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只是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2020-05-16 魚辰話書

文/魚辰

《小婦人》:只是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家庭傳記小說《小婦人》,一出版便銷售一空,如今更是,電影一再被翻拍。

《小婦人》一部女性群像電影,裡面主要講述馬奇一家,父親離家參加戰爭,母親善良溫柔,自己一個人把四個女兒撫養長大。

梅格是大姐,懂事愛照顧人。喬是純粹的男孩性格,風風火火,不矯揉造作。貝斯喜歡音樂,單純樂觀。最小的妹妹艾米,現實,愛慕虛榮。但她們都關係融洽,愛護彼此。


喬:世界上沒有人能靠書生活,我可以。

整部影片,以喬的敘事為主,現實與回憶相合。但在每個女孩身上,你總會或多或少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

喬,放在今天,也是一個讓男孩們眼前一亮,會迅速墜入愛河的角色。

她毫不矯揉造作,從很小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對未來的追求很明確。

《小婦人》:只是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在舞會上,喬第一次與勞瑞相遇。她大方地坦白,因為裙子被燒了個洞,所以不能跳舞。同一個音樂,屋內熱鬧翻騰,屋外,喬與勞瑞也翩翩起舞。這一次相遇,勞瑞的整個童年乃至青春,都愛上了喬。

在勞瑞家,喬首先借的就是書。她喜歡看書,喜歡寫作。喬說:「世界上沒有人能靠書生活,我可以。」也因此,喬一生與文字結緣。

在喬身上,你會看到很多現代獨立女性的特徵,她們自由至上,崇尚經濟獨立,不靠婚姻改變社會地位。

長大後,喬拒絕了勞瑞的告白。她坦言:「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結婚。」

《小婦人》:只是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即使在電影的結尾,喬和教授結婚了。但畫外音也說出了作家路易絲的心聲,一切都是因為讀者喜歡而已。

女人,她們有思想,有靈魂,有心靈,她們有抱負,有才華,還有美貌,她們不是只適合去愛。

對於喬而言,女人並不是只能用結婚,靠男人改變命運,還可以靠自己。


艾米:婚姻一直是個經濟現實問題。

如果是,喬是真善美的化身。那麼,艾米就是現實的寫照。

艾米一直是家中最小的妹妹,她可愛中帶點嬌縱,一氣之下可以把喬心愛的小說手稿燒掉,但之後又會想盡辦法得到喬的原諒。

相比於喬的寫作天賦,艾米喜歡畫畫。她和姑婆一起居住,學習畫畫,順帶和有錢人訂婚,以此改變家庭貧窮的命運。

艾米可能現實,有點虛榮心。但她一直遵從內心的選擇。影片最後,艾米拒絕了富豪的求婚,選擇和勞瑞訂婚。

《小婦人》:只是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相比於喬對勞瑞的感情,艾米更懂得如何和勞瑞相處,在保證家境富裕的同時,也不背叛自己的愛情。

對於女孩而言,如果選擇一個家境富裕,又不討厭的人結婚,又何樂而不為呢?誰能說,這不是女性最好的結局。

婚姻即使是充滿浪漫色彩的,也會被金錢左右。


梅格:只是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梅格,身為家裡的大姐。她總是比妹妹們多一份擔當和責任,對家庭也別有依戀。

在現在無限推崇女性獨立,不婚主義,女性不該成為家庭主婦,不該為婚姻放棄自我的浪潮下。我反而更喜歡梅格這個角色。

她並不出彩,反而有很多缺陷。她嫁給了一個身無分文的家庭教師。結婚當天,姑婆,喬都不贊成,也很疑惑。但梅格十分堅定說:「也許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小婦人》:只是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對於梅格而言,與約翰相愛,結婚,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就是她的夢想。

