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小孩交朋友,大人搶蛋糕

2020-09-03 阿呆的李子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蘇格蘭作家約翰·伯恩的創作的一部反戰題材小說,一舉斬獲愛爾蘭圖書獎之年度最佳童書、愛爾蘭圖書獎之年度讀者之選、Bisto年度圖書獎、西班牙Qué Leer年度最佳國際小說獎、柑橘獎讀者俱樂部年度圖書5項大獎。

本書從二戰歷史中擷取一個小片段,然後通過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將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複雜展現得淋漓盡致,可謂是同類型題材中的佼佼者。

孩子看世界,善惡分明

「Childhood is measured out by sounds and smells and sights,before the dark hour of reason grows.」(在黑暗的理性萌生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我們的所聽、所聞以及所見。)

——約翰·伯恩

一般情況下,我們往往會覺得孩童比較幼稚,沒有成熟的理性。但弔詭的是,孩童往往更容易透過繁複的表象直達事件的真相。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名八歲的叫布魯諾的小男孩,父親是一名納粹軍官。因為受到國家元首的賞識,所以父親被委以重任。直接的結果就是布魯諾一家要從柏林搬家到父親新的工作地點,布魯諾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家、爺爺奶奶和三個最好的朋友。

布魯諾對新家「一起出去」(奧斯維辛的音譯)充滿了失望:這裡沒有柏林生活的煙火氣,只有遠處幾個大煙囪汩汩冒黑煙;沒有漂亮的房子和花園,只有一片無限延展的鐵絲網及被其封閉的奇怪營地;這裡沒有鄰居和朋友,只有一幫穿著同樣條紋睡衣的奇怪的人。

機緣巧合下,布魯諾在一次「探險」中發現了一個穿條紋睡衣的小男孩希姆爾,兩人隨後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布魯諾對於眼前的一切,曾經非常不解:同是八歲的小男孩,為什麼自己跟希姆爾要被鐵絲網分開?為什麼那些曾經有正當職業的人都穿上了條紋睡衣轉行幹雜役?為什麼父親要聽令一個粗魯無禮的國家元首的命令?……

布魯諾樸素幼稚的問題直達了問題的核心:誰有權力對人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誰有權力改變別人正常的生活軌跡?又是誰規定了一些穿著制服的人可以對另一些穿著「囚服」的人頤指氣使?

既然沒有令人信服的法理依據,也沒有讓人過得更加幸福,那麼這些行為肯定都是錯誤的,而做這些事情的人肯定都不是好人。

戰爭之下,並無贏家

1942年,納粹德國確定了消滅歐洲猶太人的絕密計劃。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建立和勞動營和滅絕營,素有「死亡工廠」之稱,據統計,大約有110萬在這裡被殺害,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

小說敘述非常克制,沒有正面描寫集中營,而是通過側面一點點吐露生活在集中營裡的人的慘況。

這裡的人被視作低人一等的人、「垃圾」、牲畜或者魔鬼。這裡的人無論男女,都被統一剃成光頭,沒有任何個人特色和權利。他們集體居住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在飢餓的邊緣,每個人都瘦骨嶙峋,卻從事各種高強度的體力工作,即使是像希姆爾這種八歲的小男孩也要參加集體勞動。

這裡的人沒有任何尊嚴。以科特勒中尉為代表的納粹官兵可以使用任意侮辱性的詞彙來辱罵,甚至於隨意毆打他們。當帕威爾倒酒灑落到科特勒中尉身上,遭到科特勒的辱罵和毆打。

這裡的人時不時就會「失蹤」。親情、友情都是奢侈品,因為你不知道第二天你是否還能見到家人和朋友。

一方面,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滅絕行為罄竹難書;另一方面,納粹德國自身的人民也深受戰爭之苦。小說是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來表現的,從布魯諾一家的遭遇就可見一斑。

布魯諾和姐姐在父親的安排下,有了一位家教老師。不過,老師講授的都是政治和歷史知識,也就是服務於戰爭宣傳的知識。原來在祖母的影響下,他們一家人都熱衷於表演話劇,可以在藝術海洋中遨遊。現在卻只能學習那些乾巴巴的理論說教和沒有意味的數據信息。戰爭之下的教育被徹底異化為宣傳工具,這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又何談健康成長呢?不過是多了一些戰爭的機器和工具罷了。更不用說,布魯諾最後成為父親堅決執行元首命令的犧牲品。

