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帶著孫女從城市回農村老家要去申請貧困戶

2020-08-20 三農老蔡

今天從加積坐車回博文的車上遇見了一位老奶奶(我叫她阿姨)帶著她的孫女,我看到後面二排還有雙人座位,看到她們在後面,我就跑到了最後排右側坐了下來,那位阿姨帶孫女也走到後排坐了下來,看到她孫女坐到後排的中間,我善意的提了個醒讓她扶好孫女,她倒是表現的很自然地笑著說她孫女就愛這個位置,看得遠。我也沒說什麼了。

圖文無關,來源網絡

她隨後問我回哪裡的,我說到博文村,她說她是石塘園村的(我聽得不太清楚),又問了是我做什麼的,我說我做宣傳的,網際網路扶貧宣傳,一聽到扶貧,她停頓了下來,說她想去濱灘村問下村委會她能不能申請個貧困戶,如果按我見到她的一面緣,覺得在市裡照顧孫女應該她的兒子應該過得都不錯,但是後來,隨後她聲音略大聲說了她的兒媳婦去年跟人走,撇下這麼小的女兒,聯繫孫女的方法只是通過視頻問候。全車的人的目光都投向我們這邊,似乎聽到了大秘密。

圖文無關

隨後乘務員過來了,是一位中年的大姐,因為回農村的班車多多少少知道點事,問起了她媳婦怎麼走的,阿姨說,媳婦是二婚嫁跟她兒子的,現在婚都沒離就走了,留下這麼小的孫女,兒子也不爭氣,扔孩子由她來照顧這個孫女,為了分擔房租,她年紀這麼大也要去飯館打工,還要照顧她的孫女,不過這家的老闆娘知道她的狀況,她說老闆娘家有個三個孩子,但買排骨熬湯給孩子喝也會給她孫女留了一份,說話過程中我看到她的目光中在感激老闆娘這位好人,而後她說這個媳婦第一婚的時候生了孩子,她(媳婦)的父母幫她養了一個,看得出原本阿姨希望兒子有個完整的家,但是孩子都沒出生多久,這樣的事情就發生了。

隨後她們聊到了對孩子的教育,乘務員大姐說她希望他女兒嫁嫁給兩個人相處好的,而不是嫁給有錢的在一起打架,她們也聊到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有他媳婦這樣為人母撇下孩子自己快樂去,其實我也不明白,當然原本好好地家庭就這樣的分裂了,其實受傷的是孩子,縱使她慢慢還能孩子聯繫,能交個孩子什麼呢,是為了滿足自己需要對家庭不負責任?害怕遇到這樣媳婦,也害怕下一代去學習這樣不負責任的心態。她下車之前讓我給她名片,她說她去申請貧困戶了就我讓報導下她。看著她下車的身影消失在車後,我陷入了深思。

扶貧可以是物質上,但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現在很多家庭對物質需求越來越大,造成的後果是精神上的貧瘠,一個完整的家庭不只是物質脫貧,更需要精神上的脫貧。

