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了,我不太想懂事

2020-08-27 村頭一株草



性別女,年齡三十,定居杭州,職業大學教師。

車票改籤了一次又一次,今天是暑假的最後一天,下午2點的動車去杭州。上午睡到十點,收拾好行李,大概十一點半就開始吃飯。

我媽放下碗筷:你在外面可別這樣做人,你這兩個月在家兩件事做的讓我特別失望。

我心想,這是要幹嘛,我做人失敗?​

「第一,你奶奶那麼大年紀,去他家也不知道買點東西。不管賺多賺少,賺的少你就少花點,這點禮節還要我來說?」

我錯愕,眉頭皺起。

「你也別皺眉頭,我說的沒錯,我教你你要學會接受。第二,上次你跟那些小朋友說期末考的好就去廬山,你這次回來也沒過問一下,就算知道沒取得好成績,你好歹也應該問一下,告訴他們這次沒考好沒關係,下次繼續努力就好了。」

聽不下去了,眼淚一下子就全部出來了。就是很不服氣。

「是不是,你看看你,說這麼些你就連飯都不吃了。我這是教你,不要連這點東西都不知道。」

我把筷子重重的一放,吃個球。

我生長在一個龐大的家庭中,我爸爸從年輕的時候就調皮搗蛋,不務正業,哪怕是有了我和我弟以後,依然這樣,今日錢今日花,明天事明天說。所以,我們家的條件在我爸家這邊來說,是墊底的。

所以從小都不受別人待見,哪怕是親人。我們最討厭的就是過年過節,不想回老家。不受歡迎,被別人看不起,雖然我們小,但這種微妙的氣氛我們都能感受到。從小就這樣,所以我生活的很小心翼翼,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別人是不是不高興了,我一下就能知道。一味的裝出一副很懂事很聽話的樣子,學習成績不能說好,但也不差。最後通過努力上了大學,也考取了研究生。後來又離開家鄉來想到杭州,進入高校工作。

在別人眼裡,我真的很乖,很懂事。是絕對不會讓家裡人擔心的那種女孩。別人都很羨慕,都說我父母福氣好,生了我和我弟弟這麼乖的孩子,不用怎麼管,都考上了大學,還找到這麼好的工作。平平穩穩,順順利利。

我原本在老家工作,那時候工資也不高。我媽是她家的老大,下面還有三個舅舅,舅舅們家的小孩,還都是讀小學和初中,家庭條件也非常一般。到了假期我都會揣著不鼓的錢包,給表弟表妹報各類興趣班班,帶他們吃好吃的,買很多書,讓他們在我家住,然後輔導他們寫作業。

我想著我是姐姐,我應該用我的經歷去影響他們,同時也可以證明,現在我也是一個有地位的人了,可以在這個大家庭裡來幫助其他人,最後得到他們的讚揚和羨慕。

但是這個暑假我什麼都不想想,什麼也不想幹,平時工作太累了,暑假在家我只想在家乾乾的躺著,吃了睡,睡了吃,完全放空。

我拖著箱子走在動車站,關鍵我車次還買錯了,再趕往另一個站也來不及,整個人突然就特別特別的委屈。

我為什麼要那麼懂事?奶奶來家的時候沒給她買東西?我只是去她家的時候沒有買東西,也沒給錢而已。可是我也都想到了,我知道作為一個別人看來非常懂事的女孩,去長輩家裡要帶上禮物,要給點紅包。

我知道,這些我都知道,我只是不願意而已。從小不在一起,當年因為媽媽生了我,一個女孩,還被奶奶說我是被醫院抱錯了,他們家只會生兒子,我媽和我嬸嬸同樣是坐月子,嬸嬸有雞湯喝,我媽什麼都沒有。後來也沒有生活在一起,小時候基本沒見過面。後來因為我爸爸不思進取,我每次去她家,她都要跟我念叨說我爸爸多麼多麼不爭氣。除了這些,基本沒其他的事情跟我說。本來就跟她不親,為什麼要裝出跟她特別親近樣的樣子。只是為了讓其他人覺得我很懂事,對奶奶有多好。

外婆身體不舒服,我託人去香港買藥,我在外工作,每個月都會給外婆打電話,我是沒關心過嗎?本來這種事情,我身邊的朋友都是自家父母做了就好,也不會在意那麼多禮節,為什麼到了我這裡,就都得我來做呢?

