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分《小婦人》:不歌頌奉獻,別讓孩子太懂事

2020-09-03 在野野原

從《小婦人》最開始的2.14定檔到因為疫情而推遲到七夕,選在這個關於愛情的節日其實不為別的,只因為這本書裡有少年少女最真誠的愛與善良。電源宣傳海報上,寫著「不負愛與自由。」與其說愛,我更覺得它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故事以南北戰爭為背景,以馬奇一家為描寫對象,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成長的家庭倫理小說。美國內戰期間,馬奇先生遠赴戰場做了隨軍牧師,四個女兒和母親在家裡過著清苦卻堅強樂觀的生活。她們雖貧窮卻樂意幫助比她們更需要幫助的鄰居赫梅爾一家。女人都有著虛榮心,她們希望得到漂亮的衣服,吃到可口的食物,過著如公主一樣的生活。儘管充滿幻想,但在現實生活中,她們一直在憑藉自己的努力來解決生活中的種種艱難困苦。

四個女兒性格各不相同。大女兒梅格生性愛美,對戀愛充滿憧憬;二女兒喬獨立自主,矢志成為作家;三女兒貝絲則是傳統乖乖女,柔弱而惹人憐愛;小女兒艾米則鍾愛繪畫。


喬治·歐威爾曾說:「在閱讀《小婦人》這部作品時,你能切身感受到生活的輕鬆無憂。」在當時的背景下,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期間,資本主義上升階段就已普遍存在的貧富差距和社會弊病。書中的真善美引人入勝,人與人的關係單純而美好,這些不僅得益於她早年的生活經歷,其實也表面了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小婦人》的作者露易莎·梅·奧爾科特1832年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一個貧寒家庭,父親是一個不得志的哲學家和教育家,同小說中的馬奇先生一樣,他成天耽在書齋裡,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家庭逐漸陷入貧困的境地。生活的重擔落到能幹的母親身上,小奧爾科特為了分擔家累,很早就出外做工,當過家庭教師、小學教師、醫院護士,以後曾看護一貴婦人,並隨同週遊歐洲。她為了幫助家庭、愛好自由,故終身不嫁,《小婦人》中的主角喬,即以她本人為藍本。

四姐妹雖性格各不相同,但作者有意將他們分為兩組,在家庭關係中,喬與貝思的關係更好,喬更像是貝思的導師,為妹妹出謀劃策;而大姐梅格和小妹艾米都更為嚮往上流社會,如梅格嚮往榮華富貴的生活,而艾米嬌氣,夢想能打入上流社會。


馬奇一家並不富裕,最窮困的時候甚至有孩子剪斷自己的頭髮去賣錢,這樣突出的人物性格在女孩子身上顯得十分突出。小說中喬就是這樣的存在,她自信樂觀,熱愛寫作,將稿費奉獻做家用。可以說喬是四個小婦人中最有鮮明性格的人,她善良自信獨立,許多學者都認為喬是以作者為原型創造的人物。

喬是很懂事的姑娘,比大姐更有獨立精神,比兩個妹妹更關心家庭,但是懂事的結果是什麼樣的?在她得知妹妹貝思也喜歡鄰居男孩勞裡之後,毅然拒絕了勞裡,她認為自己與勞裡性情相近,如果不能好好磨合,矛盾會越來越深。但實際上,在故事中二人的相處顯得很默契並有時還很謙讓對方,就是這樣的「懂事」讓喬錯失了勞裡。


誠然,在書中我們能看到不少有道理的地方,比如三觀正的母親,「我希望我的女兒們美麗善良,多才多藝:受人愛慕,受人敬重;青春幸福,姻緣美滿……過一種愉快而有意義的生活……金錢是必要而且寶貴的東西……但我絕不希望你們把它看做是首要的東西或唯一的奮鬥目標。我寧願你們成為擁有愛情、幸福美滿的窮人家的妻子,也不願你們做沒有自尊、沒有安寧的皇后。」

很多人說,如果要我向小姑娘們推薦一本書,那必然是《小婦人》,書中的真善美確實感人至深,它像路燈那樣指引女孩兒們自信向前,不做空想的美夢,腳踏實地向幸福奔去,但也要記得:不要太懂事,別讓決定留有遺憾。

