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舒太妃得知甄嬛要回宮,頓時露出了她的本來面目與野心

2020-10-03 娛氏影視

導語:甄嬛要回宮復寵不僅僅是要保住腹中的孩子和家人的性命,更重要的是:甄嬛要復仇,要完成舒太妃交託給她的使命。

甄嬛被果郡王所謂的真情蒙蔽了雙眼,一心只以為果郡王才是她的真愛,殊不知,果郡王與舒太妃不過是想拿著甄嬛當跳板。

甄嬛懷孕,果郡王卻奉命出差了,在甄嬛接到回宮的聖旨後,果郡王卻又奇蹟般地「生還」,並親自來接甄嬛回宮。這一切巧合併非「巧合」,真正的答案就在舒太妃與甄嬛的一番對話裡。

1、甄嬛回宮前,來向舒太妃辭行,舒太妃講起以往

舒太妃聽聞甄嬛要懷著自己的孫兒回宮,起初表現得很憤怒,當聽到甄嬛「是要回宮報仇」的時候,舒太妃鬆了一口氣。趁機為甄嬛洗腦。原著原文如下。

(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中的人稱與人名按照電視劇中的人稱與人名改動了一下。情節不變。)

太妃對甄嬛道:「你要保住自己、腹中胎兒和你家人的性命,只有進宮承寵一條道,這是沒有錯的。但是,光有帝王的寵愛是遠遠不夠的——你只有將天下至高的權力牢牢握在手中,才能保護你想要保護的人,擁有你想擁有的一切。」

甄嬛陡地一驚,沉吟道:「至高無上的權利?」

舒太妃索性單刀直入,教導甄嬛給如何去做。這讓甄嬛暗吃一驚眼前的舒太妃與往日平和超脫的舒太妃是完全不一樣的,此時的舒太妃滿眼的煞氣與野心。

在甄嬛看來,或許是因為「喪子之痛」帶來的打擊,以至於舒太妃變得這樣極端,與往日判若兩人。但舒太妃吐字清晰、條理分明,她向甄嬛講起了她當年出宮修行的真正原因。

太妃道:不錯,先帝死後我自請出宮修行,其實並非我自願要出宮修行,而是情勢所逼不得不如此。當時宮中攝政王支持四皇子也就是當今的皇上繼位,德妃成為太后母儀天下,宮中儘是她的勢力。若我不自請出宮放棄宮中一切,以此為交換將允禮託付給她撫養,恐怕允禮早活不到如今。」

甄嬛驚疑道:「太妃如何能保證太后能善待允禮呢?若她暗下毒手……」

2、被好「姐妹」背叛,反目成仇

其實,當時的舒太妃與德妃——也就是皇帝的母親,是親如姐妹的好閨蜜。因為舒太妃專寵,又是擺夷人,被宮中諸位嬪妃怨妒憎恨不已,因而合夥孤立她。唯獨心機深重的德妃主動親近她,讓她感受到友情的溫暖。

豈不知,德妃竟是一個口蜜腹劍的腹黑女子,她接近舒太妃,不過是想趁機取悅先帝罷了。直到先帝駕崩,德妃才露出她的真面目,即刻與舒妃反目成仇。

太妃微微搖頭,「那時我蠢,直到最後才曉得,她與我一直情同姐妹,其實,她最恨的便是我。只要她的兒子順利當了皇帝,只要我離開後宮,她不會太為難允禮。我離宮之時,在先帝靈前當著數百嬪妃朝臣的面,要她起誓善待我的允禮,我方肯出宮,從此不出安棲觀一步。」

這才是事實真相。舒太妃根本就不是自願出宮修行的,她是被逼迫的。為了保全自己的兒子允禮,她不得不退讓,不得不自請到安棲觀這種苦寒無比、又人跡罕至的地方來「修行」。

其實,在她內心裡,始終有一顆仇恨難平的種子。她不但對太后恨之入骨,更心疼和思念自己的兒子。

允禮畢竟是她唯一的兒子,如今卻不得不被迫母子分離,骨肉各方,她豈能不恨?豈能不痛苦悲涼?

更重要的是:允禮為了躲避皇兄的迫害和太后的觀察算計,不得不裝出一副溫潤如玉、雲淡風輕、無意於「政事」的閒散態度來,以掩飾自己胸中的仇恨與野心。這一點,也被舒太妃親口肯定了:

舒太妃垂淚嘆息,「允禮長成之後不得不韜光養晦,以遊手好閒來打消德妃母子的疑心。他的心裡其實有多少男兒之志不能施展,也是為我這個母妃所牽累。當年我雖佔盡風光寵愛,唯獨從未沾染權勢,以致到最後不得不任人宰割,無還手之力。嬛兒,我窮其一生才明白,帝王的寵愛並不可靠,唯有權力……」

舒太妃一再對甄嬛強調「權力」重要性,讓甄嬛一定要不擇手段地爭取更多的權力,只有權力足夠大,才能保護想要保護的人。並也親口對甄嬛說了:允禮不得不「韜光養晦」被迫蟄伏。

言下之意:他心裡是有不能伸展的「男兒之志」的!這個暗示太明顯了,甄嬛冰雪聰明,怎會聽不出舒太妃的弦外之音?


