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父子騎驢的故事

2020-09-05 宋洪大課堂

深度解讀:父子騎驢的故事


大家好,這裡是小小宋讀書會,今天給大家分享解讀的是父子騎驢的故事。

  1. 小宋拆書

最近看看到一篇課文,是中國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屬於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文,覺得非常有啟發意義。也許大家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但也是從其他課外讀物裡面看到或者在網上聽到,現在能夠從正規課本裡面看到,這充分顯示教育也是在與時俱進,讓祖國的花朵學習具有更多的豐富性。

在這裡我精簡的講一下父子騎驢的故事:有一對父子遠行做生意返回,買了一頭毛驢,父子兩人牽著都沒有騎毛驢,路旁行人一個婦女就笑話父子倆笨,放著好好一頭驢都不騎,真是笨蛋。父親聽了覺得對,就讓兒子騎上毛驢,自己就牽著在前面走。走了不久又碰上一位老爺爺說,現在的孩子真是不孝,自己騎著驢讓爸爸再走路。父親一聽覺得也對,便叫兒子下來自己騎著驢,不久又碰到一個年輕的乳母,說到你這麼狠心的父親讓兒子走路自己卻騎著驢。父親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就讓兒子和自己一起騎著驢趕路。不久後,碰到一群小孩指指點點,這兩個騎著驢的人真狠心,兩個人騎著,毛驢的腿都快被壓斷了。父子倆左右為難,最後兩人都下來不騎驢牽著驢又趕路去了。


  1. 讀書心得

讀了以上父子騎驢的故事,我突然想到以前自己出現過這種情況,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拿零錢買醬油,買了之後剩下1元錢,而我剛好記得昨天作業本用完了沒有本子了需要買作業本,可是沒有經過媽媽的同意就用了這1元錢買本子,媽媽會批評我嗎?不買的話,回去之後經過媽媽同意又要重新走一段路,會錯過吃飯時間的,我拿著手裡的1元錢左思右想,最後還是沒有買就回家了。媽媽知道這個事情後說,只要你是用來買學習用品1元錢以內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我聽了後就知道自己以後做事要有主見,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行了,只要不是違法的事情,自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思考,以後就可以慢慢鍛鍊自己做事情拿主意的能力。