還有我那些舅舅的小孩,我知道他們沒有完成既定目標,那麼我就不帶他們去廬山,當然我也想到在群裡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但是內心掙扎後,放棄了。我只想自己在家餓了吃、困了睡,我不想關心那些跟我不相干的事情。雖然我算是表弟表妹們的大姐,但是他們的成績我就一定要管嗎?讀不讀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成績好不好我有什麼責任和義務?我應該做的我已經做到了。他們爸媽都管不著的事情,要我來管?未免也太高看了你們這個懂事的外甥女。

家庭環境讓我形成了冷漠的性格,但家庭環境也迫使我長成了懂事的模樣。

我在慢慢長大,開始脫離原生家庭,開始不以家裡人的想法作為我成長努力的方向。我想要自己的生活,單純的讓自己過得快活。我知道,可能這也只是人在某個生命階段的想法,也許以後我會覺得這樣做不是很對,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長大了,本來就更能感受生活的不容易,可是為什麼還要在有限的可以自己掌控的事情上面讓自己這麼為難呢?懂事不是一個褒義詞,相反,可能是一種生活不易的真實寫照。如果可以,我不願意我的孩子長成過於懂事的模樣。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戳破生活殘酷真相:太懂事的孩子,都在被迫長大
    是因為,他的生活環境逼著他必須懂事,才能獲得生存價值。太懂事的孩子,都在被迫長大。長大後,留學期間沒有錢,受盡苦頭,但對家裡都是報喜不報憂,想讓家裡人覺得他過得很好。多少孩子像子秋一樣,覺得「只要我再懂事一點,就會有人多看我一眼,多愛我一點。」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的懂事讓人心疼:孩子太懂事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這個家裡,你會發現所有人都是有脾氣的,唯獨賀子秋一直都是最懂事、最聽話的那個。因為在他的心裡,自己是沒有資格鬧脾氣的。賀子秋說「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太幸福了,所以害怕有人破壞它」。對於賀子秋來說,現在的幸福生活原本是不屬於他的。如果不是李爸將他帶進城裡,他的命運將和他二姨的兒子一樣,早早地就出門打工。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懂事的「壞」毛病,太讓人心疼
    從小母親去世,父親不管不問,身邊的人總是帶著異樣的眼光看著我。所以從小,我就不喜歡跟人提要求,很多事情也習慣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在大人眼裡,我是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中考前前一天我還在水田裡插秧幫助爺爺奶奶幹農活。之後考上一個好高中後,經常跟著大人們在田地裡幹活,很多大人聽說我在某某高中讀書,就說還不回家學習。
  • 可曾想過懂事的代價
    在他的父母,或者很多父母的心裡,到底什麼代表著懂事呢?即使自己一個人在家也不哭不鬧,不給家長添麻煩?或者主動學習,不用家長浪費口舌,次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再或者每件事情都聽從家長,不和家長唱反調?不可否認,大家口中懂事的孩子或許具有這些特徵,但把這些作為「懂事」的判定標準,未免有些太過悲哀。
  • 身為二胎家庭的姐姐,我獨立又懂事,但很不開心