布魯諾的父親是一名軍人,本打算為國家和民族做貢獻。在納粹思想的洗禮下,布魯諾的父親已經違背了初心,幹起了反人類的行為。這種滅絕人性的行為,何談神聖?何談光榮?布魯諾的祖母很早就看清楚了這一點,她對兒子的晉升冷眼相看、出言譏諷,因此,布魯諾的父親和祖母關係惡化,老死不相往來。同樣的,科特勒中尉的父親是一名大學教授,因反感納粹的做法而移民瑞士。

戰爭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刺傷敵人的同時,自己也難免深受其害。可以說,戰爭之下,並無贏家。

孩子相交以情,大人相交以利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論語·顏淵》

如果四海之內皆兄弟,那麼世間就不會有那麼多紛爭戰亂了。小說通過簡潔的筆觸揭示了孩子與大人截然不同的交友之道:孩子相交以情,大人相交以利。

布魯諾在新家最大的收穫就是結識了新朋友希姆爾。兩人隔著鐵絲網盤腿坐在地上,從自說自話到你一言我一語,再到深層次的情感交流,友情基礎日漸厚實。

希姆爾雖然可以從布魯諾這裡得到一些麵包巧克力等食物,但有時候食物掉在路上了,希姆爾也不生氣。有一次,希姆爾奉命去布魯諾家中清理杯子,吃了布魯諾拿給他的食物,結果被科特勒中尉發現。關鍵時刻,布魯諾沒有仗義執言而是說了謊話,從而讓希姆爾挨了一頓暴揍和幾天的禁閉。

即便如此,希姆爾最後還是原諒了布魯諾。布魯諾為了幫助朋友找尋失蹤的父親,也甘願在返回柏林之前勇敢地進入營地「探險」。正是這一次勇敢的「探險」,最終讓布魯諾和希姆爾一起走入了毒氣室,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手拉著手兌現了曾經的誓言: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

相較於孩童,成人世界更加功利、更加現實。納粹德國施行滅絕猶太人的計劃,通過集中營大範圍屠殺。他們與人相處之道完全是基於自身利益考量,通過輿論宣傳猶太人的劣等性,宣揚自身種族的優越性,最終的目的無非是搶佔更多的空間和資源。德意日結盟就是典型的以利相交,利盡則散。

像帕維爾這樣的人,最開始之所以沒有被處死,是因為他們還有利用的價值,即使是大材小用。布魯諾的母親只能偷偷感謝帕維爾幫助布魯諾包紮傷口,表面上則要對其冷若冰霜。大人之間因為文化信仰和種族等問題隔閡很深,很難像孩子一樣無障礙地溝通。

生活在營地裡的猶太人,他們曾經是醫生、教師、工匠等各式各樣的人,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但高高在上的納粹官兵們不屑於知道。既然猶太人最終只有被滅絕的結局,那麼無需對這些人浪費感情。沒有利用價值的關係並不值得維護,這不能不說是成人世界最大的冷酷。

結語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作為一部以兒童視角反映二戰題材的小說,語言簡樸、構思奇特、以小見大,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將本應無憂無慮的童年放在了戰爭的陰霾之下,既讓人感慨童真的難得,也讓人慨嘆戰爭的殘酷。

無論是奧斯維辛集中營,還是南京大屠殺,每當回顧這些反人類的殘酷暴行時,我們總會感到人類脆弱的一面。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希望慘痛的經驗教訓可以讓人永遠避免出現類似的事情。正如本書結尾說的:「當然,所有這些事情都發生在很久以前,這樣的事情也不會再重演。不會在現在的年代重演。