在婚姻裡,她也愛美,愛漂亮。因為一時衝動,她買了一塊價值高昂的布料,夫妻陷入冷戰。

電影最後,她們選擇和解,梅格把布料賣了,約翰決定這個冬天不做衣服了。

既然選擇了愛情,就要接受對方的不完美,包括貧窮。


貝斯:死亡就像退潮一樣,很慢,但無法停止。

貝斯是電影裡戲份最少的女孩。她樂觀開朗,喜歡音樂。卻因為一場腥熱病,帶走了她的生命。

我記得小時候,爺爺說:「每個人一生都會得一次天花,熬不過去就死了,熬過去今後就再也不得這病了。」爺爺也有很多兄弟姐妹,因為沒熬過疾病就去世了。

貝斯生病時,女傭還特意問了問,誰感染過腥熱病,最後留下喬照顧貝斯。

《小婦人》:只是我的夢想與你們不同,但那不意味著它不重要

生命的無常總是這樣,熙熙攘攘,來來往往,常常不由己身。但終歸,在這世上,還有永恆的懷念。

在海邊,貝斯說:「死亡就像退潮一樣,很慢,但無法停止。」

愛情,婚姻,金錢,夢想,種種五光十色的人生,他最終的歸途,只有一個通道,就是死亡。

所以,生在這世間,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無論你是不婚主義,自由至上的喬;還是為愛情,哪怕忍受貧賤夫妻百事哀也甘願的梅格;亦或是現實主義者艾米;無論你是馬奇家族群像女孩中的誰,只要遵守本心,人生都將不負歸途。