    我沒想到的是,媽媽竟然生氣了:「你能不能長點腦子?這麼大的太陽你不戴帽子?」我愣住了,媽媽語氣的生冷程度,前所未有。以前媽媽雖然脾氣不太好,但她一直控制有度,也很開明,大部分時候像個大姐姐一樣,我特別黏媽媽。可是這次,媽媽為什麼這麼兇了啊?
  • 豆瓣8.4分《小婦人》:不歌頌奉獻,別讓孩子太懂事
    從《小婦人》最開始的2.14定檔到因為疫情而推遲到七夕,選在這個關於愛情的節日其實不為別的,只因為這本書裡有少年少女最真誠的愛與善良。電源宣傳海報上,寫著「不負愛與自由。」與其說愛,我更覺得它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 《以家人之名》:懂事,是一個孩子最不應該有的特質
    ,是劇中孩子的「懂事」,所以借這篇文章表達自己一直以來想對很多父母說的一句話:懂事,是一個孩子最不該有的特質,懂事的背後往往是對愛的乞討,和求而不得的隱忍。如果你留心,會發現,子秋幾乎從來沒有表達過自己心底的需求,整部劇中他都是在犧牲自己來成全別人: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不讓生父趙華光繼續糾纏家人,決定去英國讀書;回國後本來有更多機會可以發展,卻選擇開咖啡店,理由是:「我要開一個尖尖最喜歡的咖啡店,櫥窗裡面擺滿了她最喜歡的所有的甜品,她想吃多少吃多少,怎麼吃都吃不完。」
  • 《以家之名》:懂事,是一個孩子最不應該有的特質
    ,是劇中孩子的「懂事」,所以借這篇文章表達自己一直以來想對很多父母說的一句話:懂事,是一個孩子最不該有的特質,懂事的背後往往是對愛的乞討,和求而不得的隱忍。,她想吃多少吃多少,怎麼吃都吃不完。」當媽媽發現時,那麼珍貴的東西被撕成碎片,他也不敢做聲;成年後媽媽出車禍,放棄自己的幸福,留下來陪她。面對媽媽的花式「作」,他說:「你怎麼折磨我都可以,誰叫你是我媽。」
  • 懂事的孩子,最委屈
    隨後,二姑給我發了一段語音,大意是說:「你看你也是奶奶帶大的,從來都是那麼懂事,沒有過這樣的待遇吧。你看我們當年也是,就是太懂事了,從來也不知道過生日是什麼感覺。」我當即一陣心酸。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誰都有負面情緒,但懂事的人,選擇把憤怒、叛逆、拒絕等負面情緒藏在心底自己承受,而把善良、付出、無私這些美好的能量傳達給別人,所以,你要是覺得懂事的人天生就是這樣的一個只會付出不需要給予的人,那就對他們太不公平了。懂事,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愛,而恰恰相反,他們才更需要人疼。
  • 警惕「聽話懂事」的孩子
    賈瑞信以為真,獨自等待,進去圈套,又因為愛慕無理由道歉,反覺得是已經的錯誤,乃至一步步墜入深淵,正應了當初他說的那句誓言「我怎麼不來?死了也願意」其實賈瑞像極了我們身邊那些從小被嚴厲教導長大的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他們是沒有的,他們看似聽話懂事,可不代表他們內心不曾叛逆過,只不過一直被壓抑,當契機來臨之時,直接爆發。賈瑞去世後,他的祖父才開始痛哭,可直到那時,他都未真正了解過賈瑞的想法,更不用說理解賈瑞的言行,棍棒下懂事的孩子,活得太壓抑。
  • 故事:王大媽怒不可遏:「狗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我怎麼沒看到你有傷啊?我可是看到你踢了我們狗狗一腳,你知道我們狗狗多金貴嗎?是你說踢就踢的?」王大媽也生氣了,說:「你沒看到你們家的狗抓到我孫女的胳膊了嗎?你沒看見我孫女被嚇得哇哇大哭嗎?你們家的狗再怎麼金貴,難道還要比孩子更金貴嗎?」少婦不依不饒:「狗狗不懂事,你怎麼能跟它一般見識?你喊它一聲它就跑了,犯得著踢它嗎?」
  • 《以家人之名》:越到結尾越覺得凌霄配不上尖尖,懂事的人太辛苦