  1. 聯繫實際

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很多家庭的父母要學會從小讓孩子樹立自主意識,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要學會判斷簡單的是非辨別意識,從小教育孩子生活常識,如何判斷和下決定。如果做不了決定時候,下一步又要如何去做。只有這樣,你的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深度解讀分析《隱秘的角落》帶你看懂每個細節,人性善惡一念之間
    ,《隱秘的角落》片頭可看度很高,雖然這個片頭動畫很壓抑,但是先把故事在片頭裡交待了。泳池裡兩人怎麼也抓不到手的畫面,似乎是暗示父子關係的若即若離。第10集片頭開始講狐狸和三隻小雞的故事,對應張東升和三個孩子的故事。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一)—嘉靖、嚴嵩、徐階甩鍋大賽
    讀者朋友約稿了很長時間的一部作品,所以今天開始,大隱者將對這部電視劇進行深度的解讀,看看究竟好在哪,厲害在哪。網上已經有許多關於這部電視劇的解讀了,大多局限在故事情節的解讀,鮮有引申的。而這部劇的價值,在大隱者看來,更多的是對我們工作生活的實踐價值。
  • 深度解讀《聖墟》:楚終極親自出手,不再開掛,一役掃空覓食者
    【深度解讀】10月15日23時21分,《聖墟》更新了,第1580章《一役掃空》,4043字。非常準時的每周一更,像極了現在的綜藝節目。廢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吧。
  • 深度解讀金庸史詩級武俠巔峰之作天龍八部,一個多姿多彩江湖世界
    本文將深度解讀《天龍八部》這部小說的內容和創作思想,與讀者一起分享。---出自金庸 《天龍八部 釋名》1.故事起源於佛教聖地天龍寺。《天龍八部》通過佛經上的八種神道怪物作為隱喻,刻畫武林江湖的芸芸眾生相。相比其他小說,天龍八部小說裡面的江湖人士類型之多,可謂芸芸眾生,經歷離奇曲折,精彩無限。
  • 關於《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或許是我們太過「解讀」了
    劇情是根據紫金陳小說《壞小孩》改編,這部劇播出之後在網絡上掀起了巨大的討論,熱度可謂是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小編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關於這部劇很多人都過於「解讀」了。當這部劇火起來之後,在網絡上深度解析這部劇的博主可謂是數不勝數,看完博主們的解析後,很多觀眾甚至都感到目瞪口呆
  • 《封神演義》深度解讀(轉)
    今天,從修行者的視野,再對這部小說作一番解讀,以便世人更深刻的認識古老的神傳文化和其中的內涵。一、作者是誰有幾種說法,有說是明朝許仲琳,有說是一陸姓的道家修行者,從筆者的角度看,具體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書的作者需要具備相當多的道家學識和修養,才能寫出這樣內涵豐富,才情並茂,栩栩如生,雅俗共賞的小說。
  • 父給子講故事,子為父寫小說:《大魚》父子情何以感動蒂姆·伯頓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和大家一起解讀《大魚》中,父與子在人生三個不同階段,三種不同的相處方式和三段關於人一生,存在與不朽的思考。《大魚》父子情何以感動名導蒂姆·伯頓你有一位愛講故事的父親嗎?透過這些故事,我們看到的是拳拳父愛,原來,父親講述故事,是希望藉由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表達能力,告訴兒子成長的真諦。
  • 故事:父子恩仇記
    圖片來自網絡人們常說一句話:賭場無父子。林天順最近遇到的糟心事正好驗證了這句話。有時候晚上父子倆會一起去棋牌室玩牌,還喜歡在一個桌子上玩。有天晚上父子倆在一起玩牌,林天順輸了,欠了林宏十元錢的賭債,不想給林宏。林宏在棋牌室就跟林天順吵吵著要錢。林天順確實是身上沒錢了,沒啥給林宏。林宏不依不饒的。林天順嫌丟人,就離開了棋牌室,回到家裡,正準備睡覺,林宏回家了,進門就踩著林天順的衣服說:「給我錢,那是你欠我的。」
  • 父子倆下地走在路上的故事
    父子倆下地走在路上的故事 舊時,有父子倆人下地幹活,兒子扛著犁在前,他爹牽著牛在後。
  • 父與子的故事,逗笑了多少人,惹哭了多少人,請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父子買驢這是一個老掉牙的笑話故事。父子二人在集市上買了一頭驢,趕回家。路人笑道:「既買驢,為何不騎上走呢?」於是父騎子牽,悠然前行。又遇人笑曰:「子甚幼,父竟忍心讓其徒步乎?」於是父下子上,復前行。未幾,更有人笑言:「子少而父衰,如此寵溺幼子,而幼子卻不知孝,豈不悲乎?」子遂惶惶然於驢背翻身而下。