當時的甄嬛並未多想,因為允禮「已經死了」,即便他有野心,自己也無法幫他實現了。誰料。就在甄嬛帶著舒太妃的囑託準備回宮時,果郡王居然「死而復生」了。果郡王與舒太妃的整個計劃流程是這樣的:

1、允禮追求甄嬛,讓她死心塌地愛上自己。

2、甄嬛能活著去甘露寺,說明皇帝對她情思難斷,一定會接她回宮,趁此機會,加緊攻勢,令其懷孕。

3、懷孕之後,果郡王奉命出差,一去不回,並釋放出「死亡」消息——讓甄嬛得知他的「死訊」。

4、絕望的甄嬛謀劃回宮,辭行時舒太妃趁機給甄嬛洗腦:強調皇帝的薄倖與無情,強調權力的重要性,強調允禮的「被迫蟄伏」並死於「暗算」。

5、等舒太妃交代完之這一切後,允禮「死而復生」而且做了迎接甄嬛回宮的冊封使。並全程「不知甄嬛懷孕」的事。

舒太妃與果郡王可謂計劃周密,步步為營,甄嬛幾乎就是按照他們的套路走的。而且,果郡王早已經為甄嬛在宮中找好了內應葉瀾依——以備甄嬛的「不時之需」。

相關焦點

  • 甄嬛傳:果郡王真愛甄嬛?錯,甄嬛不過是舒太妃與允禮的棋子而已
    導語:結合原著看《甄嬛傳》的時候,竟有一種別樣的感覺,越來越覺得果郡王對甄嬛根本不是真愛,而是以愛的名義實現自己的野心——徹徹底底地利用。甄嬛曾問阿晉:「舒太妃來看望過沒有?」阿晉道:「太妃怎麼會來呢?太妃終生都不得出安棲觀的。」也就是說,即便得知自己的兒子病了,舒太妃都沒有被恩準探望一次。這跟《寶蓮燈》中,壓在華山底下的三聖母有何區別?難道果郡王就沒有「劈山救母」之心?但果郡王需要的武器不是神斧和寶蓮燈,而是權力和地位。
  • 甄嬛傳:舒太妃究竟是位怎樣的母親?她對果郡王造成了哪些影響?
    《甄嬛傳》中果郡王的母親舒太妃雖然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她卻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整個情節的走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極深的,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果郡王所做的這些事都與其母舒太妃的教育有關。那麼,舒太妃究竟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她對果郡王又造成了哪些影響呢?
  • 甄嬛傳:浣碧母親與舒太妃同為罪臣之女,為何舒太妃卻能被封妃?
    1、舒太妃憶往昔甄嬛與浣碧在甘露寺修行時,遇到了舒太妃。恰好甄嬛的琴弦斷了,要舒太妃幫著修補。當浣碧抱著琴與甄嬛一起來到舒太妃居住的安棲觀時,舒太妃竟一眼認出了浣碧就是她故交好友何綿綿的女兒——因為浣碧與何綿綿長得實在是太像了,如粘貼複製的一般。
  • 《甄嬛傳》:常人難以理解的母愛——舒太妃
    但是我們這位舒太妃不一樣,雖然出家了,但還是要聽聽長相思長相守的和鳴,提提生活的情調。還眼明心清地發現了兒子與眼前修行娘子的曖昧,便開始暗暗幫助兒子追求甄娘子:時常約甄娘子來自己的安棲觀玩耍,並叫上自己的兒子一起陪自己,給這兩人創造了不少相處談心的機會。可以說,舒太妃算甄嬛與果郡王半個紅娘了,這與出家人身份完全是格格不入!
  • 甄嬛傳:允禮真喜歡甄嬛?錯,甄嬛不過是舒太妃與果郡王棋子罷了
    甄嬛傳:甄嬛是她恨皇上,把自己當做其他女人的替身,更恨皇上殺了自己的心愛之人允禮,對於甄嬛來說,此生最愛自然是果郡王,然而對於果郡王來說,甄嬛也一樣是他的真愛嗎?,在經歷了真相的打擊以後,她選擇了出家,卻沒想到自己愛上了果郡王,為此,她奮不顧身的愛了,甚至還懷上了果郡王的骨肉,為了保住孩子,她決定回宮,在凌雲峰時,皇上如計劃中的寵幸了她,在翻雲覆雨後,甄嬛撫摸著皇上的右臂,想著他的手臂如此光潔,完全不像是經常習武的男人,而允禮的右手臂上卻有猙獰的刺青,和他的溫潤如玉實在大相逕庭,從這個小細節也可以看出,果郡王並非表面的溫文爾雅,他的內心,或許也藏著一隻猛獸,