當然如果這位阿姨真的遇到這樣事情變得貧困,倒也希望村裡面調查清楚給與她一定的幫助。

相關焦點

  • 故事:兒子接我到城裡養老,四歲孫女的一句童言無忌,我連夜回了老家
    兒子接我到城裡養老,四歲孫女的一句童言無忌,我連夜回了老家我叫翠花,是個普通的農村,一輩子和黃土打交道,老伴去世有快15年了。每當提到我的兒子,我總是一臉自豪,兒子凱凱從小就動手,學習成績也好,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 在大城市生活,而在老家農村有宅基地房子的,一定要記得這件事
    引言故事小宋從農村到大城市工作20多年了,戶口也從農村轉到了所在的城市,基本很少回農村。自從家裡老人去世後,就更少的回去了。老人在農村留下一套棟房子,小宋平時工作忙,疏於打理。在老家也沒有兄弟姐妹和朋友幫忙照看。
  • 故事:少年熱心幫老奶奶,多年以後,老奶奶的孫女成了他媳婦
    某天我晚上下自習回家,毛毛雨天氣,看到一位平時見過面,但是不是很熟的老奶奶在嘗試捅門鎖,身上已經被細雨淋溼。好奇問之,原來她晚上出門忘記拿鑰匙了,才換的防盜門,當時剛流行那種帶天地鎖的門,喊開鎖師傅要價300,有些捨不得。她大兒子那兒有鑰匙,但是在鄉鎮上。
  • 故事:縣城遊民:擠不進城市,回不去農村,「漂」在縣城的鄉下父子
    來自鄉下的佔友民父子,耗盡兩代人的積蓄,也沒有實現在城裡安家的目標,最終成為游離於城市與農村之外的「縣漂」。佔友民的老家距離縣城25公裡,是一個名叫古宅的小山村。古宅並沒有老房子,只有幾棵百年以前的楓樹。佔友民像他的祖輩們一樣,從能下地走路開始,就幹起農活。2013年,妻子劉淑蓮在冬天去世後,兒子帶著佔友民離開山村,在衢州市市內租住。房子位於一處名叫東門外的老城區。出租房40平方米左右,一裡一外兩間房,外加一個小廚房。
  • 國慶節回老家參加農村婚禮有感
    國慶節回老家參加老表的兒子婚禮,他家選定的好日子是八月十五、六。昨天一早從成都出發回去,下午先去舅舅家匯合,與舅舅一大家一起去老表家。農村不好停車,老表家早在路口就安排了人指揮客人停車,考慮得很周到。停好車往前走不遠就看到路也立有一塊巨幅婚紗照,進家的路兩邊掛滿了彩色氣球,一片喜慶的景像。
  • 河南博愛:小額貸款「貸」領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耿彩霞 萌友 章麗莉/文圖 蔡愛成是博愛縣月山鎮蘇寨村的一名貧困戶。1998年,蔡愛成結婚時借錢蓋了新房,靠做樓梯扶手加工和安裝掙了錢,日子還算過得去。蔡成總是對愛人說:「勤快點幹活,總能把帳還完,以後就能讓你過好日子了。」
  • 69歲的我進城養老不到5天,兒媳婦塞給我三千塊,我逃回了老家
    今年69歲的我在農村住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拉扯大一兒一女,自己也成了不中用的老太婆。兒子鵬鵬是個上進的小夥子,大學畢業後在城市找了份收入不菲的工作,結婚的時候也沒從家裡拿錢。鵬鵬知道他爸走得早,所以很體諒我,也非常照顧他那位嫁到鄰村的姐姐娟子。娟子對我很孝順,隔三差五就帶著外孫女看我。
  • 85歲老奶奶的所言所為,實在令人感動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親眼所見,並且與老奶奶聊了半個多小時。一天中午,我去昆明北市區江東花城斜對面的一個小川菜館吃飯,餐館有一個老奶奶,背著一個小錢包,穿一件短袖白色上衣。我一進去,她拿著一支原子筆,一個小本子,提著小茶壺,很親切的問我:「你想吃點啥子,你點嗎,你點嗎?」。接著倒茶水給我,我說:『』謝謝,讓我自己來倒就好『』。她說:「你來吃飯,是客人,應該給你倒水」。老奶奶一口地道的四川口音。
  • 《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為什麼要回老家?逃離北上廣,丟人嗎?
    今天,就著前段時間熱播的《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最後要回老家的劇情,王老師和大家聊一下關於「逃離北上廣」的話題,每一句都是大實話。其實,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流動,從來都不是從農村到小城市,從小城市到大城市這樣的單向流動的過程,而是一個雙向過程,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普遍存在著「逆城市化」的進程,而這種「逆城市化」,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選擇。
