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年齡三十,定居杭州,職業大學教師。
車票改籤了一次又一次,今天是暑假的最後一天,下午2點的動車去杭州。上午睡到十點,收拾好行李,大概十一點半就開始吃飯。
我媽放下碗筷:你在外面可別這樣做人,你這兩個月在家兩件事做的讓我特別失望。
我心想,這是要幹嘛,我做人失敗?
「第一,你奶奶那麼大年紀,去他家也不知道買點東西。不管賺多賺少,賺的少你就少花點,這點禮節還要我來說?」
我錯愕,眉頭皺起。
「你也別皺眉頭,我說的沒錯,我教你你要學會接受。第二,上次你跟那些小朋友說期末考的好就去廬山,你這次回來也沒過問一下,就算知道沒取得好成績,你好歹也應該問一下,告訴他們這次沒考好沒關係,下次繼續努力就好了。」
聽不下去了,眼淚一下子就全部出來了。就是很不服氣。
「是不是,你看看你,說這麼些你就連飯都不吃了。我這是教你,不要連這點東西都不知道。」
我把筷子重重的一放,吃個球。
我生長在一個龐大的家庭中,我爸爸從年輕的時候就調皮搗蛋,不務正業,哪怕是有了我和我弟以後,依然這樣,今日錢今日花,明天事明天說。所以,我們家的條件在我爸家這邊來說,是墊底的。
所以從小都不受別人待見,哪怕是親人。我們最討厭的就是過年過節,不想回老家。不受歡迎,被別人看不起,雖然我們小,但這種微妙的氣氛我們都能感受到。從小就這樣,所以我生活的很小心翼翼,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別人是不是不高興了,我一下就能知道。一味的裝出一副很懂事很聽話的樣子,學習成績不能說好,但也不差。最後通過努力上了大學,也考取了研究生。後來又離開家鄉來想到杭州,進入高校工作。
在別人眼裡,我真的很乖,很懂事。是絕對不會讓家裡人擔心的那種女孩。別人都很羨慕,都說我父母福氣好,生了我和我弟弟這麼乖的孩子,不用怎麼管,都考上了大學,還找到這麼好的工作。平平穩穩,順順利利。
我原本在老家工作,那時候工資也不高。我媽是她家的老大,下面還有三個舅舅,舅舅們家的小孩,還都是讀小學和初中,家庭條件也非常一般。到了假期我都會揣著不鼓的錢包,給表弟表妹報各類興趣班班,帶他們吃好吃的,買很多書,讓他們在我家住,然後輔導他們寫作業。
我想著我是姐姐,我應該用我的經歷去影響他們,同時也可以證明,現在我也是一個有地位的人了,可以在這個大家庭裡來幫助其他人,最後得到他們的讚揚和羨慕。
但是這個暑假我什麼都不想想,什麼也不想幹,平時工作太累了,暑假在家我只想在家乾乾的躺著,吃了睡,睡了吃,完全放空。
我拖著箱子走在動車站,關鍵我車次還買錯了,再趕往另一個站也來不及,整個人突然就特別特別的委屈。
我為什麼要那麼懂事?奶奶來家的時候沒給她買東西?我只是去她家的時候沒有買東西,也沒給錢而已。可是我也都想到了,我知道作為一個別人看來非常懂事的女孩,去長輩家裡要帶上禮物,要給點紅包。
我知道,這些我都知道,我只是不願意而已。從小不在一起,當年因為媽媽生了我,一個女孩,還被奶奶說我是被醫院抱錯了,他們家只會生兒子,我媽和我嬸嬸同樣是坐月子,嬸嬸有雞湯喝,我媽什麼都沒有。後來也沒有生活在一起,小時候基本沒見過面。後來因為我爸爸不思進取,我每次去她家,她都要跟我念叨說我爸爸多麼多麼不爭氣。除了這些,基本沒其他的事情跟我說。本來就跟她不親,為什麼要裝出跟她特別親近樣的樣子。只是為了讓其他人覺得我很懂事,對奶奶有多好。
外婆身體不舒服,我託人去香港買藥,我在外工作,每個月都會給外婆打電話,我是沒關心過嗎?本來這種事情,我身邊的朋友都是自家父母做了就好,也不會在意那麼多禮節,為什麼到了我這裡,就都得我來做呢?
還有我那些舅舅的小孩,我知道他們沒有完成既定目標,那麼我就不帶他們去廬山,當然我也想到在群裡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但是內心掙扎後,放棄了。我只想自己在家餓了吃、困了睡,我不想關心那些跟我不相干的事情。雖然我算是表弟表妹們的大姐,但是他們的成績我就一定要管嗎?讀不讀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成績好不好我有什麼責任和義務?我應該做的我已經做到了。他們爸媽都管不著的事情,要我來管?未免也太高看了你們這個懂事的外甥女。
家庭環境讓我形成了冷漠的性格,但家庭環境也迫使我長成了懂事的模樣。
我在慢慢長大,開始脫離原生家庭,開始不以家裡人的想法作為我成長努力的方向。我想要自己的生活,單純的讓自己過得快活。我知道,可能這也只是人在某個生命階段的想法,也許以後我會覺得這樣做不是很對,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長大了,本來就更能感受生活的不容易,可是為什麼還要在有限的可以自己掌控的事情上面讓自己這麼為難呢?懂事不是一個褒義詞,相反,可能是一種生活不易的真實寫照。如果可以,我不願意我的孩子長成過於懂事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