  • 果郡王出事後,甄嬛說了什麼?舒太妃原本黑著的臉,瞬間晴空萬裡
    但甄嬛卻要帶著腹中的孩子回宮,而舒太妃又是允禮的母親,她為何會支持允禮孩子認皇上當爹呢?,她和皇上的關係並沒有完全脫離,如果讓皇上得知她懷上了別人的孩子,那麼甄嬛自己、允禮、腹中的孩子都難逃一劫。舒太妃聽了甄嬛的話當然非常開心,為了不讓甄嬛跟著她一起悲傷,舒太妃也肯吃飯了,可是當甄嬛告訴舒太妃,皇上要招她回宮的時候,舒太妃瞬間就暴怒了,而且還把碗筷摔在一旁,看得出她是真的很生氣,畢竟她的孫子要認別人當爹了。
  • 甄嬛傳:舒太妃為何會允許果郡王求娶「給別人生過孩子」的甄嬛?
    導語:《甄嬛傳》中有個情節於理不合。舒太妃為何會允許自己的兒子求娶一個「離過婚、還為別人生過孩子」的甄嬛呢?允禮是皇族貴胄、近支親王,而且還是個「黃花大小夥子」,他為什麼要去娶一個「殘花敗柳?」舒太妃為何會允許自己的兒子求娶甄嬛、並且還隱隱地有期盼之心呢?像果郡王這樣的身份,什麼名門閨秀娶不到?她為何要讓自己的兒子吃「回鍋肉?」按照常理,這根本說不通,舒太妃也太超脫了吧?這件事的風險有多大、後果有多慘烈,她難道會估量不出?
  • 《甄嬛傳》果郡王在甄嬛回宮後的糾纏是真愛還是作死?
    《甄嬛傳》中,甄嬛回宮後,果郡王未死重新回歸的消息傳來,可轉眼已經是物是人非,果郡王和甄嬛,從甄嬛選擇重新成為皇上的妻子時,就再也不可能。對於果郡王來說,甄嬛重新回宮,成為皇上的女人,就是明明自己已經得到心愛的女人,現在卻要眼睜睜看著對方投入他人的懷抱。最開始,果郡王的表現尚在情理之中,強忍內心悲痛,成為甄嬛的冊封使,為她增添榮光。更是借著盛京為理由,躲避開甄嬛,為了讓自己內心所受到的情傷,得以修復。
  • 甄嬛傳:果郡王給浣碧介紹阿晉時,浣碧說了句話,暴露她的野心
    導語:甄嬛傳:果郡王給浣碧介紹阿晉時,浣碧說了一句話,暴露她的野心甄嬛出宮修行時身邊跟了浣碧和槿汐,浣碧名義上是她的丫鬟,但其實是她同父異母的妹妹。甄嬛自己斷情絕愛,但是希望浣碧能有一個好前程,就拜託舒太妃幫著給浣碧找對象。果郡王受託幫忙,給浣碧介紹阿晉時,浣碧說了什麼?一句話預示了後來會嫁給果郡王!
  • 舒太妃為何會支持甄嬛和兒子相好?只有太后明白,雍正也不懂
    ,要知道,甄嬛的身份可是廢妃,舒太妃為何會支持甄嬛和兒子相好?很多人都說舒太妃是有目的的,有私心的,她支持甄嬛回宮也是希望自己的孫子可以當上皇上,小編只想說,請不要過分解讀!從第一次見甄嬛就喜歡舒太妃的性格比較開朗和善,從她第一次見甄嬛的時候就喜歡這個晚輩,並且兩人都是宮裡出來的,或者說都是宮裡呆不下去才出來的,有些同病相憐的意思。
  • 甄嬛傳:難怪舒太妃一見浣碧就喜歡,看舒太妃與浣碧的母親啥關係
    所以,浣碧是可以與舒太妃用擺夷語交流對話的,這樣一來,浣碧與舒太妃的感情更親近了一層。甄嬛看在眼裡,驚在心頭,意識到果郡王可能會被浣碧搶走。趕緊忙不迭地試探:要求舒太妃為浣碧「說一個好人家嫁了,免得跟隨自己在甘露寺受苦。」
  • 甄嬛接受果郡王后,為何害怕見舒太妃?準備結婚的女孩才能懂
    甄嬛在甘露寺認識的人除了舒太妃,就沒有一個人是真心待她好的,甄嬛還住在甘露寺的時候,舒太妃還曾撮合甄嬛跟果郡王。果郡王經歷好多次拒絕,終於得到甄嬛的認可,牽著甄嬛給舒太妃這個長輩請安的時候,甄嬛為何扭扭捏捏的?這個原因見過家長的女孩子才能懂。
  • 甄嬛傳:當今太后與果郡王之母舒太妃,竟有這種不為人知的關係