    小時候,尖尖就愛跟著凌霄屁股後面轉,長大後兩個人分開,9年後再相聚,在凌霄的強勢表白下,尖尖也接受了凌霄的感情。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一生用來治癒童年。凌霄悲慘的童年被李尖尖治癒了,然而長大以後,還是無法擺脫陳婷的夢魘,在新加坡的九年,凌霄靠著對李尖尖的思念熬了過來。
  • 表哥有養女,懂事又孝順
    表哥抱養一個女兒來,現在養女長大,挺體貼挺孝順,表哥喜得一件小棉襖。表嫂生了個兒子就不再生育,表哥便尋思抱養一個女兒,表哥喜歡女兒。涪陵山區都想生兒子,女兒生多了就想抱出來。表哥順理成章得到個女兒,悉心呵護把女兒養大。女兒從小懂事,愛護著養父母,有什麼好吃的都和養父母分享。
  • 女婿不就讓你給我兒子買車嗎,怎麼還提離婚呢?實在是太不懂事了
    文:鄭少淵 願我的文字能溫暖你~樊勝美工作以來一直貼補家中的哥哥,而蘇明玉則是暗地裡幫助自己的兄弟,但是兩個人物又有鮮明的對比,樊勝美是一個只想找個有錢男人嫁了的撈女;而蘇明玉則是自己就很有錢。這兩個人的行為,其實和網上流傳的「扶弟魔」是一個類型。而對於扶弟魔,幾乎所有人都不會喜歡她們。男人會找一個扶弟魔結婚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 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姐就該讓著弟、妹?
    理髮店的好事顧客就說姐姐:「你是姐姐,長大了,快把雪糕讓給弟弟吃吧,別讓他哭了。」姐姐理都沒理,進裡屋了,老闆把弟弟說一頓:是你自己要買糖,又反悔,你哭什麼,沒辦法又給他錢再去買。姐姐聽到了,走到正在拿錢的老闆身邊,「媽,也得給我。」
  • 皮鞭下的少年:「你今天不打死我,我長大了就會收拾你。」
    他還是惡狠狠的對父親說:「你今天不打死我,等我長大了就會收拾你。」這是一個12歲的男孩的話,讓人不寒而慄。這個男孩生在一個缺少愛的家庭,他的母親老實木訥,父親粗魯殘暴還經常酗酒。家暴那是常有的事,男孩早已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是什麼樣?
  • 懂事的小良子
    晚上我送完今天的最後一份貨,回到店裡,已經是晚上10點10分了,我跟自己在店裡的馬漢良說「洗臉,刷牙,早點睡覺吧。」聽完我說的話,馬漢良很爽快的起身去了衛生間刷牙,等我再次去衛生間的時候,他已經刷完牙,去了樓上。 給朋友回復完信息,我上樓的時候已經是11點20分,圖一就是我剛剛拍下的照片,馬漢良自己蓋好被子,已經很香甜的進入他的夢鄉了。
  • 我真正懂事的時刻
    原創 :人約黃昏後50提到懂事了,自然是原先不懂事啦。我從小就任性,自我感覺良好。從小學至初中二年級,我一直是正班長,還沒當過副班長呢。我不假思索一腳就邁到蓆子上,第二腳邁進去時,就感覺一下子跌落了深淵,上面的蓆子啪的一聲把我蓋到裡面,裡面漆黑一片,我的人還在不停地向下跌落,我想這是怎麼了?不好我跌落到剛剛停下機器的機井裡了,「壞了!我掉井裡了!」
  • 故事:你都離過婚,為什麼還不懂事呢?
    15歲就輟學跟村裡的人出去打工,因為人比較矮小,而工廠裡面要麼是重活,要麼是精細活,她算不得手巧,也沒有多大的力氣,所以進工廠兩年多,總是只能拿到別人一半的工資,開始大家勸她去飯店做服務員,但是她個子太小,餐廳老闆看她瘦弱的身板,飯市時可能跟不上大家的節奏,大多都沒有要。
  • 《小歡喜》「白月光」劉靜:太懂事的女人,有些病是註定的
    這樣一個優秀的溫柔如水的女人,竟然得了「乳腺癌」,好多彈幕裡說好人沒好報,這個病怎麼不讓小金得,但其實我想說的是,這個病還就必須是劉靜的,她得乳腺癌是註定的。常聽人說,撒嬌的女人最好命,同樣太過懂事的女人,沒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