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加積坐車回博文的車上遇見了一位老奶奶(我叫她阿姨)帶著她的孫女,我看到後面二排還有雙人座位,看到她們在後面,我就跑到了最後排右側坐了下來,那位阿姨帶孫女也走到後排坐了下來,看到她孫女坐到後排的中間,我善意的提了個醒讓她扶好孫女,她倒是表現的很自然地笑著說她孫女就愛這個位置,看得遠。我也沒說什麼了。
圖文無關,來源網絡
她隨後問我回哪裡的,我說到博文村,她說她是石塘園村的(我聽得不太清楚),又問了是我做什麼的,我說我做宣傳的,網際網路扶貧宣傳,一聽到扶貧,她停頓了下來,說她想去濱灘村問下村委會她能不能申請個貧困戶,如果按我見到她的一面緣,覺得在市裡照顧孫女應該她的兒子應該過得都不錯,但是後來,隨後她聲音略大聲說了她的兒媳婦去年跟人走,撇下這麼小的女兒,聯繫孫女的方法只是通過視頻問候。全車的人的目光都投向我們這邊,似乎聽到了大秘密。
圖文無關
隨後乘務員過來了,是一位中年的大姐,因為回農村的班車多多少少知道點事,問起了她媳婦怎麼走的,阿姨說,媳婦是二婚嫁跟她兒子的,現在婚都沒離就走了,留下這麼小的孫女,兒子也不爭氣,扔孩子由她來照顧這個孫女,為了分擔房租,她年紀這麼大也要去飯館打工,還要照顧她的孫女,不過這家的老闆娘知道她的狀況,她說老闆娘家有個三個孩子,但買排骨熬湯給孩子喝也會給她孫女留了一份,說話過程中我看到她的目光中在感激老闆娘這位好人,而後她說這個媳婦第一婚的時候生了孩子,她(媳婦)的父母幫她養了一個,看得出原本阿姨希望兒子有個完整的家,但是孩子都沒出生多久,這樣的事情就發生了。
隨後她們聊到了對孩子的教育,乘務員大姐說她希望他女兒嫁嫁給兩個人相處好的,而不是嫁給有錢的在一起打架,她們也聊到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有他媳婦這樣為人母撇下孩子自己快樂去,其實我也不明白,當然原本好好地家庭就這樣的分裂了,其實受傷的是孩子,縱使她慢慢還能孩子聯繫,能交個孩子什麼呢,是為了滿足自己需要對家庭不負責任?害怕遇到這樣媳婦,也害怕下一代去學習這樣不負責任的心態。她下車之前讓我給她名片,她說她去申請貧困戶了就我讓報導下她。看著她下車的身影消失在車後,我陷入了深思。
扶貧可以是物質上,但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現在很多家庭對物質需求越來越大,造成的後果是精神上的貧瘠,一個完整的家庭不只是物質脫貧,更需要精神上的脫貧。
當然如果這位阿姨真的遇到這樣事情變得貧困,倒也希望村裡面調查清楚給與她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