道來(三)
    【續接(二)】老爺子在廚房裡忙著做飯,老母親在菜地裡繼續忙活……「娘」,大兒子提著東西從鎮上回來,「叫不要做呢,人馬一撥一撥的去,房產局的來了,土地局的來了,紀委的也來了,還把他工作過的地方查了個底朝天。好在最終結果是啥事都沒,經受住了考驗,活脫脫查出個清官來。老大喜歡菸酒辣,重口味。中學的時候就敢抽土煙,不怕燻,也不怕嗆,還能從喉管裡進從鼻孔裡出,大人不知道,兄弟姊妹保密工作也做的好。有時好奇,老二老三也試著吸兩口,嗆得個半死,燻得個淚眼花雨,幾兄弟在割牛草的山溝坡上笑成一團。
  • 散文體小說:活出點味道來(四)
    【續接(三)】那年的春天被冬天霸佔了不少時間,晚來的春雨慌忙的趕著時間,像激素般生芽催綠,潤發萬物,生怕對不起大自然的一貫眷戀好不容易縣局招人,熬更守夜看書複習,瘦了好幾圈,在百來號人中考了個第二,但終因沒關係而不了了之。這次的打擊相當大,就像天塌了一樣,他有些恨自己,甚至瞧不起這個社會。看到父母著急的樣子,聽到村裡人議論紛紛,見到熟人不懷好意的眼光。他冒出了一個想法,走出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到發達的地方去,到憑本事吃飯的地方去。當時,這對他來說是一個走頭無路的想法。
  • 散文體小說:活出點味道來(七)
    【接續(六)】人生就是這樣,你不看重的,往往在不經意間來了;你越想得到的卻越不易得到。說來好也巧,祖父祖母那一輩生下了一個兒子五個女,這一個兒子就是老爺子。老爺子和老母親生下了五個兒子一個女,這個女兒排行第五,平時叫她「么女子」。「么女子」的到來,給一家人增添了不少喜悅,父母歡心,哥哥們喜愛。幾乎是在父母的懷裡和哥哥們的背上長大的。
  • 陝北人來銅川續(五)
    回到陝北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我迫不及待的讓媽媽給我做些日思夜想的家長味。我不知道的是,我媽想我,遠大於我想她。 我回來看到冰箱裡塞滿各種菜,桌上的各種我喜歡的小吃,水果。我知道,我媽很想我,雖然嘴上不說。 我們長大後各自有了家庭,子女,對待子女那是全身心的寵愛,有些甚至把全部的愛都給孩子。往往對父母的愛就會削減。 我們也為人父母,終於體會到了他們的感受, 永遠想的都是自己的孩子。 心裡不得勁呀!
  • 高五幸:認親(小小說)原創
    :認親(小小說)原創冬梅十二歲沒了媽,是父親一手把她拉扯大。我出門了誰來管你?!」冬梅嬌羞的嗔言,讓父親心裡很受用、受活,「瓜女子,你不能守爸一輩子,先下手為強啊,有個挑頭。」冬梅嘴上說不急,心裡卻象澆了勺蜜,甜絲絲的。女孩子情竇初開,在那方面還是敏感的。想著同學、同村裡向她示好的、能上眼的男生,一個個的過籮篩選比較,終於把「目標」鎖定了莾牛。
  • 杜審言臨死不忘吐狂言,蘇味道賞燈詩成真味道(上)
    (4)杜審言臨死不忘吐狂言,蘇味道賞燈詩成真味道(上)早年杜同學參加公務員定級定崗考試,問誰是主考官,別人說是文壇大咖蘇味道。他聽完就哭,別人問咋回事?他說:「蘇味道要死了。」同學們大驚失色,聽說蘇老師身子骨好著呢,怎麼回事?「我這麼能寫,蘇老師如果看了我的申論卷子,怕是要羞愧而死啊!」同學們問:「你要是當了領導,怎麼配齊辦公室呢?」
  • 鄰居家的那點事兒(五)
    褚老二每天晚上吃完晚飯,昂首挺胸地蹣跚著(住院45天後,走路不太利索了)踱過褚老大家門口,到陳老三家商量「舉報大計」,這一切褚老大一家都看在眼裡,預感到可能有事情要發生了。不出所料,2018年8月31日那天上午(因為泥瓦匠要去其他地方幹幾天活,所以屋頂還沒封,也是實屬幸運,要不然損失更大),褚老大一個人在院子裡扎鋼筋,突然一輛紅色的轎車停在大門口,下來兩個人,一個胖子,一個瘦子,穿著體恤和褲衩子,直接衝進院子裡。胖子大聲訓斥:誰讓你造的?啊?誰讓你造的?拆特!瘦子在一旁拍照,拍完兩個人就走了。
  • 童年的味道(五)打架
    力量無從比起,地利又偏勢,父母親聽著打架便不分說的死裡打,更那來得天時。因著西街的如若單行必挨揍的,小學三年級之前是極慘的,許多好玩的地方,像是日俄戰爭抓迷藏的彈坑、遊泳抓魚的方塘、溜冰場、滑雪場,我們都去不得,要去也得等東街的玩夠的。有次放學晚回拉單的緣故,被五六個東街同學堵到,在玉米趟子裡,儘是拳打腳踢、嘴巴子的照顧,疼得厲害便猛勁掙脫逃得。
  • 童年的味道(三)偷竊往事
    隊裡的地瓜幹大都從很遠的地方運來,聽粉房的隱隱說是河北、山東的樣子。地瓜幹,顧名思義地瓜切片後涼成,甜甜脆脆的極好吃的。吃法也多樣的,可即食,可烤吃,也可泡水軟吃的。偷的時機應在蒙蒙黑時,早了是有人看守的,晚了天黑又極不敢的。偷時兩人最好,因著人多嘴雜亦或是人多偷的數量也會多些,地瓜幹的大堆會下去一大塊的,容易被發現。兩個人偷也不要太過貪心,美餐一次即可,想吃下次再偷。