  • 《"父子宰相"與"六尺巷"的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這個故事叫《"父子宰相"與"六尺巷"的故事》。傳說在安徽桐城,清朝的時間發生了這一件故事。當朝宰相張英的老家要修建一所房子,結果和鄰居之間發生了爭執,兩家互不相讓,然後張家人就修書給張英,讓他動用權利擺平此事。
  • 深度解讀《天道》:擺酒請客欲給人難堪,一首自嘲引眾人羞愧
    本系列會結合小說原著為大家解讀一部我心目中唯一的神劇——《天道》。本篇為大家解讀劇中的經典橋段:擺酒請客欲給人難堪,一首自嘲引眾人羞愧。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歷史上的英明君主每一位都是格局包容極有深度的,沒有這個理念他們不可能成功。反觀我們身邊那些整天抱怨、自高自大的人,事業難成,人生也很難會幸福。
  • 《三體.地球往事》解讀
    今天我們來梳理一下第一部《地球往事》的故事脈絡。解讀方式本文適合兩類讀者,第一類是沒有時間閱讀,但是想了解《三體》故事概要的讀者;第二類是已經讀完一遍,但是對於其中故事脈絡有些許混亂由於需要結合前後文統籌分析,在文章中,小編會打破書本章節的順序,這樣雖然有深度劇透,但是並不妨礙大家自己閱讀。小編曾經讀過大量的小說,但是看完《三體》還是感覺無比震撼,劉慈欣的創作手法非常動態,很多在書中感覺迷茫的點,總能在某一章節中突然展開,除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更多的是引發了深度思考。也許這就是他創作獨到的一面吧。
  • 故事:民間傳奇:父子茶
    由於芽片狀如父子,而劉天賜又是出了名的孝子,肯定是他的所作所為感動了上天長出了這棵神樹,所以村民們把它稱作父子茶,不過必須得劉天賜親自在墳前叩頭禱告才能重新長出新芽。  轉眼二十年過去,劉家村有了這棵茶樹,一直風調雨順。劉寶兒也已長大成人,只是壓根不像他父親劉天賜,好逸惡勞,整天跟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專幹些偷雞摸狗的事。為此劉天賜時常訓斥他,他不但不聽,反而對父親蠻橫無理。
  • 故事:父子有難,地仙,自作孽不可活
    圖片僅供參考老道先是對著李勝作揖,然後說道:「李勝,我乃吳河城修煉成精地仙,昔日你祖上有恩於我,未曾報答,今日觀你家中烏雲密布,恐有禍事,特來提醒你們父子當天晚上,李府就被抄了家,李勝父子被凌遲處死了,原來那個見義勇為的少年就是當今的皇上,後來皇上派人一打聽才知道李勝父子惡行。李勝父子死後,百姓是拍手叫好,都說皇上英明。《故事完》結語:小時候聽過的一句話說的很有道理,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本故事為作者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敬請諒解
  • 《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讀:十五條精華,震撼心靈
    ----------------------------------------------------------------------------------------------------------------------------深度思考
  • 是是非非說林衝 ——之一:林衝是水滸裡最值得解讀的人物?
    文/一木一木認為:凡是不忠於原著的解讀都是耍流氓。​林衝是水滸裡很值得去認真解讀的一個人有兩種人,一種是靈魂單薄的,甚至可以說沒有靈魂,一眼就可以望穿,比如沒有腦子的李逵,比如掉進書裡出不來、迂腐不堪的孔乙己;一種是靈魂有深度和厚度的,很難完全用一句話描述清楚,這種人當然不一定是聖賢或英雄,他可能既是君子又是小人,既是英雄又是懦夫,既是聖賢又是凡人,他們似乎離我們很近就在身邊,又似乎離我們很遠只見於書上。 無疑,林衝就是後面的這種人。
  • 故事:新聊齋:男子騎驢進山,山洞遇一漂亮女子,6天後匆忙逃走
    未及多時,周秀才發現不遠有一山洞,洞外還有一小溪池,周秀才大喜,連忙騎驢進洞,打算今夜就在這山洞安歇。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目的是以故事觀人生、明事理、知情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歡迎請關注本號。
  • 父子終相認,同是苦命人
    終於讀完了小說《馬上天下》,看似一篇不起眼的小說,隨著故事的深入,腦海中不時浮現出一幅幅規模宏大的戰場場面此時父子並不知道彼此實情,所以也未曾相認。都說父子連心,兒子陳三川受傷時,其父陳秋石會感覺心痛;父親陳秋石受傷時,其子陳三川會感覺心慌。這種生理感應式的變化,讓陳秋石有所聯想,也有所留意,有時候在與陳三川談話時會不時地問起他的小時候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