為期來生,也不負過往,唯心而活,便一生足矣。

相關焦點

  • 《小婦人》:影響世界百餘年的4個女孩,成功的教育永遠繞不開這3件事情
    父母給喬提供獨立的房間以便閱讀和寫作,在聽到喬「不結婚,自己養活自己」的夢想時,不嘲笑,不否定,而是給予信任和支持。,只是人海裡最普通的一個女孩。我們只是希望,儘自己所能,讓孩子具有獨自面對世界的內在力量,無需為心靈的空虛而痛苦。孩子終會獨自走向世界,正如《小婦人》中馬奇太太所說:「成長是她們自己的功課。」
  • 一本寫給全世界女孩的書《小婦人》
    於是偶然間在一篇推文上看到《小婦人》-----一部寫給全世界女孩的書時,便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 可能是文章寫得太好,又或許是文藝感突然作祟,竟讓我有了想要了解它的衝動,百度它的時候首先出來的不是原著而是電影,於是作為高級「顏狗」的我又成功的被主角「甜茶」和艾瑪的顏值吸引,不知不覺地看完了整部電影。
  • 那些「小婦人」,為什麼不過時
    婚後她成了一個真正的馬大(《聖經》中的一位女性,善於理家,操心勞累),為家事拖累,有時「累得甚至笑不出來」。美麗的小婦人和掙錢不多的丈夫,一開始,兩人的生活像過家家,後來,關於現實的矛盾便凸顯出來。梅格想,「約翰是有些殘酷,可不能讓別人知道」。第二次,在梅格購物超出他們預算很多時,她終於脫口而出,「我厭倦了貧困」。小說裡也寫,梅格因為得不到想要的很多東西,覺得自己可憐。
  • 150餘年前的《小婦人》,今天過時了嗎?
    那句「我要用自己的頭腦做武器,在這艱難的世間開創出一條路來」,鼓舞了一代代美國女性。所以,即使已有無數改編版本,《小婦人》在不同時代仍能被解讀出不同的「當代意義」。那麼,由善於刻畫女性的80後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打造的最新版,到底做出了哪些超越?
  • 提名奧斯卡的《小婦人》:願你溫暖坦蕩,不負愛與自由
    有人看這部電影是因為豪華的演員陣容——有「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赫敏」艾瑪·沃森,西裡莎·羅南的加盟,簡直就是當紅炸子雞全家桶;有人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它文藝復古的色調和極具質感的服裝、配樂;但我今天想介紹的,是這部電影中所貫穿的愛與自由。
  • 豆瓣8.4分《小婦人》:不歌頌奉獻,別讓孩子太懂事
    從《小婦人》最開始的2.14定檔到因為疫情而推遲到七夕,選在這個關於愛情的節日其實不為別的,只因為這本書裡有少年少女最真誠的愛與善良。電源宣傳海報上,寫著「不負愛與自由。」與其說愛,我更覺得它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 每個女性生命中都應有本《小婦人》
    (我覺得我根本不會結婚,我一個人很開心,我太喜歡我的自由,不想著急放棄它)她渴望自由而獨立,因為太渴望自由的靈魂,以至於拒絕了青梅竹馬的Laurie。她有孤單的時候嗎?And I’m willing to work and struggle, but I want to do it with John. 」(不能僅僅因為我的夢想和你的不一樣,就代表我的夢想不重要,我想要個家,我願意去工作去奮鬥,但我想和約翰一起)這為選擇Meg這樣生活方式的女性做了辯白,女性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不取決於別人,僅僅取決於她自己,只要是自己想要的,那就是重要的。
  • 《小婦人》:一個女人怎樣才算人生贏家?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直到看了《小婦人》,我才意識到,勇於追逐自己真實意志的女性,都該是人生的最終贏家。新版《小婦人》上映,這部問世100多年的小說無數次被翻譯、搬上銀幕,經久不息,它給無數女性勇氣鼓勵她們勇敢去追求屬於自己「版本」的人生。
  • 150年過去了,這個母親仍不過時——談《小婦人》馬奇太太
    如果讓我選擇文學作品中最喜歡的母親形象,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小婦人》中的馬奇太太。而最近大火的同名電影又將這部150年前的原著小說重新帶入人們的視野。跨越時空,馬奇太太的教育理念仍不褪色。馬奇家的四個女兒性格迥異:大女兒梅格漂亮溫柔,缺點是虛榮和憎惡貧窮;二女兒喬有著男孩子一樣的性格,熱愛寫作,活潑率性,缺點是性格急躁,容易衝動;三女兒貝思溫柔嫻靜,是居家小天使,缺點是太害羞,不敢和家人以外的人交流;四女兒艾米自幼淑女優雅,缺點是自私自利,愛慕虛榮。《愛的教育》中曾說:「教育就像水池,離開了愛,任它是方是圓,終逃不過一個空虛。」
  • 小婦人:我們不一樣卻都可以很勇敢
    喬,如果不是今生良人,金錢美貌都不足以打動我,遇不到,那就孤獨終老,如此足以畏此生了。她用自己的一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夢想——當一個作家。在媽媽的車費時,她竟然賣掉自己的長髮,也不像姑媽要錢,儘管回頭她在夜裡偷偷的哭起來。在面對自己的幸福時,她選擇了貝爾,踐行了自己不會為錢結婚的誓言。