相關焦點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戰爭之下,沒有無辜
    而當我看過《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之後,我發現戰爭的殘酷和黑暗不通過血腥也能夠表現的淋漓盡致,深入人心。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改編自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獲得2008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獎,豆瓣評分達到了
  •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由英國導演馬克·赫曼執導,改編自愛爾蘭作家約翰·伯恩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上映之後,無數觀眾給予了同一個評價: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這部《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節奏最為平緩柔和,卻是最令人不能釋懷。導演的鏡頭僅僅是從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一段純真的友誼,就連影片名,都用了條紋睡衣這樣無害的字眼,以至於在觀看之前,許多觀眾一度以為這是一部描寫親情和友情的溫情電影。殊不知,孩子有多天真,現實就有多殘忍。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對人性進行剖析,反思是為了悲劇不再重演
    藉此《穿條紋衣服的男孩》,我們反思戰爭,反思人性,是為了同樣的事,不會在當下的年代重演。《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布魯諾一家原本生活在繁華的都市柏林苦難中,人的美醜善惡會比稀鬆平常的日子裡更加鮮明《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人性的美醜善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布魯姆一家為代表的納粹軍官家庭享受著優渥的衣食住行,宴會美酒,浣洗飲食都有用人服務。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心靈純淨的孩子去批判戰爭的殘酷!
    ,離開了昔日在一起的夥伴,布魯諾感到十分的孤獨與落寞,卻無意間發現了隔壁鐵柵欄圍著的「農莊」,哪裡有一群「穿著條紋睡衣」的人們終日忙碌,在哪裡,布魯諾結識了除親人外唯一的朋友施穆爾,施穆爾也是8歲,和他同齡,他們幾次見面後變成為了朋友,布魯諾經常帶東西給施穆爾吃,就在倒數第二次見面時,布魯諾告訴施穆爾會離開這個地方,而從施穆爾口中了解到他的父親已經消失了三天,對此,
  • 穿睡衣的女人
    不一會,感覺對面有人坐下,稍稍抬頭瞄了一眼,原來是一個穿著睡衣的女人。或許是天性使然,我絲毫沒猶豫,轉身,坐到鄰桌,背對著那個女人,又繼續吃著粉。「好巴閉咩」,背後傳來那個女人的嘟噥聲,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什麼了不起的。」我想,我無權幹涉別人的言行,但我有權選擇自已的喜好。
  • 遇見一個走丟的小孩
    騎單車行至望湖星城門口,見馬路對面一小孩蹣跚著走向馬路中央,一兩歲的樣子。路上車來車往,果斷地騎在小孩身邊,下車一手推著單車,一手飛快地拉住她,走到路邊,高聲叫了幾聲誰家的孩子?大人了之類的話。環視周圍,也沒有慌慌張張尋找小孩的大人。 那孩子好像是從路邊停著的一行汽車間隙出來。跟我兒子小時候走丟那次如出一轍 。
  • 故事:男孩拾到新衣服,卻被哥哥搶了去,哥哥穿上新衣離奇死亡
    繼母帶過來一個男孩,名叫大歡,比小川大一歲,父親讓小川喊大歡哥哥。大歡雖然是哥哥,但叛逆任性,經常欺負小川,繼母不但不管,甚至經常縱容大歡欺負小川。小川沒有一件完好的衣服,都是破衣爛衫,夥伴們看他穿得寒酸,都喊他小乞丐,小川一直盼望著自己也能有件新衣服。這日,小川跑出門和夥伴們玩耍,大家看他穿得破破爛爛,都不和他玩,小川無奈,只能低著頭默默走開了。小川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走在街上,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村外。村外有一片田野,小川跑到田野裡抓螞蚱,撲蝴蝶,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
  • 小男孩拾到新衣服,卻被哥哥搶了去,哥哥穿上新衣離奇死亡
    繼母帶過來一個男孩,名叫大歡,比小川大一歲,父親讓小川喊大歡哥哥。大歡雖然是哥哥,但叛逆任性,經常欺負小川,繼母不但不理,甚至經常縱容大歡欺負小川。有時小川反抗時,繼母就對他進行毆打,經常在他掛著傷,總是偷偷抹眼淚。平日裡,有好吃的好玩,繼母是給大歡買的,買新衣服只給大歡,不管小川。
  • 故事:微小說1:「我做的蛋糕,希望你喜歡!」