  • 長篇小說:遼河傳奇:水連鎮(五)海濱詩人(著)
    長篇小說:遼河傳奇:水連鎮(五)海濱詩人(著)五她們下崗以來,事業上,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開業不久,效益不錯。每天都是上千元的純收入。而王槐呢,看到大大方方,熱情開朗的呂娜,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心情。言談中,王槐知道了她們五姐妹開了商店。王槐說,真是太湊巧了,我正在幹水產品經銷業務呢。呂娜說,王大哥,這太好了,我真是又遇到了貴人,快到我們商店給指導一下。王槐謙虛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呂娜羞澀地說,王大哥,你就別謙讓了,走吧,中午我請客。王槐跟呂娜來到她們的商店。他一見就高興地說,不錯,不錯,規模不小,這屋子有五十多平吧。
  • 高五幸:邂逅要命的「誘惑「(小小說)原創
    高五幸:邂逅要命的「誘惑「(小小說)原創高五幸:邂逅要命的「誘惑」(小小說)原創老餘55,從廠子退下來,不再有了時間觀念,老婆給女子蕊蕊去看娃,他整天不是吃出於好奇,也沒多想,便點了個「驗證」。不一會兒,對方發了個笑臉。出於禮貌,老餘回了個「謝謝」表情。隨著「大叔你寂寞嗎?」詢問,屏上出現一對小兔子在撓腮調情的挑逗表情,勾的老餘心裡痒痒的,用手寫了「你真壞!」發走。「漫漫長夜小妹需要人來陪,你願意嗎?」「媽的!剛叫叔,這陣成了哥,班輩胡安頓。管他呢,看她究竟葫蘆賣的啥藥?
  • 夜深微雨暗香浮(五)| 草莓原創小說
    (五婚禮那天一大早,向小冰興奮地打電話催著影樓的化妝師快點來。齊偉竹進來,從額頭上抹出一手汗水給新娘看,想要邀邀功。)- End -青年作家、職場二寶媽「發憤的草莓」,陪你在柴米油鹽中活出星辰大海!
  • 長篇小說連載(63)《再來杯咖啡》(作者劉靈)
    剛才抽幾口,就花掉了一個月工資,你來錢這樣快,太令人羨慕了。也想把人先上了。女人毒癮發作起來,大部分情況都會順水推舟。再說了,你原本並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唉,活不下去,被鄔玉清拋棄了。」「物價飛漲,如今,連進個廁所都得交錢。」「你是公交車呢,還是公共廁所。」「想來,上班區區那點小錢又管什麼用處。」
  • 活出真理(異象完善)
    (七)大叔大嬸家離大姐家不遠,距離一裡多地。走10多分鐘就到了。讓她沒想到的是,兩位住家姑娘也都在家裡,一個是大叔的大女兒,一個是大叔的小妹。兩位住家女上前跟她打招呼,對她說:看來我們還真有緣,我倆都快有一年沒回家了,這麼巧,回來這次能遇見你。她說:這叫千裡有緣來相會,命中注定的吧。
  • 味道煎餅(初稿)
    昨天中午回老家拿回了點煎餅。今早看著妻子用小噴壺灑水,將溼潤的煎餅一個個疊好。我的眼睛慢慢模糊,腦海裡會浮現出那熟悉的畫面:一口圓圓的鏊子,娘頭上頂著一塊白手布,坐在旁邊,一隻手拿著勺子另一隻手拿著刮板子在烙煎餅。細碎的陽光灑滿了整個院子,白色的熱氣在鏊子周圍升騰。 初中的時候,由於學校離家很遠,我只能在學校寄宿。每到周六娘總會烙煎餅,一摞一摞整齊擺放在院子裡。
  • 「八本大神合集完本小說92彈」大神的味道,應該是最開始的味道
    「八本大神合集完本小說92彈」大神的味道,應該是最開始的味道你好,歡迎光臨老弟書屋,關注老弟不書荒,然後在電影上映前夕捲走剩下的二十萬回老家從此老老實實地娶老婆做點小本買賣,同時打死他也不來橫店了……精彩回顧:而且似乎是一個話癆漫天的程咬金。
  • 早晨,五點十四分
    五點十四分,天光在明暗之間小菜市場模糊,已有來人我看不清,也無心去留意有幾人只尋一塊沒有攤薄膜的空地莊重地把我帶來替母親佔地兒的一塊薄膜鋪上然後籲了一口氣像完成了某個儀式(關於小菜市場,來這裡賣菜的都是鄉下人。沒有攤位,是一個帶頂棚的空地。
  • 我和女兒去西藏(原創連載之五)
    而且,雖然我們是在趕路,但有些地方該去還得去:昌都的強巴林寺,號稱是整個藏區駐寺僧人(喇嘛)最多的寺廟,藏東第一大寺,那可是必到之處。強巴林寺就位於昌都鎮的馬拉山上,距市區很近,也順路;強巴林寺因主供未來佛強巴佛(即彌勒佛)而得名,由藏傳佛教格魯派宗喀巴祖師的徒弟西繞桑布,於15世紀30年代主持修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個扎倉,僧人最多時達5000餘人,並轄周圍小寺7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