    甄嬛在甘露寺修行時,遇到了在安棲觀修行的一位中年婦人,甄嬛疑似是舒太妃,便回到凌雲峰細問崔槿汐。崔槿汐給予肯定的答覆:「此人正是舒太妃。」大家都孤立她、疏遠她。而當今太后——當時的琳妃,並不怎麼得寵,為了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刻意去接近舒太妃並親近他,藉此獲得皇帝的好感與欣賞。渴望友情的舒太妃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
  • 《甄嬛傳》甄嬛甘露寺回宮的第二天,為什麼要送給皇后一串佛珠?
    《甄嬛傳》中後宮的嬪妃互送禮物,可是一個非常講究的事情,畢竟禮物本身不是重點,借著禮物所傳達的意思才是重點。甄嬛從甘露寺回來後,曾經那個善良隱忍的人已經徹底死去,留下的是心思狠辣,一心報復的女人。甄嬛所經歷的種種苦難和折磨,實則都是她的不忍心造就的,在後宮之中,想要生存下來,第一準則就是要有手段,謀略,少同情心。
  • 難怪舒太妃一見浣碧就喜歡,看舒太妃與浣碧的母親啥關係?
    所以,浣碧是可以與舒太妃用擺夷語交流對話的,這樣一來,浣碧與舒太妃的感情更親近了一層。甄嬛看在眼裡,驚在心頭,意識到果郡王可能會被浣碧搶走。趕緊忙不迭地試探:要求舒太妃為浣碧「說一個好人家嫁了,免得跟隨自己在甘露寺受苦。」
  • 《甄嬛傳》:為何至死甄嬛都沒告訴果郡王雙生子是他的孩子?
    《甄嬛傳》中有很多意難平的情節,比如果郡王被賜死,但更讓人意難平的是果郡王至死甄嬛都沒有告訴他雙生子其實是他的孩子。這讓很多劇迷們特別疑惑,果郡王都要離開這個世界了甄嬛為什麼不能告訴他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原因。
  • 甄嬛傳:槿汐是誰派到甄嬛身邊的?很多人都猜錯了
    甄嬛能笑到最後,可以說槿汐功不可沒。在她剛入宮的時候,槿汐就提醒她,華妃的人不可怠慢,讓她避免了像夏冬春一樣踩坑。後來槿汐又一路提點甄嬛,包括怎麼拿捏皇上的心思,接受果郡王的感情,回宮要做到「無心」等等,簡直就像是甄嬛的良師益友。
  • 甄嬛傳:難怪槿汐一生效忠甄嬛,你看她的來歷?比一些娘娘都強勢
    導語:大家不知道發現沒有《甄嬛傳》這部劇還有很多隱藏的王者級別人物,看似沒有任何背景、勢力但有比超過常人不一樣的見解,比如崔槿汐,甄嬛的成功離不開槿汐的提點,甚至槿汐比甄嬛看的還透,從一開始甄嬛得寵到失寵到復寵,都是槿汐在旁,一起共患難,已經是很難得了。
  • 甄嬛傳中,槿汐兩次算計甄嬛,甄嬛太信任一次都沒有察覺
    ,這在後宮是一件非常大的喜事,皇上高興,就決定要封賞甄嬛。,甄嬛還懷了他的孩子,後來卻得到了果郡王戰死的消息,傷心欲絕的甄嬛在槿汐的慫恿之下決定回宮。皇宮裡充滿了甄嬛傷心的回憶,那裡是一個充滿勾心鬥角的地方,甄嬛是十分不願意回去的,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這件事情上,槿汐是十分熱心的,甚至都決定犧牲自己來幫助甄嬛回宮,這是為什麼呢?
  • 甄嬛一入宮,槿汐為何就寸步不離?甄嬛未入宮前,到底發生了什麼
    導語:「甄嬛一入宮甄嬛未入宮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在甄嬛傳中,原本甄嬛也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女子,心中沒有半點是想要害人的心思,但是在後宮之中,獨善其身是永遠都不可能的一件事。,那麼這個人最有可能就是在甘露寺中修行的舒太妃了。