    蛋糕店老闆x花店老闆向榕x譚秋向榕喜歡吃甜食,尤其喜歡吃蛋糕。聽媽媽說,小時候的向榕特別乖。只要給他一塊奶油蛋糕,向榕就會滿足得不得了,這一整天就會乖乖地坐著,一點兒不鬧騰。長大的向榕還是喜歡蛋糕,不僅喜歡吃蛋糕,還喜歡做蛋糕。
  • 一件舊睡衣
    天微亮枕邊的小傢伙揉著惺忪的眼睛扭頭對我說媽媽,我最喜歡你穿這件睡衣可是,這只是一件舊睡衣啊我壓著音量敘敘地說生怕吵著枕頭另一邊的小丫頭小傢伙清亮的眼睛望著天花板撅起小嘴嘟囔著你穿這件睡衣的時候就會在家陪我原來這不僅僅只是一件舊睡衣啊
  • 遊艇在瀑布下傾覆了,大人叫小孩穿上救生衣,自己卻淹死了
    他驚愕地伸長脖子,衝著船艙裡大喊道:「有個穿救生衣的小孩向我們漂來,好像還活著。」這時,在戈特島上幾百人目睹了小男孩被救上遊艇的場面,人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迪恩。迪恩高興得流下了一串串淚珠。那麼,霍尼卡特又如何呢?對於他,怒瀑可沒有開恩。第四天,他的屍體就浮出水面。
  • 你是大人?你是小孩?你見到過夢小孩嗎?
    我想在這裡我們就叫他夢小孩吧,因為有好多好多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每個孩子都該有區別於身邊其他孩子的特點。夢小孩在一間屋子外停下,他輕輕地打開了窗戶,進了去。床上的孩子正翻了個身,抱著枕頭,還在流口水,夢小孩看得清這個孩子的夢:他正在和別人比賽騎驢子。而且他騎的驢跑在了最前面,正在得意洋洋地向身後面的其他小孩炫耀著。
  • 《三十而已》許幻山,一個裝成大人的幼稚小孩……
    顧佳包攬得越多,許幻山參與的就越少,成長的也就越少,也無意中讓許幻山在該負起男人責任的時候,卻躲在溫柔鄉裡做男孩。當林有有用「孩子」形容他時,突然覺得失了面子,開始叛逆。顧佳強勢的外表下有著一顆不安的內心,非常柔軟、非常怕疼。她所有的強勢,只是為了構建一個堡壘,把她所愛的人,保護起來。媽媽早早離開她和父親,人生的無常是深刻地烙印在顧佳靈魂裡的。
  • 小孩的心思大人不懂
    許是我的無視惹惱了那匹馬,那馬抬起後腳就給了我一下,正好踹在右手臂上,也許我是個小孩,那馬沒有過份用力,只想給我個教訓。我直接摔到了馬路中間,一輛公共汽車急馳而來。我不知道媽媽看到這一幕有沒有心跳加速。幸好司機反應快,在前輪擦著我頭髮時剎住了車,不然我就腦袋開花了。頓時,我的身邊就圍滿了人,都在議論:好險!運氣好,運氣好。正好橋頭就有醫院,媽媽馬上把我帶去檢查了,所幸只有右手臂骨折。
  • 小說:穿睡衣的女人
    趙明想跟上去,卻被一個穿著睡衣的女性人妻攔住了去路。「喂,你是第一次參加嗎?」趙明搖搖頭,說道:「不是第一次,之前參加過幾次。」「我是第一次過來玩兒,是不是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了呢?」那名女子似乎有點兒看上了趙明的意思。趙明擺擺手,笑著說道:「我可不行了,剛剛才搞過一次,現在需要休息一會兒。」那名女子卻哈哈笑了起來。
  • 故事:掏空積蓄為妻子治病,她去世,我連兒子兩百塊蛋糕都買不起
    平日裡別說蛋糕了,在家裡面連肉蛋也吃得少,好在兒子懂事,見別人吃東西從不眼饞,穿什麼衣服,要什麼鞋子,通通都隨便,有一次上學的時候,鞋子穿了底,他沒說,自己用膠水紙片粘了,結果一節體育課上下來,一隻腳被磨得稀爛。
  • 小說:5歲男孩在商店又吃又喝還摔東西,經理:這麼懂事小孩少見
    一個5歲的男孩在商店又吃又喝還摔東西,擾的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說,這個小孩沒教養!可那商店的經理卻跑過來,大聲說道:「這麼聰明懂事的小孩,可真是少見啊!」那天的事情,是這樣發生的。我正在商店選購。突然!「啪!」
  • 小說:7歲男孩在超市又吃又喝還摔東西,經理:這麼懂事小孩少見
    一個7歲的男孩在超市又吃又喝還摔東西,擾的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說,這個小孩沒教養!可那超市的經理卻跑過來,大聲說道:「這麼聰明懂事的小孩,可真是少見啊!」那天的事情,是這樣發生的。我正在超市選購。突然!「啪!」
  • 小孩能看見這,大人竟然不相信,沒想到晚上就應驗了!
    民間盛傳小兒眼明能見不乾淨的東西,特別是三、四歲的小孩最易能見到,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上的陽氣還很弱,那東西就不會怕他們,反而會來親近他們,由於他們還不懂得怕,就會接受那東西的親近,甚至會和那東西成為朋友,若是再小些的孩子,由於他們身上的陰氣偏重些,而且他們又不會說話,即使見到了那東西,也不會被大人們知道,何況那東西一般也不會親近他們;若是再大些的孩子,由於他們身上的陽氣重,那東西懼之他們身上的陽氣,就會避開他們,而這時他們也懂得怕那東西了,即使見到了,也會嚇得逃去,由此雙方彼此都懼之,才最不易撞見。
  • 故事:一塊蛋糕引發的鬧劇
    賀知美一邊說一邊搶,畢竟是個女人,很快就落了下風。兩人爭奪了一番,最後唐忠文不耐煩了,剛開始心頭那一種心虛已經在賀知美的咒罵中被消磨掉了,他理直氣壯的甩了賀知美一巴掌。「老子就算是去買彩票又怎麼了?我養你們倆容易嗎?帶著一個賠錢貨,我還沒找你算帳呢!你現在倒是橫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