相關焦點

  • 豆瓣8.4,這四對華人母女,滿足了西方人對中國人「審醜」心理
    《喜福會》獲得了第4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豆瓣評分8.4分,是一部描寫東西方文化衝突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中許多鏡頭是堪稱經典。而對方是個比她還年幼的傻小子,兩個小孩根本不通男女之事,結婚後生不出孩子林多和蘇在美國成了閨蜜,兩人是典型的中國家長,經常向對方炫耀自己的孩子,林多的女兒薇莉擅長西洋棋,拿了許多獎項,被林多當作炫耀的工具,薇莉對此大為不滿,和母親作對,棋技大跌,最後泯然眾人。
  • 長大了,我不太想懂事
    我媽放下碗筷:你在外面可別這樣做人,你這兩個月在家兩件事做的讓我特別失望。我心想,這是要幹嘛,我做人失敗?​「第一,你奶奶那麼大年紀,去他家也不知道買點東西。不管賺多賺少,賺的少你就少花點,這點禮節還要我來說?」我錯愕,眉頭皺起。「你也別皺眉頭,我說的沒錯,我教你你要學會接受。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的懂事讓人心疼:孩子太懂事未必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兒童時期,生活環境的不穩定容易給孩子造成不安全感。在家裡,他是做家務最多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成長,不爭不搶。每個孩子懂事的背後,都在壓抑著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太懂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賀子秋太懂事,明明心裡很想自己的媽媽,但是卻不敢表現出來,只能偷偷地去打聽。懂事的孩子會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藏起來,寧願讓自己委屈,也不願意讓別人發現。
  • 那些「小婦人」,為什麼不過時
    梅格在原著開篇的第一句話就是,「貧窮太可怕了」,邊看著她的舊裙子。像很多年輕美麗的女孩一樣,梅格喜歡很多美好的東西。在結婚前,她不止一次哀嘆希望自己有絲綢。但最終,她還是選擇嫁給了愛情,一個十分愛她但清貧的教師。婚後她成了一個真正的馬大(《聖經》中的一位女性,善於理家,操心勞累),為家事拖累,有時「累得甚至笑不出來」。
  • 豆瓣評分8.1:這4個女生刷新你的認知
    不知你有沒有看近日在國內上映的《小婦人》?這部翻拍自同名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小婦人》的電影,曾獲2019年6項奧斯卡提名,書籍原著被美國人奉之為女孩聖經,楊絳、JK · 羅琳曾多次強推。該書出版歷經152年,有 100多種語言譯本,豆瓣電影和譯本評分,均達8.3分以上。
  • 《小婦人》結局令人深思,四姐妹的歸宿終究違背了初衷
    都說什麼樣的家庭教育什麼樣的孩子,四個女孩的媽媽是公平善良的,這才導致女兒一個比一個懂事。明明有一條捷徑,喬都是不願意走的。而這裡所說的捷徑,就是她的青梅竹馬勞裡。無論是修養還是氣質,在女性中都是佼佼者,不過艾美太過注重婚姻,覺得只有婚姻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誰也沒想到,她最後會愛上喬的初戀勞裡,並與勞裡攜手步入婚姻。
  • 流傳百年的經典《小婦人》,告訴父母教育孩子應該知道的四件事
    它就是被稱為「真愛的讚美詩」的經典小說《小婦人》。雖然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脾氣性格都不同,但她們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去完善自己。成年的她們性格溫和,股子裡的善良也從未改變。不得不說,孩子們健康的成長和父母的寬容教育分不開。馬奇太太鼓勵每個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帶孩子們一起扮演《天路歷程》,讓孩子們收集美好的東西。
  • 懂事的孩子,最委屈
    隨後,二姑給我發了一段語音,大意是說:「你看你也是奶奶帶大的,從來都是那麼懂事,沒有過這樣的待遇吧。你看我們當年也是,就是太懂事了,從來也不知道過生日是什麼感覺。」我當即一陣心酸。我不知道是本性還是因為隔代教育的一種畏懼,在貪嘴的童年時代,我卻從來不曾張口問奶奶要過錢,也許是不敢,也許是心裡知道他們很辛苦,不忍心破費。所以別說過生日,就連我最愛吃的那些零食都很少吃過。直到後來上了高中,開始住校,學費、生活費自然比以前高了許多,錢都是父母直接打到我的銀行卡上,可以自由支配。
  • 豆瓣8.1《小婦人》:為什麼我勸你,嫁有錢男人要謹慎
    《小婦人》裡面有四姐妹,她們是半個成年人。自己想要什麼,能過什麼樣的生活,都是未知數,只能在生活當中找答案。但是,結婚不出三個月,她就後悔了:老公的曖昧對象不止一兩個,在她面前也不避諱;婆家不許她工作;有孩子後,有點閃失,全家都怪她。
  • 豆瓣8.1《小婦人》國內首映:為什麼我勸你,嫁有錢男人要謹慎