  • 《小婦人》:不是所有女孩都活成一種面貌,而是所有女孩都有選擇
    七夕節去看了電影《小婦人》,還行,個人覺得整體比1994年Winona Ryder那版好。19世紀馬薩諸薩州的畫面拍的太舒服了,新版《小婦人》還有無數存在的理由:夢幻卡司、養眼的舞會場景、不過分華麗但仍讓人賞心悅目的服裝、充滿生活氣息的美術設計、被合理化的Amy & Laurie感情線......雖然說將原著結構打碎,改成回憶式的新版結構飽受爭議,但看著也還行吧!
  • 《小婦人》:婚與不婚都不是問題,如果你足夠獨立
    所不同的是,奧爾科特終身未婚,而小說裡的主人公喬雖性格像個男孩,也一直聲稱不結婚,連相處非常好的富家男孩勞裡的求婚都拒絕了,結局卻和一個窮教授走到了一起。這本書在美國先後五次被改編成電影,這是第五版。我不確信,電影那一刻要表達的,是否正是這種孤獨促成的喬與教授的婚姻?接下來的敘事電影並未過多呈現二人的世界,喬依然獨立,精神富足。因為那本書的出版,她不時出現在印刷廠,看著她的文字在排版,在印刷,在裝訂,在裁紙,直到封面印上燙金的字。這個過程如同目睹一個嬰兒的誕生,當將書擁入懷中,她臉上洋溢的滿足和幸福,讓你感到人生真的可以有很多選擇和可能。
  • 在手機上看《小婦人》是什麼感覺?
    8月25日《小婦人》上映時,我非常想到影院觀看,但那幾天很忙,況且,我想嘗試沒空去影院的時候,在家同步看院線電影又是何等感受,於是就在手機上直接看了,就像前段時間在手機上看了《八百壯士》一樣。因為手機上看電影,起碼節省了兩個小時花在路上的時間。
  • 《小婦人》要麼嫁人,要麼就去死,女孩們的命運只能如此嗎?
    女孩們的命運是否真的只是結婚生子;面對現實你是否已經向它低了頭;你是否還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是什麼;你的初戀是否現在還在你的身邊。今天的這部影片《小婦人》,就向大家介紹四位性格各異的女孩,她們的故事。,但是梅格卻和她的觀點不同,她認為婚姻是女性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
  • 影響世界女性的《小婦人》:富養女孩的第一本經,它這裡全有了
    最近重刷了電影《小婦人》,我再一次見識到了好的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它潛移默化的勾勒著女孩的成長軌跡,對人的秉性和性格影響深遠。 《小婦人》影響世界女性上百年,楊絳、J·k·羅琳等女性因它備受啟發。,恐怕有一天你會相信你真的只是這樣。
  • 《小婦人》:美好的女孩成長史,我們都會成為更好的人
    《小婦人》這部電影是改編自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姐妹的故事。《小婦人》的小說自上個世紀面世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極大的震撼,故事圍繞著女性展開,在適婚年齡是選擇找個有錢人為家族帶來榮耀,還是忠於愛情和自己的內心,追求自由?
  • 《小婦人》:150年前的故事依然不過時
    平四眼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出版於1868年的《小婦人》作為美國歷史上最重要、影響最廣泛的小說作品之一,曾經多次被搬上銀幕,其中,1994年女導演吉莉安·阿姆斯特朗執導的版本頗受推崇。在《小婦人》中,格蕾塔的導演造詣似還有所提升。《小婦人》這部作品從改編上來說,其實頗具難度。這是一部在美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的作品,要改編這樣的作品,很難在人物、情節、主題上去做突破和不同詮釋。然而,格蕾塔和主創團隊,卻從場面調度、敘事結構、人物塑造等多個方面,給這部新《小婦人》賦予了獨特的魅力。
  • 韓劇版、動畫版,新版《小婦人》之前還有這些有趣的「小婦人」
    作為美國國民小說,它其實講述了一個非常平實普通的故事,甚至三兩句話就能概括:其聚焦於美國內戰時期,新英格蘭地區馬奇一家四個女兒——梅格、喬、貝絲和艾米的成長故事。這也是為什麼誕生150餘年來,它被無數次改編為其他藝術形式。
  • 致每個不負愛與自由的「little woman」
    初中的時候,記得我的好朋友天天為它廢寢忘食,連說好看。但我從來沒有看過。不是當時的我不喜歡閱讀,而是我對這本書錯誤的想像。當年心裡的獨白是:「噢,小婦人,我離這個稱呼還有點遠吧。」 當年的我,錯過了這本書,好在今天,我沒有錯過這部電影。
  • 從《小婦人》看經典名著改編之路
    不僅僅是喬,當我們已經知道了梅格嫁給了窮教師,過著貧窮的生活後,再聽到梅格在16歲時說出「我想擁有一大堆錢和很多僕人」時;當我們已經知道了貝思的病越來越嚴重,再聽到她曾經說「夢想是爸爸媽媽住在這座房子裡」時,這種「滄海桑田」的悲傷感覺就如潮水般襲來,對觀眾來說,他們不再是單純的看客,而能夠和影片中的人物產生強烈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