  • 在城市住多年的老媽突然要留在農村老家,弄清原因後,很感人
    對於在城市生活,經過兩年,老媽也習慣一些。儘管還是覺得有些無聊,但還是能四處去走走逛逛。這以後老媽就不想再到老弟那裡了,她要留在老家,說那些田呀,地呀沒人種怪可惜的。從此,我每次回到家,都看到老媽和姨媽兩人一起去種田,一起去種地,一直這樣。
  • 我幫老奶奶撿回來一條命,奶奶賞我一個銀玩意
    鄰居老奶奶今年86歲了,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都在外打工,女兒女婿在省城開賓館,是個大老闆。兒子們很少回家,老奶奶一個人住著一個大院子,她嫌太清靜,招了幾戶鄰家,我喜歡讓孩子在院子裡玩,也租了一間。
  • 這筆錢,貧困戶穩穩領10年
    核心閱讀河南內鄉推出「5 」扶貧模式3年多以來,以金融槓桿連接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和貧困戶五方,實現了互利共贏,也為貧困戶帶來穩定的收益。貧困戶投入本金和貸款到合作社,轉化為優質固定資產後租給企業,實現保值增值並領取分紅。有了穩定的收入預期,銀行更願放貸,為脫貧注入了活水,貧困戶幹事創業的信心更強了。
  • 小小說:貧困戶
    「他建廁所幹嘛要佔我家的土地,還要砍我家的樹!」鎮長把貧困戶拉到一邊。「你家廁所沒處建了?要佔人土地?」「鎮長,你不了解情況啊,我找風水師算過了,在這塊地方建廁所,過不久,我就可以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了。」鎮長的眼睛亮了,走到那個又高又瘦的人跟前。「兄弟,抽根煙。」「不了,鎮長,已經戒了十年了。」
  • 89歲老奶奶說:要菜嗎?一塊錢兩把,看著她渴望的眼神我哭了
    老奶奶:「89了。」小夥子:「把這些菜都給我稱完,我全要啦!」老奶奶:「隨便你給。你給我多錢,我要多錢。」小夥子拿出一百塊錢:「給你100塊錢夠不夠?」臨走時,小夥子拿了兩件衣服送給老奶奶。告訴她一件是褲子一件是褂子。老奶奶說,我不能要,我不能要你的衣服。見小夥子很堅決。
  • 為給兒子在城市買房,讓孫女在城裡讀書,大哥拼命打工掙錢
    我大哥,65歲,一個普通的農民,兩個兒子,大兒子大學畢業,有個不錯的工作,靠自己努力在城市買了房,有了車,兩個孩子也在城市不錯的學校讀書,學習優秀。小兒子小時不努力學習,初中畢業後讀了個技校,後來到一個小廠子工作,工廠倒閉後外出打工,幹著辛苦活,掙著微博的工資。小兒子家有兩個女兒,活潑可愛,大孫女在農村讀一年級,小孫女上幼兒園。
  • 父母農村的房子可以上城市兒女的戶名嗎?
    二、原來,小玉昨天聽她老公的妹夫說,他妹夫老家建的房子辦了不動產證-房產證,證上的名字直接用了兒子和女兒的,說是可以避免以後過戶麻煩,小玉一聽覺得也對,她老家也在辦不動產證,房子當初是她和她弟弟、父母共同出資建的,一家人早就說好了,以後這房子就是姐弟共同所有,但是他們家只有母親是農村戶口,若是能直接將房產證辦到她和她弟弟名下不是更好嗎?
  • 孫女洗澡爺爺卻站在門口,村民說他不老實,兒子回來:好爺爺
    楊大海在外面闖蕩多年不僅收穫了自己的一份事業,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遇見了自己未來的妻子劉霞燕,也是一個打工妹,兩人在偌大的城市裡彼此依偎,剛好也有了照應。兩人都是農村出生,被迫為了生計才不遠萬裡來到了這個大城市裡,為了立足在這裡都是時常加班,很晚才回到自己的租的房子裡。三四年以後兩人相遇,一見鍾情,然後兩人就住在了一起,一起存錢,然後兩人就結婚了。
  • 從林場職工到貧困戶,他當得心安理得
    他乾脆把農村的土地撂荒了,在城裡的建築工地上做小工,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勉強混個肚兒圓。他們家理所當然地成了貧困戶,吃上了低保。前年他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成了幫扶對象,在城郊一個小區分到了一套保障房,政府按人頭補貼他家7.5萬元,他自己只花了一萬多元就住上了新房。
  • 故事:有錢卻去搶貧困戶的名額,以為佔了便宜,誰知卻搭上一條腿
    離我老家三裡外有個郝莊,郝莊有個遠近聞名的地痞,此人姓郝,沒人記得他的名字,只記得他的綽號叫「郝難纏。」郝難纏一輩子沒結婚,他曾經看上一個鄰村的姑娘,人家自然看不上他。那以後,這姑娘和誰戀愛他就打誰,有事沒事就去人家家裡騷擾,結果這姑娘被他擠兌得到了三十多還沒嫁出去,可以說這半輩子就毀他手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