    陸陸續續可以出門看電影,我也終於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小婦人》。 總有人覺得名著很老氣或者很高級,真不是。但是,結婚不出三個月,她就後悔了:老公的曖昧對象不止一兩個,在她面前也不避諱;婆家不許她工作;有孩子後,有點閃失,全家都怪她。
  • 《小婦人》:如何教孩子正確愛情觀,這部奧斯卡有對愛情新的認識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電影《小婦人》,不負愛與自由,希望每個女性和女孩都能從這部影片中讀出對愛的新認識。,可並不代表不重要,我想要一個家,我會工作和奮鬥,但我願意和約翰(梅格的丈夫)一起。愛情,家庭,有的人就是可以為了這份溫暖而放棄一些,雖然不圓滿,但至少是有收穫的。
  • 在手機上看《小婦人》是什麼感覺?
    看後結論,《小婦人》這樣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服裝設計等提名的電影,在手機上看,顯然是浪費了它畫面的美好,這是和當年只偏向於講故事、沒什麼大場面的《八百壯士》完全不同的觀影感受。因為《小婦人》畫面太精美、太滿溢了,小小的手機屏承受不住,它的美被稀釋了。一部電影能給人留下什麼?一種動人的情感,幾段動人的畫面,與此相對,情節我們反而記不住什麼,只會記得大致的故事。
  • 《小婦人》終於上映,喬的真正結局和電影不一樣
    1868年,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作品《小婦人》出版,這部描述南北戰爭期間四位女性生活和愛情的小說備受好評。小說最後,梅格與與約翰結婚,喬嫁給了巴爾,貝思因去世,艾米嫁給了勞裡。不過,這遠遠不是結局。之後又發生了哪些故事?
  • 太早懂事的孩子,都會失去「四分快樂」
    原著我沒有看過,我也看不懂什麼演技,也品不明什麼是好劇。本是個俗人,只是站到了俗人的角度,看到了人情世故和現實。我只看到了幾個&34;孩子。懂事到讓人心疼。缺愛的孩子,往往是那麼懂事,這是有多少的無奈。才要變成一個乖孩子。我覺得孩子不需要太&34;,他們需要這5個理由。
  • 《重啟極海聽雷》豆瓣跌破8.0虎頭蛇尾已現,劇情注水、編導背鍋
    開播豆瓣8.4評分,更是開創了盜墓系列的頂峰評分,也是力壓鬼吹燈系列的影視作品。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重啟極海聽雷》,出現了開播以來豆瓣的跌分7.9分,好的勢頭沒有保持住,什麼原因造成評分的降低呢?我們稻米們喜歡作者能參與影視創作,這樣能保證原汁原味,不會被改變的連親爹都不認識。《重啟極海聽雷》保證了遵從原著,但是,導演和編導可能是綜合考慮了該劇的投入以及各種元素。
  • 從《小婦人》看經典名著改編之路
    關注迷失光影,觀影追劇不迷路。(作者/迷達)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長篇小說《小婦人》,自1868年出版以來,受到全球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喜愛,被奉為「頌揚女性獨立精神」的經典文學作品。《小婦人》也被多次搬上舞臺和銀幕,其中,1933年、1949年以及1994年版本皆受到觀眾比較高的認可。
  • 《小婦人》:只是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家庭傳記小說《小婦人《小婦人》一部女性群像電影,裡面主要講述馬奇一家,父親離家參加戰爭,母親善良溫柔,自己一個人把四個女兒撫養長大。梅格是大姐,懂事愛照顧人。喬是純粹的男孩性格,風風火火,不矯揉造作。貝斯喜歡音樂,單純樂觀。最小的妹妹艾米,現實,愛慕虛榮。但她們都關係融洽,愛護彼此。
  • 150年過去了,這個母親仍不過時——談《小婦人》馬奇太太
    如果讓我選擇文學作品中最喜歡的母親形象,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小婦人》中的馬奇太太。而最近大火的同名電影又將這部150年前的原著小說重新帶入人們的視野。跨越時空,馬奇太太的教育理念仍不褪色。馬奇家的四個女兒性格迥異:大女兒梅格漂亮溫柔,缺點是虛榮和憎惡貧窮;二女兒喬有著男孩子一樣的性格,熱愛寫作,活潑率性,缺點是性格急躁,容易衝動;三女兒貝思溫柔嫻靜,是居家小天使,缺點是太害羞,不敢和家人以外的人交流;四女兒艾米自幼淑女優雅,缺點是自私自利,愛慕虛榮。《愛的教育》中曾說:「教育就像水池,離開了愛,任它是方是圓,終逃不過一個空虛。」
  • 《小婦人》:女孩子一生的困惑和恐懼,都能在這裡得到解答與安撫
    不過,南北戰爭時候還有一部以描寫女性生命歷程為主的名著,那就是《小婦人》。在《小婦人》這部作品中,作者以一個家庭的四個姐妹為故事的主要人物,講述了她們的人生和愛情故事。這個家庭的選取也非常科學,不是富豪名媛,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裡的四個女孩,就像是我們平凡的大多數人。之所以這部作品能夠在眾多的作品中脫穎而出,我想,它的「親民性」也是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